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琛 《美与时代》2023,(8):108-112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不断扩大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布局的加快,国际化发展为城市和城市群、城市圈突破发展瓶颈,面向新时代探索新发展的新维度提供了历史机遇。以中原城市群为例,试分析探索文化国际传播软实力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提出通过实施中原文化、黄河文明国际传播系统工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留玉 《美与时代》2021,(2):104-105
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做强其城市品牌对于中原地区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未来五年要抢抓"十四五"机遇,找准城市定位,在城市改造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因素,提升城市形象;综合利用多种方式,展示黄河儿女的风采,提高郑州知名度;拓展城市企业集群,培育重点企业品牌,增强经济实力,为城市品牌建设提供经济支持;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城市幸福指数,增加郑州的吸引力和归属感;探究宣传教育方式,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展现郑州美丽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3.
城市建设的水平高低以及管理的质量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分析目前郑州在城市发展和管理态势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其在管理水平与都市区建设需求的差距,创新城市管理理念,构建规范化常规化制度化的长效体制机制,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着力针对老区房屋进行相关改造,逐步消除城市与农村的差距,从而构建起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4.
开封是大运河重要节点城市,留存有丰富的运河遗产,在大运河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开封文化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封以大运河遗产为依托和支撑,通过打造运河遗产类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完善运河遗产展示内容,集中发展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彰显开封风格和开封特色,使运河遗产在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在利用中开发,大力推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相似文献   

5.
张曼 《美与时代》2023,(2):85-87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重视文化软实力,老旧社区是城市历史文化最好的展示窗口。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城市中心老旧社区与周边快速发展的区域形成鲜明对比,老旧社区的建设往往被忽视。现以郑州市二七老城区王立砦社区与建新街社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国内外社区建设理论,阐明郑州老旧社区文化景观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结合社区老旧景观理论,对“河医片区”王立砦、建新街社区的现状进行实地调研,总结现存文化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上,立足郑州本土文化,从景观要素、文化展现、视觉效果、空间功能等方面提出社区文化景观更新设计的策略,如提供休闲空间、改善环境、展现社区文化魅力、增加居民参与性等,以此更好地展现老旧社区文化景观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随着旅游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城市品牌形象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直接传递着城市的文化内涵、城市的色彩面貌以及城市的人文情怀。纵观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品牌战略在旅游领域的广泛应用不断提高城市品牌竞争层次,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传播意义。文章以古都开封城市品牌形象建设为主要研究方向,围绕开封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展开,通过对开封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挖掘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从而推动开封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7.
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中,对城市综合功能的规划与拓展格外关注。博物馆在城市文化建设和辅助教育等方面的功能非常重要,更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发展的根基,也是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尤其随着博物馆的逐步免费开放,其城市功能应当进一步拓展,以便更好的发挥博物馆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综合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8.
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为提高城市质量和城市竞争力,应把城市文化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作为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我国八大古都之一,郑州具有十分丰富而又深厚的文化资源,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地域文化。城市文化建设应挖掘并合理利用文化资源,打造特色城市文化,提高城市形象的辨识度和认知度,应重新整合城市文化资源,统一规划,整体设计,打造"文化郑州",培育新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9.
在阐述生态文明城市品牌内涵的基础上,分析许昌城市品牌塑造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联性。通过分析许昌城市品牌组合关系图谱,清晰展示许昌城市品牌组合结构逻辑。试图对许昌城市品牌的统筹规划及品牌管理予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季建业 《学海》2013,(1):189-193
城市国际化是一个城市逐步建立广泛的国际经贸联系,参与国际分工、国际循环、国际竞争和文化交流,向国际化城市升级的过程.城市国际化是中国中心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综合考虑南京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实力等因素,南京城市国际化的现实目标是建设区域性国际化城市,近期重点则是效利用“大事件”战略,构建适应国际化城市发展要求的功能构架,在硬件设施配套、软环境改善等方面为城市国际化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总结概括国际大都市道德建设基本经验和剖析广州市道德风貌现状入手,提出了广州培育国际大都市社会主义道德风貌的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对各城市道德建设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系统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极为重要。而三亚市作为著名的国际海岛旅游城市,更应该着眼于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服务水平。文章通过对三亚市交通遮阳亭的设置背景与现状以及使用功能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功能提升策略,有望提升交通遮阳亭的相关功能,使遮阳亭结构设计特色化、使用功能便民化、信息投放内容多元化、技术设备先进化,使其作为媒介来宣传三亚市,为三亚市城市发展起到更好的宣传作用。因此,规划建设并合理利用遮阳亭对三亚市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和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其市民的道德素质与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相关。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郑州市民的道德状况表现为社会公德意识和职业道德感较强、家庭道德变化明显、诚信状况乐观等。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多管齐下、不断提升市民道德素质,包括,建立一套郑州市民道德素质样本,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与考评体系,加强多种载体建设,有重点、分层次地做好道德规范的普及工作,政府主导着力解决好现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开封地处中原腹地,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七朝古都"、"北方水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称,有着丰富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研究其传统居住生活区和商业活动区的功能延续,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文化保护和延续古城风貌,通过古城保护与新城发展重组城市空间格局,提高城市活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许昌新区生态基质、廊道、生态节点和生态网络分析,以许昌新区为研究对象,将自然景观、历史文脉融入城市建设中。以许昌新区生态建设为整体,以生态基质(花卉苗木)为基础,以主干道路绿化为骨架,以农田林网为脉络,构建"郑许一体化"发展轴,构建贯穿城区的生态轴,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林海网、水体网,建设许昌新区的生态廊道。以沟、河、路、渠和荒地绿化为重点,构建"两环五湖"、联南贯北的生态节点和生态网络体系,形成许昌新区水体景观、水体工程延续文脉的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17,(11):2-2
<正>"使命·盼望"神学思想建设讲道交流会(中南片区)在河南郑州举行(本刊讯杜鹏供稿)基督教全国两会于2017年9月14日至15日,在河南郑州举办主题为"使命·盼望"的神学思想建设中南片区讲道交流会。24位神学思想建设宣讲团成员应邀在河南省基督教两会教堂及周边城市堂点进行讲道分享;来自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六省(区)的教牧同工参加讲道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7.
贾小越 《美与时代》2023,(3):109-111
城市IP形象作为城市文化构建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路径值得深入研究。精准进行城市形象定位,可凝聚地域文化底蕴与城市精神力量,为传播城市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城市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提供有力帮助。以地域文化为基点,就台州IP形象“阿鹤”的设计展开研究,试图为城市形象构建探寻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沈阳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力进行区域文化创意中心建设。分析沈阳区域文化创意中心建设的现状和不足,基于沈阳特色文化,依托“文化+”模式,对沈阳区域文化创意中心建设提出合理性意见,着力推动沈阳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城市特色品牌效应,实现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提升粤港澳地区文化交流功能和建设国际文化交往中心寄予很高期望。作为传统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百年中,粤港澳地区的佛教界一直保持密切的友好交流。回顾、梳理这一段历史,对于增进粤港澳地区佛教界的友谊,加强粤港澳地区的人文交流和民心互通,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智慧城市正在以飞速的状态发展,这将使生产方式和行业业态产生巨大转变,环境艺术设计中"智慧型"设计和建设也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城市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在解决和完善。智慧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改进基础设施服务的一个项目。智慧城市的建设其实质就是信息网络综合平台的搭建,这些新的技术也在以飞速的发展来推动绿色建筑、智能城市的建设,同时也是多平台融合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