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汶川地震后1年时,采用灾难暴露程度问卷、主观害怕程度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对地震极重灾区的3058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考察灾难暴露程度、主观害怕程度、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结果发现:(1)震后1年时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为9.6%,其中有目睹他人死亡经历的学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为16.2%;(2)灾难暴露程度能正向预测创伤后应激障碍,而主观害怕程度在灾难暴露程度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社会支持在灾难暴露程度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但不能调节主观害怕程度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之间的关系。其中,无论支持的性质如何,父母和教师的支持都能缓解灾难暴露程度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而同学和其他人的支持则不具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2.
人生中,能够从挫折中站起来,那么就能将经历变成财富;如果倒在挫折中站不起来,那么挫折的经历就是一场灾难。  相似文献   

3.
前题     
凿开风月长生地,占却烟霞不老身。虚静当年仙去后,不知丹诀付何人。引自《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前题@江万里!宋~~  相似文献   

4.
郑筱筠: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地灾难频发。不断发生的灾难让人们关注灾难、思考灾难以及面对灾难。关于灾难的说法有很多,甚至网络还散布2012世界末日大灾难的说法。一时,宗教与灾难的关系问题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认识灾难?如何面对灾难?如何去应对灾难?对此,我们特意邀请了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  相似文献   

5.
无嗔即是戒     
“无嗔即是戒,心净即出家。我性与汝和,一切法无差。”拾得笑曰,驱牛出,乃呼其前世僧名,牛即应声而过。“前生不持戒,人面而畜生,汝今招此咎,怨恨于何人?佛力虽大,汝辜于佛恩。”——《传灯录》  相似文献   

6.
采用事件影响量表、创伤后成长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应对方式问卷等对汶川地震1年后极重灾区的10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考察前灾难因子、灾难当下因子和后灾难因子等对教师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的影响。结果发现:(1)灾后中小学教师的PTSD处于中低水平、PTG处于中上水平,其中女教师的PTSD和PTG水平高于男教师,班主任教师PTSD水平高于非班主任教师,有过被困经历的教师PTSD水平高于没有被困经历的教师,有亲朋或学生受伤的教师其PTSD和PTG水平均高于无亲朋或学生受伤的教师;(2)社会支持对PTSD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中的信息支持可以促进PTG,而情感支持和实质性支持对PTG没有显著的影响;(3)逃避的应对方式能显著地正向预测PTSD,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能显著正向地预测PTG,而寻求帮助的应对方式对PTSD和PTG都不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提醒幸福     
人生总是有灾难。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请从此注意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吗?提醒注意跌倒……提醒注意路滑……提醒受骗上当……提醒荣辱不惊……先哲们提醒了我们一万零一次,却不提醒我们幸福。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感官的享乐,人却无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韵律。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8.
天地君亲师,我乃唯物者,共和国奋民,爹妈养活我,秀师教育我,旧德不可取,问君爱何人?古人之大礼。当不敬天地。与君原对立。那是应该的。于彼尽奋职。新德勿拘泥。我爱我自己。无题(讽刺诗)@马良~~  相似文献   

9.
陆阳新著《民国实业的砸道者:薛明剑传》与大家见面了,这足一件可喜可贺之事。 薛明剑出生于1895年,陆阳生于1970年。1980年薛明剑离世的时候,陆阳尚在读小学,薛明剑何人?他当然不知道。这个薛明剑同乡的后代怎么都不会想到日后要为这个民国的人物写传。  相似文献   

10.
正本书浅显易懂,一改传统武学典籍引经用典的习惯,用朴实的语言、日常生活的常识把高妙的内功体验和练功方法娓娓道来,使即使没学过功夫的读者也能明白其中道理。八卦掌是由清末著名武术家董海川(1797-1882)传世的一门道家功夫。由于种种不明的原因,董海川生前并没有明确说明八卦掌是由他自己创立还是师承于何人,但从其墓碑记载看,  相似文献   

11.
真诚的种子     
第一次给99级新生上课,正讲得兴起,不小心被讲台绊了一下,学生哄堂大笑。我尴尬极了,于是随口自嘲了一句:“这讲台也欺生。”学生的笑声嘎然而止。 这是给自己找台阶。人都是能原谅自己的,自己做错了事,只要这事不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12.
向在印度洋地震和海啸中的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我们相信,科学的发展能使人类及时预测地震和海啸,避免类似的灾难发生!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灾难文学创作逐渐受到文坛重视。"5·12"汶川地震更是激发了文人们的创作热情,中国灾难文学创作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同时以"灾难"为主要题材的文学作品也显示出了创作危机。阿来《云中记》的问世,弥补了中国灾难文学创作的短板,这部小说克服了以往灾难文学创作"即时性"的弊端,从更深的层次挖掘"灾难"带给人类的启示,从而拓展了灾难文学的书写空间,开启了中国灾难文学创作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灾难作为人类社会无以规避的一面,理应被置于唯物史观视域加以哲学省思。从唯物史观看,灾难具有特定的关系意涵,任何灾难都是在具体的关系向度或关系共同体中生成和衍化的。考察灾难的社会性成因,其中经济性维度、政治性维度、观念性维度具有普遍的阐释意义,而面对当下频发的全球性“现代灾难”,则又需将资本性维度置于分析框架之中。灾难虽以极为深刻而特殊的方式影响着人类社会变迁和世界历史进程,但灾难终究只是历史合力中次要的、非主导性的力量,它无法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基本规律,其历史作用有内在的限度和边界。因此,既要充分考量又不能片面夸大灾难之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人类是在灾难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灾难是对人心理素质的考验。面对灾难,我们应该学会心理自助。心理自助是在遭受巨大心理打击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心理调适、心理暗示,尽快摆脱灾难和刺激在心目中造成的强烈恐惧感和心理创伤。  相似文献   

16.
国家以因大规模天灾人祸造成的社会特殊状态为起点,构建着灾难的叙事。利用灾难的"将发生"的国家,构建出"被划一整合的灾难"叙事模式;而利用灾难的"已发生"的国家,则构建出"被个别诠释的灾难"叙事模式。国家在构建灾难叙事的同时,实际也利用灾难不断构建与巩固自身的秩序。因所处状态的不同,国家有着"日常秩序"与"特殊秩序"。如果两者的联结是直接的,都隶属于一个统一体制下,那么国家秩序的构建与强化将体现在制度的覆盖性与渗透性上;如果两者的联结必须以国家的出场为前提,那么国家秩序的构建与强化则体现为政府形象得以展示与地位得以加强。作为采用"被个别诠释的灾难"叙事模式典型的中国,为了在完善自身防灾抗灾行动的同时保留自身对每次灾难的诠释空间,需要借鉴"被划一整合的灾难"叙事模式,建立"半覆盖性"的体制,并且将自身的灾难叙事发展得更为立体化与人性化。  相似文献   

17.
圣地的雏菊     
我的书页里夹着一朵雏菊, 不知何人何时从圣地采来。 这蓝色的小花粘贴成了书签, 枯萎无华,却叫我分外珍爱。  相似文献   

18.
舍尔班第一讲 赞美安拉,众目不得见之,想象无以述之,灾难非能临之。有识之士难以言状其尊威,思考者无法探其无始之究竟。无人能言其原在哪里,情况如何,何时始有,现在何处。我赞美安拉清净玄高,我向他忏悔,向他谢恩。知谢者确因向其谢恩而获得了成功。我作证:万物非主,惟有安拉,他真乃独一,绝无伙伴。他洞悉万物存在之前的一切。我作证:我们的领袖和先知穆罕默德,  相似文献   

19.
正备患备患,是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具有一种不可泯灭的光辉。备患,是国学大典《经世奇谋》中的传世谋略,能降低灾难的风险,缩小困难范围,抵御灾祸的偷袭,拯救民族和人类。备患,是一支响亮的哨笛,让人警醒,给人启示。备患就是防患于未然,此乃千古绝计,没有哪个敌兵能躲开它的监视。这是由于备多力分,常备不懈,才会有备无患,避免发生不应该发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六书(续三)达浦生著第四章伊斯兰教之东徂粤稽伊斯兰教,自阿拉伯东徂而来中国,已有千百年之历史,惟关于来自何时?始来者何人?来华何为?人各言殊,惜无一真确史料。虽回教丛书中有《回回原来》、《西来宗谱》二书,然所载多有不确,亦不足为凭,且文辞粗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