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型学习者实现自我效能的超越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桑青松 《心理科学》2004,27(5):1239-1241
自我调节学习与自我效能感是当今教育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的两个重要概念。自我调节学习是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习的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是直接影响个体自我调控的关键变量。文章在分析策略型学习者与自我调节学习的基础上,认为增强策略型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也是策略型学习者实现自我效能超越的重要内容。自我调节学习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林  周国韬 《心理科学》2003,26(5):870-873
1 引言  自二十世纪 80年代以来 ,自我调节学习 (Self RegulatedLearning)已经成为西方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也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主要亮点。自我调节学习不仅仅表现为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行为策略 ,稳定的自我调节系统也成为学习者本人的一种优秀个性品质 ,构成其人格的核心。本文将对国内外有关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研究内容进行介绍 ,为我们深入研究自我调节学习理论提供方法和借鉴。2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产生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提出主要来自于对美国三次教育改革运动的反思。第一次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3.
综合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新近研究,构建了自我调节学习的7个维度,即目标设定、自我监控、努力管理、自我效能、认知策略、资源管理、动机策略。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分析等方法对量表的结构效度、外部效度和信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作为测评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4.
反馈一直是学习研究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主题之一。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人们对反馈的研究逐渐深化与综合化。一方面从自我调节学习的过程模型出发,考察了反馈的不同因素对自我调节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作用;另一方面以自我调节学习的社会认知理论为框架,探讨了情绪、学业成绩等个体因素以及目标定向、任务难度等情境因素对反馈作用的交互影响。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内部反馈信息以及学习者元认知监控的调节作用,结合个体和情境因素揭示反馈对自我调节学习的整体动态过程的影响,并设计出促进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反馈方案。  相似文献   

5.
方平  姜媛  马英 《心理科学》2014,37(5):1160-1166
研究基于自我调节学习理论,以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构建了自我调节学习的发展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元认知、认知策略、自我效能感、动机情绪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因素随年级发展变化的规律及作用。结果表明,年级不同其自我调节学习发展模式不同;低年级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对成绩有直接作用,高年级自我效能感对成绩的作用必须以元认知和认知策略为中介,随年级增长元认知的直接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的类型及对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我调节学习是一种学习者主动激励自己并积极使用适当的学习策略的学习,研究利用潜在剖面分析法和辨别分析法对316名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的类型进行考察,探讨不同自我调节学习类型初中生的特点,分析自我调节学习类型对学习动机、焦虑、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1)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分成综合发展型、均衡调节型和策略滞后型3种。(2)综合发展型初中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水平最高,策略滞后型初中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水平尤其是学习策略水平最低,而均衡调节型初中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水平处于综合发展型和策略滞后型之间。(3)自我调节学习类型对学习动机、焦虑、学习成绩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自我调节学习的COPES模型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燕 《心理科学》1999,(6):541-544
1引言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学生的学习一直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在正规教学情景中,学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教师指导、监督下的学习,二是学生自发的、自我调节的学习(self-regu-latedlearning)。其中由于后者较少受到教师的于预与指导,更能反映学习者自身的动机水平、目标设定情况、对学习的控制性以及使用策略的情况,因而愈来愈引起研究者的重视。目前对自我调节学习的研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常规”的学习活动与某一特定的学习技巧(studytactic)——如划线、记笔记、提问、…  相似文献   

8.
吴真如 《心理科学》1997,20(6):561-562
1前言人类自我控制思维的可靠性不够高,而对把握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缺乏的自信;由于学习过程的内部性,使教者对把握学习者内部状况的信心也不足;教育效应的滞后性,教育方法的应用效果又无法及时验证.然而,教育方法的应用对象,却又是不可造次的人,致使这三点,长期制约着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教育本着为社会为个人负责的精神,必须解除这一制约。解除的办法,唯有使学习过程实现思维内部能够自我控制,外部能够观察、检测;教学过程的调控决策能够具有准确性和自信心.这样,学习方法的研究,就能忑得来自人”的内在学习本质的指引,而具…  相似文献   

9.
覃开意 《社会心理科学》2004,19(5):41-44,61
文章综述了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产生,概念,五种理论模式,具体操作过程以及对学校教育的启示,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国外关于"微观"自我调节学习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观"自我调节学习的研究着重探讨在某一具体学习任务中如何自我调节学习,以实验室研究为主.文章以"学什么"、"学多久"、"如何学"为线索,介绍了"微观"自我调节学习中关于学习项目选择、学习时间分配、集中与分散学习、自我测试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最后讨论了相关研究对促进高效率学习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