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伟 《天风》2009,(12):52-53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中,有一部分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他们多少直接或间接的受到基督教音乐与基督教思想影响,有的甚至从事基督教音乐创作、编辑、推广、介绍等方面的辛勤劳动。这些音乐家不仅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创建和发展及推动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进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且在中国基督教音乐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影响深远。本文介绍马革顺、许勇三、张肖虎三位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2.
王鑫 《天风》2006,(11):36-38
中国的基督教圣诗音乐是中西音乐的融合体。从中西音乐文化的比较之中来研究基督教圣诗音乐的中国本色化是一条新的方法和途径。本文从中西音乐文化的背景出发,从文化角度对基督教圣诗音乐的中国本色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普天颂赞》是一部极具价值的赞美诗集,是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一次成功尝试。它表现出一种融汇了中西音乐文化的审美特征,对于后来中国基督教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对于当前基督教中国化而言,《普天颂赞》无论是从音乐还是文学的角度,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深入研究挖掘。  相似文献   

4.
陈伟 《中国宗教》2013,(8):48-49
基督教是一个崇尚音乐的宗教,今日西方音乐就起源于基督教。基督教传入中国一千多年来,传教士将圣经与圣诗翻译成中文,同时把西方的管弦音乐带到中国,开创了中国基督教音乐的先河,但有些所编译的圣诗与中国固有传统文化相冲突,不适合中国人唱。因而,也有些中国基督教徒自己创作、编曲、编辑圣诗,在中国基督教音乐方面作了许多的创举,广受欢迎。  相似文献   

5.
一、福建省基督教原创音乐优秀作品的创作福建省基督教两会于2017年10月14日在福建神学院隆重举办了以"喜迎十九大,共圆中国梦"为主题的福建省基督教中国化原创音乐优秀作品音乐会。这是福建基督教历史上首次举行基督教原创音乐优秀作品音乐会。  相似文献   

6.
《赞美诗(新编)》的编辑出版反映了中国基督教界对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探索,对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所收录作品的艺术特点,对于当前继续深入推进基督教赞美诗音乐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赞美诗(新编)》是当代中国基督教最通用的赞美诗歌集。1981年,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决定编撰新的赞美诗集,并在《天风》刊登启事,号召全国基督徒谱写赞美诗。  相似文献   

7.
《民众圣歌集》虽然篇幅不大,但是无论从创作赞美诗歌词,还是采用中国曲调为赞美诗谱曲,在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中,都可以说是创举,其经验值得借鉴。一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早期探索,早在20世纪初就已发端。按照陈泽民教授的研究,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最早的阶段,是由中国基督徒独立编译基督教的赞美诗音乐作品。此后,中国基督徒自己创作的赞美诗作品陆续出现。  相似文献   

8.
沈小蜂 《天风》2007,(14):42-43
本文对音乐在基督教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问题从贴近信仰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因为论到基督教音乐应该最好是先从信仰的内在意识去审视才更易于接近本意,才更有可能取得研究上的准确性、真实性,才有利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基督教音乐。  相似文献   

9.
林孔华 《天风》2009,(1):40-41
基督教音乐有个特殊的称谓.就是“圣乐”。用“圣乐”一词来称谓基督教音乐.确实能客观、具体地表达、体现基督教音乐的神圣性.独特性.超越性与永恒性。可以这样说,“圣”是基督教音乐的基石,离开这块基石,也就失去基督教音乐的特性与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沈小蜂 《天风》2007,(16):38-39
本文对音乐在基督教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问题从贴近信仰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因为论到基督教音乐应该最好是先从信仰的内在意识去审视才更易于接近本意,才更有可能取得研究上的准确性、真实性,才有利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基督教音乐。  相似文献   

11.
商蕤 《中国宗教》2022,(8):88-89
<正>基督教赞美诗音乐中国化始于20世纪初,发展至今产生了一些颇具代表性的作品,反映了不同阶段基督教赞美诗音乐中国化的突出特点。中华传统文化和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为基督教赞美诗音乐中国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又经过曲式和演奏方面的不断地中国化的创新尝试,基督教赞美诗音乐逐渐体现出了更多的中国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12.
自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首位基督教传教士来福州传教至今,基督教在福州宣教已有160年的历史。在这百多年风雨历程中,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揉和。本文描述了近代西方基督教传入福州后,基督教圣乐事工在福州教会的发展概况,分析了教会音乐对福州社会、音乐、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韩国学研究20年来多集中在韩国经济、政治、朝鲜半岛局势等方面,对韩国基督教的研究并不丰富。文章收集国内现有近50篇研究韩国基督教的论文,依据这些文献所阐述的中心命题之不同,将它们分为六个专题进行梳理,分别是:韩国宗教现状、韩国基督教近现代传教史、东西文明的冲突、基督教与韩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韩国基督教的本色化进程、基督教与韩朝政治。通过综述这些研究文献,以期厘清韩国基督教研究的系统化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4.
孙月 《天风》2018,(4):15-16
近来,中国基督教界时常谈论“圣乐中国化”的问题,既然其作为中国基督教音乐发展的核心观念被提出,就有必要思考一下它在当下的重要意义及可行性。为什么要提倡中国化?中国化的圣乐主要有哪些存在方式?如何去实践并实现圣乐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5.
贾红亭 《天风》2010,(10):24-25
<正>这是一个洋溢爱的集体,一个蒙神祝福的音乐艺术的家园——洛阳市基督教艺术学校。一群充满青春活力、勤奋上进的学生在这里如饥似渴的学习;他们用音乐代替语言,学习侍奉的艺术;他们用心灵弹奏,用心灵歌唱,用心灵赞美;他们载歌载舞,演出优美清新、生  相似文献   

16.
1936年出版的《普天颂赞》是基督教在华六公会共同出版的一部圣诗集。《普天颂赞》中吸收了大量的中国元素,代表了其时基督教音乐的最高水平,反映了基督教本色化理论在音乐方面的践行。《普天颂赞》的出版是近代赞美诗经由个人编译、团体协作、最终联合编译的结果,其影响巨大,在中国基督教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10,(3)
<正>在近30年的中国教会发展过程中,各地基督教两会组织在教会管理、人才培养、制度建设、社会服务、福音传扬及信徒牧养等诸多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加强各地基督教两会自身建设对于办好教会关系十分重大。本期几位同工所谈的就是相关各地基督教两会自身建设的话题,他们对此有着独特见解。由于他们来自省基督教两会,所谈的内容大多限于省基督教两会的事工。在此,我们也希望基层基督教两会同工踊跃投稿,就如何加强基层基督教两会的自身建设发表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之交,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仪式音乐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变异现象,例如核心经曲、经腔及表演方式的主流化倾向。一方面,循着传统的惯性,不同族群区域仍然使用本民族文字赞美诗;另一方面,由于基督教会的大力推广,汉文版《新编赞美诗》在不同地区都不同程度获得了应用。另外还有艺术化和旅游化(商业化)的倾向。当地人企图通过将基督教赞美诗作为艺术歌曲参加歌唱比赛和走进电视等途径,以争取进入体制化和主流化领域;借此扩大影响,拓展自己在旅游业中占据的份额。再如日常宗教歌曲的通俗化和音乐表演的包装化。一方面,基本的教理、教义和活动方式仍然保持过去的传统,体现出本土人眼中西方主义的文化景观;另一方面,通过与境内外其他教会及社会阶层的直接交流,形成了基督教音乐国际化——流行音乐化的现象。本文结合与以往变异现象的比较,以对该类宗教仪式音乐进行跟踪考察和阐释。  相似文献   

19.
临终关怀起源和发展于西方社会,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生死智慧为现代临终关怀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基督教用生死智慧诠释和实践现代临终关怀.用基督教的生死智慧来审视现代临终关怀,有助于更全面和深刻地理解现代临终关怀内涵,更好地展开临终关怀服务.  相似文献   

20.
近世基督教、天主教传入中国内地的时间及其社会背景、传播路线、传播方式等各不相同,别具特色。二者以不同的策略及方式在教会的本位化和本土化建设方面都各自做出了努力,取得了成效。在基督教、天主教传入中国内地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医疗技术,兴办了一批近代化的学校和西式医院,推动了中国内地近代化进程,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