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思洋(1897 -1964年)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思想家、佛学家.教育家。他曾在支那内学院从欧阳竟无先生学习,后来回到四川家乡创办平民教育,一生对佛教、儒教的研究与教育事业贡献尤多,撰写著作文章400余万字。过去人们对他的学术成就了解不多,4雕对他作出一个公正的学术评价,近年来虽然王恩洋先生的著作目录已经发表,他的著作集也全部出齐,但是它还没有引起学者的充分颤,这是仲十分遗憾的事情。 王恩洋先生生前没有写过研究禅宗的专门著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曾经接触过禅宗。根据他的自述,他与禅宗最旱接触当是在…  相似文献   

2.
王恩洋先生(1897——1964)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佛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佛教研究曾经于本世纪上半叶在中国佛学论坛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然而遗憾的是,他的学术特点虽然得到了学者们的共识,其影响也是广泛的,举凡谈起当代中国佛教或中国佛学的著作,必然要将其列入,...  相似文献   

3.
新闻特载     
新闻特载重庆市佛教界纪念王恩洋先生诞辰101周年本刊讯5月18日,重庆市佛教四众弟子聚会华岩寺,隆重纪念我国现代著名的佛学家王恩洋先生诞辰101周年。王恩洋的学生惟贤法师(慈云寺方丈)、心月法师(华严寺方丈)、大果法师(罗汉寺方丈)、柳方契居士(重庆...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国著名佛学家和思想家王恩洋先生在1924年间所撰著作做了考证,并将这些著作的内容作了较为详细的提要。相信此文对佛学研究及爱好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国著名佛学家和思想家王恩洋先生在1924年间所撰著作做了考证,并将这些著作的内容作了较为详细的提要。相信此文对佛学研究及爱好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许广明 《管子学刊》2005,(2):127-128
兴斌先生是我的老朋友,我知道他长期以来在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中国古代军事史方面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对于他的勤奋和执着,我一向非常钦佩。去年初,他将自己多年来发表的学术文章辑汇成集,勒编出版,并惠赠一册与我,让我分享他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汤用彤留学汉姆林大学时期哲学文稿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样永 《世界哲学》2008,(3):105-112
汤用彤在美国汉姆林大学时所写哲学、心理学论文手稿,幸承汤一介先生保藏,使我们得以了解他留学期间所受严格学术训练,领略那个时代前辈学者对西方哲学的系统研究和深刻理解。这些成果成为汤用彤后来著述的来源,反映出学衡派形成的思想轨迹。留关所学新知奠定了汤用彤的治学基础和方向,通过其传介,推进了国人的文化研究,具有思想启蒙和为现代中国学术奠基的历史作用。它的整理与发掘,为我们重新审视西学东渐史上一些重要问题提供了珍贵资源。  相似文献   

8.
王恩洋先生(1897—1964),四川南充集凤场人。父名保廷,儒雅中正,俭朴贤良;母张老孺人,仁慈温良,乐善好施。恩洋先生幼受庭训,笃忠儒术,孝悌勤劳,聪明好学。二十余岁,肄业北大,喜爱梁漱溟先生所讲唯识课,速通要旨。因提几个重要问题请教梁师,梁不能...  相似文献   

9.
<正>曾钊新先生是我国著名伦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是“中国伦理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以其勇于创新的学术品格和丰硕的学术成果闻名于学界。曾钊新先生是中国伦理学界公认的最具原创性的学者之一,全面把握其原创性学术成果远非一篇短文所能及,需要做深入的文献挖掘与整理,需要对其学术思想作出时代性展开与延伸,在此粗略提及一二,仅为纪念。  相似文献   

10.
不谀亦不谤     
君冈 《佛教文化》1997,(6):14-14
本期封二发表的赵朴老手书《罗竹风先生纪念辞》,是他专诚为《罗竹风先生纪念文集》作的。罗先生是一个宗教学者,也是一位革命老干部。我虽无缘与他相识,但有幸在一次学术会上听过他的报告与发言,那已是十七年前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有许多束缚与限制未解开,他的发言对我具有震聋发税之力,而他本人却绝无哗众取宠之意。至今他提到的那些论点我仍记忆犹新,而其中有些见解似乎还没有听别人谈起过。长时期来由于“左”的影响,宗教在相当一部分人心中并没有正确地理解与认识,今天社会各界能够扫除“左”的干扰,坚持实事求是地对待宗…  相似文献   

11.
怀念恩师吕澂先生高振农编者按吕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佛学家,也是我刊特聘顾问。他老先生离开我们快要九周年了,但他那音容笑貌、为人处事,还不时地浮现在我们眼前;他那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诲人不倦的教育精神、忠贞不谕的爱国思想和对佛教学术事业的奉献精神,都...  相似文献   

12.
唐凯麟先生长期耕耘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等研究领域,他主编的“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丛书是其积极推进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唐凯麟先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方法来审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著书立说,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且影响深远的学术成果,原创性地建立了与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相承接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理论和实践贡献了学术智慧。唐凯麟先生所取得的成就是他以敏锐的洞察力、扎实的理论功底与不屈不挠的毅力孜孜求索的结果,他不懈奋斗的经历与卓越的学术贡献对深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教益与启迪。  相似文献   

13.
王赐川 《法音》2006,(11):20-24,25-28
王恩洋(1897—1964)先生,我国现代著名佛教学者。生平穷究唯识法相并旁及诸宗与儒、道等学。其弟子唐仲容先生将其著作结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共10巨册,400余万字。另有《中国佛教与唯识学》一书,为朗宇法师主编,黄夏年先生策划,由宗教文化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2004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历朝学案补遗》,将其《孔子学案》、《孟子学案》、《荀子学案》、《老子学案》、《王国维先生之思想》刊入其中。欲知王先生思想者,可读以上诸书。有人问我,禅宗为我国流行佛学,王恩洋先生对它有研究吗?答复是:有研究。兹述如下。一、研…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介绍     
《管子学刊》2013,(4):F0002-F0002
钟肇鹏先生,1925年11月生于四川成都。1947年撰《校管通义评误》,1948年刊于《学原》杂志,徐复观(原作佛观)致函誉为“文章尔雅”。同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旋至东方文教院从王恩洋先生治法相唯识学。1949年秋考入四川大学文科研究所,并先后在成都市立中学、石室中学等校任教。  相似文献   

15.
童纬 《佛学研究》2004,(1):86-109
童纬(1917—1994)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佛学家,以治大藏经目录版本学和傣族佛教为主。20世纪50年代,他所发表的有关介绍云南上座部佛教的藏经目录和僧阶的文章,开创了我国当代云南上座部佛教研究之先河,有不可磨灭之功。改革开放以后,童纬先生致力于《中华大藏经》目录的整理,对《中华大藏经》的编撰做出了贡献。这里发表的译经目录和译者小史即是当年童纬先生辛勤成果。前人之师不可没,我们今天能取得不少佛学研究的成果,除了依靠党和政府的改革开放与完全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外,还与老一辈佛学家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发表已故的老学者的遗著,让他们的辛勤劳动没有偏废,是我们后来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正卿希泰先生是中国道教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主持的学术项目和成果,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所培养的人才散在全国各高校,有的还在国外学术机构供职。谈到先生,学界人士都有巍巍高山之感。去年卿先生归道山,因为身体原因,未能亲临吊唁,深以为憾。但卿先生的点点往事,却在眼前浮动,时光越流逝,场景越清晰。今值卿先生离开我们的一周年,把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见先生的回忆写出来,聊作纪念。第一次知道卿先生,是在1979年。之所以记  相似文献   

17.
王赐川 《法音》2002,(9):20-30
唐仲容(1921—2002)是我父亲王恩洋(1897—1964)的学生。在他的努力下,四川人民出版社于1999至2001年,将《王恩洋先生论著集》10巨册(共445.3万字)全部出齐,堪称出版界、学术界、佛教界的一大盛举。唐仲容是一位盲人,且年逾八旬,能结集出版如此巨作,真是匪夷所思!有人问我:“一个年老的瞎子,怎么有这么大的能量?”为了纪念《论著集》的出版,有必要对唐老生平及《论著集》的出版原委作一介绍,以飨读者。一、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唐仲容,四川巴中石城乡人。其父唐在庠,博通国学、佛学,曾任…  相似文献   

18.
《思维与智慧》2014,(10):58-58
罗家伦身上有一种气质,就是“不生气”的修养。作为一个大学校长、著名学者,他经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攻击,但罗家伦却不去计较、不放在心上,表现出了大师级学者难能可贵的大度风范。毛子水教授曾回忆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回,中国语文学会开会,胡适先生和罗家伦先生都参加了会议,胡适先生还发表了演讲,胡适先生演讲完毕,有一位与会者提出了简体字问题,大家就开始讨论,罗家伦先生只是静静地听,并没有说什么。然而,因为罗家伦先生此前对简体字研究很感兴趣,在场的几名教授便旧事重提,对罗家伦先生破口大骂。毛子水很为罗家伦鸣不平,就想反击那几位骂罗家伦的教授,但他看到罗家伦面对辱骂却什么也没有说,依然静静地听。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哲学史研究是张岱年先生的主要学术领域之一。顺此,哲学史方法论就成为其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他的哲学史方法论的最为显著之成果,在其早年有《中国哲学大纲·自序》里的相关讨论,在其晚年则有专著《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的问世。对于此二者,学界已多有关注。然而,写作《中国哲学大纲》之前,张岱年先生为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所撰的两篇书评,由于没有收入《张岱  相似文献   

20.
王树人 《哲学动态》2006,(11):22-24
涂纪亮先生在现代外国哲学界是著名学者,无论是翻译还是研究,都有值得称道的丰硕成果。这在他八十岁生日纪念会上,已经为他的同事、朋友和学生所肯定和赞颂。同时,在他撰写的《学术思想自述》中,也记载着这些学术成果得以产生的轨迹。参加他的生日纪念会、读他的《学术思想自述》和对他平素的了解,我不能不为他活到老、学到老和研究到老的精神以及取得的杰出成就,深受感动和教益。一一条正确的外国哲学求索之路涂先生先前是以翻译家著称,甚至可以说,在改革开放之前他主要从事翻译。但是,自从1956年到哲学所后,他的翻译则进入了哲学专业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