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毛泽东的人生价值观可分为青年时期和后青年时期两个阶段。青年时期毛泽东基于对个人地位和个人自我价值的充分肯定,强调个人的主观道德修养,并将此称之为“精神的个人主义”。随着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的确立,以及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毛泽东形成并发展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观。两个不同时期的人生价值观,其中一以贯之的东西是以解决中国向何处去、为绝大多数中国人民谋利益及与之相适应的种种奉献精神为最高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2.
青年毛泽东总是敢立潮头,积极投身社会革命,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青年毛泽东一直认为运动和抗争是宇宙人生的普遍规律,把运动、斗争看做人生的一大快乐,曾言“大风卷海,波澜纵横,登舟者引以为壮。观生死之大波何独不知引以为壮乎!”中学时代,他就十分关心社会,关注时局,经常与同学争辩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长短,还曾经在中学里发动剪辫子的活动。武昌起义后,他毅然从中学退学投笔从戎,参加了长沙革命军。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毛泽东主持  相似文献   

3.
青年正处在人生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人生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青年人生发展的方向、道路的选择。因此,从提高青年素质,培养“四有”新人,确保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战略出发,教育引导青年确立社会主义人生价值观,是青年教育领域里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青年毛泽东的自我实现论钟克钊本文论述毛泽东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青年时期的价值观──自我实现论。在我国,对自我实现论是有很不相同的看法的,有些人认为自我实现论如同自我设计、自我奋斗一样,完全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也有些人并不赞同这种看法。笔者认为,对...  相似文献   

5.
江涌、金人在《湖南社会科学》1991年第5期撰文认为,毛泽东集体主义思想的形成可以从两方面来看:(1)传统文化注重群体利益的价值取向,强调个人服从国家、服从社会。毛泽东集体主义原则的特征也是强调服从,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与传统伦理思想是相同的。他强调的是革命第一、群众第一、民族第一。此外,毛泽东关于“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价值观、生死观  相似文献   

6.
论毛泽东的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生前虽然未曾写出价值学的专著 ,但是在他宏伟而又深邃的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一套严整而又独特的价值观。他正是用这套价值观去观察世界 ,去评价事物 ,去塑造人生 ,去改造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和代表 ,毛泽东不仅个人终身信仰、尽力实行这套价值观 ,而且自觉地用它来教育全党 ,使之成为全党乃至全民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因此 ,毛泽东的价值观实际上也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1 .人民是价值创造的主体  谁是价值创造的主体 ,怎样确定他们的社会地位 ,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 ,不仅构成了毛泽东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而且成为毛泽东价…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革命功利主义文学价值观,是适应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革命进程中确立“文化领导权”的需要而提出的.文艺功利性的内涵是广泛的和多层次的,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是多维度的,既要反对排斥和否定文艺社会功利性的错误主张,也要反对文学与政治关系上狭隘的、急功近利的文艺观.应当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革命功利主义文艺观,正确处理审美与功利、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匡正文学“去政治化”的偏颇.  相似文献   

8.
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意义、人生价值以及怎样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青年的人生价值观是青年社会行为的源泉和动力,是青年成长的方向问题。作为跨世纪的一代青年,他们将成为21世纪的中坚力量,在世纪之交,其人生价值观上的选择不可避免地具有重要的历史内涵及影响。那么,在当今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应怎样对他们进行引导以在适应和推动时代发展的同时充分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呢?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与佛教白洁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殚精竭虑,运筹帷幄,用尽了智慧和心血,因此被尊称为“人民救星”、“红太阳”。毛泽东逝世已经20年了,但人民群众还没...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毛泽东对抗战有着多方面的论述,在这些论述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伦理意义。中华民族不屈的英勇斗争和团结抗战,使中国传统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等得以在毛泽东这里充分发展并被赋予新的内核,使其得到了深化。主要表现理性的爱国主义、民族的英雄主义、革命的功利主义以及对人民群众主体性的尊重。  相似文献   

11.
人民性是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本质属性和鲜明品格。毛泽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伦理立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要求共产党人始终保持与广大人民最密切的联系,把是否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作为评价共产党人言行的最高伦理标准;毛泽东主张权力属于人民的政治伦理,人民是政治权力的主体,人民享有充分的政治权利,共产党人应当自觉履行向人民负责的道德担当;毛泽东胸怀为人民谋幸福的道德理想,指出共产党人的革命目标就是为了消除人与人的不平等,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带领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毛泽东的人民伦理得到了充分的传承与发展,邓小平坚持人民的伦理主体地位,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丰富了人民伦理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反面教育思想是以由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逻辑学、实践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革命人道主义的价值观所构成的完整的理性结构为哲学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逻辑学是毛泽东哲学的基础部分,实践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是其重点内容,革命人道主义价值观则是其灵魂和统帅部分,三者共同构造了具有系统整体性的毛泽东哲学。此三者分别为解答反面教育是什么、怎样实现、为了什么的问题提供了理论工具,这些解答共同构成了反面教育何以可能这一总问题的解答。因此,尽管存在某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不足,但从总体上说,毛泽东反面教育思想不是一种意见而是一种具有完整理性结构的真理,是一种具有深刻哲学智慧和巨大政治勇气的真理。  相似文献   

13.
在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青年都喜欢探讨人生的价值,使自己不虚度年华,这是可喜的现象。鲁迅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看看他的人生价值观,对千百万青年的成长,是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14.
论曾国藩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魏知信青年毛泽东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前,曾经受到古今中外各派思想家的多方面的影响。毛泽东于1917年8月23日致黎锦熙的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而完满无缺,使之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独服”二字...  相似文献   

15.
在人生价值观中,公私观处于主导的地位,人生价值观的性质集中体现为如何看待和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是主张“大公无私”、“先公后私”,还是主张“先私后公”甚至“自私自利”,抑或主张“公私两利”,历来是不同公私观点的标志.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人生价值观开始形成并逐步稳定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公私观特点将会对其人生道路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我国青少年的公私观念已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卫生思想与卫生改革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卫生思想与卫生改革价值观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福州350005)唐明生毛泽东卫生思想的核心阐述了卫生工作的服务对象和应抱着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及怎样更好地服务的价值观;其主要内容包括:关于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关于以“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  相似文献   

17.
被誉为"革命文艺的摇篮"的延安"鲁艺",不仅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谱写了独具特色的辉煌篇章,更为抗日的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延安"鲁艺"的创立缘起,既是当时为了抗战培养文艺干部的需要,更与毛泽东早期革命美术思想的形成密不可分.纵观毛泽东革命美术观念的确立及其态度的转变,会发现毛泽东在青年时期还未能意识到美术的政治功能,但随着革命事业的深入及其革命经验的积累,毛泽东逐步认识到了美术在革命宣传中的功能,进而确立了他在延安时期要求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含笑走过每一天:人生总要一天天走过去,与其哭丧着脸走过,何如含笑走过每一天。历史经验告诉我,含笑面对生活的乐观主义者往往会获得更多的人生自由,获得更好的人生发展机会。试想想,古今由平凡小人物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如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仙李白,如“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青年毛泽东等,哪一位是哭丧着脸走过其漫漫人生路的?乐观主义是将他们推向峰顶的神奇助推器。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革命人道主义主张合理利用暴力争取人民民主,争取人民人身、财产等权利,重视人民的利益,提倡人民的真正平等、亲爱互助,尊崇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内容非常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种人道主义除了继承辛亥革命以来的人道主义精神外,也直接继承了俄国十月革命的人道主义,并间接继承了法国大革命及美国革命的人道主义。毛泽东的革命人道主义带有中国传统的人道主义思想色彩,又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20.
《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是毛泽东的两部重要哲学著作,它们构成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核心。在“两论”问世70周年的今天,客观地、公正地评价这两部著作,对于我们深入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事业,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两论”的成因、修改及理论来源1.“两论”的成因《实践论》、《矛盾论》是在批判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思想、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其直接原因是为了在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哲学。1937年4月起,毛泽东应抗日军政大学的邀请为干部和学员讲授哲学;至“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