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识活动的内在要素与主体性问题魏小萍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他的意识活动与他所产生的主体性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有机联系。意识活动中的理性要素与非理性要素及其与自我意识的关系相应地体现了不同的主体性内涵。首先,情欲、欲望等非理性意识活动,它的产生根源相...  相似文献   

2.
胡塞尔先验哲学的交互主体性转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本世纪,语言哲学对古典心智哲学的批评常常被理解为哲学范式一个不可逆的决定性转向,即从主体哲学转向了交互主体性哲学。这一转向在阿佩尔和哈贝马斯的著作中不断得到认同。因此,阿佩尔鲜明地倡导先验哲学向交互主体性哲学的转折。不是单个的、自我-意识自我,而是语言共同体,即交互主体性,才应被看作为基本的先验框架。阿佩尔和哈贝马斯都认为,哲学范式的这一转变对现象学提出了一个决定性的挑战,并且,从他们的立场出发,讨论的结果经常是否定性的。他们把胡塞尔的现象学看成是古典主体哲学最后一次也许是最有力的尝试,并竭力揭示其唯我论的荒谬和困境,希望借此来显示他们自己的倾向的合理性。简而言之,他们声称,胡塞尔所运用的真理和意义概念无视其内在的交互主体性特征;胡塞尔的理论不能解释那种表征交互主体性的特定的主体-主体的对称性关联,它完全受制于一种唯我论的、定位于主体-客体的意向性概念;并且最后,胡塞尔自主的主体性概念也是不可接受的,因为自我-意识和个体性远非自我一般(sui generis),而只是那个更为基础的社会化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主体意识不等于自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自我意识与主体意识在产生的时间上有先后之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的状态以及自身与外界关系的意识,即以自身为对象的意识。主体意识则是人自立为主体并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自主性和能动性的观念表现。从时间的序列看,主体意识是后  相似文献   

4.
《学海》2019,(3):49-54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渗透到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当智能机器承担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提供时,人与智能机器之间的合作就成为智慧社会治理中不得不面对的新问题。人机合作前所未有,而人机合作能够持续进行的前提是之一就如何解决因为人机合作而产生的责任难题。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集体行为的特性使得责任很难区分。智能机器的加入,不仅增加了智慧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使责任区分变得更加艰难,到底是政府、智能机器还是生产机器的厂家来承担责任?而责任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关键在于横亘在人们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就是如何面对智能机器能否与人相提并论,甚至超过人类,成为超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许为 《应用心理学》2020,(2):108-128
综述人因学在人-自动化交互、人-自主化(autonomy)交互以及人机组队(human-machine teaming)方面的研究,梳理了自动化与自主化的人因学特征和问题,通过建立一个自主化、自动化与人工干预三者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来表征自主化人因学的问题空间。总结了智能自主化技术所带来的新型人机合作关系,促使采用新的人因学研究和应用范式,重新评估现有的人因学理论、方法以及今后的研究。针对自主化技术的应用,分析当前自动驾驶车设计中的人因学问题。呼吁在自动驾驶车研发中要重视人因学问题,人因学要提供学科支持和完整的人因学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阿西莫夫三大伦理原则是关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基本伦理规范。本研究提出人机投射假说——人会从自身具有的认知、情感和行动智能出发,去理解机器人的智能并与之互动。通过3个实验,从原则一到原则三逐步考察在机器人是否遵守伦理原则对人机信任的影响中,机器人决策类型(作为与否;服从人类命令与否;保护自身与否)的效应,以及人机投射的潜在机制。结果揭示了人机投射在机器人遵守伦理原则促进人机信任中起中介作用,以及机器人决策类型与是否遵守伦理原则之间有趣且有意义的交互效应:(1)在遵守情境下,机器人作为相对于不作为更有利于促进信任,但在违反情境下,则反之;(2)在遵守且尤其在违反情境下,机器人服从相比不服从人类命令更有利于促进人机信任;(3)相较于违反情境,机器人保护相比不保护自身在遵守情境下更有利于促进人机信任。跨实验的分析更深入地阐释了在遵守和违反伦理原则情境中以及伦理要求冲突情境中,有利于促进人机信任的机器人行动决策因素。  相似文献   

7.
赵汀阳 《哲学动态》2023,(7):41-45+127
GPT只是过渡性的人工智能,其设计概念限制了其在“物种”上的发展。GPT以经验主义方式进行学习,证明语言可以通过实时实践集合来确定,而不依赖人为设定的先验语法。但它不能证明思维不需要先验论,无法完全排除先验论的因素而以纯粹经验论的方式去建立普遍知识。GPT虽然学到了语词的经验链接,但并不理解其中意义,无法建立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因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推理。意识需要实现客观化,才能变成自我意识。人工智能要想真正成为主体并产生自我意识,就必须在名词逻辑之外增加动词逻辑,或有可能意识到自身与动词的一体化,或动词与意向性的一致性,从而发展为“笛卡尔—胡塞尔机”而成为具有自我意识的真正主体。  相似文献   

8.
费希特的知识学不仅仅是一种主体性哲学,它始终保持对存在问题的关注。主体哲学与存在问题的相互纠缠,构成知识学的复杂局面和内在困难。从早期浪漫派开始,对费希特主体哲学的攻击始终着眼于存在问题。为此,在知识学视野下理解存在的基本意涵,就成为重要课题。知识学对存在问题的理解不断进行更新。在耶拿早期知识学中,自我被确立为存在,非我的实在性来自自我的转移,但独立的非我始终没有从费希特体系中消除。绝对自我为存在奠基的任务也没有实现。到了耶拿后期,存在与非我等同起来,成为自我的产物,使存在对自我的从属性更加突出,纯粹的自我意识成为经验意识的先验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主张主体“创造”存在,毋宁说是主体是以实践的方式“塑造”存在。  相似文献   

9.
对于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面临的理论困境,存在两种典型的解决路径:笛卡尔式道路和生活世界式道路。前者难以避免唯我论的指责,后者存在否定第一人称视角的危险。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构造性和被给予性相统一的新路径。对于构造他人,自我和他人的根本相似性是构造性意识,而构造性意识不是被构造的,而是被给予的。超越论自我的构造性和构造性意识的被给予性的统一,不但确保构造出的他者是另一个超越论主体,而且保证超越论自我在构造中的中心地位。构造性和被给予性的统一,从本质上反映了超越论主体性和交互主体性的结构依存性——"共源关系",为解决胡塞尔的超越论交互主体性的理论难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自我意识决不是只意识到自我的生理、心理诸特性。人类个体把自我统一体分解为意识的主客体。自我意识的客体并不是孤立的自我,而是存在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社会存在物,因而是对自我的特殊社会本质、自我在社会关系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智能时代已然来临。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加速推动组织的智能化进程。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和管理中采用智能技术以提高竞争力。在此背景下, 人机协同工作日益普遍, 人机协同决策成为新型组织决策方式。然而, 当前智能组织中的人机协同决策还面临信任度低、可控性低、透明度低、协同度低等一系列问题, 它们阻碍了决策质量、效率和体验的提升。本项目认为, 人机兼容性, 特别是人机内部兼容性, 如认知兼容性、情感兼容性、价值兼容性等, 或是影响人机协同决策绩效的根本原因。因此, 本项目基于人机内部兼容性理论视角, 综合采用决策心理学、认知科学、组织行为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 通过一系列现场研究和模拟实验, 力图揭示人机协同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探究人机协同决策中内部兼容性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进而提出若干人机协同决策优化方法。项目研究成果将有助于促进人机协同决策理论与人机兼容性理论的发展, 提升人机协同决策绩效, 推进组织决策的智能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从哲学上考察人的现代化可以发现,西方现代化以单向度的主体性为基础,这种主体性囿于自我中心的封闭结构,造成自我与他者无法弥合的鸿沟,最终导致现代化的自反。马克思对单向主体性进行了批判,揭示出资本主义物质生活关系是单向主体性产生的现实土壤,并且通过“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范畴重新确立理解人的立脚点,表达自我与他者“现实差别基础上的统一”意蕴,由此彰显主体性的应然形态,即交互主体性。中国式现代化继承马克思“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范畴的内在旨趣,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贯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为交互主体性的生成奠定坚实的物质关系基础,推动人的现代化迈向新阶段。对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主体形态变革意蕴进行阐释,有利于揭示人的现代化的跃迁,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尊严”?“尊严”一词最初表达的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以及人类自我意识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自己在宇宙中高于其他一切有生命的存在物的地位,认识到自己是宇宙万物中有最高价值而产生的一种族类的优越感和自我意识。后来随着人类对自己的反思以及个人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尊严”不仅表达作为“类”的人在宇宙中高于其他存在物的崇高地位,而且用以表达在社会中个人的存在价值,同时也引伸出来表达阶级、民族的社会地位。在这个意义上,所谓尊严,作为个人意识,它是人对自己存在的社会价值的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14.
意识问题是心理学理论中的根本问题。①自我意识问题是意识问题的一部分,其重要意义,也可想见。顾名思义,自我意识是关于自我的意识。一有人说,我们每个人都能把宇宙劈成两半,就是我与非我。人们并非从诞生之初就能区分我与非我。乳儿还不知道自身的存在。他吮吸自己的小手或小脚,与吸奶瓶或母亲的乳头一样热心。婴儿才慢慢把主体和  相似文献   

15.
论主体意识     
所谓主体意识,就是人们对自身作为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的地位,作用的反映和认识。因此,主体意识应该是自我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最积极、最能动的部分。应该是自觉地意识到人在现实世界中作为主体的特别优越的支配地位的理性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初一到高二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状况。考察了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一般自尊情感、特殊指向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不论是一般的自尊情感、特殊指向的自我意识,还是独立意识,都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深化和稳定。初一、初二的发展较平缓,初二到高一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高一、高二是趋于稳定的时期。2.学生的自我意识的指向逐渐由生理转向内在心理品质和社会交往,并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产生了更为高级的情感体验和对自我的接纳。3.一般的自尊情感与特殊指向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存在差异,学生特殊指向的自我意识易受情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许为  葛列众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9):1409-1425
智能技术为智能时代的工程心理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此, 系统提出了智能时代工程心理学的工作框架。该工作框架包括工程心理学研究和应用的对象、核心问题空间、学科理念、研究重点、应用范围、方法等。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呈现出一种新的形式: 人机组队式的人机合作关系。“以人为中心的人工智能”应该是智能时代工程心理学的学科理念。针对智能技术, 近期工程心理学研究者开始开展围绕新型人机关系的理论框架和基本问题、人机组队中的心理结构和决策控制、人机交互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有效支持智能系统的研发, 概括总结了一些工程心理学新方法和提升的方法。最后, 针对当前工程心理学所面对的一些挑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先验唯心论与经验实在论的关系是学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先验现象学的分析中,实在性是一个"构成性"概念。现象学反思揭示出,处在自然生活中的先验主体性设定了经验对象与世界的存在,并在纯粹的知觉意识中,获得了关于实在性存在的直接经验与证据。胡塞尔现象学的先验主体性、知觉的具身化与交互主体性理论,辩护了经验世界的实在性论题。  相似文献   

19.
人生因死而探索价值,因苦短而追求意义。在信息智能时代,人生价值和意义遭到颠覆性的挑战,在日常生活和政、经、文、军中类人机器人抢走了人的饭碗,但也创造更多的新职业、新饭碗。在这种情境下,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就要"认识你自己",人类经历从二足无毛的动物到理性、符号的动物到人是会自我创造的和合存在的探赜,至今也没有完结。这是一个人类逐渐自我觉醒、自我解放、自我实践的砥砺过程。人生在世,是最珍贵、最具价值的。我们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人生价值的精华,以为当今的借鉴、吸收和发扬。价值本质上是人的问题,并围绕人而展开。它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动力和构成,支配人类生活活动的依据和取向,指引人类行为方式、思维方法、情绪表现、思想意识的倾向和趋势。人生价值在历史逻辑的演变中,体现为人生价值是传统性的和合存在、历史性的和合存在、文化性的和合存在、日新性的和合存在、体贴性的和合存在。其和合存在必须与人工智能机器人融突和合,才能真正造福人类,为此,需要人生机生,并育并长。生命诚可贵,类人机器人、克隆人,唯有在不违反伦理道德的前提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人运机运,共建美好。在人机命运联通、人机一体化中共建人机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人权机权,共造平等。若类人机器人作为公民,就可与人类共造、共享平等权利;人机价值,共享尊严。人类应以"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的胸怀,"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精神,尊重类人机器人的权利,构建互利合作的人机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引起的伦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试图以人工智能产品的典型代表即智能机器人为例,从道德主体和道德接受者的角度出发,讨论人工智能伦理何以可能。从道德主体的角度来看,智能机器人无法成为真正的主体,因为它不可能拥有心智状态,而拥有心智状态是成为道德主体的必要条件。从道德接受者的角度来看,只有当智能机器人能主动地面向人类,或者某人与智能机器人发生过有意义的关联时,智能机器人才能获得道德接受者的地位。而且,这样的智能机器人必须具备对话能力,会使用某种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