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刚舞,又名“跳鬼”、“斩鬼”、“跳布扎”、“做道场”,是五台山黄庙喇嘛“道场”打轮法会上所跳的一种古朴、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舞蹈。黄教即藏传佛教格鲁派,它脱胎于红教,由宗喀巴大师创建。由于宗喀巴仿照以前郎达玛灭佛后复兴佛法的大律师贡巴饶塞所戴的黄色帽子,要求自己的弟子都戴黄帽子,因而人们便称格鲁派为黄帽派。黄教之名也由此而来。明成祖永乐年间,黄教开始在五台山传播。这是因为明成祖特别尊崇西藏佛教,又欲借助黄教柔服西藏之缘故。  相似文献   

2.
宗喀巴是西藏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他一生致力于宏扬佛法,对佛教在藏地的传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格鲁派(或称黄教)在西藏众多佛教派别中具有独尊的地位,究其原因,应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历史的原因;也有其成功地实行宗教改革的因素。然而多年来,人们却往往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环:这就是宗喀巴本人对佛教教义的一些独到见解,而其中尤其是对“缘起性空”学说所作的较为重要的发挥。正因为这样,才使格鲁派为战胜其它派别并赢得广大信教群众的笃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藏文意为“吉祥永固”。曾使用过汉文名“扎什伦博”、“仍仲宁翁结巴寺”等。位于西藏日喀则近郊西南山麓,依山傍水,规模宏大,雕梁画栋,金顶碧瓦,其壮丽豪华仅次于布达拉宫,周围筑有城墙,方圆3华里。是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在后藏地区的最大寺庙。此寺为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即一世达赖根敦珠巴主持兴建。根敦珠巴,后藏古墨人。小时就刻苦学习,钻研佛法。后  相似文献   

4.
班班多杰  周拉 《法音》2008,(10):45-53
四、格鲁派关于依止上师善知识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藏传佛教格鲁派也和其他宗派一样重视依止上师善知识,认为上师善知识是接通佛之身、语、意与一切众生之间不可或缺的管道。本文以宗喀巴大师的名著《菩提道次第广论》为资料依据,阐释和论述格鲁派关于皈依弟子依止上师善知识的内容、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桑吉扎西 《法音》2004,(11):48-54
格鲁派大约产生于十五世纪初期,是藏传佛教各教派中最后兴起的一个教派。格鲁派在吸收其他教派学修制度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严格规范的寺院管理体制和循序渐进的佛教教学体系,在藏传佛教各个教派中颇具影响,深受广大藏族佛教信众的欢迎和崇敬。格鲁派自宗喀巴大师创立以来,涌  相似文献   

6.
大威德金刚大威德金刚,是藏传佛教寺院中常见的护法神像,也是格鲁派寺院中修习的重要本尊之一。大威德金刚,梵文你“yamantka”,雅曼达噶。藏语称“吉杰多吉”(vjigsbyedrdorje)。汉译“敌治死王”、“大威德忿怒明王”、“圣阎曼德迦威怒王”、“大威德  相似文献   

7.
青海塔尔寺维修工程竣工新华社西宁电(记者张松青、逯寒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海塔尔寺维修工程历时5载胜利竣工。塔尔寺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也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为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保护这一民族文化遗产,国务院于1990...  相似文献   

8.
藏传佛教发展到公元十四世纪中叶,无与伦比的宗喀巴大师,在系统地了解印度佛教、熟悉藏传佛教的基础上创立了格鲁派佛教,把西藏文明推向了高峰。宗喀巴原籍青海人,生于1357年。公元1372年遵师命去卫藏学经。20岁在夏住孜钦寺从贡噶贝学《现观庄严论》注解。宗喀巴25岁,在贡塘寺、桑朴寺、孜塘寺等,依  相似文献   

9.
塔尔寺巡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惕 《法音》2004,(10):28-30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方26公里的湟中县鲁沙尔镇,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又译“善规派”)的圣地,也是该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1379年(明洪武十二年),宗喀巴大师的母亲香萨阿切在大师落生的地方,修了一座莲花塔,从此,信众们开始在这里“煨桑”(即燃烧各种香末供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86,(2)
“默朗”,俗称传召,意为发愿或祈愿。有默朗钦摩和充曲之分,即传大召和传小召,意为大祈愿法会和会供法会。默朗钦摩,始自公元1409年(明永乐七年),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始祖宗喀巴所创办。宗喀巴,系青海宗喀地方人(现青海塔尔寺),青年时期游学前后藏,广学显密教法。为维护佛教戒律,针对当时藏传佛教的流弊,倡导僧尼必须少欲知足,严守禁戒,从而深受地方政权的帕主、阐化王扎巴坚赞的崇敬。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振兴佛教,严明戒学的目的,宗喀巴于明永乐五年(1407)同扎巴坚赞商议,决定于1409年藏历元月在拉  相似文献   

11.
宗喀巴·洛桑扎把(1357—1419),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生于青海玛氏家族(今塔尔寺),地属湟水流域,古称宗喀,故而大师成名后,为表尊崇,讳其名字,尊称宗喀巴(意为宗喀人)。他7岁出家入甲琼寺,拜噶当派高僧顿珠仁钦为师,学修佛法9年,打下了坚实基础。1373年赴西藏遍从名师深造,先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92,(2)
新华社拉萨十二月二日电(记者多穷)十二月一日傍晚,夜幕刚一降临古城拉萨,千家万户的窗台上,寺庙的屋顶上、房檐下,便燃起一盏盏供灯。一年一度的宗教节日——燃灯节开始了。燃灯节又称“甘丹昂曲”,是为纪念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设立的节日。昨晚市中心的大昭寺广场人山人海,成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宗教》1995,(2):59-59
塔尔寺第十四世嘉雅活佛坐床记嘉雅与班禅的不解之缘众所周知,达赖、班禅是中国藏传佛教主流派──格鲁派(俗称黄教)的最高领袖,而塔尔寺则是一世达赖和班禅的师傅、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在信教群众中拥有广泛的影响。第十三世嘉雅·洛桑丹白坚赞就是塔尔寺...  相似文献   

14.
宗喀巴(1357-1419),十五世纪初西藏佛教的改革者、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青海西宁湟中县鲁沙尔人(今塔尔寺一带)。湟中,藏语称为宗喀,故名宗喀巴。宗喀巴兄弟6人,他居第4。父名达惹哈伽鲁嘣格,属藏族的默族,是元朝兼管当地军民政务的达鲁花赤,是个较有实力的地方官员。他为人仁和,济贫救苦,敬信三  相似文献   

15.
宗喀巴是元明之际藏传佛教的高僧、班智达。他对藏传佛教的历史现状和思想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继承、发展了印度中观应成派思想,著书立说,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佛学理论体系;改革佛教,严饬律仪,新建道场,组织僧团,创立了格鲁派,故被尊为格鲁派始祖、佛学理论家、宗教改革家、第二佛陀、文殊化身。  相似文献   

16.
“图式化视域”和“图式化体貌”这两个词在茵迦登那里都是同义词。按照茵迦登的看法,一件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既不是纯客观的,也不是纯主观的。他把文学作品分成几个层次:(一)字音之建立在字音基础上的语音结构层;(二)各种等级的意义单元层;(三)图式化视域或图式化体貌(Ansichten)及其连续系列层;(四)各种再现的客体及其变化层。这种层次差异使整个作品不是一种单一系统(montonic formation),而是一种复调  相似文献   

17.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是闻思修的典范,他降世时藏传佛教正处于一个衰败的年代。僧侣戒行不严,教风不正,思想混乱。宗喀巴从整顿戒律、教风,建立学院式的寺院,从教义理论上正本清源,加强经学正规教育,培养戒律严明、兼通显密的僧侣队伍做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贡献。他的突出贡献得到了各个教派的充分肯定。并被明成祖封为"西天佛子大国师"。明宣宗又加封为"大慈法王"。藏传佛教称宗喀巴是文殊菩萨化身,被誉为"说空百代宗师"。  相似文献   

18.
西藏甘丹寺在十年浩劫中曾遭到严重破坏。从一九八○年开始,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拨款修复。几年来修复工程进展顺利,一些主要殿堂和僧舍,几百尊泥塑、铜铸的佛像,已经逐步恢复了昔日的庄严。甘丹寺,全称卓山甘丹香巴杰维林,系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祖庭,位于达孜县拉姆区章多乡境内的旺固尔山上,距拉萨五十八公里,是格鲁派六大主寺之首,为宗喀巴大师创立宗派后兴建的第一座寺庙,始建于公元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9,(6)
正宗喀巴(元顺帝至正十七年至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357-1419),本名罗桑扎巴,生于今青海省,是藏传佛教变革家、思想家,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3岁,若白多杰为其灌顶加持,授近事戒。7岁,宗喀巴出家进入夏琼寺学习佛法。16岁入藏,拜各教派高僧为师,学习《中观论》《大乘庄严论》等佛法论著,并在寺院立宗答辩,毅力和智力非凡。29岁受比丘戒,标  相似文献   

20.
转世的证据,永远必须从孩子身上表现出来。小喇嘛1987年3月17日,对西方的藏传佛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是格鲁派高僧们认定的一位西班牙转世灵童的坐床之日。据路透社印度达兰姆萨拉电:“两岁的西班牙男童欧塞尔·陶瑞斯,今天一面嘻笑、叫闹,一面吃糖,正式被奉为转世西藏喇嘛,就任一所寺院的住持,成为全球年纪最小的喇嘛。”“欧塞尔”在藏文里是“金光”之意。他是西班牙人陶瑞斯夫妇的第五个孩子。欧塞尔·陶瑞斯幸运地成了西藏格鲁派活佛土登意希的转世灵童。上登意希是格鲁派高僧,生前致力于在西方传播藏传佛教,创建了数十个藏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