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我想对《哲学科学》杂志编辑部和所有参加讨论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编辑部就《哲学是不是科学?》*一文的问题组织了讨论;感谢参加讨论的人的关心、批评和支持。这类讨论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赵园注重探索文学发展的规律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历史,注重追问文学现象背后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而不仅仅是描述文学现象,这使得《艰难的选择》一书具有思想的深刻性。赵园感悟式的批评语言,鲜活流丽,饱含她自己的生命体验,令人感到生命喷薄的力量,这种批评本身也是"文学"。赵园因执著于探索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和道路而在学术领域里开辟了自己的园地,却又因这种执著而限制了自己的研究视野,她日渐对学术产生了厌倦,这也启示批评者应该更好地把握认识对象世界和体验自我生命之间的"度"。  相似文献   

3.
<正>首先,我要感谢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还记得我这个85岁的老人,发函邀请我从悉尼到成都参加《宗教学研究》创刊40周年纪念活动和“卿希泰学术讲座”第6讲。为了确保我能够平安往返,你们特意委派了专人来上海接我,活动结束后还要把我送回上海。其次,我要感谢川大宗教所还给我机会,让我在会场和讲台讲几句话。我要感谢川大宗教所各位领导、各位教授对我的厚爱,也趁此机会感谢川大宗教所的还在校和已经毕业的同学们对我的学术活动的关心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涂纪亮 《世界哲学》2004,(6):110-111
前几天偶然在《世界哲学》今年第一期上看到徐志跃先生的"维特根斯担《杂评》的汉译及其宗教思想"一文,得知他对我译的《杂评》一书提出许多批评,十分高兴,也非常感谢!  相似文献   

5.
左东煜 《天风》2022,(6):23-23
看着书柜里的几本《天风》,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和《天风》之间的几个小故事. 我原来并不知道《天风》这本杂志.信主后,我心中常有感动,就会写一些小诗,聊以自娱.有一天,我无意中在教会的书报架上看到一本1998年5月的《天风》.我下意识地把它拿起来翻了翻,看到里面有《禾场艺歌》栏目,刊登的是原创的赞美诗.我能不能也给《天风》投稿呢?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用平信的方式把自己的小诗《主啊!我算什么》投递了出去.不久,我就淡忘了这件事.  相似文献   

6.
《哲学动态》编辑部: 贵刊1991年第6期登载的胡新和同志所撰《现代物理学与认识的主体性讨论述评》一文,其间对拙作《相对论时空理论再认识》(载《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第29—42页;以下简称《再认识》,引证时只注页码)的批评,我不能同意。请允许我发表如下几点意见。 1.胡新和同志不对拙作做任何具体分析就指责我“曲解‘四维时空’概念”,这是无法接受的。胡同志应该看到,我对“四维时空”的认识是与何祚麻同志相对独立的,是直接  相似文献   

7.
熊十力作《新唯识论》开中国哲学家建立自己哲学体系著作的先河,同时熊子对佛家尤其唯识家的批评甚至否定,以及后者对熊子的群起反驳,又引发了一桩学术公案。熊子的批评有哪些道理,他的否定又是否妥当,就正是本文探讨的主题。本文原则上赞成熊子的批评,但不同意他的否定,认为这正好体现了他的局限,也正是由于这个局限终使他不能作出《量论》。  相似文献   

8.
《古兰经》说:"我确已把智慧赏赐鲁格曼,[我说]:‘你当感谢真主。感谢的人,只为自己而感谢,辜负的人,须知真主确是无求的,确是可颂的。’"(31:12)经文告诉我们,真主赐予鲁格曼贤哲的智慧中,就有感恩一项,而且,要知道感恩对自己有好处;而不知道感恩的人,则对自己有伤害,会导致贫穷和声誉受损。《古兰经》还反复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感谢者,只为自己的利益而感谢;辜负者[须知]我的主确是无求的、确是尊荣的。’"(27:40)经文中说此话的人是苏莱曼圣人,他同样告诉我们感恩能带来利益和荣耀。  相似文献   

9.
<正>任先生是我的老师,1946年至1950年我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实习,当时就听过任先生的课,任先生当时还是讲师,他开了一门课《隋唐佛学》。以后的几十年,他一直是我的老师,后来我考清华的研究生等等,都是任先生指导要我这样去做的。我今天谈一个问题,如何使得《任继愈文集》在出版市场有好的销路。第一,我们看到任先生自己编的自选集只有两本。一本就叫做《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是  相似文献   

10.
《现代哲学》1986年第2期上王若水同志对我关于异化概念的一点自我批评提出了批评。我近年来的文章曾受到许多作者的批评。这些批评不管我同意还是不同意,都是作者针对我的某些观点,就某些理论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对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都是有益的。可惜,王若水同志的文章没有指出我对异化概念的理解错在何处,只是揭露我的言论中的“自相矛盾”之处,这颇令人失望。在王若水同志看来,我在《关于人的理论的若干问题》中,一方面批评别人滥用异  相似文献   

11.
王路 《世界哲学》2002,(5):75-78
2000年11月,我参加波士顿大学科学哲学研究中心召开的“辛梯卡哲学现象”学术研讨会,认识了辛梯卡教授。在来年春季的学期里,我得到他的允许和邀请,经常到波士顿大学去拜访他。辛梯卡教授开朗、热心、富有激情。每次他都让我中午去,请我共进午餐。我们总是边吃边谈,从学术到化,从思想到学以及美国学术界,所谈内容极其广泛。与辛梯卡教授的交往,不仅使我在学术上受益良多,而且也是我在美国访问研究期间美好的经历。应《哲学译丛》(现《世界哲学》)主编之邀,我从与辛梯卡教授的交谈中选择出一些话题,做成如下访谈。从确定访谈到最终成,得到了辛梯卡教授的同意和确认。这里我要对辛梯卡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2.
李先焜先生在《哲学研究》上发表两篇论文(《语言、逻辑与语言逻辑》,1986年第8期;《指号学与逻辑学》,1988年第9期),批评“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的观点,论证他自己的“逻辑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符号”的观点。我认为,李先生的观点实际上涉及到“逻辑究竟是什么”这个根本性的逻辑哲学问题,因此应该在更广大的背景中去审视它。  相似文献   

13.
何丽野教授《从文本考证看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意识的思想》(《哲学动态》2010年第10期)一文对我的《关于唯物史观的再认识》(《哲学研究》2009年第3期,以下简称《再认识》)一文进行了商榷。我在感谢何丽野教授对《再认识》一文进行关注和仔细阅读的同时,看到商榷文章除了涉及到  相似文献   

14.
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岛田虔次指出,方以智的著述颇影响及日本近世思想。对此,他们通常举以下的例子为证:新井白石仿《通雅》而作《东雅》,小野兰山在自己的著作里不断引用《物理小识》;三浦梅园不但经常读《物理小识》,而且在作《赘语》时,亦屡次引用《物理小识》。所以,当代的日本学者,也颇重视研究方以智的学术和思想。这里就我所看到的一些材料,对日本学者研究方以智哲学所发表的几种观点,作简要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不是关于“宗教是什么”的学术讨论,而是针对《宗教是什么?──对吕大吉教授回答的质疑与异议》一文,提出自己对学术规则与学术对话的看法和意见。本文认为,进行学术批评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避免“误读”,是学术对话的前提;第二,理解文本概念的完整性以及观点使用的论域范围,以保证批评的准确性;第三,保持方法论的自觉,重视学术研究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词项逻辑与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兼复王路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文章《一个与卢卡西维兹不同的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形式系统》在《哲学研究》1988年第4期发表后,王路同志在该刊同年第9期载文,对我所建立的AS进行了批评。批评是有益的,它促使我对AS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但批评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王文的主要问题是对三段论解释系统的可选择性未有认识,以及对模型和推理方法的不加区分。本文  相似文献   

17.
关于旧式分工范畴理解上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着学术争鸣的精神,笔者在《哲学研究》1986年第8期的《也论旧式分工及旧式分工的消灭》一文中,就秦庆武、郝振省等同志有关“旧式分工”及“旧式分工”消灭的某些观点,阐述了自己的不同见解。在《哲学研究》1987年第5期上,秦庆武同志大作《关于旧式分工和职业分工的几个问题》对他自己的观点又作了进一步的引申和答辩。应该说,经过答辩,秦庆  相似文献   

18.
《心理科学通讯》复刊了,这是我国心理学界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文化大革命之前的《心理科学通讯》的主要任务是:向全国心理学界提供场地,以交流经验,交换意见、讨论问题、互通声气,传达学术情报,增强学术工作上的团结以促进我国心理科学的发展。复刊后的《心理科学通讯》的主要任务,我想基本上也应该是这样,但要提高一步,以适应我国新时期的总任务即四个现代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最近偶然看到一篇短文,题目是《我不老》,说的是有关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文章说:“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不应停留于自己身上,而应该回归到小孩子身上,有着像小孩子一样的心态和情趣,这对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20.
高建国 《天风》2008,(22):38-39
前一段时间,我曾研读了《诗篇》84篇。从中看到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渴慕神,就是对神的院宇、对神的工作和对神的赐福的渴慕;二是心向神,向神的感谢赞美、呼吁祷告和朝见敬拜;三是经历神,就是住神里面有福,灵命道路有福,靠神的人有福。现在我们再研读一篇《诗篇》,也就是34篇。它的内容更为丰富,教训更加深刻,也能使我们体会到有更大勉励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