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拉瓦乔可以说是美术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画家。他的人生经历不仅充满矛盾,并且在艺术表达上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戏剧性。卡拉瓦乔的画面通过光影的运用、画面空间布局、人物表情与动作的安排、故事性与情感的呈现,在画面上制造冲突,制造看点,制造戏剧感。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杰出现实主义画家卡拉瓦乔,一生狂妄叛逆、放纵古怪,无视艺术规则,却影响了文艺复兴之后的所有风格,为美术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放荡不羁的迷乱人生借助画作的流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文章借卡拉瓦乔不同时期的作品以及含有自画像性质的作品分析其处境及主题,试图解读他的绘画奇迹。  相似文献   

3.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出现,揭开了对之前中世纪宗教美术的批判,和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广泛关注的序幕,并在之后卡拉瓦乔主义和法国大革命的推动下激发了人们敢于描绘现实社会中真实存在事物的勇气,打开了现实主义艺术思想的大门,使画家的作品开始区别于其他画派而充满人性的光芒。这为后来的写实主义、新古典主义部分画家以及逐渐作为独立画派的现实主义提供了独树一帜的指导思想和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4.
光影是西方绘画中重要的语言和元素,是艺术家强调画面效果的重要手段。从历史上众多的名作中不难看出,艺术家对于光影的热衷和重视。在平衡构图、塑造形象、渲染气氛、烘托主题、抒发情感等方面,光影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油画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可能性。在西方美术史中,对光线的处理最具特点和代表性的人物莫过于卡拉瓦乔了。卡拉瓦乔是17世纪具有叛逆和革新精神的绘画大师,在他的作品当中,最令人难忘的恐怕是那昏暗的场景里一束主观并带有戏剧性的光线,这种独特的明暗处理法,影响了之后的巴洛克艺术和许多流派,至今依然值得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凡·高一共留下700多封书信,其中大部分是给他弟弟提奥的。书信的内容涉及他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周边环境、交游情况、身体状况、钱财开支以及人们对他的看法等,但更多的是谈论自己的绘画创作,包括对相关艺术家及其作品的见解等。英国赫伯特·里德在《艺术的真谛》一书中揭示了这些书信的意义和价值:“凡·高给弟弟写的书信,令人惊叹地展现出凡·高激情悲壮的生命历程。它是画家一生的真实写照,这里没有描写天国的宁静,只是记述了画家渴望和绝望的一生——在一个冷酷无情的世界里,一位天才发疯和自  相似文献   

6.
16世纪下半叶,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诸大师相继逝世,意大利的艺术开始进入了一个低潮阶段,欧洲绘画陷入重复与矫饰。然而此时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Merisi dit Caravag-gio,约1573-1610年)出现了,挽救了颓局,他的艺术不仅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传统,并且  相似文献   

7.
乔治·德·拉图尔是17世界美术史上卡拉瓦乔画派的一位法国画家。他擅长描绘光线并用光来创造独特的效果,尤其是在对烛光的表现上为后人称道。油画领域擅长运用光线的画家非常多,如果谈到擅长画烛光的画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拉图尔。他擅长运用光在画面中营造凝重、虔诚、庄严、神秘的气氛,为他赢得了烛光画家的美誉。他喜欢用古典画法,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表现手法来表现画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画构图严谨,造型有雕刻般的厚实感。他风格独特,作品给人印象深刻。一些资料中还有提出拉图尔对后来立体主义的深远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画家作品的内容题材、绘画技法、表现手段的介绍来分析他的艺术风格;通过画家的生平、时代背景、信仰,来分析其艺术风格的形成因素。  相似文献   

8.
一、《乔荼波陀颂》作者及其年代《乔荼波陀颂》一书是印度婆罗门教正统派哲学吠檀多不二一元论派的经典性著作, 作者为乔荼波陀。该书对印度的吠檀多不二论哲学的确立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也对吠檀多不二论哲学的集大成者商羯罗的理论形成产生过影响。因此, 对《乔荼波陀颂》进行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乔荼波陀是否为一历史人物, 至今仍有争论。其名字Gaudap · da中, Gauda· 是姓名, 可以直接这么称呼, 也可以加上 p da的尊称, 还可以加 pada, cara a, c rya。商羯罗称呼他为Gaudap · d c rya, 或者Gaud c rya· 。商羯罗的直传弟…  相似文献   

9.
《学海》2001,(6)
(括号内数字顺序为 :期数·页码 )  原创哲学空间思维方式 :僭越与划界徐长福 (1·5 )2 0世纪哲学的阿基米德点季国清 (2·5 )哲学反思的审美维度王国有 (2·19)希望哲学张世英 (3·5 )范式与哲学发展崔伟奇 (4·5 )伦理学中的先天质料 (上 )[德 ]马克斯·舍勒著 倪梁康译 (5·5 )古典大序的变异 :从希腊罗马到基督教政治理念的交替包利民 (6·5 )  名家专论张闻天研究苏联哲学的早期成果庄福龄 张 琳 (1·15 )信仰理性·认知理性·反思理性高清海 (2·2 5 )论时代问题于光远 (3·9)主体性与西方文化江天骥 (4·9)民富 :理想与现实的…  相似文献   

10.
看过美国大片《角斗士》(Gladiator)的观众除了从内心爱戴那位正直善良勇敢的马克西穆斯外,一定会注意到那位像父亲一般地爱护这位勇士的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按电影创作者的意思,这位皇帝也许可以称作西方非基督教社会中的最伟大而贤明的君主之一。他为了罗马的长治久安和臣民的幸福,  相似文献   

11.
上海土山湾画馆绘画艺术结合西画的空间形式和中国画的线条技术,形成不同于二者的空间意识。本文通过对土山湾画馆存世画作的美学分析,呈现土山湾画家们独特的艺术意识,即以"线描"重置西方油画的"空间意识",以深具历史感的空间转化西方油画以秩序感为表现形式的空间,由此论证在不同空间感中所蕴涵的不同记忆形式,并进一步揭示土山湾画家们对苦难的回忆形式中所蕴藏的宗教精神。  相似文献   

12.
《五台山研究》1992,(4):48-48
宗教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宗孜观的宣传教育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 自由政策················,·,··…张伟达(1 .3)论‘五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 坚持和发展···············……俞朝卿(2 .3)宗孜与社会主义相协调问题 孔宪毅乔玉文(3.3)马克思论宗教掌握世界的方式 宋百成(4 .3) 佛学研究佛教中道思想之研究··,·····、···……崔曦春( 1 .1。)梁漱溟佛学思想简论:···,······……高振农(1.巧)禅宗语录两大集解读·······,····……陈士强〔2.9)略论佛骨舍利····…  相似文献   

13.
假定性是艺术的普遍特征。绘画除具有一切艺术假定性的共有特征外,还具有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有的应用方式。西方写实性绘画的假定性就是画家通过一系列约定俗成的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出具有真实感的形象。这种真实只是一种假象,是利用人眼的错觉产生的幻象。西方写实绘画所表现出的实在的体积、逼真的空间、强烈的光线效果、真实的色彩感觉都离不开假定性规律的正确运用。正是这些约定俗成的视觉经验,帮助历代画家们推动写实绘画逐渐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人权     
今年2月伊斯兰世界联盟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就伊斯兰人权问题召开了国际研讨会 ,本文译者在朝觐期间有幸得到一些有关材料 ,其中以卡米尔谢里夫教授和阿布都·阿齐兹·欧斯曼博士的论文为主 ,综合编译成文 ,现予刊载供国内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和20世纪前期,西方有两位影响久远的音乐家:古斯塔夫·马勒和詹姆斯·霍纳,前者以其音乐预言了西方文明的危机和没落,后者借助于电影文本的形式复兴了西方音乐文明。  相似文献   

16.
说明:由美国西北大学的埃尔塞·M·阿伯特以及美国塞罗科斯大学的西奥多·C·丹尼斯、谢尔顿·P·彼得费朗德合著的《传统伦理学》一书,用较丰富的资料介绍了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著名的二十多位道德哲学家的思想观点。该书共廿章,除第一章导言外,其余各章都附有十个思考题。现把这些思考题摘译如下,也许对西方伦理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艺术史上,艺术的形式曾为人们展示了无限的道德人格魅力。以不同时期的美学观念而言,道德和正义似乎成了艺术家和哲学家共同追求的理念。为了便于阐释和分析西方不同时代的审美主题,在此大致将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漫长而丰富的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古典艺术时代;中世纪宗教性的艺术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艺术时代;以及以人、机器、信息为特征的现代(后现代)艺术时代。不难看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色的鲜明的艺术主题,这种主题正是时代精神、民族意识形态和理想人格特征的反映。一、哲学与英雄:古希…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失误导致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洪明  王洪礼 《心理科学》2002,25(6):753-754
不少研究者曾对中学生考试焦虑作过研讨和论述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但大多从考试情境和学生本身出发 ,很少考虑家庭教育失误对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本文拟从中学生考试焦虑与家庭教育之关系这一新的角度 ,阐述浅见。1 家庭教育失误导致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分析  考试焦虑是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 ,学者们对此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见解。曼德勒 (G·mandler)提出 ,考试焦虑是一种处于失助和紊乱状态下的一种情绪。沃而普 (J·Woipe)强调 ,考试焦虑是一个习惯性的、条件性的情绪反应。萨拉森(I·G·Salason)主张应当把考…  相似文献   

19.
兰芳 《美与时代》2006,(7):49-51
通过对古希腊、古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以及中国古代传统画论中“摹仿说”含义的阐述,可以看出艺术的摹仿不是对客观自然简单的摹拟,而是要发挥画家的主观能动性。精神层面在绘画创作中占重要的地位,绘画创作应以客观自然来表达主观之情。  相似文献   

20.
东西南北     
6月10日菲律宾所批准的土地改革法,据海梅·辛枢机说,是一个可与1986年2月推翻马科斯的事件相比的一大“奇迹”。不过,在教会内部的许多组织,其中如社会事务秘书处就认为,该土地改革法给一些大地主们留下了“不少的脱身之计”。一位哥伦比亚籍天主教神父,凯撒·奥古斯都·吉拉尔多6月17日在利内格被杀害。自从他公开声明要维护无地农民的权利后,就曾经收到多次恐吓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