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大量外资纷纷涌入,非国有资本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些资本力量必然对我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影响。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两个阶级(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一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已被消解。中国社会结构将走向何方成为当代世界焦点问题之一。有人认为中国大陆既然出现了资本,资本必然产生雇佣关系,因此阶级斗争将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一些研究者回避“阶级”一词,将“阶层结构”作为中国的主导性社会结构。各种貌似有理的“阶级阶层分析”纷纷登场。然而,遵循马克思的资本逻辑的分析范式,我们将会发…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阶段的阶级、阶层结构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现将讨论情况简介如下: 一、关于阶级、阶层研究的一般理论问题 1、阶层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意见:(1) 阶层是对阶级内部结构的进一步划分;(2) 阶层是对游离于阶级之外的一些社会集团的描述;(3) 以上两方面的综合;(4) 阶层是对处于社会结构纵向序列中具有某方面相同性质的人群的统称;(5) 阶层是比阶级更全面地对社会成员所作的综合性分析,是几个比较接近的、在整个社会地位序列上层次相当的、流动比较容易的社会利益群体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政治?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理解不一。本文拟把研究情况介绍如下。(一)政治是否是永恒的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政治是否是永恒存在的?这是贯串在政治概念讨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政治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不仅阶级社会中存在政治,在原始社会和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同样存在着政治。其理由是:(1)政治与经济紧密相联,有经济就有政治,政治同经济一样都不只是阶级社会才有的范畴。(2)政治可以区分为两类:阶级政治和非阶级政治。阶级斗争是阶级政治的本质,而非阶级政治的本质则是社会民主。与阶  相似文献   

4.
田智 《道德与文明》2013,(5):160-160
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党中央在对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现状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以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思潮的理念.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教育部长江学者、湖南城市学院院长李建华教授领衔著述的《多元文化时代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社会思潮有效引领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10月)的出版切合了这一需要.该书着重研究和探讨了我国多样文化时代中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引领社会思潮的问题.该书是李建华教授主编的《和谐社会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的深化,是引领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讨论简介在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热潮中,我国理论界解放思想,冲破禁区,出现了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阶级斗争问题,是大家所注意的,并且是已经开始作了较广泛的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现将这个问题在讨论中的一些主要情况简介如下: (一)怎样划分阶级?划分阶级和消灭阶级有无区别? 关于怎样划分阶级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意见:  相似文献   

6.
"现实的社会主义"的失败向人们提出了一个极其尖锐的问题:这一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正确?对这一理论和这一实践的关系所进行的批判性的(客观科学的)分析表明,就主要标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所有制关系;社会阶级结构;分配原则;政治结构等)来看,所谓"现实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在他的<哥达纲领批判>中所描写的共产主义初级阶段毫不相符.  相似文献   

7.
葛力教授的专著《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一书最近问世了。这是我国学术界研究外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成果。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基本特征及其自然观、认识论、无神论、社会政治观、伦理学说和历史作用。该书记载了法国唯物主义的光辉业绩。 下面谈谈对该书的读后感。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体制改革,涉及对国家职能的认识。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现将研究情况作一简介。一、任何国家都有两种职能长期以来,人们对国家职能的认识,往往只谈国家抵御外敌和镇压敌对阶级的政治职能,而回避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职能,或认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独有的。在近年发表的论文中,绝大多数论者则认为,上述观点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贯主张,也不符合国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事实。他们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针对  相似文献   

9.
“现实的社会主义”的失败向人们提出了一个极其尖锐的问题:这一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正确?对这一理论和这一实践的关系所进行的批判性的(客观科学的)分析表明,就主要标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所有制关系;社会阶级结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0.
自六十年代末期以来,苏联理论界很重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问题的研究。涉及的方面很广泛,现将其中两个主要问题简介如下: (一) 过渡时期的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1) 什么是过渡时期? 苏联学者认为,过渡时期是指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历史阶段。主要根  相似文献   

11.
工人阶级同集体农民的联盟不仅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关系领域,不仅通过经济形式表现出来,而且,基于这些关系和形式,这一联盟首先表现为一种政治因素和社会主义社会政治一致的基础。社会政治生活领域是工农联盟作用的最重要领域。这是由下面一点决定的,即:政治是各个阶级之间的关系,而首先是它们之间在国家政权和为本阶级利益去夺取、保持和运用政权问题上发生的关系。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与社会划分为阶级同时产生的,并且只要阶级存在,政治就发生作用,而随着社会阶级划分的消失,政治也将不复存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是工人阶级同农民为巩固社会主义国家并运用它来为建成共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 经济体制改革的步步深 入,初步形成了一个企 业家的社会群体。作为 一个相对独立的层次, 他们活跃在改革的大舞 台上。企业家这一社会 结构层在与其他社会结 构层的交往中,存在着 很值得研究的道德现象 和道德结构。国外已经 有不少学者对企业家的 行为规范、伦理精神以 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作 过有益的探索。今天, 为了早日建成具有中国 特色的现代化国家,很 需要对社会主义企业家  相似文献   

13.
拉斯基的国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忠  田明孝  黄宇 《学海》2008,(3):67-71
作为20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的政治学家、费边社成员,拉斯基的国家观不同于一般社会民主主义者超阶级的国家学说,他反对一元主权,鼓吹多元主权说,认为从历史与现实来看,国家的目的与实质是在经济上掌握了生产资料所有权阶级的工具,要改变国家的这种阶级属性,只有实现经济民主.但是,他又不赞成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而主张以改良的手段来实现他心目中的社会主义社会,从而使得其国家学说在付诸实际的国家实践中,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理论与现实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我国的社会阶级结构都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对于这些变化的正确估量,是我们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的重要依据,也是我们党及时采取相应对策,以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证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这个问题已作了初步探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兹将研究情况简介于后:  相似文献   

15.
龚学增新著《社会主义与宗教》一书,已于2003年6月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研究社会主义与宗教相互关系这一重大课题的新成果。该书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立足社会主义与宗教的互动关系,选取了新角度,既从历史的纵向比较全面系统阐述了从空想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关系一直到我国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历史发展过程,又从横向的比较总结了前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解决宗教问题的历史教训,对社会主义与宗教相互关系史进行了比较清晰的梳理,表达了作者的新见解。 全书以史带论,史论结合;结构比较严谨,层次清楚,材…  相似文献   

16.
契斯诺科夫在其文章中,建议历史唯物主义课程从“自然和社会”开始,进而探讨“物质生产的基本规律性”、“阶级和阶级斗争”、“基础与上层建筑”和“文化”、“人们的共同体形式”、“个人与社会”、“和平与社会”、“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的学说”,而以“历史上的迸化和革命”、“社会进化”结尾。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关于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由史国瑞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结构·机制·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研究》一书,站在哲学的高度对社会主义进行宏观的总体性研究,为社会主义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是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中的可喜成果.该书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一九五六年,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是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大革命,标志着几千年剥削制度的灭亡。毛主席高度评价了这一伟大胜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73页)毛主席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深刻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成为无产阶级专  相似文献   

19.
社会有机体理论是严复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早年毛泽东对这一思想是有所认同的,但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即"阶级论",对严复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进行了批判与改造.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结合中国的实际创立了人民教育学说.  相似文献   

20.
自明清以来,中国的社会结构(包括经济结构、阶级阶层结构、政治结构等)缓慢地发生着变化,但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这种变化不过是根本社会结构不变基础上的量的变化,传统政治伦理仍然是在原有框架下所做的改良,无所谓转型的问题.而近代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由此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