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江西是我国书院建筑最为广泛的省份之一,也是传统书院文化最为盛行的省份之一。书院作为中国传统教育机构或者说教育场所,在建筑形态上有着非常明显的个性,象征图像则是江西书院建筑美术中的重要内容。基于此,首先概述了江西的书院文化,紧接着探讨了江西书院建筑中象征图像的起源和形成,然后从形式与特征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书院建筑美术象征图像的具体内容,最后就象征图像的现代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庐山白鹿洞书院肇基于唐代。据记载,李渤兄弟曾在此隐居读书。南唐升元四年(940年)白鹿洞建起庐山国学,为五代时期著名学府之一。北宋初年改称“白鹿洞书院”,后毁于兵火。1179年,著名理学家朱熹出任南康(今江西省星子县)知军,亲自筹款建屋,征集图书,聘请教师,招收生徒,制定学规,自任洞主,亲自讲学。1181年又请陆九渊登白鹿洞讲坛讲学,并将其讲稿定为书院之讲义。至此白鹿洞书院,达鼎盛时期,成为宋代四大名书院中最有影响的一所书院。在元、明、清三代,书院屡经兴废,但影响长存。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整修书院,并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经上级批准,恢复白鹿洞书院建制。聘请周谷城、冯友兰、邓广铭、蔡美彪、汤一介等教授为顾问,陈正  相似文献   

3.
中国拥有悠久、多元的传统文化,而能体现中国人道德和审美观念的古代建筑是中国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北京故宫蕴含着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它的建筑精美,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保存完整度堪称世界之最。它就像一个包罗万象的博物馆,带给人无尽的震撼和惊喜。现从建筑构思、空间布局、建筑材料与结构、建筑装饰与色彩四个方面阐述了北京故宫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美学。  相似文献   

4.
白鹭洲书院是江西四大书院之一,是江西古代文化的精华,具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章基于白鹭洲书院独有的文化资源,从产品转化、品牌打造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开发研学旅游项目,以探索研学旅游业态发展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美的追求也不断提升,而且在各个领域中都有所表现。建筑领域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建筑美术艺术也在建筑设计中占据着极为关键的一部分。人们对美的追求,在建筑行业就是色彩与建筑的融合,同时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从古至今,人类对装饰艺术的发展都极为重视,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装饰艺术从西方引入到中国时,与中国本土文化进行了简单的融合,借助其美术建筑的思想,倡导建筑的艺术性。美术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需要根据建筑设计方案来定,美术建筑的质量与建筑设计的方案和建筑美术施工质量等有关。我国现代建筑装饰工程中将美术艺术进行融合,将艺术魅力与现代建筑风格进行有机结合,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建筑装饰美学设计,而且在我国建筑装饰工程中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6.
《法音》1991,(8)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何明栋居士《佛教对我国古代书院的影响》一文,通过剖析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进行教学又兼及学术研究与印书、藏书的特殊教育组织——书院,它的择址与建筑格局、组织形式,学规的制定,教学活动的开展诸方面,反映出佛教对我国书院教育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各区域的文化、风俗都具有其区域文化特殊性,对这种特殊性的研究是为了发扬和保护本地区的文化特色,本文对于赣北民居建筑的研究也同样是出于这个想法。一、区域划分古老的浔阳城因"南开六道,途通五岭,北守长江,运行岷汉,来商纳贾"而闻名于天下,九江市位于江西北陲,庐山之麓、长江之滨、鄱阳湖之畔,连接鄂、晥、赣、湘四省,成为江西的门户,也是我国古代"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之一,其重要的地位位置和商业价值成为历代  相似文献   

8.
《离》卦美学对中国古代建筑有重要影响。《离》卦以"丽"、"明"二义为主。"丽"蕴含着相互附丽、利贞后亨的文化思想,呈现联系、利贞之美;"明"蕴含着上下重明、前后继明的文化思想,呈现"重明丽乎正"、"大人继明照于四方"之美。《离》卦揭示的丽、明的美学思想,将天文之明和人文之明建立联系,以人文之明德传承发展为旨向,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门窗艺术的文化根基,是中国古代建筑门窗艺术的美学根源,明德相继是门窗艺术"活"的生命,对当今的建筑门窗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古代书院非常重视生徒的诚信教育.书院教育家认为"诚"既是"天之道",又是"人事之本然",故教育生徒要保持人的"诚"之本质,进而坚守"言行相顾"之"信",担负于他人、社会之责任.  相似文献   

10.
正明清时期的清真寺建筑彩绘将伊斯兰装饰艺术元素与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融会在一起,形成一种中国化的装饰艺术,成为中国传统清真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彩绘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雕梁画栋"这句通常用来形容古建筑华丽装饰的成语,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彩绘的发达。中国古建筑的彩绘以防腐、防晒、防潮的油彩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0月19日——22日,由中华朱子学会、南昌大学江右哲学研究中心、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庐山白鹿洞书院管理委员会、九江学院联合主办的"哲学与时代:朱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庐山白鹿洞书院召开,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法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  相似文献   

12.
《原道》2015,(4)
中国古代道统的传承绵绵不绝,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传统书院。传道、弘道、讲道、明道、修道,这就是现代书院要传承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历代经学通过学统传承担当重建道统的任务,儒家道统与教统的关系是在儒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道统"是"教统"价值之源和指导思想,"教统"是"道统"落实的基本途径。"教统"主要是通过书院讲学,进行社会教化来实现的。在今天书院传统与未来发展问题上,最重要的是怎么从道统的高度,从学统的深度,从教统的广度来传承传统书院的基本精神,发挥书院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徽州古民居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建筑流派,地域文化特征极为鲜明,尤其是作为徽州人生存文化最直观载体的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是古代徽州社会历史文化的见证。徽州地区古民居建筑装饰是不可多得的实物,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本文结合相关的科学分析,并通过对古民居建筑装饰的现状、表象进行分析以及提出保护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江宁是古代著名的文化中心,江宁的钟山书院于雍正十一年被设立为清代23所省会书院之一。乾隆年间一大批著名经学大师先后被学督延任为钟山书院山长,因此钟山书院成为清代两江地区影响最大的汉学中心,在乾隆年间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他们是沈起元、杨绳武、周长发、夏之蓉、卢文、姚鼐等。  相似文献   

15.
略探中国家具图案装饰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案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工业美术等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想设计,是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美观、牢固等条件制约下制成图样模型、装饰纹样等方面的通称。不管是传统家具或者是现代家具,图案都是家具装饰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家具的图案装饰有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品味,文中从中国传统和现代家具图案装饰特点、手法、技法等方面来探讨家具图案装饰。  相似文献   

16.
正尼山圣源书院位于山东省泗水县的尼山东麓,因靠近孔子诞生处"夫子洞"而得名。书院由海内外学界知名学者和社会贤达发起,于2008年10月创立,以弘扬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人类文明进步为旨归,是一个开放的文化学术教育机构,是致力于文化复兴的天下公器。书院实行"民办公助,书院所有,独立运作,世代传承"的体制,以"弘道明德、博学笃行"为院训,发挥"学术论坛、培训基地、游学营地、研究重镇"的重要功能。尼山圣源书院荣誉院长为中国孔子基金会副  相似文献   

17.
广西位于我国华南地区,具有非常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优秀的瑶族文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文化载体就是瑶族民居。秀水状元村民居的建筑文化是瑶族建筑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历史遗存,受汉族和瑶族的相互作用,成了汉瑶结合的建筑架构。在秀水状元村中有着我国最大的有"天然博物馆"之称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它作为文化的载体流传至今。秀水村受科举考试的影响,崇尚读书入仕。秀水村始祖毛衷在贺州市担任刺史期间就特别重视教育,他官满卸任后在秀水定居时,把读书入仕作为家训传承后代,因此,历史上著名的鳌山石窟寺书院、山上书院等四所书院都无不散发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8.
地域间气候条件及生活方式差异性对于我国古代民居建筑形成多样的装饰风格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而建筑装饰风格与当地居民生活方式存在着密切联系,记录各个地区间文化艺术及风俗习惯,具有民俗意境深刻及题材内容丰富等鲜明特点。作为我国古代民居建筑装饰的主要题材,植物纹饰能生动直观表达出当地居民民俗意境,蕴含平安幸福驱灾避祸寓意。以我国古代民居建筑装饰为切入点分析其审美心理,就典型植物纹饰民俗象征意义进行深入探究,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9.
北京故宫建筑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是世界现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群。"象"与"意"的概念源自于《周易》,也是中国古代美学史艺术精神的总括。在建筑中,建筑的"象"是指其形式,"意"则可以理解为建筑所表达的精神。从北京故宫建筑的整体布局、色彩特征、装饰特征这三个方面入手,可以更好地解读北京故宫建筑中所蕴含的艺术特征及其蕴含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0.
书院肇始于唐,兴于宋,在明清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与普及,作为文化的载体,是一种不同于官学与私学具有特殊意义的教育机构。不仅对中国文明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对我国教育、建筑、藏书、园林、民俗的培植等发展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史料结合案例的方式,对书院发展的概况、书院文化对书院园林影响、关中地区书院独具的园林艺术特色以及传统书院园林对现代大学校园营建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力图重拾历史,将这块文化瑰宝重新带给人们,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