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光荣  朱凡钰 《心理科学》2013,36(1):189-194
危机情景下个体和群体的决策行为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为探讨愤怒和恐惧情绪对个体危机决策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验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观看电影片段的方式有效地诱发了愤怒和恐惧两种情绪,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危机决策情景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恐惧情绪状态下,被试的危机决策时间显著长于其在愤怒情绪状态下的危机决策时间,且情绪变量和性别变量在危机决策时间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2)恐惧情绪状态下,女性被试的危机决策时间显著长于其在愤怒情绪状态下的危机决策时间,并且也显著地长于男性被试的危机决策时间。同时,男性被试对其危机决策的满意程度显著地高于女性被试,且情绪变量和性别变量在危机决策自信程度指标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3)随着方案数量的增加,尤其当方案数量为4时,被试的危机决策时间较其他两种情况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实验和问卷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愤怒和恐惧情绪及不同的方案数量对危机决策的影响,并分析了该效应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恐惧情绪下被试的危机决策时间显著长于其在愤怒情绪下的危机决策时间,且情绪和性别变量在危机决策时间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2)女性在恐惧情绪下的危机决策时间显著长于其在愤怒情绪下的危机决策时间,且显著地长于男性的危机决策时间。同时,男性对其危机决策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女性,且情绪变量和性别变量在危机决策自信程度指标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3)随着方案数量的增加,尤其当方案数量为4时,被试的危机决策时间较其他两种情况显著增长。该研究结果可为各类突发性危机事件的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胡发稳  丁颢 《心理学探新》2011,31(3):244-248
采用自编亲社会行为决策材料,以行为决策对象的被选频次为指标,通过对65名男女大学生的研究,结果发现:1)在阈上和阈下的"图-词"启动范式下,均存在显著的情绪启动效应,且实验性情绪变化明显。2)在正性图片启动下,自尊水平和情绪效价对亲社会行为决策均无显著影响,但二者的交互作用显著,低自尊个体在负性情绪下的亲社会行为决策存在显著性差异;行为决策对象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决策有显著影响,与自尊水平、情绪效价之间的交互效应不显著;在负性图片启动下,自尊水平、情绪效价、行为决策对象以及三者的交互作用对亲社会行为决策均无显著影响。3)总体上,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决策受自尊水平与情绪效价的交互作用影响,也受行为决策对象及其与自尊水平、情绪效价的三次交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iView X-RED眼动仪,分两个实验来考察自我-他人危机决策的信息加工过程的差异。实验一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探讨自我-他人危机决策的信息加工过程,结果表明:为自我决策组的平均阅读时间、平均注视时间、平均注视次数、平均凝视时间、平均回视次数都显著高于为他人决策组。实验二采用2(任务框架:积极,消极)x2(决策者角色:为自我、为他人)混合实验设计,结果表明:在积极框架下,为自我决策组平均阅读时间、平均注视时间、平均注视次数、平均凝视时间、平均回视次数显著高于为他人决策组;在消极框架下,两个组没有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自我-他人危机决策的信息加工过程存在差异,且受任务框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葳  刘永芳  孙庆洲  胡启旭  刘毅 《心理学报》2014,46(10):1580-1590
使用中国文化背景下修订的Beisswanger等人的异性交友决策问卷, 采用2种方法操纵自我-他人心理距离, 考察了男女大学生在后果严重性不同的异性交友决策任务上为不同心理距离他人决策风险偏好的差异。实验1发现, 被试为具体和笼统他人决策时的风险偏好无显著差异, 在后果不严重任务上比后果严重任务上更冒险, 男性比女性更冒险。心理距离与决策者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男性为具体他人决策更冒险, 而女性为笼统他人决策更冒险。实验2发现, 被试为不相似他人比为相似他人决策更冒险, 在后果不严重任务上比在后果严重任务上更冒险, 男性比女性更冒险。后果严重性与决策者性别交互作用显著:男性在后果严重和不严重任务上的风险偏好无显著差异, 而女性在后果不严重任务上比后果严重任务上更冒险。综合两个实验的结果,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相对于具体和笼统他人的区分而言, 相似和不相似他人的区分是一种更加稳定和有效的区分自我-他人心理距离的方法。结合相关研究及理论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使用被试间实验设计,分别研究了个体和团体两种不同的任务情境中,心理卷入强度高低对决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个体还是团体任务情境,不同的心理卷入度的决策者,决策结果差异显著;高心理卷入情境下,决策者的决策更为客观和公平。(2)团体任务高心理卷入情境下,学生对自己小组的评价和对其他小组的评价差异不显著。(3)团体任务情境中成员的决策结果比个体任务情境的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7.
研究一,采用单因素组间设计(合作组、名义组、个人组)检验创造性任务情境下是否存在社会惰化效应,结果显示:合作组状态下个体努力水平显著低于名义组,与个人组差异不显著;研究二,采用三因素组间设计(4×2×3)探讨创造性任务情境下社会惰化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目标难度、绩效评估变量主效应显著且存在交互作用,而中期评估变量主效应不显著。研究结果提示:高难度目标、评估个体对群体的贡献可减弱创造性任务情境下的社会惰化效应。  相似文献   

8.
认知闭合需要、框架效应与决策偏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带有模糊性的决策情境中,决策者个人的认知特征会对其判断决策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实验的方法,考察了认知闭合需要和特征框架效应对个体决策偏好的影响。93名工商管理硕士(MBA)参与了实验,研究的结果支持了本研究的3个假设,即认知闭合需要与特征框架效应不仅对被试的决策偏好存在显著的影响,而且二者还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具体来说,研究发现,在模糊情境中:高认知闭合需要的被试偏好于立刻做出决策,而低认知闭合需要的被试偏好于暂缓做出决策;接收到正向框架信息的被试偏好于立刻做出决策,而接收到负向框架信息的被试偏好于暂缓做出决策;认知闭合需要与特征框架对被试的决策偏好还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研究结论为根据个体认知闭合需要的水平来选拔决策者、利用框架效应来影响个体的信息加工方式进而提高决策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使用单次匿名最后通牒博弈任务,采用2(性别: 男性, 女性)×3(社会距离: 自我决策, 替朋友决策, 替他人决策)×5(提议类型: 1/9, 2/8, 3/7, 4/6, 5/5)的混合实验设计,通过操作反应者的不同社会距离,考察资产分配情境下自我-他人决策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发现:(1)相比于自我决策和替朋友决策,女性被试替他人决策时更愿意接受提议1/9,2/8和3/7,而提议4/6和5/5的接受率不受社会距离的影响;男性被试中社会距离和提议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2)不平等提议的反应时随社会距离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平等提议的反应时不受社会距离的调节;(3)替他人决策时女性的接受阈限显著低于男性,而自我决策及替朋友决策时接受阈限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7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3×2×2被试间设计,探讨电脑游戏暴力对个体的攻击性行为、攻击性情绪和攻击性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1)暴力电脑游戏导致个体的攻击性行为增加。游戏与性别和攻击性特质的两重和三重交互作用不显著;(2)暴力电脑游戏对个体的攻击性情绪无显著影响;(3)暴力电脑游戏启动了攻击性认知。游戏、性别和攻击特质这三个变量在攻击性认知上交互作用显著,对于男性,暴力电脑游戏在高攻击性个体身上比低攻击性个体启动了更多的攻击性认知;对于女性,暴力电脑游戏对高低攻击性个体攻击性认知的启动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考察物质主义价值观和时间压力对个体风险决策的影响。根据被试在物质主义问卷上的得分,以27%为标准筛选出高低物质主义倾向被试,采用有无时间压力情境下的爱荷华赌博任务和仿真气球冒险任务对高低物质主义价值观被试的风险决策行为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两种决策任务中,物质主义倾向和时间压力间均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有时间压力的情境下高物质主义倾向个体比低物质主义倾向个体表现出更多的风险寻求,无时间压力情境下,高低物质主义倾向个体在风险决策上无显著差异。时间压力增加了高物质主义倾向个体的风险寻求。时间压力对风险决策的影响与决策任务有关,在仿真气球冒险任务中,时间压力使决策者表现出现风险规避;在爱荷华赌博任务中,时间压力使决策者表现出风险寻求。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考察物质主义价值观和时间压力对个体风险决策的影响。根据被试在物质主义问卷上的得分,以27%为标准筛选出高低物质主义倾向被试,采用有无时间压力情境下的爱荷华赌博任务和仿真气球冒险任务对高低物质主义价值观被试的风险决策行为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两种决策任务中,物质主义倾向和时间压力间均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有时间压力的情境下高物质主义倾向个体比低物质主义倾向个体表现出更多的风险寻求,无时间压力情境下,高低物质主义倾向个体在风险决策上无显著差异。时间压力增加了高物质主义倾向个体的风险寻求。时间压力对风险决策的影响与决策任务有关,在仿真气球冒险任务中,时间压力使决策者表现出现风险规避;在爱荷华赌博任务中,时间压力使决策者表现出风险寻求。  相似文献   

13.
遵义市忠庄养老院老年抑郁情绪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对遵义市忠庄养老院的124名老年人进行调查,探讨老年人抑郁情绪的状况。其结果表明:(1)老年抑郁情绪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显著高于男性;(2)城市老年人抑郁指数显著高于农村老年人;(3)丧偶老人抑郁指数显著高于未丧偶老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探究危机情境下组织回应策略对员工的负性情绪和行为倾向的影响。实验一采用被试间设计。探讨公众舆论危机情境下组织回应策略(机会解释,威胁解释)对员工情绪和行为倾向的影响。实验二采用2×2的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管理惩戒危机情境下利益相关性(主相关,他相关)和组织回应策略类型对员工情绪和行为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威胁解释下被试的负性情绪更高;机会解释下的被试发生负性网络行为可能性高于威胁解释,但现实行为倾向水平均较低;员工利益主相关情境下,被试负性行为倾向更高,危机情境类型和组织回应策略类型交互作用显著。研究表明:机会解释对抑制员工的负性情绪更有效;威胁解释对抑制员工的负性网络行为倾向更有效;员工利益主相关的危机情境会使员工的负性情绪和负性行为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15.
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查了不确定性容忍度及相关变量对延迟选择的影响,其中实验1采用2(不确定性容忍度:高/低)×2(概率水平:高/中)被试间实验设计;研究2将实验任务设定在有延迟风险情景下中等概率水平,采用单因素(不确定性容忍度:高/低)被试间实验设计.实验1结果表明:不确定性容忍度与概率水平存在交互作用:中等概率时,低容忍度个体比高容忍度个体更偏好延迟选择,高概率时,两者的延迟选择无显著差异,都偏好于选择决策.实验2结果表明:在有延迟风险中等概率时,高、低容忍度个体的决策偏好无显著差异,都偏好选择决策.结论:不确定性容忍度对延迟选择存在影响且受概率水平和延迟风险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改编的I0S量表测量自我与他人的心理距离,在收益和损失情境下,综合探讨了为他人和预测他人决策时心理距离对个体风险偏好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他人心理距离越远,个体决策时越偏好风险,且反应时越短;(2)个体预测他人决策时比为他人决策时更偏好风险,但两者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3)心理距离与决策者角色存在交互作用,即预测时个体认为远心理距离他人比近心理距离他人更冒险,而为他人决策时两者差异消失;(4)决策角色与决策框架、心理距离与决策框架存在交互作用:在收益框架下,自我他人心理距离较远时个体更偏好风险,且个体预测比为他人决策时更冒险,损失条件下无差异.依据相关理论对这些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电影诱发被试的情绪,利用两个实验探讨了情绪和认知方式对个体建议采纳的影响。实验一采用选择任务,实验二采用估计任务,研究发现:(1)愉快情绪状态下的被试建议采纳程度高于愤怒的被试,场依存型被试建议采纳程度高于场独立型被试,女性比起男性更易采纳他人建议;(2)在估计任务中,无论场依存者还是场独立者,在愤怒状态下建议采纳程度无显著差异,且均低于愉快状态下。  相似文献   

18.
李晓明  谢佳 《心理学报》2012,44(12):1641-1650
本研究旨在探讨偶然情绪对延迟选择的影响及影响机制。本研究包括两个实验, 在被试进行决策前, 分别采用图片和短片诱发其与当前决策任务无关的偶然情绪, 然后要求被试完成选择任务, 并从决策结果和决策过程两个角度考察偶然情绪对延迟选择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结果发现, 当可选项中不存在1个优势选项时, 与正性情绪相比, 个体在负性情绪下会更倾向于延迟选择, 而个体对决策信息的加工深度在偶然情绪对延迟选择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这可能是因为相比于正性情绪, 个体在负性情绪下会采用更深入的加工策略, 增加了决策难度, 进而提高了个体的延迟选择倾向。  相似文献   

19.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对150名大学生进行分组,选出高、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组被试共74名(各37名),运用信息板技术深入考察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信息完整性对个体职业决策过程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1)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显著影响个体职业决策的决策时间、探索深度以及探索模式;(2)信息完整性对个体职业决策的信息探索深度、探索模式以及决策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且高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个体的决策满意度随信息完整性的减少而降低;(3)高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个体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会倾向于进行更深入的信息探索。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运用心理物理学的调整法,系统地改变黑白人脸图片的像素比,测定被试正确判断人脸性别的像素比例阈限。结果显示,个体在图片只呈现全部像素40.78%的情况下,性别判断的正确率即达到95%。实验二采用将人脸分区的方法,研究不同的面部区域在面孔的性别识别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一、分区的主效应1极其显著,嘴部区域对性别识别的贡献最小;二、图片性别与分区的交互作用极其显著;三、图片人物性别和被试性别对判断的正确率有显著影响,女性被试正确率显著高于男性,男性人物图片识别率显著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