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时代极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实是中国将步入老龄化社会。从"老年人健康的角度"和"照明设计以老年人为本"的理念出发,设计适用于老年人的室内环境照明,已不再是单纯的环境照明设计。怎样实现优质的灯光照明设计,这就要深入考虑老年人使用者的需求与承受力的变化,逐渐摆脱单一追求亮度与光环境美观的简单设计思路,使室内空间照明设计不仅仅局限于满足视觉功能的理念,更要适应老年人在不同的环境场所对灯光照明的不同要求,以达到室内空间照明设计的人性化及智能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要求设计师更要追求环境作品具有相应的情感意境.高水平的环境艺术作品,不能只满足于"艺术的环境化",更要追求"环境的艺术化";不但要有"环境",更要有"意境",达到精神家园的层次水平.  相似文献   

3.
灯光设计是餐饮空间设计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餐饮空间中灯光起着表现材质及色彩、划分及界定空间、烘托及营造气氛三个方面的作用。餐饮空间中的灯光设计可依据餐厅的风格特点、地域特色,灵活多变地展现灯光的功能及照明效果,以达到餐厅的空间艺术要求。很多时候,其在被欣赏的基础上兼有了使用价值,既符合了人们对空间合理利用的心理,同时也增加了装饰性。因此,灯光设计在餐饮空间中的使用价值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人们对居住的生存环境有了进一步的标准及要求。在这样的时代形成的因素与背景下,已不能满足于原来传统的生活方式,而是把生活品质提高到追求艺术欣赏与文化的追随上。陶瓷壁画具有艺术与文化的双重感染力,它特有的文化底蕴与时代文化特征,恰好符合了现代人崇尚艺术、文化的大众理念,从而得到了大众人群的青睐。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及审美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周围生活空间,更多是想寻找多样化和多方位的空间。同时,餐饮空间已经不只是单一的就餐地方,更是人们开展交流互动、休闲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在餐饮空间设计中,除了以调整空间布局、提升设施材料质感及改变实体物摆放等方式营造空间氛围之外,灯光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灯光的运用对于餐饮空间气氛的营造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梳理照明艺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照明艺术在餐饮空间中的各种表现形式,探讨照明艺术在餐饮空间不同地方的不同表现手段,以使照明艺术在餐饮空间中得到巧妙的应用,让餐饮空间的用餐氛围得到明显改善,从而丰富餐饮空间层次关系,营造优美的就餐环境。  相似文献   

6.
论色彩在居室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贠琪 《美与时代》2006,(5):68-69
居室设计中的色彩设计,应以不同家庭对象的不同需求,作为设计依据。从对象的色彩心理需求及个性特征出发,配合室内的家具及饰物、灯光照明和绿化等,进行整体色彩设计,造就一个有利于人们心理健康与成长的居室色彩环境。  相似文献   

7.
陈嘉 《美与时代》2014,(1):31-31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服装,服装的装饰胜也成为人类追求美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心理需求。服装的实用性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服装的装饰性是人类追求美的心理表现。不同类型的服装其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随着文明的进步,褶皱设计的表现形式更加的丰富,褶皱设计从各个角度对服装进行服装视觉的改造,增加了设计的艺术感,代表了服装设计的时尚品位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不断地变革,人们艺术观念发生急速的转变,无论是我们历史上的画家,还是现代的艺术家,都会受到不同时代大环境下所产生的新的绘画方式的影响。如今带着不同的时代因素和不同环境下的个人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画的技法进行不断的创新性研究。"空白"利用它独特的表现方式,使得我们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得以完美体现,这是任何一种表现形式都无法代替的,它在我们民族传统绘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现今,研究中国画的特点与特色,发现中国画与其他画种的不同,在大家追求创新的同时,笔者觉得这一行为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只有积极的将中国画的特色明确化,才能更好地继续传承下去,才能创造更多的艺术之花。  相似文献   

9.
建筑和服装作为姊妹艺术有着太多的共同点,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已经进入一个追求个性与时尚的多元化时代,高迪的风格恰恰让所有人都感到无法将他锁定在某种特定风格或者流派中,从各方面深入分析高迪建筑设计风格的特点,进行服装与建筑间的美学对话,不断开阔服装设计的思路,加深对服装美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人们似乎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注重着装美。着装心态方面的变化,往往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化程度,反映出一个时期的文化思潮和审美心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时期,人们的生活趋向及审美心理也不尽相同,其中着装心理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和普遍性。研究和探讨着装心理,是服装设计中一项不可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充分展示舞台灯光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克江 《美与时代》2004,(12):65-66
在现代舞台美术的整体艺术中,灯光以它特殊的以光色为笔的无声之言,运用光强、光色、光比来塑造人物思想、表现内心活动,充分展示了舞台灯光的艺术魅力,在有限的三度空间中表现出了艺术上所需的无限空间,创造出了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的舞美形象。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舞台灯光中的艺术魅力:一、舞台灯光的形成与发展;二、利用灯光具有的可控、可变的特性,在空间中做时间性的视觉移动,帮助演员进入规定的情境,用虚实不同的空间层次来展现舞台;三、光的意境创造是舞台光的升华、夸张,从外部视觉直感方面和内心世界所要求的借光传情方面,寻求舞台光的表现力;四、理解剧本和剧本的导演,以便塑造人物心理精神空间,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2.
文人画作为一个绘画门类、一种表现方法,或者说是作为一种审美追求,是我们民族遗产中很珍贵的一部分,它独有的内在精神和形式语言,一直是艺术领域中特别的存在。文人画是随着民族文化进步而发展,随着时代发展而加深新的内涵,它将在中国画艺术范畴中生存,并流传和发展。因而今日重读也是必要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木质古建筑日益减少,传统古建筑彩画技艺逐渐跟不上时代的进步,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创新研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仗彩画,宣传推广地仗彩画传统工艺,并使其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商品经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地仗彩画这项技艺尤为重要,创新研究这门艺术,使其跟得上时代的进步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门艺术的发展都在不断地创新自己、突破自己,这是艺术的根本规律,摄影艺术的发展也是如此。摄影时代的影像创新意识,要求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探求现代摄影艺术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技巧的创新。首先是创新探索的方法,这要求摄影从形象、题材、意蕴等方面体现出新颖。其次是要注意创新的主旨在于新与深的统一。最后是创新思维,它是摄影艺术的灵魂所在。因此,新时代的摄影者,要用创新的精神创作出更具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皮影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中极具代表性的一枝,自汉代萌芽始已历经两千余年历史。近代以来,传统皮影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式微,动画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动画"中国学派"中,皮影这一传统元素的融入一度展现出传统艺术的巨大魅力。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皮影艺术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陷于困局。然而,有困局也有破局,是挑战更是机遇,在当下的数字时代浪潮中,皮影艺术不仅能"活"起来,更能展现出新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陶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而行走在世界上,打破了语言的障碍,表述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陶瓷人物反映着时代的文化特征,在文化背景下,陶瓷人物带着时代的思想,从一个时代走出来,传播着那个时代的文化,寄托着时代下人们的精神追求。陶瓷人物是时代文化发展的社会反映,表达的是时代里是社会生活与民生动态,彰显的是文化背景下的人文精神,是一个时代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态势。  相似文献   

17.
万雁 《美与时代》2014,(9):78-78
环境艺术是一个范围特别宽泛的词语,对于教育行业而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创新是行业的灵魂,只要有了创新才能让整个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环境艺术除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品之外还包括很多其他艺术元素,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的挖掘和创造,创新创作的灵感需要不断的进行激发。  相似文献   

18.
人文经过历史的积淀与演变成为了文化,这使文化具有着较为深沉的审美意蕴与绵延不断的生命动力。随着当今时代科技与社会观念的提高与改变,我国传统的文字艺术---书法被归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艺术象征。在新的发展时代中,我国的传统书法艺术需要面对的是一个更为广阔的而开放的世界,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社会中,书法艺术要想得以传承和发扬,就需要融入现代社会的节奏中去,并不断对自身结构进行更新,加快书法艺术的现代化进程,在新的时代面前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新工笔花鸟画不仅与时代特征、民族精神相结合,更是一种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绘画形式。该绘画形式特征鲜明,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基于此,从构成性、语言与装饰性、艺术三个方面,深入分析新工笔花鸟画的多元化表现。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经济、政治、宗教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各自背景下不同的文化模式,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造就着中西方艺术独特的审美心理。中西方艺术创作中的审美心理差异是中西方艺术活动乃至呈现的艺术作品风格各异的原因之一,中西方绘画形态就居于中西审美心理的差异性,呈现出各自的特征。中国绘画形态表现为"心物交融"与"模仿自然"的美学原则;中国以"气韵生动"为艺术创作追求的最高境界,而西方则是追求"生动完美";中国更在绘画形态中着力体现含蓄的美感,西方则是力求突显奔放的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