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郑州刁沟在回族伊斯兰经堂教育的早期发展历史中意义独特,此地曾有多位著名的经师开学、学习或参悟,他们的学风和气质对形成清初回族学风有很大的影响。刁沟在郑州中原区须水镇,地处贾鲁河上游的支流贾峪河畔,离郑州市20多公里。名称来源,说法多样①。刁沟现有清真寺两座,相距约一公里,均为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2.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贵州省有回族十四万多人,半数以上分布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其次较为聚居的地区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安顺市。回族因信仰伊斯兰教,所以他们为了满足宗教生活方面的需要在聚居地区(有两三百人口不等)就要修建清真寺。  相似文献   

3.
吴忠市作为宁夏回族人口相对集中的一个地区,回族社区的变迁呈现为明显的城市化特征,其文化发展呈现出现代性的特点、回族社区文化呈现出新的气象。在吴忠市的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的改造、重建,使得维系原来传统回族社区的精神价值发生了变化,社区中原有的宗教文化内涵发生了改变,许多宗教文化功能渐渐减弱或消失。吴忠市回族社区文化也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据现有文字、碑刻史料记载,桂林回族的历史,可从宋代开始算起。始有回族来到桂林,之后才渐次增多。特别是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左武卫将军马(甘肃岷州回族)驻守靖江(今桂林)后,其部属多为回族,他们随军来到地处偏南的桂林一带。宋末,元平章阿里海牙率兵攻陷桂林城,马被杀,部分回族部属流散落籍桂林,元兵亦有回族驻留桂林者。  相似文献   

5.
西北回族聚居区清真寺具有数量多、各类宗教活动多,平时聚集人数多、社会影响面广等特点。近年来吴忠市在挖掘、发挥清真寺社会功能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民族团结产生重要推动作用,在西北回族聚居区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认为,西北回族聚居区发挥清真寺社会功能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群众自愿、量力而行、服务群众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米乐金 《美与时代》2014,(8):126-127
回族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族饮食的起源,是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而伊始,饮食习惯严格依照伊斯兰教《古兰经》教义。其作为一种共同的风俗习惯和反映共同文化的心理素质,维系着回族族群的民族情谊,增强着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加强了族群认同。本文以泰安清真寺小区回族的饮食禁忌和做油香仪式为切入点,以以小见大的方式,通过对回族饮食文化里这些文化象征符号的理解,通过对“他们”和“我们”的区分,发现这些符号对回族人具有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1940年10月,延安文化沟清真寺竣工了。来自抗大、陕公、女大、鲁艺的回族学生代表应邀参加了盛典。丁景文是代表鲁艺回族学员的,他亲身经历了典礼的全过程。当时的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是这么报道典礼盛况的:兴筑已久的延安清真寺于十月七日宣布落成了。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回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对于回族文化的新要求,并对回族应如何进一步建设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伊斯兰教教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回族慈善公益传统有其悠久的历史和自身的特点,在慈善公益的大环境不断进步的当代社会,回族当代公益也面临着传统和现代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回族家庭伦理谚语内容的分析,从民俗学视角对回族家庭伦理谚语的形成及其所反映的民众观进行了探讨,认为回族家庭伦理谚语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对经典的借用和转化、对相邻民族谚语的采借以及自身的创造三种方式实现的;从回族家庭伦理谚语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回族民众以父子关系为家庭本位,注重家庭成员平等关系,以健康、和谐为导向的家庭伦理观。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亚市凤凰镇的回族经济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化的影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回族妇女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分析凤凰镇回族妇女经济地位的变迁揭示了她们在回族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穆斯林》2011,(5):34-35
丁广治(回族) 丁卫东(回族) 丁世成(回族) 丁目迪(回族) 丁刚(回族)  相似文献   

13.
白莉 《学海》2002,(4):143-146
达浦生是我国 2 0世纪著名回族教育家 ,大阿訇 ,一生致力于中国回族教育。六合广益小学是达浦生回族教育生涯的开端 ,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回民学校之一。其建制为辛亥革命以后新式回民教育的蓬勃兴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现代回族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三亚市的凤凰镇是我国最南端的穆斯林居住地。回族先民迁入海南岛从唐代就开始了,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他们有的再次迁徙,有的汉化、黎化。今天,聚居于三亚市凤凰镇的回族是唯一代表海南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共同体。海南省现有回族10910人①,其中有9000多人居  相似文献   

15.
《中国穆斯林》2011,(5):36-36
丁刚(回族) 丁利(回族) 丁福国(回族) 马开贤(回族) 马云峰(回族) 马长庆(东乡族)  相似文献   

16.
回族是在我国境内自发形成的一个民族,是由中国国内及国外多种民族成分成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回族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陕西西安回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进程中,始终能够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同时又呈现出很独特的地域文化,这在全国任何地区都是绝无仅有的。因此,这一典型示范所蕴含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就特别值得学者们去深思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回族先民来到中国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从唐宋至明清,回族在中国经历了定居、形成、发展的过程。回族从形成至今,基本上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大杂居是指回族居住的地域十分分散,散处在全国各地;小聚居是指全国各地散居的回族在一定范围内以清真寺为中心聚居的居住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京东回乡穆斯林谱写出了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的乐章。与北京通州区一河(潮白河)之隔,有一个小县城——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素有京东回乡之称。全县11万多人口中,回族有2.5万人。回族有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回族文学通史》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重点精品工程项目,近日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出版。由回族文学评论家、回族文化学者杨继国担任主编,自治区内外回族文学、回族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编纂工作。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对回族社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的城市和农村聚居区,对东部沿海城乡散杂居地区的关注相对较少。本文以秦皇岛市清真街回族社区为个案,结合田野调查资料,分析其分化及整合的原因和动力,认为沿海城市回族社区经历了地缘聚居性解体、建构"精神社区"的过程,在社会变迁中寻找到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