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曹曙红 《法音》2012,(12):58-60
2012年12月7日上午,玉佛禅寺内彩旗飘舞、梵乐声声,第十一届"觉群文化周"暨"当代佛教与文化繁荣"研讨会在觉群楼多功能厅隆重开幕。上海普陀区委统战部部长郭芳,上海市民宗委佛道教处处长何建、法规宣传处副处长许亢,国家宗教局政策法规司处长李寒颖;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佛教居士林林长周富根,玉佛禅寺寺务处主任长春法师,中国佛教协会《法音》编辑部主任桑吉、副主编陈星桥;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方立天,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杨曾文、黄夏年,浙江大学全球化文明  相似文献   

2.
曹曙红 《法音》2004,(12):46-47
11月17日,上海玉佛寺隆重举行觉群楼落成暨觉群文化活动中心揭牌庆典活动,来自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上海市等有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及海内外诸山长老、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9月5日上午,由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图书馆主办的"首届中国宗教文化艺术展暨中国宗教艺术高端论坛"在北大图书馆举行。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教授、院长张志刚教授,副院长李四龙教授,北京大学图书馆萧群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曹中建书记、韩秉芳、王志远、何劲松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牟钟鉴,中国艺术  相似文献   

4.
桑吉扎西 《法音》2007,(10):61-62
10月14日至15日,由上海玉佛寺、上海文化基金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觉群佛教文化研究所、复旦·觉群人文精神研究中心协办,觉群佛教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承办的“佛教与现代化”——纪念太虚大师圆寂60周年研讨会在玉佛寺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王佛寺方丈觉醒法师,香港佛教联合会觉真法师、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福根、上海市民宗委副主任曹海红以及普陀区、各协办方的有关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美国学者罗德尼.斯达克教授和罗杰尔.芬克教授以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为逻辑起点,从微观的个体宗教行为拓展到中观的宗教组织动力乃至宏观的宗教大市场.详细系统地提出了宗教经济研究范式。宗教经济研究范式批判了传统关于宗教非理性选择的认知.认为宗教行为是建立在回报与代价权衡基础之上的理性选择。宗教经济研究范式带有强烈的人类中心主义色彩,其主张用经济学理性假设来衡量、判断宗教理性的观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韩立鹤 《法音》2015,(6):57-58
6月8日上午,中国佛教协会"一带一路"佛教文化系列讲座在北京广济寺正式启讲。中国佛教协会名誉理事、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教授应邀做讲座。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副会长演觉法师、宗性法师,秘书长刘威,副秘书长张琳、卢浔、常藏法师、刘宇、张军、全柏音,以及中国佛教协会本部、中国佛学院和各直属寺院的法师、工作人员出席。  相似文献   

7.
陈星桥 《法音》2012,(6):52-53
2012年6月4日至5日.国家宗教局在上海召开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经验交流会.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重要批示精神.总结交流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中的好作法好经验.推进新形势下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工作。国家宗教局局长王作安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市副市长姜平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国家宗教局张乐斌副局长主持。  相似文献   

8.
2011年6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纪念王明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曹中建书记和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李刚所长分别致开幕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王卡教授、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人文宗教相对于拜神教来讲,它崇拜人自己。中国传统文化中,从儒家到佛教都有这个特点。宗教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人文的问题,因为所有的宗教最终都是要解决人的问题。谈到佛教、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年近八旬的楼宇烈教授似乎永远不知疲倦。由于比约定时间早了半个多小时,我到达时候,楼老师上完一早上课也刚进家门。看到他毫无倦意,我笑言:"老师这些年好像精  相似文献   

10.
2007年4月10日下午,由上海市文明办、市民族宗教委联合召开的2006年度上海市文明宗教场所创建表彰大会在市政协文化俱乐部举行,共有52所宗教场所在大会上获得表彰,其中佛教22所、道教4所、天主教7所、基督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卓新平教授出版了《中国宗教与文化战略》一书,该书关注信仰、宗教和文化的意义及关联,探讨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以及世界文化的关系。其实卓新平教授从未停止对这些问题的关注,这是其继2008年《“全球化”的宗教与当代中国》一书后的进一步思考。在笔者看来,本书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介绍     
《管子学刊》2009,(1):F0002-F0002
詹石窗,哲学博士,1954年9月生,中国厦门市人。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国家九八五工程重点建设单位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教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兼职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专家、老子道学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易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宗教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13.
习五一教授的新书《科学无神论与宗教研究》提出了当前科学无神论研究的三大板块:科学无神论、宗教研究以及邪教与膜拜团体研究,并极力倡导科学无神论的学科建设。本文就该书中引起笔者共鸣的两点内容——“西方新无神论思潮”和“宗教研究中的跨学科视角”进行了一个简要阐释。西方新无神论思潮近几年才兴起,但其社会影响已不可小觑,非常值得我们的无神论研究积极关注。价值无涉原则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石.更是宗教学的分支学科宗教社会学的立身之本:在宗教研究过程中坚持价值无涉可以得出客观公正的研究结论.不仅有利于相关社会政策的制订,而且能够推动科学无神论与国内外宗教研究的交流和对话.从而壮大这一学科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一 说到道德与宗教.人们很容易想到“摩西十诫”,十诫碑在西方世界并不少见.特别是美国最高法院前的十诫碑,使人们联想到宗教与律法的关联。美国哲学教授保罗·昆茨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十诫是青铜器时代.一群逃亡流浪汉的领袖在走向原始农业生活的路上.以希伯来文写下的,这样的十诫怎么还会对今时今日生活在完全不同境况中的我们有用?  相似文献   

15.
宗教研究是以理性的态度对宗教现象进行客观审视与分析,与基于信仰的神学思辨具有本质的不同.这种本质差别决定了对宗教的科学研究必然以无神论为基本立场与最终指归。澄清宗教科学的理念与本质.对于我们今天开展宗教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习五一教授的新书《科学无神论与宗教研究》高举科学无神论的旗帜.坚持以科学理性的立场研究近现代各类宗教现象。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观念与成果.为我们端正宗教研究的态度与方向、宣传和弘扬无神论的社会风气.提供了非常难得的典型范例.是近年来科学无神论与宗教研究方面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6.
宗教文化、宗教道德是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传统文化血肉相连、不可分割。如何发挥宗教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作用,是当前宗教工作的重要创新目标。一、深入研究,找准宗教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维度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比重。宗教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键是要深入研究阐释宗教文化、宗教道德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佛教文化》1995,(2):27-27
由国务院宗教局主管、主办的《中国宗教》杂志,业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目前正在抓紧筹办中。创办这个刊物的宗旨和任务是,全面正确地宣传我国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介绍我国宗教状况、宗教知识、宗教文化艺术,宣传宗教工作者、宗教界和信教群众中的代表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宗教方面的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为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服务。  相似文献   

18.
宗教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种传统文化模式,更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鉴于此,笔者提出宗教渗透经历了文化意义上的广义宗教渗透、政治意义上的一般宗教渗透、资本主义针对社会主义的狭义宗教渗透(现代宗教渗透)三种历史形态。对其概念进行深入辨析,消除人为赋予该词的模糊性、神秘性、敏感性,是将其作为一个真正的学术问题而实事求是的开展研究的重要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9.
王荣伟  李铭 《天风》2005,(9):53-53
2005年7月28日-30日,宗教文化出版社、中国宗教杂志社成立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宗教文化出版社、中国宗教杂志社是国家宗教局直属事业单位,在国家宗教局的领导下,作为宗教方面宣传文化的出版专业机构,记录当代中国宗教,弘扬优秀宗教文化,为促进宗教和睦,建设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座谈会由宗教文化出版社、中国宗教杂志社社长陈红星主持,国家宗教事务局局  相似文献   

20.
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提出“支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很多学者和宗教界人士认为,坚持宗教中国化就是坚持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其实,坚持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必须放在当代条件下来看,即坚持宗教中国化不是单单要坚持宗教与中国文化尤其是古典文化的融合,而是要做到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认同、社会适应和文化融合。具体来说,坚持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就是要做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法治化的方针,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方向相一致,与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时宗教中国化也能为中国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