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大力建设发展无障碍设备与设施,体现了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及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也凸显了一个城市的文明发展程度,是展示城市的窗口之一。我国的盲道在建设数量上属国际领先,其有效设置能大大减少视残者的出行不便,但是调研发现,大量盲道的建设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部分盲道建设与后续管理不规范、障碍物占道等问题凸显,使得盲道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背离了决策者的初衷。文章针对以上情况,从事实出发,以苏州市为例,对盲道现状进行抽样调查,总结其建设及使用现状,找出问题,探索积极有效的改善办法,以期对我国盲道建设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更多的人开始注重城市的居住环境和园林绿化建设。城市综合公园作为"城市绿肺",是园林绿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章解读了安阳市园林绿化政策及相关概念,并对安阳市城市综合公园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城市综合公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还为安阳市未来的城市综合公园建设提出主要设计思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如今发展迅速的设计领域里,展示空间在城市建设和公共艺术建筑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博物馆是城市文化和历史积淀的产物,是了解和融入城市的有效途径之一。但部分特殊人群因设计疏忽被阻隔在外,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盲人。本文从盲人的视角出发,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了解他们的感知需求。通过不同展品展示方式及交流模式来增加盲人及普通人对于自身、他人、世界的认识,达到博物馆的教育目的,从而延伸到展示空间中特殊人群交互设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刘葳 《美与时代》2013,(7):78-81
道路标示乃至特殊群体的道路标示系统一直是各个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需要改善的问题。中国目前的盲人道路标示体系,只停留在简单的"走"、"停"、"转"的标准上。盲人出行本身就有很大的困难,而道路标示体系并没有能够给盲人提供太大的帮助,相比给普通行人看的道路标示体系,盲人道路标示体系能给盲人提供的帮助远小于普通标示给正常行人提供的帮助。因此,盲人道路体系还有很大的改造需求与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5.
设计和建设适合老年人生活的人性场所,首先需要分析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生理心理特点。康复景观的理论与我国中医养生理论相结合指导下的景观实践有利于当前我国社会老龄化形势下一些相关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对德育工作的指导价值有着一种建构性的设计,给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公民价值"两种内容和方向有所不同的指导价值。德育指导价值的这种设计思路,体现了当前中国社会的转型期特征:社会道德和精神生活中的基本价值观,一方面既要向未来公民社会中通行的社会价值靠拢,因为这是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要延续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价值传统,继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维持现有社会秩序方面的现实作用。德育指导价值上的这种建构性设计,符合我国社会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7.
盲人作为人类群体中的特殊组成,具有自身独特的显现。这些显现使盲人在人类历史中具有不同的形象。对盲人形象的认识根源在于视力正常者对盲人感知经验残缺与虚假的界定,但其合法性有待商榷。将视力残疾群体界定为"盲人",界定的主体不是盲人本身而是视力正常者。建立在消极的现代权力体系基础上的盲人界定是不合法的。感知能力的相对性消解了视力正常者对盲人界定的权力。视觉能力的障碍应是一种盲人的特点而非缺陷,应构建盲人与常人平等的群体关系。  相似文献   

8.
浅析设计伦理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物质资料的不断积累,人类在普遍享受丰裕的物质资料的同时,如何定位设计与人、设计与生态环境、设计与造物之间的关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设计伦理学作为整合社会思想观念及价值标准的思想导向,就是平衡和协调人、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关系的价值标准,探讨和研究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门学科,因此设计伦理学成为设计艺术学科在新世纪的新的艺术设计方向,创造新的生活方式的载体和转化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人和环境以及造物,它以时代性的设计理论为指导,给予设计艺术一个新的社会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脚步逐渐加快,作为融合国家经济与文化建设的核心,城市在进行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时应注重其中的人情化要素。基于此,通过人情化要素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体现,除了满足民众的切身需求之外,也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保证生活与环境品质的同时,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使我们的城市生活变得更具人情味,更适合生活居住。  相似文献   

10.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根植于民间,又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日益成为新渔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课题。2009年5月,浙江省舟山市民宗局组织力量对全市民间信仰场所开展专题调研,重点选取了民间信仰场所较为集中、发展相对较快的新城临城街道和定海区城东街道为样本,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何淑冰  李磊 《美与时代》2014,(10):49-50
寝室是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幽雅”寝室环境与文明寝室文化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个人素质拓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直接反映学校人才综合素质拓展和校园文化建设。本课题通过对浙江树人大学(二类、三类)寝室内部空间现状的调研与分析,最后通过空间布局、收纳家具设计及材质色彩等进行改良设计,使寝室空间更具合理性、更具人性化、更加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无障碍标识环境设计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生活环境中的标识大多是依据正常人的需求而设计的,对弱势群体考虑得较少.  相似文献   

13.
诚信作为传统道德观念的基本范畴.在汉人的思想上不仅受到广泛的重视.而且在实践中已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尚。这种观念和风尚在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尤其是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最为明显。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今天借鉴。但我们必须要对古代诚信思想和言行进行客观理性地分析.使之用以有效地指导和促进今天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合理的环境艺术设计可以为人类提供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有意识地引导人们的行为,使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环境艺术设计是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室内外环境进行规划和设计的一门艺术。从现代城市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基于实用唯美主义的现代城市建设,结合新的设计观念,提出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手法的创新路径,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城市建设中的环境艺术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并且城市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城市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其中,各式各样的交通枢纽、新的车站及机场、新的商业区及文化区等,作为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的公共设施,不仅给城市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在发展的过程中促使城市环境在发展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复杂。若不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而有效的解决,就会导致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对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开展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推动城市空间的发展,人们对于作为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导向设计有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并且积极地投入到了现代城市导向设计方面的工作之中。因此文章主要对现代城市导向设计的发展现状、重要性和美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为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帮助,有利于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人性化的要求也不断增加。景观环境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性化设计是现代城市建设景观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如何在景观中更好地体现人性化设计,如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景观环境设计中,是文章主要探讨和分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健康、美观的乡村环境是现阶段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在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以临海市小芝镇为例,总结出乡村环境设计七大方法:实地走访调研、创新规划设计、多方参与创作、携手村民共建、就地取材运用、精心指导施工、有序管理运行。这七种方法不仅保证了工程正常有序地推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打造出具有本村镇地域文化特色且宜居的乡村人居环境,使乡村传统文化活化在景观空间中,回归到当下生活中。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价值哲学的角度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处于社会转型期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文旨在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形成若干启示,以增强人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一、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是对意识形态进行反思的必然社会是个人存在的普遍形式,政治生活和市场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在市场经济中,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在理论上说明了“完全竞争、一般均衡的市场经济会显出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证明…  相似文献   

19.
环艺专业是艺术、建筑、园林融合的交叉学科,是目前艺术设计学院生源最多、社会需求量最大的专业之一。环艺专业重在研究室内外人居环境的艺术表现,以科学实用为基础,以艺术审美表现为基本目的,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因此,环艺专业教学中对本专业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成为焦点。传统古村镇因其形成背景、历史成因、文脉传承等方面对中国传统人居文化具有较强积淀,对其展开调研,并将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在文脉梳理、典型性设计符号提取、图像学意义的基础上,将调研结果运用到环艺实践教学中,对提升学生专业设计能力、辐射社会人居空间文化有当代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行 《天风》2000,(12)
有一篇《盲人点灯》的故事:“一位盲人坐街乞食,身边常点一盏灯,过路人问他:‘你既不能见白日黑夜,有灯无灯对你都无分别,你点灯是为着什么呢?’盲人回答:‘我点灯,不是为光照自己,而是为使人看见我,不会成为他们的绊脚石。’” 盲人点灯,让路人诧异不解,盲人回答,我点灯,不是为光照自己……岂不更让路人自惭形秽。盲人不愿成为绊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