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伦理的价值本体是生态伦理的核心问题,从实践的层面来确立生态伦理的价值本体,有助于我们摆脱生态伦理研究无现实根基的理论困境,为人类合乎道德地改造自然提供理论根据.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出发,在对当前生态伦理的价值本体研究现状进行反思基础之上,探讨生态伦理价值本体的实践转向,以物质变换来重建生态伦理的价值本体.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应用伦理学正在从理论走向实践,信息技术、医学伦理和计算伦理的兴起和发展,使得应用伦理学尤其是信息伦理学正逐渐发生设计转向。这种转向的主要体现就是价值敏感设计理论的兴起,这种观点主要来自伦理学层面的"理论-应用-设计"和信息技术层面的"技术-社会心理背景-道德价值"的理论变化。价值敏感设计建立在概念、经验和技术三个层面相结合的集成方法基础上,同样的分析在大数据领域内同样具有可行性。大数据技术也可以从这三个层面来分析:概念分析层面的数据伦理概念分析、技术分析层面的算法伦理分析,以及经验分析层面的实践分析。价值敏感设计理论的发展能够推动大数据伦理的进步,并且能够为大数据技术提供一定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伦理 1( 1 与组织管理领域的常规做法一致, 本文将伦理与道德看作同义概念, 交替使用。)危机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挑战, 现有文献较多关注微观视角的伦理行为, 缺乏从中观视角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开展研究, 导致在实践上无法形成有效的制度化抓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作为中观视角的企业伦理实践之一, 正是针对伦理问题的有效回应。立足于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伦理领域的交叉点, 从三个方面构建伦理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研究框架:(1)基于社会情境理论探讨伦理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组织伦理绩效的影响机制; (2)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探讨伦理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团队伦理建言的跨层次影响机制; (3)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探讨伦理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个体伦理建言的跨层次影响机制。研究将丰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并为企业有效实施伦理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启示与帮助。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种伦理学理论形态都必须面对“道德具有何种力量”的问题.韦伯的理性主义伦理学沿着理论与实践两个方向思考这一问题,一是展开价值哲学的探索,着力探讨伦理学同其他学科的关系问题,由此确立起一种“文化—规范”的论域;一是做出历史哲学取向的研究,目的在于揭示伦理作为价值符号生产之一种形式,曾经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何种作用,以此形成一种“经验—历史”的研究场域.韦伯的伦理思考是在其解释社会学范围内展开的,因而不可避免具有内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钱寅 《孔子研究》2023,(4):150-160
清代公羊学以常州之学为代表,而礼学考据一脉也有参与公羊学研究的倾向,以扬州学者凌曙为代表。凌曙的《公羊礼疏》开创了以礼说公羊的研究方法,将基于心性的公羊大义落实到实践层面,在学术史上有其独到的价值,引领了清代公羊学的伦理转向。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时代,科技发展面临着自身无法应对的逻辑困境和发展困境,关注生活本身的相与的伦理之维为科技发展揖别上述困境提供了契机.正是在此机缘中,我们思入了科技伦理之所以成为时代问题的本质.切入科技伦理成为时代问题的维度,开启了我们进入科技伦理问题的生态视野,彰显出科技伦理的生态发展路向.科技和伦理在展现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的层面上相互关联,它们关联的生态视野开拓出科技发展揖别自身面临的各种困境的生态发展的路向.  相似文献   

7.
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显明了日常实践的一个基本组织特性,即一种广泛运作在话语实践中的自主调适是促成日常生活的整体趋向性与个体行动的情境自主性之间的平衡的重要条件;基于此,“生活形式”无疑标示着一种实践策略,它旨在印证一种“日常—生活—实践”之联动场域的内在规范;进一步地,这一实践化的伦理品格呈现在日常实践的两种组织层面,即基于规则叙事的情境认定和基于意向叙事的行动导向,二者合力在时间构型中将话语实践的自主调适深化为一种非范导的、动态自主的“伦理反应”,后者为一种基于实践指引的行动伦理权衡提供了新的思考契机。  相似文献   

8.
原则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生命医学伦理学研究和实践领域的重要方法,近几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原则主义被不同行动主体在多层次、多领域广泛应用。然而,新兴技术引发道德难题的情境化、多元化、大众化等特征,使得原则主义在方法论意义上面临着诸如融贯性、伦理洗地、人类中心主义等多重困境。实际上,原则主义是当前科技伦理治理的有效工具,能够发挥构建科研文化的认知作用,在实践上也有利于科技伦理的多元主体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伦理风险评估和敏捷治理,并能够为新兴技术的政策制定和立法提供价值基础。而当代原则主义的构建应遵循人与技术物相互融合、协同演化的基本理念,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9.
家族伦理、家族愿景和华人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人家族企业在内部治理上体现出一定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和华人社会中的家族伦理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表征为基于纵向有序伦理的家长式权威治理以及基于横向差序有别伦理的关系治理.华人社会中的家族伦理之所以会从日常领域嵌入到企业场域并产生强势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家族愿景的偏好.并主要体现在代际传承和控制权让渡层面;但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企业组织理性、市场理性和家族伦理的非兼容性,家族成员尤其是家族企业主持人会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家族伦理理念并进而矫正、优化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带来有限度的"伦理脱嵌".  相似文献   

10.
试论信息伦理的特点与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伦理学作为科技哲学与伦理学的边缘学科 ,不仅要关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行为 ,而且要深入研究信息的“元伦理学”问题 ,同时还要对信息化与传统社会现象交融过程中出现的“交叉伦理”问题进行相关分析 ,准确把握。信息伦理本质上有三个层面。即从信息伦理的起源上看 ,信息伦理是人类交往活动的现实需要和规律反映 ;从信息伦理的应用上看 ,信息伦理调节着人们在信息交往活动中的功利实现 ;从信息伦理的目的上看 ,信息伦理追求人类社会在信息时代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生育政策根源于资源有限性与人之欲望无限性的矛盾,处理的是人的生命平等权与资源占有权的关系问题。我国生育政策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其实质却在于以牺牲伦理的善来追求和实现政治的善。由此,我国生育政策陷入了艰难的伦理处境中。从理论预设、实施过程以及实施结果的环节对我国现行生育政策存在的伦理困境进行理论层面的揭示,并从终极根源与现实根源的角度对这种伦理困境的成因进行分析,可以在困境中推进我国生育政策的健康走向,从而实现人口增长与社会进步的良性均衡。  相似文献   

12.
气候问题的伦理困境越来越突出,这一伦理困境呼唤普遍伦理的重建。道德金律在普遍伦理的重建中被寄予了厚望。在全球气候问题领域内道德金律面临着从理解转向接受,从接受导向行动以及从"人所不欲,勿施于人"迈向"国所不欲,勿施于国"的困境。但是道德金律体现出的德性练习与正义原则有助于破解这一困境,并逐步促使人们采取新的行动。  相似文献   

13.
环境美德伦理被一些学者认为是环境伦理学的新转向。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环境美德伦理的重要性,认为环境美德伦理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和现实困境。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环境美德伦理进行重新审视,试图对其内涵、主要思想等给出一些参考性的答案,为环境美德伦理提供有力的论证。  相似文献   

14.
考察西方行政伦理思想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古希腊哲学为行政伦理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思想源泉;近代人文主义思想为行政伦理的产生与发展营造了殷实根基;行政学的诞生催生了行政伦理问题的生成;新公共行政运动为行政伦理学的科学论证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场域.行政伦理学正是遵循这一发展逻辑,由边缘逐渐走向中心并成为新世纪显学之一.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伦理的理论视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工作伦理是社会工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应用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综观社会工作伦理的理论研究论题,主要包括道德哲学层次的反思,价值层面的探究,实务层面的伦理难题与决策探讨,以及社会工作与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工作伦理的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伦理叙事实现情感共鸣,是古今中外普遍认同的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伦理叙事发挥德育功能的根本原因在于,言说者以经验世界的范例激发了听讲者的情感共鸣。但是,伦理叙事激发情感共鸣的机理需要科学的揭示:为什么事实叙述可以激起主体之间的情感性反应和价值性回应。伦理叙事是在情景创设这一场域下,对受教育者进行价值引导,促进生命主体形成内在的伦理体验。伦理叙事产生情感共鸣的机理是:"塑形""传神""会意"的三维联动,即由情景创设形成情感共鸣之场域共振,叙事者的价值引导回应主体情感共鸣的内隐诉求,主体间隙的内在伦理体验形成情感共鸣的主观检视。  相似文献   

17.
价值排序是个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也是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一般说来,在道德生活中每个道德主体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以及自己所认定的价值排序表,但这些价值原则的序列不是一层不变的,会相互碰撞和冲突,产生伦理风险和道德困境。当今关于价值排序的研究转向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的确定、研究进路的探讨和研究方法的创新上。本文通过对两本伦理学专业期刊的统计研究,分析了价值排序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以"伦理风险"作为研究进路,以情景主义和透视主义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期为价值排序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可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程海东  胡孝聪  陈凡 《哲学分析》2024,(1):174-185+199
人工智能体道德建模的目的是让它们在道德实践中与人类和其他智能体更好地相处。目前主要有四种建模策略:隐式、自上而下式、自下而上式和混合式。但是这些策略存在技术层面的困境,如设计范式、道德转译和算法黑箱等问题,并且在社会层面上也难以应对伦理对齐的困境。这是因为现行策略认为人工智能体在道德实践中发挥着线性作用,能够独立实现某种外在的道德规范,从而将人工智能体从实践中隔离出来。采用分布式道德机制来实现人工智能体道德建模,将人工智能体置于多智能体系统中,可以在人与人工智能体的交互式道德实践中形成开放、包容的道德规范和分配式道德责任。这种机制不仅能够消解现行策略的困境,还能够促进人工智能体与人类之间形成道德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全球化潮流、全球发展风险、国际新秩序构建等视角提出的新理念,也是走向世界过程中中国话语和中国声音的典型体现,不仅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还具有深邃的伦理意蕴。它体现了资本逻辑全球化过程中对发展正义的追寻,凸显了多元文明场域中共同价值的守护,彰显了构建国际新秩序中中国的责任和道义担当。从伦理视角透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有助于展现其价值理性和实践诉求。  相似文献   

20.
理论自觉不仅直接关乎中国特色公共健康伦理学的理论构建,也直接关乎中国公共健康伦理学的持续发展和现实功能的发挥。中国公共健康伦理学的理论自觉包括对学科关系、中西关系、古今关系以及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自觉等四个基本维度;其问题域或基本理论结构包括本体论层面的基本问题、对象问题和范畴问题,认识论层面的视角和向度问题以及价值论层面的发展取向、价值追求和学者的价值选择问题。范式意识的自觉是中国公共健康伦理学理论自觉的方法论标志。当前,中国公共健康伦理学研究范式应该实现从西方范式向马克思主义范式、从个体论或整体论向个体论与整体论相结合的范式、从职业伦理或实践伦理向职业伦理与实践伦理相结合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