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云南楚雄州双柏彝族女性服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雄州双柏县彝族女性服饰的多样性不仅与其传统文化和习俗有关,更与当地的特定气候、环境有关。如今,居住此地的黑彝族和傈僳族虽都是彝族的支系,但是其服饰不论在样式、颜色、构成上差异都很大,同一个村寨里的彝族女性也因其年龄与角色的不同而穿着不同的服饰。  相似文献   

2.
杨柳 《美与时代》2016,(4):105-106
服饰是人类文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的演化变迁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个鲜明写照。我国女性服饰经历了"男尊女卑""无性化"到"回归女性"这几个变化阶段,这直接反映了女性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价值。如今,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女性为了追求自我解放和个性自由,服饰已逐渐作为可以当做炫耀身份以及确定社会地位的社会文化产品和商品,成为展现时代风貌的镜子。在服饰的演变过程中,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性别权利关系得到了改变,男女平等的实现已不再只是一个梦想。  相似文献   

3.
汉兴以来,儒家思想一直较为活跃,武帝之际,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确立了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逐渐在社会各层传播,在这一传播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汉代服饰的审美取向,形成了汉代服饰审美文化。汉代女性服饰作为汉代服饰体系中的一大分支,其丰富的服饰类型承载了汉代深厚的文化哲理,是研究汉代服饰审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汉代女性服饰审美的形成、标准与特点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汉代服饰的认识,以汉代女性服饰为研究点,探索汉代女性服饰审美取向产生的原因,并总结出汉代女性服饰的审美标准与特点。  相似文献   

4.
彝族服饰美丽、典雅、富有表现力,是我国民族文化当中颇具魅力的艺术形式,通过解读彝族服饰中各种符号的意义,能够体会到彝族人们别样的人文风情。彝族人民千百年来的审美、文化、习俗、信仰等均可从服饰中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张莉  冯江平 《社会心理科学》2002,17(3):22-24,43
随着女性职业的发展,女性在适当保持传统性别角色的基础上逐渐适应原以男性为主的职业社会的各种要求,这将导致女性人格双性化的发展。本文尝试在回顾传统性别角色理论和人格双性化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女性职业发展的特点以及相关的实证研究结果说明这一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服饰纹样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和智慧。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欢迎,设计师在当代服装的设计中,应更好地将中国传统服饰纹样与当代服装相融合,取其精华,将传统服饰纹样中的精髓运用到当代服装设计中,在美化服饰的同时,以弘扬中国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杨方桂 《美与时代》2014,(5):122-122
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唐代疆域宽广,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开放,纺织、染织工艺前所未有的发达。大唐服饰,雍容华贵,美不胜收。主要代表为女子服饰。  相似文献   

8.
湖南青年设计师胡忧设计的舞蹈服饰作品有三个特色:"造型仿生、师法自然""色彩仿生、源于自然"以及"图案模仿、借鉴传统"。胡忧以仿生设计为研究背景,在舞蹈服饰的研究上汲取自然界中的各种有趣形态和适合色彩,将服饰与表演内容完美结合。同时他善于借鉴传统图案,将其与舞蹈服饰结合起来,传播中国文化与东方意象。  相似文献   

9.
服饰色彩对形象设计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饰形象设计是现代新兴的一门学科,它服务于现代文明,体现了不同社会地位人的审美能力,展示出不同的审美效果和艺术欣赏水平,呈现人们的文化价值观。色彩作为服饰中最抢眼的亮点,在服饰和形象设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乐府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种新的诗体,它继承发扬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汉乐府诗的特点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汉代社会现实的再现,在乐府中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既有社会底层的女性,也有平民之家的女性,还有富贵之家的女性。她们身份各异,家庭地位也不相同,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政治、经济、礼教等方面对汉代女性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美国妇女的服饰从繁琐走向简洁,从束缚走向自由。美国女性服饰的变化,透视出她们思想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服装是人类文化的代表之一,服装的发展与演变,蕴含了不同时代的审美取向,同时也反映着人类历史文明和文化的发展进程。秦朝是一个尚武的朝代,秦国对军队的建设尤其重视,军队的发展对统治者阶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这样的一个契机之下,两千多年前的秦国劳动人们创造出了世界的"第八大奇迹"——兵马俑,让我们有幸直观地了解到这个帝国的军事风貌。头饰对于兵马俑来说是尤其重要的,代表着每个兵马俑的精神使命。就秦俑头饰艺术如何在现代时尚设计展开讨论和研究,寻求将秦俑头饰艺术元素融入当代服饰设计的方法与思路,探讨当代服饰设计的创作思路和设计表达,能有效提升服饰产品的文化内涵,从而设计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及时代感的时尚作品。  相似文献   

13.
一、服饰意义 服饰的创造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不同的社会文化产生外部形态各异的服饰,服饰的产生,往往是社会意识、文明程度、劳动方式、宗教信仰、历史背景、审美情趣、伦理道德的综合反映。不同的服饰构成诸多的文化现象,服饰的风格是历史深层的沉淀,是民族文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论太平天国服饰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蓉 《学海》2003,(5):131-135
服饰作为人类物质生活中的一大要素 ,是人类文化和社会生活最直接、最生动的反映 ,同时也和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及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 ,除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之外 ,还代表着一个时期、一个地区的文化 ,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自从服饰走出了以遮体御寒为惟一目的的时代后 ,其功能就日趋复杂 ,逐渐成为政治的一部分 ,服饰制度也成为君王施政的重要制度之一。一百五十多年前 ,洪秀全在偏远的广西金田率众起义。短短两年后 ,这群当初大多衣裳褴褛的造反者竟“舆马服饰即有分别”① 。有鲜衣华服者 ,身裹绫罗绸缎、头戴金…  相似文献   

15.
三都水族服饰视觉符号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是水族主要聚居地。水族服饰,尤其是女性盛装最具民族特色。调查发现,水族服饰中的艺术、审美因子发生于服饰的功能需要和结构,刺绣(绣片)、绲边、纹样既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属性,又是文化的视觉表现。而马尾绣这一特殊工艺,只流行于部分地区。任何民族文化、民族艺术研究、传承与发展都是系统的,也是工程性的。以艺术代替文化或以审美统摄艺术不仅错误,而且危险。  相似文献   

16.
以吴伟业所有的女性诗文为考察对象,能从中分析其女性观的内涵及其文化意义。吴伟业宣扬女性的"精明强固"之气,肯定女性在国政、军旅、支撑门户、教育子女等方面的谋略见识与能力才干,反映出明末清初文人对妇女家庭地位与社会地位提高的认可。吴伟业赞赏女性的才情气韵,并领风气之先深情歌咏当代才女,体现了他对女性"德""才""容"关系的评价标准与对理想女性的向往。  相似文献   

17.
茂县羌族历史悠久,服饰和宗教文化积淀浓厚。羌族服饰已成为其文化中一个活的载体。羌族人将原始宗教信仰融入自己的传统服饰中,并通过服饰色彩、服饰面料等显现出来,且在长年累月的生产和生活中世代传承,呼唤着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永远将它们保护并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8.
1.问题的提出自古生息在我国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地区和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少数民族彝族,约有人口700万,它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民族文化的古老民族。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与生产实践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彝族人民不仅在科学技术、文化事业上飞跃的发展,还创造和发展了丰富多彩,具有浓郁山地文化气息的民族传统体育,体现了彝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和风格在我国民族体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外在物化表征,是区分各少数民族的显性依据。羌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其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造就了羌族服饰的独特风格。羌族服饰的形成和发展与生存环境、游牧生活方式、图腾崇拜、宗教信仰密切相关。羌,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而是古时中原地区对西部地区出现的游牧民族的一种泛称,是中华大地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从汉代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中的"禹兴西羌"到晋代500  相似文献   

20.
天主教神职人员的服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主教是礼仪化的宗教。教会本身即是一个崇拜天主、以典礼为生活中心的信仰团体。在天主教的礼仪传统中,神职人员的服饰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神职人员身份的象征,更是他们从事宗教礼仪生活时不可或缺的外在标志,有着深刻的宗教文化内涵。天主教神职人员的服饰包括神职人员日常的服饰和举行礼拜仪式时的祭服。无论日常服饰还是祭服,服饰中各部分都有自身的来历,在教会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礼拜时的祭服礼拜时神职人员的服饰可统称为祭服。按教职的高低,祭服总体上可以分为:主教的祭服、神父的祭服和执事的祭服。祭服一般都保存在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