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卓 《美与时代》2021,(3):36-37
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所以在城市各方面的发展中都要融入生态理念,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到当代社会发展中去。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也是如此,必须要融入生态理念,让城镇景观的规划设计符合美丽中国的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2.
乡村景观规划作为中国传统地域性文化的缩影,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以及文化价值,是乡村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的多元化融合体,表现出极强的自发性、地域性、生态性以及生产性的多样化特点。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当中,以自然风光为主要的表现载体,能够展现出特殊的肌理性与文化性特征,是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城乡生态平衡、提升城市乡村自然属性的重要保障。由此,文章以城乡中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为人们构建出更为优越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针对园林设计与园林空间营造技法进行研究分析,积极从园林设计浅析、园林设计原则以及园林空间营造技法展开详细探讨与分析,主要研究目的在于更好地提高园林设计质量,促进园林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小游园是城市人居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是城市中人与自然交流的重要媒介和不可或缺的生活组成部分。当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对人们的生活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大多数城市小游园往往不能根据其周边环境、气候来做出适宜的外部空间环境。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了解设计所面对的主要人群,结合生态、经济条件,设计出宜人的休闲环境,才能够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在生活、心理上的不同需求。本次设计所面对的主要人群为写字楼的白领,通过植物之间的搭配、景观小品的布置、园路的引导,形成丰富的外部空间环境,从而把人们吸引到户外生活中来,注重人的参与性,促进人与人的交流,更好地贴近自然,进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5.
老年阶段进入依恋研究者的视野是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才陆续开始的。十几年来,该领域积累了不少研究成果。一系列研究考查了不同依恋对象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包括对兄弟姐妹、成年子女、配偶、父母的依恋以及一种特殊的依恋:符号化依恋;不少研究发现了依恋模式分布的年龄效应,冷漠型和安全型依恋是老年依恋的主要模式,这与年轻成人的分布有很大差异;当前关于老年依恋的心理功能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两大领域:(1)老年依恋与慢性疾病中的照料;(2)老年依恋与心理健康。对于老年人依恋的研究还远未达到成熟的地步,老年依恋的测量工具亟待改进,跨文化的研究也需要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构建的日益完善,人们愈发重视日常生活中有关园林生态景观的设计,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节约型生态环境体系构建的日益完善,人们对于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的植物配置也愈发关注。如何通过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的环节,打造节约型的生态园林景观模式,就成为了现阶段园林设计者们研究的重点。由此,文章结合现阶段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方法,以促进未来的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璐 《美与时代》2014,(4):29-29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驾起了一座人与自然联系的桥梁,是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只有重视在公园绿地布局分析、景观结构与空间布局关系、公园绿地设计与规划方面的研究、绿地管理与旅游发展、应对灾难性气候等方面的思考,才能更好的促进公园绿地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美丽乡村的建设,使乡村景观规划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乡村景观规划不是传统意义上仅仅对于乡村景观风貌的表象的设计,而应该建立在保护与发展并行的基础上通过对景观要素的整体控制,为乡村发展提供方向,通过对乡村各要素的分析总结,实现乡村土地及水资源有效利用和自然景观合理开发与保护,引导新农村建设以及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以50名青年作对照,对240名65—90岁正常老人的短时记忆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看到:1.在逻辑故事记忆、图象自由回忆、数字广度和指向记忆四项记忆成绩上,均有随年老而衰退的明显趋势。其中除数字广度外,其他三项记忆在入老年后(65岁至90岁)有继续减退的趋势。在逻辑故事、指向记忆和总分上还见到有65岁和70岁组、75岁和80岁组成绩接近的现象;2.老年人顺背数字成绩较好,对刺激序列中末端刺激的正确回忆率较高,均说明老年人的初级记忆受损较少;3.四项记忆成绩比较,青年组故事分节分最高,然后依次为图象自由回忆、顺背数字和指向记忆,而老年组则无此明显顺序;4.文化因素对记忆成绩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代农业示范园是具有农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综合景观。其规划是将农业资源通过景观物种配置、公共设施设计等元素的艺术化表现,表现农业文化历史脉络,把农村风貌、风俗人情等象征性因素融会贯通在农业景观形象之中,充分考虑人性化设计。当代农业示范园景观规划设计不再是理想主义,而是更接近人的生活、工作、生产等,强调技术为人民服务,让农业景观呈现出自然的审美。  相似文献   

11.
城市滨水区一般由自然和人工两个景观区域构成,是城市公共空间独特且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往往呈现出一种特有的带状景观特征,是构筑城市形象的重要元素之一,具有很强的视觉审美价值。营造城市滨水景观,把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科学、合理、健康的城市景观格局,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扩展城市休闲空间、发展旅游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新农村背景下,如何科学规划并设计乡村景观为现阶段一个比较重要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对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应理论及实践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科学借鉴那些比较优秀的成果基础之上,有效结合当地乡村景观,认真探讨新农村背景下乡村景观设计当中的有关问题,并简单分析由相应的乡村聚落景观、乡村生产景观、乡村生态景观所形成的景观格局,同时这也是我国乡村景观规划及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里人群活动的密集区,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休闲娱乐活动的同时,滨水环境也给人类活动增添了丰富的意境和趣味性,因此对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与开发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愈加重要。  相似文献   

14.
对吉林省吉林市的现代农业园进行实地调研和资料查阅,了解当地寒地现代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结合调研成果和资料分析结果,探讨影响寒地现代农业园景观规划的设计要素,探索寒地现代农业园景观规划的设计方法。基于此,归纳在寒地现代农业园中营造出较好的寒地现代农业园景观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如今数字艺术高速发展,工业文明日渐丰裕,文化精神层面意义愈发凸显,推进文明相互交流,重视人文区域合作,成为新时代下创建开放包容的人文新局面的重要举措。历史遗址中蕴涵的宝贵文化资源成为现下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基础和宣传端口。有中华民族始祖之称的轩辕黄帝,其桥山之陵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神标识,是炎黄子孙的灵魂立根之本,对于国家、民族文化价值展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时代地位。黄帝陵风景名胜景区景观规划设计是桥山黄帝陵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设计研究可以为当前时代下继承优秀民族文化、弘扬传统民族设计提供现实思考和关注。  相似文献   

16.
校园景观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传承校园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全面推进中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以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南部新建校园思源实验学校为研究对象,从项目分析、设计构思、总体设计、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文化景观节点设计五个方面出发,探讨基于地域文化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面孔构形是指面孔的空间结构关系。构形信息加工对老年人的面孔识别影响深刻。近10年,学者们对老年人在不同认知加工阶段及不同类别信息识别上的面孔构形加工表现开展了大量研究。研究显示,老年人对面孔构形的知觉敏感性下降,但存储、提取能力保持较好,编码特点尚不明确;对横向面孔构形信息加工能力减弱,对其它类别构形信息的加工特点尚不明确。未来除需深入探究老年人面孔构形加工特点及成因外,还应注重相关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焦作城市发展历史文化背景、城区规划布局现状等地域背景特点的分析,从生态性、功能性、经济性、文化性、社会性等方面对焦作城区景观规划的设计原则提出全新的思路和理念,为该地区景观规划设计确立切入点,并且为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弘扬地区传统文化、改善民生设施、展现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品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面孔识别是指个体能够正确再认面孔及正确辨认面部表情的能力。在老龄化进程加剧的背景下,面孔识别能力的衰退机制成为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近20年来面孔识别衰退的实证研究的深入分析和整理,归纳出当前解释面孔识别衰退现象的四种理论:编码衰减理论、知觉熟悉性理论、基于交流理论和自我管理策略理论,同时指出了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面孔识别是指个体能够正确再认面孔及正确辨认面部表情的能力.在老龄化进程加剧的背景下,面孔识别能力的衰退机制成为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近20年来面孔识别衰退的实证研究的深入分析和整理,归纳出当前解释面孔识别衰退现象的四种理论:编码衰减理论、知觉熟悉性理论、基于交流理论和自我管理策略理论,同时指出了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