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讯     
本书是作者研究现代中国哲学的专著。共分文化观、形上学、心物论和哲学史4篇15章。第一篇“文化现”包括“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与其文化多元主义”(第1章)、“梁漱溟的《中国文化要义》与马克思·韦伯中国文化现”(第2章)、“冯友兰的《新事论》及其文化观中的现代性与民族性”(第3章)、“新理学的现代化论与现代性思维的反思”(第4章);第二篇“形上学”包括“熊十力体用论的宇宙论”(第5章)、“马一浮哲学的理气体用论”(第6章)、“冯友兰新理学哲学要论”(第7章)、“冯友兰《新理学》形上学之检讨”(第8章);第三篇“心物论”包括“熊十力《明心篇》的明心论”(第9章)、“马一浮哲学的心物  相似文献   

2.
鲍佩尔(K.R.Popper,1902——)曾在维也纳大学学哲学、数学和物理学,系伦敦大学教授、伦敦经济学院哲学、逻辑与科学方法系系主任。他的主要著作有:《科学发现的逻辑》、《历史主义的贫困》、《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此处所载作者关于自由、平等、人道主义等问题的一些论点,摘自《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1952年英文第2〔订正〕版)。该书主要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作者说:“这本书是政治哲学与历史哲学的批判的概论,并且是对某些社会改造原理的考察。”(“序言”),“预期到马克思主义将成为一个主要的问题,因而相当详细地探讨了它。”(“订正版序”)  相似文献   

3.
一、超越:共同的课题尼采哲学是人生超越哲学,这不仅是由其哲学中的酒神精神、强力意志、超人等几个主要的命题、环节所决定的,也是由其在西方哲学史上所实现的转向所决定的。一方面,从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进程来看,柏拉图奠定了形上学的基础,洛克开了知识论的先河,而尼采则首创生命哲学。(详见陈效应著《悲剧哲学家尼采》第146~第157页,三联书店1987年版)他揭示生命的感受,探讨人生的意义及其实现,引起了现代心灵无尽的共鸣。另一方面,尼采哲学是按着叔本华的意志哲学讲的。叔本华认为意志是世界的自在之物,一切现象包括个体的…  相似文献   

4.
“人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中“哲学人类学”是同一层次的具有相同或相似意义的概念。作为一种对人的本体论结构进行思考和建构的观念体系 ,人哲学以其对人的形而上纯思而区别于对人做科学研究的丰富多彩的具体人学或人类学 ,如考古人类学、民族人类学、生物人类学等等。作为 2 0世纪中国重要哲学家的梁漱溟一生热衷于人哲学的研究 ,不论是他 2 0、 30年代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朝话》 ,还是 80年代出版的《人心与人生》 ,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人哲学思路。梁漱溟的人哲学继承了中国传统人哲学特别是儒家人哲学的主要精神 ,并融会法…  相似文献   

5.
梁漱溟“新孔学”研究70年(上)董德福,史云波时值“五四”新文化运动如日方中之际,梁漱溟(1893—1988)于1921年发表了饮誉海内外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由此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他站在比较哲学的高度检察西洋、中国、印度三方文化之异同,追溯过去、展望未来,寻求中国文化及世界文化的出路,力o.4“新孔学”。[B于梁氏所论“是现今哲学界最重大的问题”。“是“在当时大家热烈批评中西文比的大潮流中,比较有系统、有独到的见解,自成一家言,代表儒家,代表东方文化说话的”,“既道出了旧派文人的心声,又高出“国粹派”、复古主义者一筹,对西化派形成了真正的、有力量的挑战,使得他所倡导的“新孔学”一时间成为学术界关注、讨论的焦点。赞誉附和者有之,同情批评者有之·激烈反对者也有之,到193D年该书差不多已再版了8次,可见影响之大。30、40年代,梁本其“新孔学”主张,又先后发表了《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等重要著作,声名日隆,他也因此成为学术界颇有争议的人物。70年来,人们基于不同的立场和价值观念,对“新孔学”进行过多侧面、多角度的分析。研究和批判,其中  相似文献   

6.
《文化与人生》是贺麟值中华民族深处艰苦蹇难之际所撰论文集。贺麟以其融通东西哲学的思辨力与审美认知将彼时中国社会的若干现实问题置诸台上,并给出以儒家文化自省图新为核心要义的革旧徙新方案。贯穿文集始终的"自治"之道不仅是贺麟依据时势开出的事关民族前途的药方,更是今时国人面对传统文化虚热的非健康世态而应重新审视并借鉴的理性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思想洪流中,在科学、民主、社会主义思想主流旁,涌出了一股新儒学支流。先是梁漱溟在新文化运动中顶着潮流上,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肯定儒学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接着张君劢、冯友兰、贺麟、熊十力等人著书立说,改造儒学、注入新内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是一本“需要有些理论勇气和眼光”(张岱年(序》的著作,对这点我有同感。学术无禁区。能够超越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结论,找出第四个“学脉渊承”——中国传统哲学,确乎“需要有些理论勇气和眼光的”。当然,“研究起来难度很大”。(同上)因为这个问题在张允烟博士的论文《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学脉渊承),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第1期)和著作出版之前,还很少被触及到。正因如此,我才仔细阅读了本书。读后,受到不少启发,但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该书需要…  相似文献   

9.
10月18日来华讲学的苏联哲学家、《哲学问题》杂志主编B.列克托尔斯基在同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人员座谈时,提到苏联即将于明年初出版的、由著名哲学家弗罗洛夫主编的《哲学导论》一书。他对该书写作的意图和结构的介绍,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哲学问题》杂志第9期发表了该书四位作者联名写的文章:《关于〈哲学导论>一书的构思》以及该书的前言和结束语,并附有该书目录。从1986年10月全苏高校社会科学教研室主任会议提出重写哲学、科学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教科书以来,苏联哲学界已有一些写作集体正在按在那个会上初步通过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教学大纲》写作新教科书,但据列克托尔斯基讲,成  相似文献   

10.
武延康 《法音》2002,(6):24-26
近年来,我们在收集、整理有关中国近现代佛教史资料的过程中,陆续发现了几篇印光大师的佚文,皆为《印光法师文钞》及《续编》、《三编》所未载。它们是:1、《九江查六庆童女(民国十四年往生)》。此文载杨慧镜居士于1925年辑录之《近代往生传》(台湾青莲出版社,1999年4月版)。该书前有印光大师作于民国十四年(1925)的序文一篇。除《序》以外,书中还收有印光大师的文章五篇,此为其一。2、《地藏菩萨本愿经序》。此文载民国年间扬州江北刻经处所刻唐实叉难陀译二卷本《地藏菩萨本愿经》前。目前该套经版藏金陵刻经…  相似文献   

11.
A.麦金太尔的道德哲学高国希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A·C·Macintyre,1929—)是英美当代最著名的道德哲学家之一。他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国际现象学学会《哲学与现象学研究》杂志编委,1984年任美国哲学协会东部分会主席,现任美国圣母大学哲学系麦克马洪一汉克哲学讲座教授。他的哲学以其批判性、富有挑战性、多学科的文化叙述形式特别是其德性理论而享誉欧美思想界。1985年以来渐为我国学者译介和研究。麦金太尔著述颇丰,著有:《马克思主义:一种解释》(195),《无意识:一种概念的分析》(1958,《督教信仰中的难题》(1959),《伦理学简史》(1966),《世俗化与道德变迁》(1967),《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1968),《无神论的宗教意义》(1967,与P.利科合著),《赫伯特·马尔库塞:解说与反驳》(1970),《反对时代的自我镜象:意识形态和哲学文集》(1971),《社会学理论和哲学分析》(编,1970),《黑格尔:批评文集》(1976,编),《德性之后:道德理论研究》(198;1984第2版),《谁之正义?哪种合理性?》(1988),《三种对立的道德探索观点:百科全书、谱系学和传统》(1990  相似文献   

12.
比较文化学(ComparativeCulturalogy)这个名词,在我提出以前,尚未见有一部真正可称有体系的著作。梁漱溟氏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唐君毅氏的《东西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集》(1933年正中书局)都是体大精深,提出自己的假设,由此假设来比较东西文化,指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另一方面,如加藤玄智氏《东西思想の比较研究》(大正十五年京文社)、高楠顺次郎氏《东西思潮と日本》(昭和十七年第一书房)对于东西文化之分段及合流点,虽有一番解释,却毫无价值可言,不能说是科学的。近于科学…  相似文献   

13.
一、梁漱溟的“人生三路向”说及其疑难在当代探讨不同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的学说中,梁漱演的思想是独树一帜的。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他宣称,中西印文体是世界上三大文化思想体系,它们分别代表“人生三路向”。这一提法的新颖之处在于:它避开了以往及同时代众多学说中关于东西文化教化孰劣的争论,将文化视为应付人生问题的一种态度与方式;并耳承认,中西印文化有各自面对的不同问题,就它们面对的问题而言,它们都提供了可取的解决办法。如是,一向无休止的东西方文化之争问题似乎可以取消,因为作为人类三大伟大文…  相似文献   

14.
最近读了庞卫国教授的新著《转型期农村道德建设研究》(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规划项目,海天出版社2005年版,以下简答《转型》)。感受到该书的最大特色可用一个“新”字来概括:所涉领域新,研讨视角新,探索方法新,彰显了作者理论研究的创新品格。  相似文献   

15.
时代思潮的回顾和前瞻——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第五届年会记略郁振华(华东师大哲学系)1996年11月8日至11日,中国现代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冯契哲学思想讨论会在华东师大召开。中国现代哲学会、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学术月刊》社和华东师大哲学系共同...  相似文献   

16.
哲学家冯友兰与梁漱溟是好朋友。当年,梁漱溟给他讲过《印度哲学》。梁漱溟出版《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后,在美留学的冯友兰给梁漱溟写了一封三千字的信,提出自己的意见。梁漱溟很感动,  相似文献   

17.
张双喜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哲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而又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成果.(方法系统时空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版)是他近年方法论研究的又一新成果,标志着在这一研究领域的一次新突破.该书主要对近年来人们在方法论研究方面所存在的三个问  相似文献   

18.
正汝信、李惠国主编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及其现代启示》(上、下卷)2016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旨在说明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科学技术文化传统;梳理出中国历史上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其特点;通过选取对数学、天文学、农学、医药学和工程技术等学科领域发展的研究;探讨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具有的独特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取向;揭示了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和科学技术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反映论》是托多尔·巴甫洛夫院士最主要的哲学名著之一。这本书在保加利亚已出过三版(1945年、1947年、1952年)。在苏联,该书也出到了三版,并且得到苏联哲学界的推崇。这本书的俄文第三版是以巴甫洛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三卷的形式出版的。第三版与第二版的文字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在第三版中又补充了一章  相似文献   

20.
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回族民俗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在荣获了第二届北方十五省区民间文学专著一等奖、第十届北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届文学艺十作品一等奖之后,其第二版再次获得第六届中国图书奖这一国家级大奖,这不仅是回族民俗学领域的一件喜事,也是中国民俗学领域的一件喜事。 《概论》的作者王正伟,是一位从事民俗学研究的著名回族学者,他是“含着对回回民族天然的亲切感情和治学者应有的严谨态度完成这个课题的”(林松《序》),因此《概论》不只是开创了回族学者研究本民族民俗的一部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