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霞 《宗教学研究》2005,37(2):44-48
在宗教与生态问题的讨论中,道教相对来说是一位晚到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道教与生态学的关系一直吸引着西方生态学界、宗教学界、哲学界的关注.国外的道教与生态讨论主要在生态哲学家、科学家、基督教神学家和道教学者之间进行.有的学者认为道教能为深生态学提供观念性资源,能修正、调整和丰富深生态学理论;也有学者提醒深生态学在借鉴道教时,应把它与整体的中国文化结合,并应从对道家思想的吸收深入到对道教思想的挖掘;也有学者出于对文化移植作用的思考、对东方文化影响的担忧、对中国环境现状的不乐观等因素而对道教的可能贡献持谨慎态度.本文试图从后殖民主义语境中,对上述西方学者对道教生态思想的观点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2.
多元化的环境伦理剖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环境伦理是一个多元化的话语体系。在现代社会 ,它主要包括这样几个基本的话语倾向 :开明的或弱式人类中心主义 (enlightened or weak anthropocentrism)、动物解放 /权利论(animal liberation/rights theory)、生物中心论 (biocentrism)、生态中心论 (ecocentrism,它包括大地伦理学、深层生态学和自然价值论 )。多元意味着分歧与差异。这种分歧与差异主要在三个层面上表现出来。一、理论的分歧上述四种话语体系的划分主要是以环境伦理学家们所确认的道德义务的范围为根据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认为 ,人只对人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 ,人对…  相似文献   

3.
深层生态学内部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路向,一种路向以奈斯为代表,另一种路向以澳大利亚的福克斯和美国的塞欣斯及德韦尔为代表。作者认为,奈斯的深层生态学立场是能够与生态女性主义相容的,而福克斯、塞欣斯和德韦尔的立场在很大程度上则是与生态女性主义不相容的。  相似文献   

4.
人类中心论与生态危机的实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认真分析人们关于生态危机的讨论,不难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大部分论者反对人类中心论的根本出发点和主要论据却是人类的生存和根本利益,这显然是一种更为深刻的人类中心论。在这里,人类中心论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人们评判一切事物的先验的观念性前提。这种现象提醒我们必须对人类中心论作更为深入的思考:相对于人类需求和自然价值的多种层面,人类中心论是一种肤浅单纯的功利主义观念,抑或是一个由多种层面构成的深层文化价值体系;人类中心论之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和本质是什么。一、人类中心论的三个层面人类中心论作为人类文化的深…  相似文献   

5.
徐帅帅 《天风》2022,(2):41-42
《山东大学报》于2018年发表了一篇题为《人类中心论与生态中心论之间》的文章,介绍了香港浸会大学的陈家富教授对于传统宗教环境伦理学的观点.陈教授认为,无论是基督教传统还是儒家传统的环境伦理都是"既包含人类中心又包含生态中心的元素,处于人类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之间".  相似文献   

6.
生态伦理学是伴随着全球性生态问题而产生于西方学术界的一门研究人和自然环境之间道德关系的交叉性应用伦理学科。对于应该如何研究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道德关系 ,西方“人类中心论”和“非人类中心论”的生态伦理学围绕着“走出人类中心论还是走入人类中心论”、“自然是否存在着内在的价值和权利”等价值问题而展开争论 ,这些价值争论有利于人类反思和正确认识人类实践的后果。但是总体看 ,它们都是一种脱离制度维度 ,抽象谈论人类生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西方中心论”的生态伦理观。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观的突出特点是将生态伦理价…  相似文献   

7.
正王雨辰教授《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后发国家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年)一书,在系统论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维度的阐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的基础上,研究后发国家生态文明理论。该著是作者在之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系统研究基础上,结合后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实际的成熟之作,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进一步升华。该著首先论述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生态视角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修正。如奥康纳在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8.
论人类中心论的本质——关于生态伦理学论争的一个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伦理学中的人类中心论是一个价值论命题,它与人类沙文主义没有本质区别.人类中心论通常以维护人类利益特别是其长远整体利益自居,以此作为自己的本质,但"维护人类利益"并不是人类中心论的特质,这是它与非人类中心论的共通之处.两者的本质区别并不是由"对人类单方面利益的态度"所决定的,而是由它们对其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的解答所决定的.人类中心论认为人是唯一价值主体,其本质就在于它是一种绝对主体主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在于人们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论,从而导致对自然的无所顾忌的践踏和掠夺,而古老的天台学中则蕴含着疗治时蔽的丰富而深邃的"生态智慧",其"色心不二"的思想将人与自然置于亲密无间的关系之中,"十界互具"、"一念三千"学说揭示了作为有机的整体的世界的各部分之间的相摄相入,是对当今机械的、孤立的世界观的彻底否定,"中道实相"、"无情有性"理论赋予了自然以无上的内在价值.天台学的这些古老而珍贵的"生态智慧"值得当今的生态学和环境哲学好好加以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生态伦理本体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的生态伦理学研究中,无论是主张以人为伦理本体还是强调以自然为伦理本体,都属于黑格尔所嘲笑的原子式的没有精神的思维方式.超越这种有限思维在于将这两种对立的生态伦理本体统一起来,形成一种生态人性的伦理本体.由于这种生态人性是人同自然界的本质一体化,人为中心即自然为中心,自然为中心即是人为中心,于是就消解了人类中心论与自然中心论的对立,并成为二者存在的真理.  相似文献   

11.
深生态学作为当代最富魅力的“绿色”哲学思潮,明确主张生态整体主义的实践智慧,在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浅生态运动的“深度追问”和批判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丰富而深刻的伦理实践意蕴,形成了“尊重自然”的资源保护观、“敬畏自然”的科学技术观、“倡导俭朴”的生活消费观和“关怀生命”的生态教育观.  相似文献   

12.
<正>一些国外的生态哲学家,包括部分"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多次提出历史唯物主义与生态思想是否相容的问题。笔者认为,环境(生态)危机无疑不是马克思那个时代的问题与挑战,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和《资本论》等文献表明,唯物史观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学思想,马克思将其具体贯彻到了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批判中。因此,发挥和发展马克思的生态学思  相似文献   

13.
阿伦·奈斯的深层生态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伦·奈斯开创了当代环境哲学研究的一个全新领域。他不仅为深层生态学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框架体系,而且也为深层生态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生态智慧T)。对于深层生态学的研究者来说,不系统地认识奈斯的思想就无法深刻地理解深层生态学。  相似文献   

14.
目前有很多学者认为儒家哲学也是人类中心论,其根据主要有三个:一是儒家强调人的尊贵;二是儒家仁爱万物出自人类自身道德完善的需要;三是儒家主张差等之爱。实际上,这三点都不能成为儒家哲学是人类中心论的根据。儒家的生态智慧在价值取向和道德实践两个层面上都实现了对人类中心论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二者的超越,是中国乃至世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5.
冯颜利 《哲学动态》2005,31(9):33-37
著名的法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高兹(Andre Gorz)把"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生态运动、后工业社会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政治生态学"、"后工业社会"等理论,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活动领域.他关于后工业社会的休闲观对西方休闲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国内很少对其进行探讨,希望本文的讨论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在比较哲学的意义上对《易传》三才之道所内蕴的生态思想作出一项环境伦理学省察,可以为解决环境伦理学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理论瓶颈与实践困境提供一种思想指引。《易传》所彰显的以"天地之大德曰生"为表征的、作为过程性与目的性存有的"自然"可以为深生态学的形而上学基础提供一种可能向度;《易传》所强调的以"继善成性"为依据的德性主体的责任担当可以为深生态学的自我观提供一种德性伦理说明;而以"感而遂通"为基础的"差等之爱"与"一体之仁"的内在统一可以为深生态学在内在价值方面所遭受的理论质疑提供一种较为合理的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21,(3)
保罗·伯克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生态价值形式理论。资本主义社会的两类环境危机、对自然资本的批判、马克思的热力学思想和社会再生产的生态辩护,构成了这种生态学的基本内容。伯克特重新考察阐释了马克思的自然观,为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进行辩护,强调从马克思主义内部来挖掘其生态基础。他的生态学思想对第二、第三代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宗教与环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层生态学的首倡者,挪威奥斯陆大学奈斯(Arne Naers)教授深受佛教的影响,突破人类中心论的束缚,提倡应把生态系统,把其它物种作为我们人类伦理关怀的对象。美国著名环境哲学家罗尔斯顿(Holmes Rolston)对佛教所包含的环境保护的思想资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在东方文化中,虽然没有作为严格科学的生态学,但是却具有辞源学意义上的生态学,即关于居住地的逻辑,从而也具有保护自然的全球伦理学。例如因果报应、六道轮回在保护生命中起到的作用,虽然这很难从生物学中推论出来。佛教中因陀罗网的比喻,是…  相似文献   

19.
生态伦理学以生态道德为其研究对象。生态道德就是人们在同自然的交往过程中规范和评价自身行为的准则体系。从生态道德的构成要素来看,可以将它分解为人和自然的关系和人类规范评价自身行为的准则体系。这两个系列。因而生态伦理学的研究方法便具有系列性。一是生态学系列的研究方法,一是伦理学系列的研究方法。两个系列又各有层次性。 生态学系列的第一个层次,是生态学方法。所谓生态学方法,是指生命现象领域的科学认识的生态学途径,或科学的生态学思维。例如如何认识生态学出现的必然性这个问题,就必须借助生态学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说,生态伦理学正是生态学方法向伦理学渗透的结果。 生态学系列的第二层次是系统方法。生态道德之所以可能主要在于人和自然之间具有系统性。科学的生态伦理学既不以人为中心而排斥自然,也不以自然为中心而排斥人,而是在人和自然的系统性中来把握的。 生态学系列的第三层次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无论从生态伦理出现的必然性或可能性来说,都必须深入研究人类劳动的内在要  相似文献   

20.
生态危机的化解需要宗教的参与,"道教生态学"的兴起便是宗教回应生态危机的积极成果.道教凭借其"道法自然"、"贵生恶死"、"天人互盗"等思想观点,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因此,充分发掘道教的生态思想,对于丰富和发展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