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端有些人认为小罪无足轻重、不以为事。但是,如果我们认真研究一下小罪的本质,你一定会改变想法,一定尽量设法避免。小罪,也称可宽免的罪,虽然是可以宽免的,但竟究是凌辱天主。这为我已经够了,我应当避免犯小罪。小罪是惹天主不喜欢的,虽然不致同天主完全断绝关系,但小罪造成天主和我们之间感情冷淡和减退。我没有在我身上熄灭天主圣神,却是使圣神难受。为此,既然小罪是凌辱天主,  相似文献   

2.
保罗给各教会的书信中常把嫉妒与别的罪同列。嫉妒这个罪,人们往往不像对别的罪那样谨慎。有时自己还觉察不到或不以为然,甚至不认为是罪。嫉妒属于不义。“凡不义的事都是罪。”(约壹5:17) 在一个环境里,同自己工作或生活的人中,有的人工作能力比自  相似文献   

3.
难得糊涂     
糊涂在人们的眼里是一个贬义词,其实,每个人都有糊涂的时候。自以为绝顶聪明未必是件好事。有时,糊涂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4.
《天风》2020,(4)
正第一个态度,不定罪苦难。苦难是个很大的奥秘,虽然罪会带来苦难,但不代表每一次的苦难都来自罪。比如耶稣说那个生来瞎眼的人,不是他自己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为了彰显上帝的作为。旧约里约伯受的苦难,也不是因为他犯了罪。使徒为福音的传扬,也受了很多苦。保罗身上有根刺,也不是因为他犯了罪,是主的恩典与能力要显在他身上,免得他自高。苦难的成因有很多,比如彰显上帝的作为、人为的因素、自己的犯罪、自然的报复、魔鬼的攻击,等等。因此从神学上讲,不要一发生苦难就定罪。从爱心上讲,也不要如此。要有怜恤的心,怜恤人的必蒙怜恤。怜恤人的人才有上帝的爱在他里面,这  相似文献   

5.
为罪悔改     
梁林天慧 《天风》2010,(4):52-53
<正>有些信徒以为一生只需要在接受耶稣为救主时,一次痛悔认罪;有些人却把为罪痛悔视为每周崇拜的一种仪式,每周以例行公事的心态进行。圣经《约翰一书》1章9节说:"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  相似文献   

6.
徐晓鸿 《天风》2017,(5):26-27
<正>于后恶业结用,扇趣睹信心清净人,即自平章,乃欲煞却弥师诃~1。此后罪恶势力相互勾结,煽动犹太人中那些自以为信仰纯洁的人,立刻商议,想要杀害基督。无方可计,即向大王边恶说,恶业人平恶事,弥师诃作好,更加精进教众生~2。(由于)无计可施,于是就到巡抚身边告恶状,这些恶人捏造出不好的事,而基督却越发做好事,教导众人存善去恶。  相似文献   

7.
青春有痕     
一个滴雨的夜晚,我窝在暖暖的被窝里翻阅《心理世界》,这是本很让人喜爱的杂志,给了我很多的启迪,我一直深怀感激。书中一篇《绿围巾的哀歌》,让我的思绪回到了从前,那些自以为长大,自以为有了丰厚情感的青涩岁  相似文献   

8.
徐晓鸿 《天风》2017,(2):24-26
何因?众生在于罪中。自于见天尊,天尊不同人身,复谁能见?什么原因?因为众人都活在罪中。以至于想要看见上帝,上帝与人的身体不同,人又如何能见到(上帝)呢?众生无人敢近天尊,善福善缘众生,然始得见天尊。普罗大众没有人敢于靠近上帝,  相似文献   

9.
智慧语丝     
《思维与智慧》2013,(12):33-33
1.如果一个人不过高地估计自己,他就会比他自己所估计的高得多。2.当我们自以为达到了我们所希望的目的地的时候,那恰恰是离我们的希望最远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斐洛论自由意志和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意志和罪的关联是西方思想史所要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关于这个主题学者们多只追溯到奥古斯丁的著名论述,然而这无法真正地揭示其演变脉络。该文分析了希腊化犹太教思想家斐洛对自由意志和罪的阐释,着重论述了自由意志作为神圣性的存在原理何以成为罪的自明性自欺的根源,进而指出了希伯来和希腊传统在这个理论上的各自贡献。  相似文献   

11.
省察自己     
温萌 《天风》2006,(12):23
两个基督徒在街上巧遇,甲问:最近都忙些什么?乙说: 我在闭门思过。甲说:好!人是该时刻反省自己,可你为啥不去教会聚会呢?乙说:我在思别人之过没空昵,比如……圣经约翰福音第8章记载了一个故事:一个妇人行淫时被抓住了,按戒律应处死,大家一个个拿石头围着她,并请教耶稣怎么办?耶稣当时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书写,什么也没说.但是他们不住地问,耶稣就直起腰来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然后又弯着腰继续用指头在地上书写。他们听了这话,从老的到小的一个个地离去了,并没有人打这个妇人,最后只剩下耶稣和那女人。耶稣直起腰来说:妇人,那些人在哪里?没有人定你的罪吗?妇人说:主啊,没有。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相似文献   

12.
光盐 《天风》1994,(8):39-39
一个基督徒口中所说的话,对于神,对于人,对于自己都有极大的关系。他的言语可以荣耀神,使别人得造就,但也可以羞辱神,伤害别人的心灵。 圣经上有许多话教导我们,如: (1)若有人自以为虔诚,却不勒住他的舌头,反欺哄自己的心,这人的虔诚是虚的。(雅1:26)  相似文献   

13.
汪维藩 《天风》2020,(1):55-55
在上帝威严的面光之中,真正意识到自己是罪人的人,无一不像那在圣殿前的税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参路18:13)迥异于那种以自我标榜为祷告的、自以为义的法利赛人。在上帝的圣洁、崇高、伟大、无限面前,没有一个罪人不感到战栗、惊惧、震撼而无地自容。这是许多先知使徒的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14.
罪的定义:从旧约圣经到新约圣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罪的观念和教义是天主教的核心教义之一,在跨文化和跨宗教的比较研究中,尤其是在中国传统精神与天主教精神的对话和比较,罪的观念常常被中国人误解和曲解,以致轻率地得出两者是“乐感精神”与“罪感精神”的对立,并认为中国人无法接受“人人有罪”的天主教说法。本文从圣经文本入手,对罪的观念进行疏解,以期对这一误解有所矫正。  相似文献   

15.
属天的恩赐     
刘佑民 《天风》2004,(5):5-5
经文:约9: 约翰福音只记载了耶稣所行的七件神迹,其中治好天生瞎子的故事,特别具有辨证的意味:天生的瞎子见到了光明,自以为拥有光明的人却是无所发现的瞎子。 在耶稣所处的时代,犹太人社会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宗教偏见,他们以为凡是遭受贫穷、残疾、病痛折磨的人,都是上帝惩罚的罪人。当耶稣在路上遇见一个天生的瞎子时,他的门徒就问他:“先生,谁犯罪使他天生瞎眼,  相似文献   

16.
朱丽晓 《宗教学研究》2006,7(2):203-207
雷茵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1892-1971)是二十世纪美国最著名的神学家、思想家,是新正统派神学的代表,是基督教现实主义的奠基人。本文着眼于尼布尔思想中的三个重要概念———人的自由、罪与爱———的分析,并简略地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自由是人的本质属性,罪因自由而成为可能,确定了罪的不可避免性。同时,人的自由又展现出爱的可能性。在尼布尔思想中,人的自由、罪与爱三者彼此纠缠,处于巨大的张力之中。  相似文献   

17.
灵魂之罪Ⅰ 爱和信仰——撑起一个人灵魂的两大支柱。 惠特曼说:没有信仰,便没有名符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便没有名符其实的国土。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没有真正爱过的人是行尸走肉的人生,没有爱心的人类便是与禽兽差别无异的人类。 很快地,我便发现这两种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一个村子里,有一只看门狗,为了让盗贼远离主人的房子,整夜不停地吠叫。一只驴看到此景,以为看门狗吠叫是自己逗乐。所以,他也嚎叫了一整夜。第二天,驴的主人以为这可怜的动物生病了,派人去把村子里的兽医叫来,并把情况告诉兽医。  相似文献   

19.
冷眼看红尘     
下雪的时候,你不要以为人间是自的,没有月光的晚上,你也不要以为这个世界是黑的。在花开蝶舞的季节,你圳以为温暖是永恒的;冰封大地的日子,你也别以为寒冬远无尽头;人生没有你乐观时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有你绝望时预料的那么坏。因此,要放开心胸,乐而不极,逆不生悲,从容地面对命运的亲疏与宠辱!  相似文献   

20.
我是罪人     
一个传道人正在街头布道的时候,忽然有个青年人站出来,很不以为然的问他:“牧师!你说人人都有罪,背罪如同背重担,为何我没有感觉呢?究竟罪有多重呢?是一公斤呢?五公斤呢?还是十公斤呢?”传道人温和地反问他说:“若把五百公斤重的东西,放一个尸体的上面,他能感觉重担吗?”青年爽直回答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