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基本内容肖中铭孙觉炎姚晓霞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目前,在...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如何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相似文献   

3.
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行公司制是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市场经济主体,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公司制的最大优点和精髓体现在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上。具体地说有这样二点:一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这有利于公司网罗一批既懂经营又懂管理的专家来经营公司,克服所有者自己经营企业时精力和能力的不足,提高企业经营的质量和效益。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实行公司制有利于所谓的“政企分开”,减少行政干预;有利于明确企业的法人地位和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突出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的活力。二是决…  相似文献   

4.
如何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目前有多种意见,但主要有两种:一种看法强调企业的外部环境,认为环境跟不上,再好的机制也是一句空话,可称之为“外部环境论”;另一种看法认为,国家对大中型企业已经给了不少宽松政策,现在的问题是企业应从内部找原因,这可称之为“内部原因论”。其实,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乃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引进综合治理,配套改革,才能从根本上取得突破。企业的改革应以市场为导向,既要改善外部环境(社会、政府的大气侯),也要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小环境),完善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即企业围绕市场转,政府围着企业转,争取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要使用“以上”、“以下”这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何?是否包括本数在内?如果不搞搞清楚,就会发生问题。某省税务部门对于农用船的税收作了这样规定:“农船五吨以下免征工商税,五吨以上应按规定税率征收工商税。”但是许多县都有三、四千只五吨的农船,经办人员不知道这些船究竟该不该征税,只得层层向上级请示。  相似文献   

6.
关于经济伦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第三种调节我们现在讲经济调节时,通常把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这两种调节并列。在这两种调节之外是不是还存在着第三种调节,即超越市场和超越政府的调节呢?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看。当我们把历史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在市场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在政府也没有出现的时候,人类社会已生活了若干万年。在那种情况下,社会是怎么存在的?是靠什么在调节?显然,是靠道德力量在调节,也可以称之为“习惯与道义调节”。再举个例子:在市场和政府出现之后,在边远的山区,市场力量达不到,政府力量也达不到,但社会仍在运行,这是靠什么力量在调…  相似文献   

7.
多纳德·戴维森(Donald Davidson)是美国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但是由于他的著作几乎都是以论文形式发表的,因而其成就较难概述。本文将提出研究他的两个最著名命题的一种观点,这两个命题是:在行为理论(theory of action)中有关理由(reason)可以是原因(cause)的论断;和在语言哲学中有关信念和非信念(non-beliefs)之间不存在被称作“使真”(making true)关系的论断。我想表明,这两个命题都有助于描绘,因而也就是证明,一幅物理主义的(或者,如果你愿意的话,一幅“唯物主义”的或“自然主义”的)世界图景。这两个命  相似文献   

8.
论“是”的本体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所论之“是” ,依康德的定义 ,为判断中的系词 ;“本体”则被认为是这个“是”的一种哲学意义。 (参见Kant,p .50 4、1 59) 。汉语学者很难把普通的是动词与哲学探讨的大本大源想到一起。许多学人不赞成将西方哲学中的Being翻译成“是” ,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认为Being是本体 ,而“是”决没有本体的意义。可是我们毕竟不能否认西方人所说的Being也有“是” (tobe)的意义。这两个意义———“是”和“本体”摆在一起 ,就迫使我们去想一想 :这个通常用作系词的“是”为什么会有本体的意义 ?哲学要探讨的本体为什么竟然会是“是” ?这两…  相似文献   

9.
马华维  姚琦 《心理学报》2012,44(6):818-829
组织信任已成为管理学领域的热点研究议题, 虽然研究者开发了多种信任测量工具, 但多数信任测量工具与当前主导的组织信任定义不一致, 缺乏针对意愿的信任测量, 更没有研究探讨不同形态信任之间的关系及相应测量工具的适用范围。本研究以上级信任为切入点, 试图回答上述问题。研究1将信任视为一种行动意愿, 基于信任行为理论框架和开放性问卷结果, 开发了包含6个题目、“依赖”和“表露”两个维度的《企业员工对直接上级信任问卷》。研究2以553名企业员工为被试, 通过潜变量路径分析考察了不同形态信任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信任(意愿)受认知和情绪因素的共同影响; 可信度在信任基础和信任(意愿)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信任(意愿)在可信度和工作满意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作为意愿的信任, 相对于信任基础(认知和情感信任)和可信度, 与信任结果变量(工作满意)关系最近, 能更直接、有效地测量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竞争性国有企业改革已形成国家 (政府 )、资产局、企业经营者的多级代理关系 ,其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等因素 ,产生了一系列机会主义行为 ,导致代理效率低下 ,竞争性国有企业普遍亏损的局面。通过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构建市场化的控制方式 ,有助于解决此问题。其基本要求是 :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 ,构建市场化的收入分配方式 ,让代理人拥有部分剩余索取权 ;在其外部 ,构建完善的市场体系 ,对代理人实施优胜劣汰。  相似文献   

11.
中等师范《语文基础知识》(第三册)“直言判断的种类”和“三段论的规则”中,把“这几个孩子是小学生”(第49页),“那些北京人是青年”(第88页)和“那些动物不是鱼”(第88页)三个判断引为特称判断的例证,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之所以错误,是因为编写者疏忽了“这几个”、“这些”“这部分”、“那几个”、“那些”、“那部分”同“有些”、“一些”、“某些”、“有的”、“部分”这两类量项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用中国人个性量表(CPAI)预测国有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绩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用中国人个性量表 (CPAI)测量了某国有企业的 3 8名中高级管理人员 ,并获得了他们最近的上司评定绩效资料。相关分析表明 ,CPAI的和谐维度与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多个指标有正相关 ,CPAI的领导维度与沟通能力有正相关。与假设相反 ,老实 -圆滑和务实与沟通能力有负相关 ;越外控的员工 ,其合作态度的评价越高。这可能表明了国企管理的某些特点对人格—绩效关系的影响。本研究揭示了一些被西方心理学家忽视的人格维度对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4) 语义方面的论证 语义方面的论证提要: 亚里士多德根据语言有确定的意义,来证明事物不能既是如此又不如此,来证明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或判断)不能都是真的也不能都是假的。 一个语句中的联系词“是”与“不是”,谓词如“人”与“非人”,联系词与谓词联合起来,如“是人”、“不是人”、“是非人”,都各有确定的意义。根据这些语词的意义与定义,我们就不  相似文献   

14.
一“东西”与“馍馍”同是双音节,但前者是小语素——一个语素,后者是大语素——两个语素。“东西”有两个义项,一个义项是“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例如: (1)干这件工作的同志们就从那口井出  相似文献   

15.
周立新 《学海》2007,(3):122-129
基于重庆和浙江样本家族企业的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本文探讨了现阶段我国家族企业网络化成长机制的多维结构、影响因素及其对我国家族企业成长的可能影响,主要结论是:家族企业网络化成长机制涉及组织间学习行为、政府和社会(企业)关系治理三个维度;组织间学习行为受家族企业形成方式、总经理职务任期的影响,政府关系治理受家族企业所在地理区域、产业类型的影响,而社会(企业)关系治理受家族企业形成方式、企业年限的影响;尽管家族企业网络化成长中组织间学习行为表现出较大的优势,但这并不是影响其成长的关键因素,而对政府关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仍然是影响家族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家族企业呈现出典型的政府“强关系”治理特征。  相似文献   

16.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口儿。”(《济南的冬天》)赵鸿华同志认为此句有逻辑错误,因为“整”是“全部在内,没有残缺”的意思,这与后句“缺”相矛盾。(见《逻辑与语言学习》89年4期)表面看来确乎如此,它违反了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不相容的思想,不能同时确认,必须否定其中一个”的矛盾律。然而从修辞角度看,老舍这一句却是成功地运用了衬托,看似矛盾的前后句互相对比,以“只有北边缺着口儿”强调突出了济南周围都是小山,使人觉得小山似乎把济南围个透的地理特征。如果按赵同志意见把“整改成“几乎”,逻辑上看起来是“不矛盾”  相似文献   

17.
“国进民退”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学界关注的经济热点之一,由于学者的产权伦理偏好不同、对“国进民退”社会效用的善恶评价标准不同,因此褒贬不一,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国进民退”争议现象实质上是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的利益矛盾纠葛在伦理上的折射.这一争议虽然干扰了人们对改革形成的原有思想共识,但其积极意义体现在它警醒我们继续深化改革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警醒我们政府的转型升级比企业的转型升级更为迫切,警醒学者研究如何释放民营经济活力更有价值,警醒民营业主在道德上深刻反省.  相似文献   

18.
事奉     
单信 《天风》1994,(10)
在英文圣经修订标准本(RSV)中,“事奉”一词译作“崇拜”,有时又译作“服事”。这说明“事奉”就是敬拜服事神(“事”有时也写成“侍”)。 “事奉”既然是一种敬拜,那么他服事的对象应该是专一的,圣经从来没有说要“事奉人”。相反,耶稣说:“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他”(太4:10),又说:“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你们不  相似文献   

19.
县级政府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沿指挥部”,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作为一级地方政府,中央和上级有关农村的每项决策几乎都有县级政府去执行。鉴于农村在中国社会中地位特殊,没有县级政府的积极参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不可能实现的。另一方  相似文献   

20.
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风险与国企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诗一  陈梅 《学海》2002,(4):35-38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过高的不良贷款是由国有企业持续增加的负债和亏损转移所致 ,其实质是一种资产损失。国企亏损金融化的深层后果就是不断加剧潜在的银行风险和金融危机。因此 ,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实属当务之急。资产管理公司无疑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同时还必须抓住按照市场规则改革国有企业这个根本 ,从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建立多层次银行体系等多方面入手 ,彻底根除不良债权债务 ,避免整个国有经济即由国有商业银行所连通的国有企业的全体效率的累积性恶化 ,实现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