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装箱的模块化、可移动性等特点使其在建筑、景观中得到广泛的关注,但由于集装箱尺寸限制,保温隔热性能差、易收到锈蚀、防火性能差等原因,集装箱的建筑化应用尚未得到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而集装箱在景观化应用方面却有着广阔的前景,集装箱具有的可组合性、文化性等特点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很好的设计材料。  相似文献   

2.
在倡导绿色生态建筑及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废弃集装箱改造设计在绿色可持续建筑中另辟蹊径脱颖而出。我们应从绿色建筑的理论高度,审视集装箱改造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并研究集装箱建筑的模块化设计,优化创意空间改造技术,为绿色集装箱的研究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绿色理念为研究理论,贯穿到集装箱空间改造的整个设计中,对集装箱的改造设计做出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3.
集装箱建筑已经存在很多年,建筑形式也日渐丰富。在2020年疫情期间的火神山与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中,集装箱建筑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集装箱建筑在目前的市场中并不常见,文章通过阐述集装箱建筑的发展历程,分析集装箱建筑的特点以及它的利与弊,从而帮助大家正确认识集装箱建筑。  相似文献   

4.
低碳时代下,建筑空间形态设计应该要确保建筑能与自然、人和谐共处,提高建筑的气候适应度。根据能量管理的原则,科学合理设计建筑的外部空间形态、内部空间形态以及建筑空间界面形态,结合周边环境,科学合理设计建筑的朝向、间距、内部空间组合、界面形态,合理应用绿化、气候、通风、日照等自然环境,切实做到低碳建筑。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室内设计追求空间造型抽象化、简洁化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材料的质感效果,创造新的质感组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着重探讨了不同材料产生的质感相互组合进行材料再造而形成的新的装饰风格,通过举例来论述材质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来体现空间不同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建筑与环境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一种共生的关系。数个建筑物通过组合形成一个建筑群,而建筑群又以某种方式逐步形成外部空间,外部空间的组合又形成了城市形体环境,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建筑物的整体形象决定了城市的形态空间。因此,在实现建筑规划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反映建筑物的内在功能和结构造型,另一方面也要将建筑物以及所处的总体环境结合在一起,实现二者的有机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7.
巴塞罗那德国馆是现代建筑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由建筑大师密斯设计,他采用了"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在建筑空间划分和建筑形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充分体现了"少就是多"的建筑理念。文章以巴塞罗那德国馆为调研对象,提出了一系列基于空间体验的空间构形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8.
音乐、插画与建筑分属不同的物质形态,有着不同的表达形式和艺术效果,基于交叉的关系可相互影响。文章通过对西班牙插画师兼建筑师费德里科·巴比那(Federico Babina)建筑插画作品的研究,从插画艺术角度出发,分析了插画、音乐与建筑之间的互通性,从音乐与建筑的旋律、空间表现和艺术符号的象征、音乐与色彩等方面阐述建筑插画与音乐的共鸣。  相似文献   

9.
徐州户部山古民居是苏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之一,通过对现存古民居的实地调研和可供参考的历史文献的爬梳,从民居室内空间的形态、空间组合的模块以及空间组合模式入手,来探究户部山古民居室内空间形态的组织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其精神文化内涵,进而揭示其"质""形"的形成过程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古今中外的建筑中,为了满足人们不同的使用需求,建筑空间被分为几类。其中,戏台或剧院就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的娱乐文化需求所产生的一个空间。中国古典建筑中,戏台的建筑形式语言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文章通过对古代戏台所表达的布局、装饰以及营造进行探究,扬长避短,以更好地发扬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建筑和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是处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两种建筑类型。虽然这两种建筑类型相距甚远,但在建造技术、构造方式上却有着相似之处。以比较的方法分析梳理两种建筑的社会历史背景、意识形态、生产力技术条件,以及两类建筑空间的形式与功能、结构与技术等方面的共同点与区别,从两类建筑空间形成的内外部因素比较本质差异,进而发现当代中国建筑存在的问题,为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吸收西方外来建筑文化提供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在东西方的城市建设中,我们总能或多或少地找到一些宗教建筑和历史建筑的影子,但现代建筑在材质,外观、空间、装饰等方面与宗教建筑、历史建筑还是存在许多显著不同。时代在发展,建筑也在材质选择、外观、空间处理和装饰上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由于在思维方式、视觉感受、艺术观念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中西传统建筑艺术审美特性的不同。具体来说,中西方由于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了在建筑审美趣味方面注重群体组合与单体塑造方面的差异,从而给审美主体在建筑审美感受方面造成优美感与崇高感的不同,也进一步形成了审美主体在建筑审美理想方面追求建筑形态与建筑意境的相异。归根到底,这些不同都是根源于中西方文化理念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天井是我国传统民居空间组合的重要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满足实用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采用内外空间结合的手法,营造居住环境的特色空间。文章通过对天井元素的概念和设计特征的分析,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天井空间在现代建筑与景观设计中的演绎,归纳出天井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优势,探讨传统民居元素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建筑与景观设计中。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消费社会与建筑空间、超图像建筑的空间生成以及超图像建筑的传播方式三个方面来分析超图像建筑的现状,了解其空间生成手法、传播规律以及与传统建筑的不同,从而为创造与传播超图像建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民族文化造成了中西传统建筑和谐美在审美观念、建筑形制、空间处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而这些审美观的不同,究其根本,就是中西文化理念的差异。文章对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峰 《中国宗教》2012,(1):48-49
砖雕在回族雕刻工艺中最有特点,也最具影响力,在我国的砖雕艺术史上亦占有一定的地位。砖雕是我国独特的建筑雕刻艺术,它是在建筑的砖面上进行雕刻,并且通过不同部位和不同雕刻之间的配置、组合、呼应,构成统一而完美的艺术形  相似文献   

18.
建筑的公共空间少有纺织材料参与,然而,富有艺术感的纺织材料设计会为建筑空间注入新的活力。文章通过对纺织材料与纤维艺术在空间中展示的相关设计与期刊等研究与学习,以案例《我们将去往何方?》装置展览为主要对象,并以横向与纵向相关案例进行类比,举例该展览艺术家同类型作品以及其他运用类似纺织材料的作品,并从该纺织材料设计的造型美感、给人的情感体验、与整体环境的联系等方面展开,进行详尽评论与分析。文章仅作为建筑公共空间中纺织材料艺术表达研究的一部分,后续亦不断补充完善,提供更为全面或不同角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的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的建筑设计及其理念,探析展览建筑空间、观众角色、展览作品之间的关联性。通过结合矶崎新成长与学习的经历,以及对建筑的构建、空间形态等方面的梳理,进而剖析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的空间表达,借此学习其建筑理念和对空间的理解。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是矶崎新打破固有思想,从空间入手设计建筑之路的开端。在今天,人、建筑、展览作品之间越来越具有一种强烈的关联性,我们应从整体意识出发去审视如今的展览建筑设计在空间感知、体验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在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有许多被闲置的旧建筑空间。它们类型各异,有旧厂房、旧诊所、旧住宅等。因为不同的原因导致这些建筑都面临同样一个结果,即被闲置。政府更多的是保留一些有文物价值的旧建筑,而其余的都会拆除。研究者通过在台湾的经历发现他们对待旧建筑的态度与我们有些许不同。在各种阶层、各种风格的旧建筑都会被改造再利用,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具有文物价值的建筑才值得被保留,而是每个时期的每种不同风格的建筑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和建筑本身所承载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