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玩具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产业之一,其题材广泛,品种花色众多,行业发展迅猛,具有强大的加工能力,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玩具定位不明确,设计力量相对薄弱。儿童玩具的设计应该满足大多数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的玩具消费心理,并且消费者消费的也不仅是实实在在的商品,而且是一种体验。学龄前儿童对玩具的依赖性高,对这一年龄段的玩具进行设计时应在注重安全性、趣味性、益智性、互动性,加强玩具的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为体验和关联体验,对玩具的外观造型、材质选择和色彩搭配进行探究,充分利用感官特性设计产品,以使学龄前儿童玩具设计更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2.
现代儿童玩具设计研究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玩具对开发儿童的智力有着巨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创新的玩具来满足儿童和家长的要求.玩具种类繁多,不同年龄的儿童对玩具的喜好不同.设计师要学习和研究更多的与儿童成长相关的知识,以设计出更安全、更符合孩子口味的玩具产品.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儿童玩具的数量成倍增长,但出现了鱼龙混杂的情况,深入剖析儿童的心理是提高玩具质量的新出口。以2-6周岁儿童的心理为参照,从玩具的色彩、材料、卡通图案、造型上阐述玩具的易用性、安全性、趣味性原则,树立儿童正确的审美和三观,并在对他们的教育和生活中发挥创新型玩具的优势。把握儿童心理细节特征,合理运用在玩具上,帮助儿童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道德心理学的哲学思考--论心理学与伦理学的会通与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心理学把规范伦理学与实证心理学在哲学层面上结合起来,为理解人的道德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伦理学与心理学的这种融合具体体现为:个人同一性与道德行为必须在心理上保持一致,才能形成真正的道德同一性,因此,美德有其独特的气质和情绪心理学机制。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处理好道德的社会关系是培养良好美德的基础。道德既有理性的层面,也有非理性的层面,培养和确立人的内在理性是成为道德人的心理学基础。基于心理学对道德生活的重要性,一种以心理学为基础的美德伦理学正在出现。  相似文献   

5.
儿童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其心理需求存在一定的区别,这对木制玩具设计有着一定的影响。云和儿童益智木制玩具的设计中应关注到并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不断提高自身在儿童益智木制玩具设计方面的能力,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儿童木制益智玩具设计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虚拟社会关系的心理学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一种新型的、不同于传统“面对面(facetoface)”交往的社会关系——虚拟社会关系(virtualsocialrelationship)——已逐渐形成。该文从心理学角度对虚拟交往的动机、影响虚拟关系发展的因素及“虚拟”与“现实”的关系等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虚拟社会关系的研究取向进行了展望,认为虚拟社会关系形成的心理基础、心理机制等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各种智能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入人们的生活并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智能家具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结合儿童的特点,探讨如何利用物联网技术增强儿童家具中的趣味性,为儿童设计出满足其身心发展的智能家具模型。  相似文献   

8.
研究国内外感觉统合教育现状,分析国内玩具市场中儿童感觉统合玩教具存在的问题,立足感觉统合理论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方式,依据3-12岁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特点,将儿童分为3-5岁、6-8岁、9-12岁三个阶段,结合各个年龄段儿童发育特征,分析感觉统合类玩教具对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并从设计的角度给出儿童感统类教育产品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9.
张福娟  江琴娣 《心理科学》2003,26(6):1119-1120
1 游戏在学龄前特殊儿童早期诊断、治疗和教育中的作用  游戏在普通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也充分体现在学龄前特殊儿童教育中 ,而且 ,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游戏在学龄前特殊儿童教育中还有其独特的作用 ,尤其在学龄前特殊儿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早期教育中更有其举足轻重的地位。1.1 为学龄前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目前 ,在普通幼儿园就读的学龄前特殊儿童中不少为中、重度残疾孩子 ,由于受先天或后天某些因素的影响 ,使其在身体、智力、情绪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存在缺陷 ,特别是语言发展的障碍使他们很难与教师及其他儿童进行沟通 ,教…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教育事业的进步以及经济能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日益重视起儿童早期的教育及智力开发,家长们对于儿童玩具的需求也日益转型,从开始的传统型中低档的电动、拼装玩具逐步转向新颖的电子型和智慧型玩具。由于传感器、自动控制和嵌入式等高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以及交互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领域的发展萌芽,交互设计在儿童玩具设计中有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儿童玩具产品的互动性已经不仅仅是指儿童与玩具之间的互动游戏行为,而是更深入地发展到了儿童与儿童、儿童与家长、儿童与玩具、玩具与玩具等方面的互动,交互式儿童玩具无疑会成为未来儿童玩具产品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儿童教育的现代社会,互动玩具无疑是市场上倍受家长与儿童青睐的玩具类型。儿童互动玩具的设计也是不同设计师与生产商争相关注的领域之一,在儿童互动玩具的设计中其所涉及到的不同要素对产品最终效果与销售影响巨大。无论是显而易见的互动要素、安全要素以及人的要素,还是相对专业的技术要素与审美要素,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探讨的,目的是为现代儿童互动玩具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学龄前儿童手脑的配合处于适应与发展时期,绘画的内容从成人的角度来看更像是涂鸦,但其内容反映了儿童所处的状态和对自我与外界的认识。绘画是儿童表达对外界和自我认知的方式,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对绘画内容产生直接的影响,呈现出由线条到图案、由单一圆形到几何组合的趋势。家长或教师应选择适合儿童绘画的环境和材料,细心观察儿童的绘画过程,仔细领会他们表达的内容。在理解学龄前儿童不同阶段的绘画艺术特点后,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儿童的绘画内容,了解儿童对外界的所看所想,为发现儿童目前的不足和未来的培养方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玩具已成为儿童生活中的必需品,而我国最庞大的残障弱势群体听障儿童,却很少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玩具。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不但启发了特殊教育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更好地实施听障儿童特殊教育,也让听障儿童玩教具设计的发展有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采用玩具选择任务,通过对角色性别刻板玩具偏好的描述,考察3-9岁儿童对自己和他人性别刻板印象的发展状况,及外部信息对儿童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1)儿童在玩具选择中表现出的性剐刻板印象在4.5岁显著增强,在7~9岁趋于稳定;(2)男孩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先于女孩;(3)学龄前期儿童对不舍性别刻板信息的女性角色最不刻板,性别刻板信息会显著增加女孩对异性角色的刺板程度,而男孩则对自身的玩具选择最为刺板:(4)5-6岁时,儿童对自身玩具选择的性别刻板要求显著增强。总的来说,儿童的性别刻板印象受到内部认知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53年,Donald Winicott 首次对儿童所表现出的依恋于某一软质玩具或物品的现象进行了研究,认为此现象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具有过渡性意义,并将儿童所依恋的软质物命名为“过渡物”(tr-ansitional object,缩写为T.O.)。此后,不少心理学研究者相继对此进行了探讨。有关T·O·依恋的实验结果一、T.O.依恋的表现形式被儿童用作T.O.的物品通常是:毯子、小布块、软质的玩具。极少有儿童对硬质物品表现依恋。  相似文献   

16.
秦筠 《美与时代》2013,(9):48-49
儿童书设计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和功能性,对于儿童来讲主要注重情感教育,而且审美艺术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对儿童书籍进行设计前,通过对孩子们审美心理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儿童的审美需求,为了设计出良好的儿童书籍装帧,就要多研究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相似文献   

17.
公平行为是儿童道德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采取博弈实验范式来考察学龄前儿童公平意图的发展情况。以往对儿童公平意图的博弈研究中,选取的儿童年龄跨度大且研究范式并不适应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而学龄前期可能正是公平意图开始发生及发展的时期。因此本研究选取108名4-6岁学龄前儿童,在实验一中采用独裁者博弈(DG),实验二中改进mini-最后通牒博弈(mini-UG),分别从提议者和回应者的角度考察学龄前儿童公平意图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4岁儿童已经能初步辨识对方的公平意图,但分配结果的公平性在他们行为决策时占的比重更大;5到6岁期间公平意图的影响更大,是儿童公平意图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玩具在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孩子的技能、创造力,使儿童形成良好的人格等方面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调查的目的:一是确认在我国人们为儿童选择和购买玩具的影响因素。二是比较在教育水平、性别、经济状况这些方面存在差异的人们在为儿童选择和购买玩具时的理由是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解军 《心理科学》2001,24(5):634-635
依据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在对儿童个体发展起作用的遗传、环境、教育等三个方面中,教育是起决定作用的,在学前时期和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刚刚开始发展,生理机能发育没有定型,外界对儿童的身心成长影响极大,尤其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影响极其重大。这两方面教育适当与否就会看到儿童心理健康的状况如何。所以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必须首先从教育的角度去研究和引导。  相似文献   

20.
受国内老龄化的影响,老年人口逐年增加,老年人的社会比例也在日益增加。老年人将成为一个新的高消费群体,老年人智能产品需求量也将随之扩大。然而现今市场存在一个问题——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智能产品较少。以老年人作为特定研究对象,从同老年人相匹配的产品交互设计概括出发,依托产品设计交互理论、老年人心理学、设计艺术学等理论知识,有助于进一步对老年人智能产品交互策略进行阐述归纳,从而为老年人交互性智能产品设计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