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孟祥斐  华学成 《学海》2008,(2):23-3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被动城市化群体规模日渐庞大,他们在失去土地进城后首要面临的是转型适应过程.本文重在探讨失地农民的转型适应机制,认为失地农民的转型适应有同化、融合、分化和边缘化四种表现形式.而社会记忆、社会认同与被动城市化机制是影响失地农民转型适应的重要因素.其中,被动城市化机制与社会记忆制约着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社会认同影响着失地农民的转型适应,而转型适应的成功反过来又影响着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与社会记忆.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发现,由于上述要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呈现内卷化趋势,转型适应发生障碍,这将不利于失地农民的城市化与城乡社会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睿 《学海》2003,(6):173-175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不断加速的伟大进程 ,一个让人不安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横亘于我们的面前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 ?据资料统计 ,从 1987年至 2 0 0 1年 ,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330 0万亩 ,如果按每人一亩计算 ,我国已形成了一个 330 0万的失地农民群体。这个群体还将以每年 2 5 0 - 30 0万的惊人速度不断扩大。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纲要》 ,在 2 0 0 0年至 2 0 30年间 ,占用耕地将超过 5 4 5 0万亩 ,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的近 30年中 ,失地农民还将成倍地增加 ,应该说 ,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不仅是“三农”问题 ,…  相似文献   

3.
200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在全国百分之10市、县、区、旗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试点,近5年来,新型农村社会养事业老取得显著成效。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无捷径可走,须踏踏实实、逐步推进,在实践过程中加速完善和发展。同时,我国现阶段养老形势严峻,要求农村养老建设在稳步推进的同时注重效率,及时分析并解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中出现的多种问题,力争以现行社会环境为基础,尽最大可能推进其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所谓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主要是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要载体的一种居家养老方式。目前,存在于我国社会的养老模式有很多,比如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以房养老、异地养老、旅游养老等等。其中主要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这两种模式。而在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种模式中,以家庭养老更为普遍和传统,也为多数的老人和家庭所普遍接受。我国从1979年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家庭已经成为社会最主要和普遍的家庭模式。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国家逐渐步人老龄化社会。并且人口老龄化形势在21世纪的中国将愈加严重。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保障问题,特别是研究传统道德文化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意义,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伴随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演变,我国农村先后呈现出家庭养老、集体供养、养老保险、社会化养老等多种模式。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能有效整合养老与卫生资源,以满足农村健康养老的时代需求,该制度在降低交易成本、提供经济服务、创造合作条件、提供激励和保险机制方面展示了优越的功能,并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实施绩效。但是,作为新生事物,其在运营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需要在理清医养内涵、参与主体、具体运作模式、信息技术应用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后续制度创新,来有效解决该制度缺陷。  相似文献   

6.
陈景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1):200-202
我国人口基数大,规模大,人口老龄化来势猛,“未富先老”的情况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养老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养老方式应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提倡家庭养老与发展社区服务相结合、改革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组织老年自养等,以更好的解决城市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也在逐年增长,截至2020年,我国总人口已经达到14.1亿人,而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数则达到了2.64亿。事实上,早在1999年我国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重视,老年人的生活问题愈发凸显。而养老社区能够较好地解决老年人的一系列生活问题,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进行养老社区室外景观设计,从而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更加舒适和人性化的生活环境,发挥养老社区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快养老社区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养老保障的道德权利思考是针对老龄群体的伦理性探讨。本文在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含义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当下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道德权利现状。指出主要存在着农村老人享受权利与机会的非均等化与养老保障机制存在着显著的区别两个突出的问题。最后,本论文从确立农村养老保险的核心道德理念以及凸显以人为本的孝道原则建设两个方面探讨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道德解决路径。其中后者又从建立健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应的道德调控与建立和社会主义法制相匹配的道德权利的评估两点展开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现在社会经济发展非常迅速,老龄社会化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养老问题变成社会的关注的焦点,我国的养老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现在社会要求。比起那些温暖的家庭还有喧哗的学校和外面缤纷多彩的大千世界,养老院是一个被孤立在外的角落。其实老人要的并不是很多,他们所需要的应该是陪伴和倾听。围绕老人和孤儿共融生活,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大学生,应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同时我们还要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让他们能在一个完整美满的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他们都属于社会弱势群体,期待社会的更多关怀,所以我们要推动"长幼共融"的社会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对居民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传锋  秦启文 《心理科学》2004,27(2):325-328
鉴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被征地农民群体的扩大.为了便于国内同行开展有关研究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征地工作和制定被征地农民政策时加以参考,本文综述了国外关于城市化进程的心理学研究概况以及城市化进程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影响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城市化对人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的影响、城市化对人的问题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影响、城市化对人的传统观念和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城市化对儿童心理健康和行为发展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我国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的养老方式难题:家庭养老基础不再牢靠,社会机构养老补充不够充分,推行社区居家养老仍有一定困难;就宁波市退休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消费心理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结果发现:退休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消费意愿不强、消费预期也不容乐观。研究认为,应认真分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加强退休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消费心理的引导。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标准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标准问题陈颐我国自“七五”期间提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来,经过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研究,可以说,在农村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社会养老保险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巩固计划生育成果、迎接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城市的发展显著促进了人类生活水平与文明程度的提高,现代城市理论起源并迅速影响人类对于城市的规划、建设与发展。城市发展的同时,养老问题也开始产生。如何对待养老问题,如何善待老人,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研究的课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对于处理城市发展与养老的问题也愈来愈迫切。"居住区养老"是针对我国社会转型期在21世纪上半叶所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目前,针对完善我国养老服务设施体系的问题,专家和学者们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而对现代化养老社区概念、服务设施标准等方面的认识,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阶段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传统的中国式养老模式也开始发生了转变,养老问题也被国家愈来愈重视。养老与医疗是老年人关注的重点问题,我国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建设现处于初步阶段,由于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医养型养老院室内设计的研究也多集中于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和高校中。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经济水平尚未全面提升,是"未富先老"的典型代表。文章在研究医养结合的养老院前提下,针对自理型等不同类型的老人,探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医养中心服务园的居住空间室内设计。  相似文献   

15.
《学海》2016,(6):33-37
中国的快速城市化正在改变传统的养老模式,为家庭和社会保障体系带来新的挑战,就地转化为或迁入城镇的新城市老人尤其面临着养老资源的重构。本文以养老资源变迁的动态视角为切入点,依据2015年在南京市M街道获取的入户调查和深度访谈数据,指出城市化为新城市老人带来双重养老风险:代际关系嬗变导致家庭养老功能式微,子代提供的养老资源不再可靠;同时,家庭外的社会化、机构化养老资源在新城市化地区发展滞后,尚不能为老年人口提供充分的社会支持以弥补家庭养老资源的流失。为积极应对双重风险,文章分别从家庭、社区和制度保障层面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空巢”家庭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城市化进程中,家庭空巢化正在成为一个热点问题。空巢老人是老年人中有独特需要的群体,极易产生各种身心问题。影响家庭空巢的因素很多,既有来自人口内部结构的因素.也有来自观念、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并且在人口、经济、生理、休闲方式上有着独特的特征。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有着很大风险,因此养老模式的探讨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兴周 《学海》2023,(1):156-166
中国农业社会形成了古老的“叶落归根”传统。基于对在广东省4个行政村以“返乡养老”为主题的焦点小组进行访谈,我们发现:乡村社会关系网络和血缘世系孝道观念使进城的农村人仍有返乡养老的精神动力,古老的归根传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当代中国正在形成一个新的城乡人口流动大循环。但是,返乡养老仍然存在较为刚性的制度障碍,农民工群体仍存在返乡养老生活保障问题,包括医疗条件、休闲娱乐设施在内的农村养老条件远不能满足返乡养老人群的需求。建议重视返乡养老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义,在农村产权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提升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和保障水准,并将改善养老条件作为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李沫 《中国宗教》2015,(2):61-63
在养老方式逐渐多样化的今天,宗教组织应该致力于提供更为人性化、现代化的养老服务,发挥其他社会团体养老服务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开展各种特色养老服务探索,丰富社会化养老的内容。当今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趋势正严峻考验着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养老是政府、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养老保障提供主体的多元化是减轻老龄化社会养老压力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现行模式与理想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时飞 《学海》2008,(2):175-181
农村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是发展型社会政策在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具体实践.深入研究并倡导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点探索此项工作,对改革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的政策意含和实践价值.全文共分四个部分.首先,本文比较分析了我国现有的两种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模式("呼图壁模式"和"通江模式")各要素的异同,对其实质分别,以"质押委托贷款"和"质押自营贷款"两个核心概念涵括之.随后,本文从模式设计初衷、基金管理方式、农村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三个方面详细讨论了形塑上述两种模式的主要因素.在萃取各模式精华的基础上,论文第三部分具体描绘了作者对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的愿景及其实现方式.最后,本文就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有待进一步探讨的三个问题(配套政策、风险认识和功能定位)请教各界同仁.  相似文献   

20.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我国也即将进入老龄社会。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白色或银色浪潮,本文就老年保健服务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作些探讨。1 老年人保健事业的公平与效率社会老龄化现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但老年人口的迅猛增加,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必然产生重大影响,带来一系列社会和健康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为个体老化所带来的人道主义方面的问题,即老年人社会福利、养老保险、家庭照顾、社区环境、住房交通、医疗保健、闲暇教育等;二为人口老化带来的社会发展问题,即经济、科学、文化等一系列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