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公园建设的迅速发展,社区公园成为社区居民公共活动、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承载着社区居民对高质量人居环境的期望。以社交需求为引导,结合江苏常熟琴川城市公园更新项目,以“邻里共享、文化聚合、绿色社交”为理念,进行“社交+”景观设计探索,激发公园的社交属性,将环境和社会行为共融,建立“特色、健康、友好”的社交环境,营造和睦的社区氛围,以达到从“社交+”到“社区家”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李爽 《美与时代》2013,(5):82-84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乡结构转型的加快,新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积极改变农村社会视觉环境的主要载体,在广大农村积极地传播公共艺术文化,加强农民的公共意识教育,加大政府对公共艺术建设的力度,使公共艺术作为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造型艺术,对农村社区的居民精神文明的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棚户区改造是一项汇集千家万户的惠民工程,旨在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质量,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在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后,如何建设良好的社区文化,打造棚改居民的精神家园成为又一个现实、迫切的课题。从居住环境改善前后棚改社区文化建设这一视角,基于辽宁抚顺、本溪、阜新三城市棚改社区文化建设的调研,将之视为城市贫民住区治理过程中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参照和缩影,以审视棚改社区文化建设存在问题,探求棚改过程中社区建设之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区文化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欣清 《学海》2001,(4):105-108
本文指出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不仅包括社区物质文化建设层面,更重要的是包括社区文化精神和人的精神层面的建设,而后者在我们当前的社区文化建设中却没有被很好地重视.因此我们提出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中,应当注重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协调发展问题;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沟通融合问题;注重社区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共同完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社区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发生转变,社区才能真正成为居民心目中理想的"家园".  相似文献   

5.
杨震 《美与时代》2024,(2):55-57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同时,人们对于工作、生活所需的空间环境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城市公共空间是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所需的公共使用空间,具有公共性和开放性,其与所处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自然生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近年来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设计成为人们在新时代追求幸福生活和高质量生活的载体,同时也是吸收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文化载体,更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生活幸福指数的关键点。为了改善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的效果,加大对城市文化的建设,深入分析传统文化与城市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的结合,希望能够加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文化性和艺术性,将传统文化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帮助居民提高文化认同感,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论社区文化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社区文化建设以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为宗旨,以提高社区居民素质、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和社区综合文明程度为主要内容,构成了社区文明的核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社区文化的界定社区文化分为广义与狭义两大类。广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  相似文献   

7.
社区户外广告不但是社区景观的重要构成,在社区文化生活建设中还可以起到非常独特的作用,对社区人民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都可以产生一定的影响。安置社区不同于一般的社区,其居民在转型期间,缺少身份认同。以中北镇安置社区碧水家园为例,通过对失地安置社区户外广告的创设研究,使其在有针对性地达到广告商业目的的同时,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广告的社会作用,优化社区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中国新型城市化建设步伐逐渐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城市居住社区正在持续发展与壮大,并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其发展的重要部分。结合国家重视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背景,以晋城市凤翔社区为例,对其景观空间中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社区景观空间的改造对策,以改善居民的现有居住环境,营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9.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各类社会问题接踵而至。老年群体成为社区公园的主要使用者,因此在老龄化小社区中如何规划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公园及其他公共空间值得探讨。文章以澳门佑汉市政公园为例,探讨人口老龄化对公共空间设计的影响,从中总结出针对老龄化社区中公园设计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传统意义的老社区,在我国城市居住形式中占有相当庞大的数量,改造势在必行。老社区的人口结构、环境设施、交通及社区文化活动等都在老社区街道景观改造中起到不同比重的影响。通过老社区街道景观改造中各活力要素的影响,对如何营造功能合理、符合社区居民生活特点的街道环境、如何重塑旧街道景观的当代新形象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老龄化进程加快,城镇化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使得大量老年农民群体生活发生剧变。这些乡村老年人既有普通老年人群的年龄弱势,也具有居住空间突变及设施不足导致的地域弱势。与此同时,老年人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也日益上升。同时,社区楼层一栋栋拔地而起,标准化环境下的社区建设使得人们的居住场所千篇一律。要想居民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社区邻里的气氛更加活跃,在相同的居住环境中寻找个性化的生活居住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使用专家评定法和问卷法对青岛市内13个绿化状况不同的社区以及该社区内700名居民进行调查,检验了居住区绿地环境与居民生活满意度、居民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生活满意度在居住区绿地环境与居民身心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居民身心健康水平在年龄阶段、教育水平、职业类型和收入上差异显著,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生活满意度在以上人口学信息上均差异不显著;居住区客观绿地环境、居住区主观绿地环境、生活满意度与居民的身心健康之间显著正相关;客观居住区绿地环境对于居民身心健康的直接效应显著,主观居住区绿地环境通过生活满意度的完全中介作用对居民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为了形成居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逐步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生存技能、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使整个社区具有更深层次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促使社区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社区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国家的发展,发展机遇的到来,社区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任务。文章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酉阳县社区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我县社区教育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分析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回答为何社会经济地位更低的农民及农民工生活幸福感却并不低于(甚至高于)城市居民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对幸福感"这一概念。该概念认为幸福感是一种相对感受,是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而得出的。因而,个体幸福感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参照群体,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具体环境中的互动氛围。以城市社区生活为例,当社区中有良好的互帮互助传统,能够营造出和谐互助的社区氛围,社区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便会得到提升。当参照群体超出社区层面,社会不公以及高昂的房价使城市居民产生强烈的"被剥夺感",从而导致生活幸福感降低。因而,政府需要在塑造社会公平正义之风以及调控房价上下更多的工夫。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以来,国内关于社区公园景观的研究开始加强,社区公园的健康景观、适老性景观等也都成为热点话题,适宜的社区公园适老性景观能有效提升周边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湖州白鱼潭公园适老性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其发展状况,总结其目前的发展问题,探究老年人对适老性景观的需求,探索社区公园适老性景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6.
闽东是我国畲族的主要聚居区,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畲族人民虽然在异常恶劣的环境中生活,但是始终保持着热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并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文化。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民间传统艺术文化渐行渐远,如何保护和传承民间传统艺术文化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闽东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瑰宝,对闽东民间工艺的保护是实现我国民间工艺传承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社区营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基于此,结合广东深圳城中村现状和国内外社区营造研究,以深圳南头古城为例,通过查阅文献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深圳城中村社区营造策略。研究发现,南头古城通过社区营造,改善了整体环境,完善了社区功能,带动了商业、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满足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对深圳城中村社区营造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每年都要经历洪涝灾害,建设海绵城市被国家提了出来。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海绵城市理论在公园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应对城市洪涝灾害的过程中起到重大作用。选取江苏省镇江市京口片区华润新村社区公园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海绵城市理念内容;其次介绍了研究区域概况,江苏省镇江市是国家生态市,镇江市京口片区华润新村社区公园是集居民日常休闲、儿童活动、散步、跑步为一体的综合型活动空间;再次对华润新村社区公园在海绵城市理论下的改造进行分析,主要从公园的地形、水体、道路铺装、植物这四个方面进行改造处理;最后总结一下对海绵城市理论在公园中的应用措施。期望今后的公园设计都能把海绵城市理论考虑在其中,根据当地实际条件打造海绵化公园。  相似文献   

19.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我国大遗址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文化遗产展示利用,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承担社区功能,提供科研、教育、游憩的重要公共空间。论文分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总体空间分布上呈现一定的集聚趋势,但在东中西部、南北地区等地理区域上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和数量特征,这种分布特征受到大遗址资源、人文等因素的影响。推测未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形成以西安、洛阳、郑州、曲阜、荆州、成都为中心的8-10处片区。  相似文献   

20.
城市环境空间中的标识系统是城市对外宣传形象的符号,且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而城市环境空间中的标识系统设计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有效发挥它的的作用。结合标识系统的理论知识分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标识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可实施的建议与创新点,使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标识系统具备地域文化和符合传播功能的标识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