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讯一束     
《法音》2006,(4)
▲3月14日,云南省临翔区忙芽佛寺隆重举行大殿落成暨佛像开光庆典。临沧市佛协会长提卡达希长老主持开光仪式,市委统战部和市、区民宗局有关领导莅会并作重要讲话。全区18所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和2所汉传佛教寺院负责人及四众弟子1万余人参加了庆典仪式。忙芽佛寺,始建于清朝中期,是临翔区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该寺于1958年被毁,1997年9月27日经临翔区人民政府登记发证,批准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丁晓艳)▲近日,为弘扬傣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加强对南传上座部的佛教教育的力度,云南临沧市佛协会址临翔区忙芽佛寺对新招收的8名7岁至15岁的小和尚…  相似文献   

2.
《法音》1992,(4)
一九八六年,应罗喉罗博士和维普拉萨拉长老之邀请,中国佛教协会派遣五比丘到斯里兰卡学习上座部佛教及巴利语,我便是其中之一。光阴似箭,不知不觉,五年半过去了。应净慧法师之约,现将在斯里兰卡之见闻略叙一二。简朴的寺院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材中国佛寺大多是金碧辉煌,风景宜人。相比较而言,斯里兰卡的寺院未免显得相形见绌。因为在斯里兰卡,几乎每一个村庄都有一座寺庙。大殿、白塔和菩提树是寺庙的  相似文献   

3.
黄袍佛国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国面积514000平方公里,人口有6000多万,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国家,寺院林立,僧侣众多,素有“黄袍佛国”之称。佛教徒占全国人口90%,全国共有大小佛寺28200多所,佛塔达10万座以上,平均每个村有一个塔寺。有比丘  相似文献   

4.
随着傣族地区人民对南传上座部佛教(简称南传佛教)文化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南传佛教佛寺建筑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阶段。西双版纳南传佛教佛寺建筑造型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而层出不穷,但从整体上看,佛寺建筑造型仍然受到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共同影响,佛寺建筑是傣族人民吸取中原汉族和东南亚泰国、缅甸等建筑技术、艺术,结合自己的特点,在布局、结构、用材和装饰等方面都体现了浓郁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显示了傣族人民的建筑技术、艺术的独创精神,是我国中华民族建筑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5.
刀海清 《法音》2005,(11):44-44
本刊讯10月25日下午,西双版纳总佛寺内诵经声声、香火缭绕。来自州内各地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上千名傣族信徒,身着节日盛装,手捧蜡条、新米和彩纸,早早地就在通往总佛寺的公路两边排起了“长龙”,迎接斯里兰卡佛教代表团暹罗教派阿斯吉里派大长老一行11人,不远万里从斯里兰卡送给总佛寺的三棵菩提圣树。17时30分,在迎宾队伍欢快的吉祥舞蹈和信众欢呼声中,一辆装饰华美的花车缓缓驶入总佛寺,车上两名眉目清秀的小和尚双手托着3株菩提树,小心缓慢地从车上下来,将菩提圣树安放在佛殿前的供桌上。此时,信徒们纷纷涌向寺院,将鲜花和供品恭敬地摆…  相似文献   

6.
傣族社会的早期,原始宗教信仰占有统治地位,后来,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傣族接受了佛教的教规、教义。从此,在很长时间里,傣族的民族教育依附于南传上座部佛教,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佛教教育体制。一在传统的佛教教育体制中,佛寺不仅被傣族群众当作宗教活动场所,而且还被他们当作教育机构和学习文化的场所,从而形成了特有的“佛寺教育”。傣族群众普遍认为,人的一生富贵与否、聪慧与否都是命运的安排,要想改变命运,就必须虔诚的“赕”(dan,意为奉献)。为了让孩子多得幸福,就要把男童送入佛寺当和尚,接受教育,长期以来就形成了这种佛教教育与傣族教…  相似文献   

7.
汉地佛教寺院在汉代时主要按汉代的官署布局建造,不少官吏、贵族、富人舍宅为寺,由此沿袭下来,佛寺的格局总体上与中国传统的院落形式相似。院落重重,层层递进,回廊相绕,引人入胜。唐代以前,汉地佛寺主要有石窟寺、塔庙两种形式。北魏至唐代,相继开凿了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供奉石刻佛像,绘制精美壁画,并在石窟周围建立寺院。“天下名山僧占多”,随着佛教的传播,僧人在封建王朝的扶持下,在风景秀丽的名山建立了众多佛寺。塔庙,也称浮图寺,它以塔为中心,周围建以殿堂、僧舍。塔中供奉着舍利、佛像等,是寺院的中心…  相似文献   

8.
隋大兴城佛寺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隋唐佛教大兴,京城大兴城佛寺林立。迄今为止,对隋代大兴城佛教寺院进行研究的成果较少,涉及者主要关注唐长安时期寺院情况。本文着眼在佛寺以及少量的佛堂,不涉及内道场,研究范围为皇城之外的坊区。通过综合考察研究,共得佛寺116座,其中僧寺91,尼寺25。同时,发现大兴城佛寺的分布很不平衡,北多南少、西多东少,有65坊的佛寺存在史料记载。寺院的建造集中在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炀帝大业七年(611)之后急剧衰落。同时与116座佛寺有关之重要佛教人事亦一并择要录出,以见当年大兴城佛学研习与佛教流传之概况。  相似文献   

9.
《法音》1992,(7)
斯里兰卡是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所以佛寺的结构也与我国大乘佛寺大不相同。除了象康提佛牙寺、克拉尼亚皇家大庙等一些古老的寺庙外,一般来说,斯里兰卡的佛寺比中国大乘佛寺简朴。中国寺庙的基本模型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在布局上井井有序,如同皇宫一样富丽堂皇。而兰卡的佛寺由佛殿、菩提树、白塔、僧寮和神殿五部分组成。而且这五部分也是根据地形而建,没有前后次序。当然一般来说,寺庙以佛殿或大白塔而建筑其它部分。在这  相似文献   

10.
孙茜 《中国宗教》2023,(1):70-71
<正>北魏时期是佛寺建筑中国化转变的重要时期。《洛阳伽蓝记》从建筑缘起、建筑布局、建筑特点、建筑装饰等多个方面,详细描写了北魏都城洛阳的众多极具代表性的著名寺院,生动展现了早期佛寺建筑中国化的历史。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天下。尤其是在北魏时期,佛教广泛传播,修建了大量的佛寺,这也正是佛寺建筑中国化转变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1.
数百年前,上座部佛教传入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很快成了傣族全民信仰的宗教。因而佛教建筑到处可见,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佛寺,有的佛寺旁边还建有佛塔。由于佛寺、佛塔是傣族群众活动的主要场所,所以傣族的建筑、雕刻和泥塑艺术集中体现在佛教寺塔方面。佛教建筑成了傣族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从中可以看到傣族人民的、聪明才智。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建筑,以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佛寺大多成方形,座西朝东,屋顶坡面由三层相叠而成,中堂较高,东西两侧递减,交错起落。屋顶使用长方形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11月12日,西双版纳总佛寺(大吉佛寺)隆重举行新建僧寮“聚缘楼”落成典礼。全国政协常委召存信,西双版纳州州长岩庄、副州长刀林荫,景洪市市长岩甩及云南省宗教事务局、云南省佛教协会等有关部门领导莅会致贺,来自泰国、缅甸、老挝佛教界的友人和国内三大语系佛教四众弟子参加了这一盛典。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刀述仁发来贺信。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的总佛寺,原据傣文音译为巴姐佛寺,后改称大吉佛寺。大吉佛寺是我国上座部佛教在西双版纳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佛寺。该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除旧布新…  相似文献   

13.
2000年前,印度佛教传人中国,从此在中国大地繁衍生息,传播各地。作为佛教徒生活的基地——佛寺,无疑在中国佛教史I: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佛教缺少了一个院,印度佛教将不可能在中国存在下去,更谈不_[发展。在中国三大语系佛教军,每个寺院都有自己的一套完善的制度,宗教活动构成厂佛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主蛰内容,每个欲了解佛教的人,寺院是你必须去的地方。一、佛寺的管理制度汉地佛教寺院有一整套严格的丛林制度。方丈(什持)主管全寺事务,下设四大班首、八大执事等。四大班首指首座、西堂、后堂和堂_1。首座为全寺修行的模…  相似文献   

14.
以五台山为代表,唐代河东地区佛教发展迅速,境内旧存和新建佛寺众多,寺院林立,各州县均有佛寺分布。受自然条件限制,在经济、政治、交通、人口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之下,佛寺分布呈现不同特点,密集程度不一。对于佛寺分布的研究,可以认识唐代河东地区佛教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公元9世纪,居住在我国北方的契丹族崛起,占据北方大部分地区。公元947年,建立了大辽王朝。辽代各皇帝笃信佛教,在各京城与州城里建造佛寺,佛寺中建立佛塔,其数量之多,足以说明当时佛教发展的状态。辽代寺院规模比较大,有的建塔,有的不建塔。建塔是根据寺院的经济状况和各宗派主持人来决定的。凡在寺院内建塔,都将塔建在寺院中轴线上,大雄宝殿的前端或者山门外,完全是仿照唐代佛寺市局风格。辽代塔造型基本相似,从总体观察,各种塔具有基本的标准式样。辽塔平面呈八角形,有繁复的基座;第一层塔身特别高,自第二层起做密檐式,…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6,(12)
正本刊讯11月7日,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中国佛教协会南传上座部佛教工作委员会、云南省佛教协会、临沧市佛教协会承办的"中国佛教协会南传佛教福慧袈裟布施仪式"在云南省临沧市孟定洞景佛寺举行,为临沧市200位南传佛教僧侣布施由中国  相似文献   

17.
佛寺声钟丧仪是朝廷特命某些寺院专为去世的皇室人员和重要品官持续击钟若干杵之礼俗,体现着佛教的"拔苦"义理和皇家的政治"威仪"。佛寺声钟丧仪的声钟对象、声钟寺院和声钟杵数等虽在宋真宗景德年间制度化,但文献稀见北宋时期国丧和臣丧佛寺声钟丧仪事例。南宋时期一定程度地践行了佛寺声钟丧仪,除了帝后等人丧仪外尚能降礼于个别重臣、权臣及其亲属。佛寺声钟的杵数常因逝者身份不同而有所变化,未能形成固定的佛寺声钟杵数。宋代创设的佛寺声钟丧仪至明清时期尚用于部分帝后的国丧活动中,声钟杵数亦完全定制为三万杵。佛寺声钟丧仪自北宋真宗景德年间定制,至雍正去世清廷诏命京师寺观为其声钟三万杵而终结。在宋、明、清时期的国丧活动中屡有施行,反映着国家礼制与社会信俗之间的互动与合流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8.
正大数据能够加强寺院监督,净化寺院道风,帮助树立寺院良好的社会形象。大数据还将加强对乡村寺院佛教文化的挖掘、整理、管理,将更多的佛教信息通过网络形式推送给广大信众,发挥佛教文化的积极作用。"海陵奥区名圜中,长淮大江为提封"。江苏自古以来文脉风流,寺院繁盛,目前登记在册的佛寺有千余家。林立的庙宇和众多的僧众既体现了江  相似文献   

19.
罗晶 《中国宗教》2018,(11):70-71
佛教寺院建筑,是佛教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中国化的历程。这种思想的转变也直观地体现在佛教寺院建筑风格的变化之中。通过不同时期表现佛教寺院建筑形态的壁画,可以直观地了解中国佛教寺院建筑早期关键性的演变,同时为了解佛寺建筑中国化的过程提供图像见证。  相似文献   

20.
金代山西地区佛教寺院众多,影响此期山西地区佛教寺院分布的因素很多,具体说来,包括社会政治环境与民众信仰需要、社会经济条件、国家政策、历史渊源、自然地理环境等方面。金代山西地区寺院分布呈多点状等特点。通过分析山西地区这一时期的佛寺分布及其影响,可以加深对金代佛教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