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6月12日由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主办的《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研究文集》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举行。甘肃省政协常委、西道堂教长敏生光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原副主席喇敏智、甘肃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郭清祥、定西市委副书记马虎成、甘肃省民委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2011年6月12日由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主办的《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研究文集》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举行。甘肃省政协常委、西道堂教长敏生光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相似文献   

3.
图文报道     
<正>2010年1月至2月,临潭清真西大寺举办了为期一个多月的伊斯兰文化讲习班,2月19日,在聚礼前举行了隆重的结业典礼。该讲习班是应广大穆斯林的要求,经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教长敏生光先生提议而举办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宗教行为和思想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创始人马启西所受苏非主义的影响,及其对中国西北苏非主义传统的接纳和继承,肯定了马启西在中国苏非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并进一步申论了马启西与苏非主义关系的澄清在中国伊斯兰教史、教派关系史以及西道堂研究中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弘扬伊斯兰教优良传统发展穆斯林经济与教育──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敏生光高占福在甘肃西南部的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居住和生活着一批信奉伊斯兰教西道堂的回族穆斯林,他们与当地藏、汉等各民族紧密团结,共同参与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建设。西道堂是创建于清末民...  相似文献   

6.
刘智思想对西道堂影响浅析马德良,丁谦伊斯兰教传人中国,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在中华大地上传播、生根、开花、结果,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和艰难发展的道路,终于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明清伊斯兰教学者用汉文诠释伊斯兰教经典著作,阐扬伊斯兰教的基本精...  相似文献   

7.
2004年7月6日(农历5月19日)是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创始人马启西先生归真(去世)90 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位宗教宗师,发扬他所倡导的爱国爱教,重视教育、发展经济、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主张,哈吉·敏生光先生任主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著名专家学者共同撰写的  相似文献   

8.
<正>马启西,我国著名伊斯兰教学者、经师,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创始人,今年是他逝世一百周年。2014年6月14日,来自北京、江苏、陕西、宁夏、新疆和甘肃等地科研机构、大学的伊斯兰教知名专家学者相聚甘肃临夏,召开马启西宗教思想学术座谈会。学术座谈会由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副院长高占福研究员主持,参会的专家学者围绕马启西宗教思想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马启西评传     
马启西是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的创始人。今年7月4日(农历5月19日),是启西先生归真90周年纪念日。为表达我们的敬意,谨此发表冯今源先生这篇文章。文中,作者通过启西先生创立西道堂历史过程的评述,进一步探讨了促成马启西思想理论与社会实践形成的各种原因,提出马启西思想理论的形成与西道堂的创建是时代的产物,符合伊斯兰教的基本精神,是回回经学直接影响的结果,此外还受到苏非主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西道堂自创立之初就提倡教育为本西道堂思想直接源于刘智先生的著作。马启西先生深谙刘智先生思想精髓,并坚信弘扬刘智先生思想,"以本国文化发扬清真教学理",是伊斯兰教在中国生根、发芽、结出丰硕果实的必由之路。从1890年始,启西先生就在西凤山设帐讲学,以刘智著作为范本,弘扬伊斯兰之真精神。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稳慢”制度对西道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稳慢”制度对西道堂的影响敏生光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从长期的静思默悟中得到真主的启示,在他的家乡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从此,在阿拉伯半岛的疑云迷雾中,升起了一种新的宗教文明的理智之光,照向世界的四面八方,传遍亚、非、欧美等洲的广大地区,成为拥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多样性宗教与多元文化共存的国家。中国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多元共存的文化理念是中国各民族宗教文化交往的基本原则。伊斯兰教自进入中国,其本土化历程一直伴随着伊斯兰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中国穆斯林学者以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儒家思想的学习与吸收,将伊斯兰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会通,建构中国伊斯兰教宗教理论,使中国伊斯兰教变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取得重要成就。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的创建和发展是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汇的成功路径选择表,其宗教思想、文化特色与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3.
“介廉种子,官川开花,我要结果”是西道堂创始人马启西先生为追求自身价值目标而说过的极其重要的一句话。综观马启西先生的一生以及西道堂发展的历史,他的追求,在其不懈的努力及西道堂对刘智思想的继承与实践中得到了实现。马启西先生“独善金陵介廉之学”绝非偶然。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两位先生身世、经历相近,介廉(姓刘,名智,字介廉,号一斋)出身于伊斯兰教经师之家,父刘三杰,系著名伊斯兰教经师。介廉自幼习诵《古兰经》;启西父马元,为伊斯兰教阿訇,博通伊斯兰教经籍,启西幼承家学,童年在临潭旧城上寺习读阿拉伯文。介廉…  相似文献   

14.
1914年(民国三年)西道堂创始人马启西先贤以身殉道,遂后丁全功先生也罹难,马明仁、敏志道二位先生,受命于危难之际,继承启西先贤遗志,为西道堂事业的重振与复兴,为促进西北穆斯林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的全面发展,为沟通青藏高原与内地商贸流通和文化对接与共融,为地区和谐民族关系的营造,为抗日战争的早日胜利,为中国伊斯兰教事业的全面进步,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穆罕默德·欧默尔·马明仁先生,是伊斯兰教西道堂开创立业的先驱者之一,是中国穆斯林近现代史上杰出的宗教家、改革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艰难中引导贫困的穆斯林群众奋发图强,坚定信仰,…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农历5月19日,正值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教派创建者马启西先生(1857 ̄1914)殉难90周年。启西先生是教内深受敬仰的一代宗师和学者。众所周知,人生能做出被人称颂的业绩很不易,如能在身后留下一座永垂青史的丰碑,则更属难得。然而,这两点启西先生都做到了。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发展事业,立德立言,功在教门,利在社会,善莫大哉。我们虽与先生因处时代不同,无缘领略他的风采,更未能亲自聆听他的教诲,但从他屡遭挫折而不屈,以感人至深的精神创立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教派的不凡业绩,以及他个人的道德修持和诗联遗墨,从中得到不少…  相似文献   

16.
民国年间,时任西道堂教长马明仁撰写《撰集中华清真教道统论》(简称《道统论》),提出伊斯兰教自创立到流传至中国,有“道”和“传承者”两个体系的传承。“道”的体系形成“至诚之道”下伊斯兰教和儒教二元一体的传承;“传承者”体系形成“圣人”和“学人”次第绍继的传承。这一道统理论是对刘智“道统”思想的创新性阐发。同时,《道统论》陈述了回族在各民族共创中华历程中的贡献,阐释了伊斯兰教文化和儒家文化之间的高度认同。而西道堂在该阶段的“济世”努力,展示了对“学人”观的集体实践。《道统论》对新时代创新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走深走实具有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西道堂是中国伊斯兰教中形成较晚的一个派别,清光绪年间创建于今天的甘肃省临潭县旧城。其创始人马启西自幼研读伊斯兰教经典,又从小攻读儒学著作通达儒者之学。及长成后,毕10年之功于阿拉伯经文与刘智等人的伊斯兰教译著学习,博览广读而又有所得。他精于伊斯兰教的教义、教理,勤奋研读中国诸子百家论著,广泛吸取自明末清初以来中国伊斯兰教经学大师“从中土之汉文,展天方之奥义”的精华,深得“会通诸家,而折衷于天方之学”的真谛,成为中国伊斯兰教派、门宦创始人中,唯一一位秀才出身,并成功地把伊斯兰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8.
西道堂是中国伊斯兰教中形成较晚的一个派别,清光绪年间创建于今天的甘肃省临潭县旧城.其创始人马启西自幼研读伊斯兰教经典,又从小攻读儒学著作通达儒者之学.及长成后,毕10年之功于阿拉伯经文与刘智等人的伊斯兰教译著学习,博览广读而又有所得.他精于伊斯兰教的教义、教理,勤奋研读中国诸子百家论著,广泛吸取自明末清初以来中国伊斯兰教经学大师"从中土之汉文,展天方之奥义"的精华,深得"会通诸家,而折衷于天方之学"的真谛,成为中国伊斯兰教派、门宦创始人中,唯一一位秀才出身,并成功地把伊斯兰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教认为,维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实践不仅反映了穆斯林“认主独一”世界观的信仰过程,而且呈现了人类作为真主代治者的社会善功价值.本文通过呈现中国伊斯兰教三大教派之一的西道堂的生态实践,试图阐释在伊斯兰教信仰体系中真主、人、社区和自然之间复杂、多重的互惠关系.本文认为,穆斯林的生态实践不仅基于对真主的信仰表述,而且透过宗教仪式赋予其神圣性和文化意义,并产生实际的生态效应,展示出伊斯兰教“两世并重”的生命本质.  相似文献   

20.
虔心诚意实践善行———记伊斯兰教西道堂济困扶贫的事迹近年来,甘肃省临潭城关附近的部分村庄自然灾害频繁,给当地穆斯林生活带来极大困难。伊斯兰教西道堂、清真两大寺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开展了济困扶贫工作。升路村因遭受罕见的冰雹侵袭,丰收在望的农作物刹时被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