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锅不借盖” 在回民的饮食生活当中,有一种说法:“借锅不借盖,借碗不借筷。”这是为什么呢? 回答这个问题,得从两个方面说起:一是回民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特点,在不同地区与不同民族世代为邻,互通有无的时候,就出现了“借”;二是回民在外用餐,炊具或餐具不足的时候,也会临时“借”。在非借用非穆斯林的灶具或餐具不可时,  相似文献   

2.
常州在解放前有回民96户,共450人。国民党反动派一向否认回回民族的存在,鄙视回族人民,在常州也不例外。那时,常州回民在政治上根本沒有说话的余地。在經济上則貧穷落后,人民短穿沒吃的。回民最普遍的職业就是經营小商小贩。这种職业的季节性变动和流动性都很大,实貭上等于沒有固定的職业和收入。回族工人店員很少,就那么少数几个,也都是入不敷出,过着半飢半飽的生活。有一些回民則长期靠着借貸过活,非常悲慘。由于經济的貧穷落后,文化教育事业也很落后。解放前常州回民中没有一个科学技术人員,受过高等教育的只有一人;回民只有一所一、二、三年級复式班的小学,但  相似文献   

3.
改来改去最后叫“回民学校”在北京市回民聚居的牛街地区,有回民饭店,有回民医院,还有回民学校。饭店和医院门前的牌子,也许“多年一贯制”,而这所学校的牌子却换了又换:成达师范、回民学院、回民中学、回民中学分校、六十八中学、首都中学、一三五中学、回民学校。这所学校,8次更名!每一次更名,都是事出有因。且说这最后一次更名:1985年1月,根据北京市回民群众和回民学校校友要求,经中共北京市委讨论决定,又经半年多时间的准备,于1985年8月挂出了“北京市回民学校”的牌子。这一挂,就是20年,是这所学校使用时间最长且延用至今的校名。一所…  相似文献   

4.
解放前,江苏泗阳县的回民在各方面都很落后。他们在政治上根本谈不到地位,在经济上都是小摊贩、卖烧饼油条,宰牛羊的,在文化方面仅有小学生二名,权本就没有大中学生。解放以来,党和政府对我们回民关怀无微不至,安排县人民代表九人,各乡镇都有回民代表,各行业都有回民参加工作:有当农村管理区会计主任的,有当城市居委会主任的,有做经理和县科局长的。全县现有回民大学生四人、高初中学生50余人,小学生更多。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事情。回民胡杨氏感动地说:“过去我们回民很穷,念不起书,现在我儿子在南京大学读书,我们不愁吃不愁穿,这都是党和毛主席给我们带来的好处。”1956、1957两年,党和政府拨给生产补助金,扶持回民就业,并在农村搞副业。1958年9月,全县成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太康县城郊公社刘化匠大队是回民集居区,有两千多穆斯林。三中全会后,这里恢复了正常的宗教生活,成立了宗教管委会。近三年来,管委会认真执行宗教政策,为回民办了五件好事:一、集资15,000多元,建造了一座清真寺,回民有了宗教活动的场所。二、聘请了热心为回民服务,廉洁奉公的阿訇。三、订购《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6.
<正>回族人在民间习惯上被称为回民。民间有句俗语:回民礼儿多。讲礼数、重规矩是回族民风的一大特色。没有礼儿、没有规矩、没有面子对于回民来说是非常的一件事,会被乡里乡亲笑话。过去,回民家庭非常重视"老礼儿"的传承,老礼儿的培养,从娃娃抓起。从刚懂事时开始,大人们便开始向孩子们传授回民的规矩。孩子们人生的第一课就是孝敬父母。从说话开始:称呼大人,不能说"你",必须说  相似文献   

7.
马松亭借视察工作为名,在穆斯林中到处放火煽动。进行反共反人民的活动。放声大哭、面善心恶去年他在视察北京市民族宗教工作时,在他主持下召开的牛羊肉业、饮食业、糕点糖果业回民代表的座谈会上,有人提出南苑大红门屠宰场,饲养保管部等单位,工作上曾存在有碍回民风俗习惯方面的问题,(当时有的已解决,有的正在解决),他听到后,认为这是反党的好机会,便面善心恶的  相似文献   

8.
在抗日战争中期,也是鲁西一带最困难的时期。这里的回民同胞约有十万人,家家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当时泰西有党领导下的回民抗日大队、回民联合会,当他们看到抗日家属和回民子弟根本没有读书的机会,便建议办个回民抗日学校。上级采纳了这个意见,于1943年下半年开始筹办一处回民抗日高小(也曾叫“文工团”),经上级拨款支援,于1944年下半年招收了一批抗属和一部分贫困的回民子弟入校读书,服装、生活以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肥城县回民一千一百戶,五千余人口。解放前他們的生活非常貧困,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回民在各方面都有了提高。党为了扶助全县回民发展农业,仅去年一年就給回民买了不少大小型农具,价值一万○七百四十元,使回民在农业上有了迅速的发展,生活逐步上升。过去我县回民全是文盲,写信都找不到一个識字的人。现在回民适龄儿童都入了学校。政府在1957年用在回民文化教育上的补助費就有一千四百二十九元,购买文俱乐品的补助费是二百五十元,医疗費一万六千元,使我县回民的文化获得空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威县,现有回民七百户,三千多人。其中约有半数的人户,聚居在城关镇的黄家街,这条街的回民中,黄、王两姓者居多数。街上有男女清真寺各一座,而男寺是该县六座清真寺中最古老的一座,为元顺帝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知州王伯大到任后所创建。 该县回民老人们传述:“俺们威县的回回,自古以来是黄、王两家。”又传称:“黄家的阿訇,王家的官。”根据这些口碑,查  相似文献   

11.
南京建邺回民医院自1988年建院以来,热情为回族穆斯林服务,前不久,为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南京市有七万多回族穆斯林,而建邺区又是全市回民集中居住区。为尊重回民群众的生活习惯,方便广大回民看病就诊,早在1954年,南京市就建立了回民诊所。“文革”期间改为街道卫生院,1988年7月正式改名为“南京建邺回民医院”。这是全省建立较早的一所回民医院。  相似文献   

12.
岷县,故有临洮、岷州等名称,是甘肃南部建置较早的一座名城;历史上著名的秦长城西端终点就在县境内。岷县始有穆斯林为元末明初。明洪武十二年,沐英西征洮州十八蕃族,途经此地,即有众多回民定居于此’清兵入关后,在西北回民起义中,甘州回民丁国栋等曾至岷县,又有很多回民遗落当地,清同治年间及其以后历次的回民起义中,陇西、临夏、张川等地难民先后流落在这里定居。  相似文献   

13.
三中全会以来,逐步贯彻落实了民族宗教政策,西宁市人民政府于去年5月正式批准了城东区郊南的元山一处为“西宁回民公墓”。这是人民政府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和关怀,深受各族穆斯林的热烈欢迎。一位七十三岁的回民马寿山说:“回民现在正  相似文献   

14.
勤俭是回回民族的历史传统。党号召“勤儉建国,勤儉持家”,广大回民群众都积极响应。他們在婚丧方面也愿意本着节約精神办事,大胆改变铺張浪費的旧习俗,这点連大多数阿洪都是同意的。但是有个别阿洪对这一問題有很大的抵触情绪。他們认为群众节約,个人发家致富的计划就会被打破。他們不顾广大回民的利益,不惜用一切手段,藉教規和后世逼使回民群众大肆鋪張浪費。如下根据回民现实生活条件竞規定回民亡人时都应宰“下土羊”  相似文献   

15.
常州市现有回民九百多人。大约在明末清初,常州开始有回民。据常州杨氏宗谱载:其迁常始祖杨潋川,原系华阴人,洪武间,宦游常州,迁居双桂坊。又据康熙年间的《武进县志》载:“真教寺,在池子巷,明初以西域归化夷人安插各府,共人犹守故教,不食犬豕。各府皆有寺,……”真教寺即清真寺,池子巷即今公园路,清真寺系沿池子巷而建,而大门设在双桂坊,故又称双桂坊清真寺。由此,可见常州于明初已有相当数量的回民定居了。  相似文献   

16.
在祖国东南沿海的福建泉州,居住着回民40来户、200多人。解放前,他們在經济上多半是“世襲祖业”,經营牛羊肉和小商小贩,流动性大,生活毫无保障,长期处在失业和半失业状态。有些回民为了生活,甚至出卖自己心爱的儿女。生了病无法治疗,只有眼巴巴地等待死亡。全市回民絕人多数是文盲和半文盲;1937年回民群众凑了些钱,勉强在清真寺内办起一所只有初小一二年級的清真小学。可是办了不上二年,就被反动政府撤銷,迁到别处,使大多数国民子女再无法上学。因此在旧社会,泉州回民流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献县东辛庄(现已改称河北省献县本斋回族自治乡),是河北省较大的一个回民聚居的村庄,有五百六十户人家。除东头和村东南角有二、三十户汉民外,全是回民。抗日英雄、回民支队长马本斋的家,就住在这村。  相似文献   

18.
河南“回民秧歌”其实就是南顿“回民秧歌”。南顿“回民秧歌”是河南省唯一的回族民间舞蹈。南顿位于项城市,现称南顿镇,旧称南顿集。至今,在南顿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南顿集靠沙河,男女老少跳秧歌。”有关“回民秧歌”的起源,据秧歌艺人马仁杰介绍说,南顿“回民秧歌”的产生和流传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传统的“回民秧歌”有11人参加表演。一男子领舞,左手拿一串铃,右手持伞灯;一男子扮演盲人,拄一拐棍(丑角);一人扮演背包袱的(丑角);其余4男4女(女的由男子扮演),男角挎腰鼓,女角持二锣。打鼓演员及打锣演员载…  相似文献   

19.
河南"回民秧歌"其实就是南顿"回民秧歌".南顿"回民秧歌"是河南省唯一的回族民间舞蹈.南顿位于项城市,现称南顿镇,旧称南顿集.至今,在南顿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南顿集靠沙河,男女老少跳秧歌."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回女嫁汉男的确不少,就拿北京来說,各寺經常发生这类問題。女方家长不同意,說服无效时只好与女儿断了关系,給家长增添痛苦。至于汉男入教,或按照回民仪式举行婚礼,尊重回民风俗习慣,我认为都不是真心的,而是为了搞得一个美丽的回民姑娘。这不符合古兰,对回族也是不光彩的事情。这样下去只能创弱我族宗教信仰,更不能发展和提倡伊斯兰教。馬广义的看法我是完全不同意的,他的說法是要让回民被同化了,不限制回汉通婚,也不管他們婚后生活,哪还有回汉之分?回汉飲食不同,生活习慣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