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源远流长,它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中国的特定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所决定的.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深深植根在肥沃的“文化土壤”中.所谓“文化土壤”,一般是指文化产生发展的背景.……  相似文献   

2.
道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柢,为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寄托,"盖以天无道则不运,国无道则不治,人无道则不立,万物无道则不生,道岂可须臾离乎?"(陈撄宁<中华全国道教会缘起>)本文结合个人研习所得,介绍中华民族传统道家文化最根本的知识,希望能于读者研习和理解中华民族传统道家文化典籍有所裨益或启发.  相似文献   

3.
标志设计的民族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昕 《美与时代》2005,(7):49-51
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图腾和汉字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艺术精华,具有相当稳定的大众性.设计师如果善于立足中华民族传统的民间艺术土壤,将这些艺术精华同现代艺术设计融合在一起,才能找到真正为世界所接受的具有民族个性的设计语言.  相似文献   

4.
我们所致力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是要面向未来的,是富有建设性的,也就是要有助于克服中国基督教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推动基督教积极融入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尤其是当代中国社会,以使其广大信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道德传统、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的伟大民族.道德生活是中华民族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现实表现,也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源远流长,数千年来自成体系,是东方绘画的主流.其民族精神的凝聚,华夏文化的积淀,异常丰厚,异常精深,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成了"中国画"所独具的"笔墨"精神,呈现着中华民族的素质内在美.  相似文献   

7.
探索当代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与精神家园问题不能脱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内核是文化精神.中华文化的总体精神是"德性精神"."德性精神"对于当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基于共同地域、并同经济生活及共同文化传统所铸成的凝聚力,在不同历史时代具有不同的凝聚点,呈现出从初级向高级升华的过程。拙文在《初探》的基础上,就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近代以来所遇到的挑战、考验与发展;尤其在当今,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系诸问题,再作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道路的政治理念和实践智慧,深深植根于以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追求之梦想在当代的诗意表达,是习近平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深刻领悟和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创造性诠释,是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新篇章,蕴含着对中华民族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伟大梦想在古代的代表性表达是儒家理想社会的"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其最终理想是"致太平于天下",其根基是中华文化传统。因此,"中国梦"作为中国道路的发展战略新构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意义,她不仅是中国的梦想,也是世界的梦想。  相似文献   

10.
张志刚 《天风》2014,(11):52-53
<正>我们所致力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是要面向未来的,是富有建设性的,也就是要有助于克服中国基督教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推动基督教积极融入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尤其是当代中国社会,以使其广大信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1.基督教中国化可为构建文明对话神学奉献中国智慧要让基督教成为"中国的",首先必须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神学思想体系。那么,在当今中国社会致力于妥善处理宗教关系,呼唤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为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做出贡献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空前的民族英雄,我们应站在民族的立场研究与评价毛泽东,这是首要的根本之点.就方法而言,我们应从历史的高度衡量毛泽东;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要抓住主流和本质,不要为支流和现象所迷惑;要反对实证主义的历史学和主观主义的历史学;要历史地、具体地分析毛泽东所犯错误的复杂原因;要实事求是地、辩证地看待毛泽东所犯错误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21,(10)
金色十月,秋高气爽.全国人民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回首峥嵘岁月,近代以来的革命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坚强力量,这个坚强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是一种基于现实面向科学理想未来的主体意识和精神动力,是凝聚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理想价值蓝图,包含着中国近代历史的深刻解读,是中华民族在全世界范围内本土独立身份和主体意识的充分展示和体现.离开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就不能看到中国梦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称“中国化”)到中国梦,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正在一步一步变得更加坚实.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仅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发展,而且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化是中国梦的前提和基础,中国梦是中国化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汤因比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汤因比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在其论述文明发展的著作中,他从独特的视角多方面论述了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建立的文官制度和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传统美德,以及儒道互补、天人合一的思想对建立和谐统一的社会的重要作用,并预言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世界主义思想和她在政治文化上的成功实践,将对人类未来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线刻艺术以其特有的东方韵味,反映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理想和品位.古代线刻艺术闪耀着古代工匠们的智慧与才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16.
崇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社会的主旋律.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所以我们必须把传统美德融入到现实社会中,早日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中华大地上生息繁衍了众多少数民族,他们同汉民族一起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历史的长河中,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国的各个少数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民族优秀传统伦理道德和丰富的道德生活实践,他们是中华民族伦理精神和道德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是薪火相传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发展、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做出了卓越贡献。但在鸦片战争前后,由于封建统治腐败、西方列强入侵所酿成的内忧外患,中华民族沦落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长期遭受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然而,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从未放弃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国泰民安的向往追求。正如哲学家冯契指出:在中国近代,时代的中心问题就是"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如何才能获得解放,才能不受帝国主义的压迫、欺凌、奴役?一百多年来的志士仁人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前仆后继的。  相似文献   

19.
人们崇拜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英雄豪杰;同时也格外敬重那些为无名者铺路架桥、扬名扬誉的伯乐.伯乐以超凡脱俗的眼睛,在鱼龙混杂中发现人杰,在大浪淘沙中淘出真金,其才、其智有口皆碑,他们胸襟宽广、唯才是举、举贤荐能、不避亲仇的高尚情怀为世人所推崇、所传颂.伯乐才高、品高、德更高.世间有伯乐,伯乐何其多?众所周知:“萧何月下追韩信”,成就了历史上一位统兵布阵、叱咤风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如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讨论中,一些论者对民族凝聚力的核心作了概括,就笔者所见有三种不同的回答:一曰进步、成熟的政治力量;二曰爱国主义;三曰中华民族精神.我认为,这些回答都值得商讨.进步、成熟的政治力量无疑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和内容,但是,它始终是以物质经济要素为自己的基础,其性质和状况是由物质经济要素决定的;它也离不开精神要素的指导和支配.物质经济和精神要素并不围绕它而展开,它本身还有赖于其他要素的合理说明.再说,如果以它为核心,能不能说在成熟、进步的政治力量出现以前,中华民族不曾有过民族凝聚力?同样,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二者也不可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因为第一,二者都是精神要素,其性质和状况要由物质经济要素加以合理说明.第二,二者都不能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第三,它也不能科学地解释民族凝聚力发展变化的客观根源和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