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社会的发展进步使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人性化设计的提出,使我们在设计中对使用感受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设计高舒适度的产品、空间环境成为设计师关注的一个重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景观空间内的人流量日渐增多、景观空间中的公共设施的设计影响人们对城市的感官评价。文章对城市景观空间中的公共设施进行研究,根据人机工程学、感性工学的研究方法,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对公共设施的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对城市景观公共设施的设计提出改良意见。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多年来的城市化发展,各地都出现了大量的公共设施,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对设计的认知不同,公共设施宜人性设计上存在巨大的差别。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人和城市环境都在发生着变化,公共设施的宜人性设计始终要考虑城市居民心理、生理、审美等各方面的需求。研究深圳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上好的处理方式以及不足之处都值得其他城市规划者反思,宜人的公共设施才能真正体现城市发展中的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3.
李博 《美与时代》2015,(1):63-65
每座城市所具有的独特的城市地域文化是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者的重要灵感源泉。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可以从地域历史、地域民俗、地域建筑、地域材质四个角度,巧妙地运用地域文化元素,使公共设施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还能反映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成都市的公共设施设计就是其中的典范,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体现人文特性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为探讨对象,针对城市街道中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中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特征进行研究,尤其是在人文特性的表达层面上,梳理总结出街道中的设施在人文特性展现上的优缺之处,根据对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理解与思考针对不足的情况提出改进方向和方法。这样不仅对当前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方面的问题解决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城市的公共设施设计的问题及时发现以及改进具有推动价值。通过本次设计研究能够改善城市的公共设施的行业发展以及城市当中空间和谐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共设施中的视觉艺术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说已经成为了城市文化的一个象征,一个在设计整体上视觉元素突出的城市公共设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时尚简约的设计方法,新颖的颜色搭配,舒适的感觉体验,都为公共设施的设计带来了新的生命。公共设施要从整体上进行配套设计,从城市文化中发觉设计灵感,将会为城市文化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农村公共设施进行模块化设计,包括新农村公交车站点模块化组合应用、街道LED灯的模块化改进、农村街道花盆的模块化装饰等。因为公共设施需要满足人民群众需求,适应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需要,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所以要加强对新农村公共设施设计的关注,对公共设施的设计形成系统化的设计思路和研究方法,为村民提供更高的生活质量,从而推动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的旅游业十分发达,但是通过比较国内各大旅游景区的公共设施的现状之后,不难发现景区中公共设施的设计大多数都是千篇一律。与发展较为完整旅游景区的总体规划而言,景区中公共设施的设计大多停留在初始阶段。因此,建立符合当地景区的地域文化且能够适应当代商业发展潮流趋势的公共设施理论研究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水平快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城市公共设施有了更高的追求,这促使着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善。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当前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过程中也会运用环保元素。文章针对当前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新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空间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它是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体现城市品位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城市公共设施在设计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其一,设计形式比较单一;其二,细致的人性化设计不够;其三,系统协调性有待提升。在"宜居城市"、"生态城市"理念的推动下,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也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新导向,可以遵循安全性原则、功能性原则、人性化原则、协调性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1.挖掘地域文化与各种艺术元素,彰显城市特色;2.依照城市各功能区域,进行模块化的系统设计;3.结合当地大众需要与大众审美需求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思路的研究,提出地域文化的重构策略。从地域文化与公共设施设计的关系出发,分析实现城市公共设施地域文化重构的主要途径,提出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策略,总结未来城市公共设施与地域文化相融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是研究客家传统文化元素在赣州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问题,分析梳理了赣南客家传统文化元素,并以元素形态和内涵为基础,创新设计具有客家传统文化元素的公共设施,达到传承、发展客家传统文化和美化赣州城市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设计已经润物细无声地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品潜意识设计的涵义是在设计活动初期,在原有主要功能不改变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该产品在其整个生命运作周期内可能会带给用户、社会环境的影响,并基于此基础,有意地对产品或产品系统添加一定的解决性元素,或舍弃产品某些不必要的功能,提高可操作度和舒适度等,让人们在使用该产品或在该系统中体验时会感到畅通无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或避免人机矛盾的产生,从而达到人、物、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重庆的文化在重庆历史的浪潮中沉淀形成并不断提升为新的意识形态,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重庆独特的大禹文化、陪都文化、西南风情使得重庆在西南片区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化风格,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中,我们能够将这些文化情怀与现代科技材料相结合,并从文化底蕴中抽取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与传统图纹,进行现代化的公共设施设计,这样在具有现代工艺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公共设施的设计上体现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这是新旧时期的碰撞,使现代设计绽放文化底蕴的火花。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公共设施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公共设施设计应该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结合城市建设的文化内涵,探讨在设计过程中融入地域化的文化特色,能够有效反映整个城市的文化和品质,这成为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文章主要研究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并借助于实例探讨其与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融合,希望相关设计人员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共享单车作为新时代共享经济下的产物,其发展步伐紧随时代变迁,既给大众的社会生活带来便捷,也面临诸多问题。文章关注的核心便是城市共享单车的停放设施布局问题。文章总结了我国城市共享单车停放设施布局现存的矛盾,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并建议从公共环境入手,创建和谐一体的共享单车停放设施布局,同时也提出,城市共享单车企业要承担起相应社会职责,辅助城市公共设施发展,创建城市文明形象,提升城市公共环境,实现我国城市共享单车设施布局的多元更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6.
环境行为学是基于环境心理学来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所产生的关系和作用,研究人的经验、行动、感知等与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物质环境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在经济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极大程度上带动了城市旅游的发展。公共设施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部分,其完备性与发展能力直接决定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因此,从环境行为学和公共设施的概念出发,以牡丹江城市为例,从城市美化类设施、安全设施、休憩服务类设施、交通运输管理类几个方面来研究城市旅游公共设施系统,为优化城市旅游公共设施系统、促进旅游业支持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态学理论是一种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学科,广泛结合城市学、城市地理学、人文生态学等各项学科而形成的一种交叉学科理论。城市生态学理论为解决当前城市问题及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的新思路、新方向、新途径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城市公共设施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文章对城市生态学一般性原则以及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设计功能类别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在城市生态学理论下,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设计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8.
共享现实是个体在感觉、信念和评价等内部心理状态上与他人针对某些事物所形成的共通体验。沟通在共享现实的产生、发展和功能体现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作用通过沟通主体、沟通对象和信息刺激的特征变化来影响共享现实。以人际-群际行为连续体为基础,共享现实的功能在人际、群内和群际三个沟通层次的不同领域中得到充分发挥,如亲密关系、文化和刻板印象。未来应拓展和健全共享现实的研究方法和作用机制,加强共享现实与相关领域的有机结合,积极借助共享现实来解释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9.
城市文化形象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大众对城市活力、实力、魅力等文化要素的感知与评价,它包含了城市文化形象的理念、行为、感知三个层级。公共设施作为城市文化形象感知层级的重要载体,相比较体量庞大的标志建筑、公园、广场景观等,更符合城市人性化、情感化、体验化的社会大众需求。文章从公共设施与城市文化形象相关性出发,提出城市公共设施系统化设计策略,并以龙口市徐福街道公共设施系统设计为案例,阐明公共设施系统化设计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海》2017,(5):10-14
任何一个概念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内涵或外延都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改变,共享发展理念亦是如此。共享发展理念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学界的关注与讨论。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存在着大量的关于共享发展思想的论述,党的共享发展理念既是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诉求,又是马克思主义共享发展思想在当下中国的理论承继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