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乡族是我国十个穆斯林民族中人口数量位于第四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虽然东乡族人口流动史可追溯到清代之前,但前往城市并在城市就业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迄今为止,进入城市的东乡人在兰州市七里河区聚居形成城市村落“东乡村”,由于受文化水平,传统观念、生活习俗以及语言等因素的影响,在兰州市等城市进行择业就业时,他们从事的行业相对单一和集中。  相似文献   

2.
武汉是一座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城市。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其信教人数众多。主要有佛教归元寺、道教长春观、伊斯兰教民权路清真寺、天主教上海路天主教堂(汉口圣若瑟堂)、基督教荣光堂等。  相似文献   

3.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渐次丰盈,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城市作为人类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聚居场所,与人类生存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公共艺术,是当前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元素,主要作用在于充分反映城市文化空间特征与建筑艺术。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合理运用公共艺术不仅能够为城市注入新鲜活力与文化因子,并且能够为市民带来生活情趣,不断满足人们的艺术审美需求与人文追求等,使人们享受到更好的居住环境。故此,文章针对公共艺术在城市塑造中的作用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对回族社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的城市和农村聚居区,对东部沿海城乡散杂居地区的关注相对较少。本文以秦皇岛市清真街回族社区为个案,结合田野调查资料,分析其分化及整合的原因和动力,认为沿海城市回族社区经历了地缘聚居性解体、建构"精神社区"的过程,在社会变迁中寻找到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发展中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收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来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生态城市是一个高效、和谐、生态的适合人类聚居的新环境,是一个物质循环良好、能量流动畅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客家人是受战乱影响,在不断南迁中逐步形成的民系。客家聚居建筑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中国民居之一。虽然客家聚居建筑在形制上有所差异,但其室内却呈现出相同的特征。在空间布局上,客家聚居建筑讲究中轴对称;在装饰手法上,客家人注重铺地、窗产、木结构构件以及门楼的设计;此外,客家人还使用楼名、楹联,为聚居建筑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中,城市是人群聚居之处,水生态问题不仅影响着人们居住的环境质量,同时还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吸纳存储水源,还可以发挥蓄滞洪涝的作用,同时对城市景观的营造和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并且从水文、地质等多个方面,作用于城市物质及能量之间的平衡及协调。现阶段我国城市湿地修复及维护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水质污染、河道断流、湿地退化等。从宏观层面着眼,对城市湿地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构建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科学的规划思路,不仅有利于促进城市水生态建设,也有利于打造优质的城市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8.
回族先民来到中国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从唐宋至明清,回族在中国经历了定居、形成、发展的过程。回族从形成至今,基本上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大杂居是指回族居住的地域十分分散,散处在全国各地;小聚居是指全国各地散居的回族在一定范围内以清真寺为中心聚居的居住  相似文献   

9.
北京的清真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的清真寺北京是我国城市中清真寺最多的城市。在这古老美丽而富有文化的城市中,聚居着八万余穆斯林,共有八十三座男女清真寺。全市八十三座清真寺中,有許多已經无法考据它们建筑年代了。根据各寺现存的修建或重建时立的碑文記载,至少有三十四座清真寺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其中的十四座已有三百年以上的历史。这八十三座寺中,有十四座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建的。它們是大紅庙清真寺,沙子口清真寺,赦孤堂清真寺,石景山清真寺,五里店清真寺,门头沟城子村  相似文献   

10.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1626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38%。其中世居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满族、羌族等17个,少数民族呈小聚居、大散居分布。全国的苗族、布依族、侗族、仡佬族、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全省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和253个民族乡。  相似文献   

11.
城市与乡村的"二元对立",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中外皆然。文章在回顾二者对立所产生的副作用的基础上,从乡村振兴的视角出发,重新探讨乡村和城市如何相互确认彼此的价值,并提出城乡融合经营的理念,以期实现城乡融合、持续发展。从人类的起源看,无论是早期的采集狩猎还是洞穴群居,还是后来逐渐发展起来的种植、驯养、游牧甚至因人群聚居而形成的小镇,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绝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乡村。农业文明是所有已知文明的起源,乡村就是这一文明的起源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宗教》2013,(2):28-29
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大格局中,宗教方面的因素影响着首都的和谐稳定与发展。东城区处于首都北京的心脏。这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资源丰富,重大活动高度密集。同时,东城区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中心城区。北京市东城区民宗侨办多年来坚持以"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为主线,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撒拉族婚俗     
撒拉族婚俗杨操撒拉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也是我国10个穆斯林少数民族共同体的一支。现有人口约10万人,主要聚居在青海省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以及甘肃省的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撒拉族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乌古斯...  相似文献   

14.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武昌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汉阳是近代工业重镇,而汉口则是重要的近代通商口岸之一。近代以来,武汉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渊源十分突出,除辛亥首义以外,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纪念地、名人故居等历史遗产也十分丰富,构成了武汉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是一座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城市。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其信教人数众多。主要有佛教归元寺、道教长春观、伊斯兰教民权路清真寺、天主教上海路天主教堂(汉口圣若瑟堂)、基督教荣光堂等。在这里简要分析民国时期宗教历史建筑,民国时期修建的宗教建筑的宗教流派大致分为天主教和基督教。  相似文献   

15.
村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聚居形态,是人类因聚居而形成的群体空间,也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它的形成既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也受主观意识的支配。沧源翁丁山地佤寨的布局因其地域和文化的差异而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山寨特色。  相似文献   

16.
赫哲族萨满教概况孟慧英赫哲族主要聚居在我国黑龙江省的同江、饶河、抚远等县,及佳木斯市郊,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由于历史原因。在俄国境内也有赫哲人,被称作“高尔牒”,译成汉字的有多种,如戈尔德、高里特等,苏联时期改称“那乃”。我国境内的赫哲人自称是“那...  相似文献   

17.
浅议十九世纪中叶保安族东迁及其它杨操在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成员中,有一个人数较少且属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共同体———保安族。保安族现有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与东乡、裕固族一样,一般认为是甘肃特有民族。保安族...  相似文献   

18.
西安清真西寺位于西安市洒金桥街回民聚居地区。寺内图书室创办于1987年开斋节,在目前是西安清真寺中唯一设有对外开放的图书室。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和众多的自治州、县也大都分布在这一地区,从民族发展的角度来讲,西部大开发就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除回族部分散居全国其它地方外,也大都聚居在西部地区。新疆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东乡族、保安族聚居于甘肃;撒拉族聚居于青海;全国近千万回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也聚居在西北。因此,西部大开发对我国穆斯林民族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历史契机。借助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中国穆斯林民族从根本上摆脱目前发展滞后的局面,走向文明富裕,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汕头教区揭阳县大山湖村是天主教教友聚居村,全村102户,436人。这个村地处半山区,与揭西县接壤,向来是揭阳县比较贫穷的山村。改革开放十年来,这个村政治上获得新生,经济上开始走上致富的道路,整个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主要变化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