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女性员工性别身份印象管理是指女性员工为了扭转他人对自己女性身份的偏见和消极印象,而影响他人看法的过程。性别身份印象管理策略包括社会再范畴化策略和积极区分策略,前者旨在减少与女性身份的联系,后者意在强调女性身份的积极意义。两类策略会对女性获得的评价、职业发展和个人福祉产生不同的效果;工作场所偏好、性别刻板印象强弱等因素调节了这两类策略的效果。未来研究应继续从性别身份印象管理、组织干预和中国文化背景等方面探讨如何减少性别歧视对女性员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女性因其薄弱的主体意识以及社会地位的沦落,使得中国女性绘画在整个绘画史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现在,女性绘画宣布自己独立存在并寻求进一步的发展,争取发挥自身最大的艺术潜力,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和感性思维凸显出女性艺术的独立价值,推动了中国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曦 《美与时代》2014,(3):154-154
80年代末90年代,中国女性艺术家从自言自语的内心独白式表达到主动探索式的呈现使得女性艺术问题在当代中国艺术中变得尤为重要。试图通过从女性主义的方式去解读她们的艺术作品,概括总结其特质。  相似文献   

4.
自觉的中国当代女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艺术的崛起,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现象.女性艺术家们愈益显现出一种不同于男性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她们开始建立起一种对自身性别认同的自觉意识,使"女性艺术"这一话题具有了全新的内容和"后现代"色彩:以深切地关心女性话题作为艺术的切入点,以"怜我情结"的切肤之痛,关心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追求完美的人性,表现艺术的真诚与自信.在执著的追求中发挥着女性情感性的优势,从而进入了艺术的自为状态,以结构完善、内涵充实而有了艺术地位.  相似文献   

5.
男性代言女性产品的广告策略真的奏效吗?本文旨在探讨女性产品代言人性别与女性消费者对该产品评价之间的关系。4个实验的结果显示,与女性代言女性产品相比,男性代言时女性消费者对该产品的评价会显著降低。该影响是通过身份威胁感的中介实现的。此外,身份肯定对该效应存在调节作用。具体来讲,当被试受到女性身份肯定操控时,主效应会加强。本文实证研究了男性代言女性产品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基于性别认同一致性理论拓展了产品性别属性的下游结果。  相似文献   

6.
王丽丽  董梦璐 《心理学报》2022,54(2):192-204
男性代言女性产品的广告策略真的奏效吗?本文旨在探讨女性产品代言人性别与女性消费者对该产品评价之间的关系。4个实验的结果显示, 与女性代言女性产品相比, 男性代言时女性消费者对该产品的评价会显著降低。该影响是通过身份威胁感的中介实现的。此外, 身份肯定对该效应存在调节作用。具体来讲, 当被试受到女性身份肯定操控时, 主效应会加强。本文实证研究了男性代言女性产品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基于性别认同一致性理论拓展了产品性别属性的下游结果。  相似文献   

7.
凯绥·珂勒惠支作为一位版画家,她以女性独特的视角,通过版画这种纯粹的表达形式,描述她所生活的那个世界,并以女性的身份用独特的方式记录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重新认识凯绥·珂勒惠支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深度地挖掘她的作品精髓,为现代中国艺术的创作孕育新的灵感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谭恩美(Amy Tan 1952—)是美国华裔新生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作品被认为是探索中美文化关系的一个范本。谭恩美小说中的各种女性形象表达了她对移民后代生存状态的思考,并且她又将这种形象的塑造作为反观自身的参照。这些人物融合了作家对形象交叉、多重身份和差异性差距的重新理解。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想象物,不论怎样,她们传达的是现实生活状态下的一种自身体验。  相似文献   

9.
女性绘画的自述性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以女性视角去观察去体会生活,女性意识的题材选取,主题思想上的自我表达与情感转化,她们用自己的语言来阐释对生活的理解与体会,表达对生命的热爱与激情.  相似文献   

10.
张天娇 《美与时代》2007,(11):31-33
当把"性别"与"艺术"联系在一起时,"性别"的差异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女性艺术已成为一种不能回避的新的艺术现象和艺术潮流.在创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女性艺术家过分强调或者掩饰女性身份的两种倾向,使其艺术创作陷入了性别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主义艺术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艺术思潮.许多女性艺术家和女性理论家开始思考并致力于改变社会中以男性为主导的、性别不平等的现象,重新思考女性的自身价值、社会地位以及与男性之间的关系.美国女性主义艺术家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1954-)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的作品将后现代艺术和摄影融于一体,在后现代领域中独树一帜,可以说她的作品从整体上成功地触摸到当代文化的敏感神经.她不拘于一般女性艺术那种纤细、精致的传统,冲破女性艺术追求坦诚,实在及修养的外观束缚,创造了其独特的具有自述性和女性主义特点的艺术形象,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艺术是与男权社会的对话,是艺术家利用独立的女性意识反思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身份地位,清晰认识到自身的特点后利用这一特点参与到社会生活中的行为。通过对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图像分析,探讨其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3.
由于长期的男权意识对女性所施加的影响,以及男女在心理和生理层面存在的差异,中国女性油画艺术在语言表述方式上呈现出一种不同于男性的特点——女性艺术家大多选择了象征与隐喻的绘画语言表述方式,语言形式显得较为隐晦,其作品呈现出比较含蓄并略显压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女性艺术家辛迪·舍曼于1977年到1980年创作了《无题电影剧照》系列,她通过炮制媒体赋予女性的不同身份,使其作品富有了一种浓烈的女性主义色彩以及对男权体制的批判。她的作品拥有与时代精神相抵触的思考方式,以背对世界、面对自己的艺术理念从而发现了女性身份的奥秘——集体无意识。基于荣格的原型理论,《无题电影剧照》中女性形象映射了集体无意识的原型内容,暗示了被忽略的原型,通过整顿女性心理内部秩序,调节传统女性概念上固有的人格面具和男性欲望,从而能够在对男权的批判中找到自性化的女性自我人格。  相似文献   

15.
杨柳 《美与时代》2016,(4):105-106
服饰是人类文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的演化变迁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个鲜明写照。我国女性服饰经历了"男尊女卑""无性化"到"回归女性"这几个变化阶段,这直接反映了女性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价值。如今,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女性为了追求自我解放和个性自由,服饰已逐渐作为可以当做炫耀身份以及确定社会地位的社会文化产品和商品,成为展现时代风貌的镜子。在服饰的演变过程中,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性别权利关系得到了改变,男女平等的实现已不再只是一个梦想。  相似文献   

16.
1937年《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作为迪士尼第一部"公主动画"在全球热映。从此,"公主动画"也就成为了迪士尼最具影响力的影片类型。数十年过去了,迪士尼相继推出了十部"公主动画"。这些影片中所极力呈现出的关于女性话语的表达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变得日趋清晰和积极。无论《长发公主》还是《冰雪奇缘》,迪士尼的"公主动画"发展至今已经走到了成熟的女性主义阶段,实现了从附庸于男性到彻底摆脱男性视角、男性话语的自主转变,展现了现代女性在心灵、智慧与自我身份认同上的日益成长,这是当下迪士尼动画人不断创新的体现,也是最值得我们国产动画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国家的女性艺术家来讲,她们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在这些差异性当中也体现着最原始的、最基础的共性。如俄罗斯女性艺术家在表现艺术作品时经常融入了夸张、大胆的风格,中国女性艺术家在表现作品的时候,其风格会更加细腻、柔和,但这差异性并不影响女性艺术家中独特的感性之美。中国和俄罗斯女艺术家都注重展现女性的地位以及女性的美态,在相关的女性作品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人体艺术还是摄影艺术,艺术家们都能将女性优美的形态或者独特的气质展现出来。此外,中俄女性艺术家们还注重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将生活的所见所闻化成一个又一个的作品,贴近生活的艺术作品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相似文献   

18.
台湾女画家姚兆明先生生前为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系教授但因历史及社会等原因致使当今美术界及教育界对这位独特的艺术家知之甚少.一是因为她生命经历的绝大部分及艺术活动都在台湾及国外进行,具体资料很难搜集:二是从女性主义艺术发展史的观点来看在以男性话语权为主导的社会中,很多女性不知不觉被忽略了.那么她的艺术经历、艺术风格形成与其经历有怎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主义艺术是当今西方艺术中一种新的艺术思潮,也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女性主义艺术要求作者必须有明确的女性主义主张,而作品也应体现出相关的观点与主题.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以女性的视角,采用女性独特的表达方式-女性话语,展现女性独有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体验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是西方传过来的概念,它是通过女权运动来打破男权文明的神话,意在彻底消除男性与女性的不平等差异。面对20世纪90年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中国当代女性艺术,有人认为女性艺术玩得太过火了,有人却为女性艺术呐喊助威。但是仅从艺术的个性化语言来说,中国女性艺术应追求独立于男性艺术之外的美学品格,力争展示自己的特色,坚持自己独特而唯一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