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中学的食堂容纳不了很多学生搭伙,于是总务处出了一张布告,规定“凡路程在三刻钟以下的不能搭伙”。这个规定是含混不清的。“路程在三刻钟以下”是个很不明确的概念。第一,是指步行三刻钟还是指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辆三刻钟?第二,是指来校单程三刻钟还是指来回三刻钟?第三,“三刻钟以下”是不是包括正好三刻钟?在这个规定里,这几个问题都是不清楚的。  相似文献   

2.
(49)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所得耶?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又是重申第13段中所说“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意。菩提无相,非定实法,可证而不可得,得则取相着相,即非菩提。真正的做到心无所得,亦即心无所住,那才可以直证无上菩提。 (50)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  相似文献   

3.
<正>道教认为"生可惜也,死可畏也",历来十分重视具有济世活人之功效的医术,作为道教问道修仙之重要途径的斩三尸,其过程与内容也体现了与医药养生学千丝万缕的联系。三尸又叫三尸神或三尸虫,也叫"三彭"或"三虫",具体包括上尸三虫,中尸三虫,下尸三虫,所以称为"三尸九虫"。三尸虫中之上尸名青姑,中尸名白姑,下尸名血姑,或言上尸称彭踞,中尸称彭踬,下尸称彭矫。九虫则指伏虫、回虫、  相似文献   

4.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由于老子未进行解说,而引起古今学者注解它们,其注解也有异议,特别是对于“三生万物”的注解,其分歧很大,分歧的焦点是对其中的“三” 的涵义之注解.关于“三生万物” 中的“三” 之注解,常见的有三种:(1)三,“阴阳相合所形成的一个均调和谐的状态;(2)三,“阴阳相合而形成‘和气’”;(3)三,天地人为.这三种注解,何者符合老子的原意,必须辨析.我认为注解(1)和(2)都不能圆满地解释“三生万物”,并可提出两个疑点:(一)倘若把“三”释为“阴阳相合所形成的一个均调和谐状态”或“阴阳相合而形成‘和气’”,  相似文献   

5.
人生有重要的三个"三",即:把握好三天、谨记三句话、做好三件事。把握好三天关闭昨天:昨天不论有多少成功和辉煌、痛楚与悲伤,终归不可再及,那么就关闭它,把精力用在今天。把牢今天:把握住今天,做事要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应用低频rTMS技术,通过在第三方惩罚(研究1)及第三方惩罚和第三方补偿(恢复性惩罚)并存的情况下(研究2),对个体双侧vmPFC功能进行抑制,探索vmPFC在得失情境下第三方惩罚决策中的作用。研究1结果表明,rTMS抑制右侧vmPFC功能将降低损失情境下的第三方惩罚,收益情境下未发生改变。研究2得到与研究1一致的结果,且第三方惩罚减少程度更大,第三方补偿并未发生改变。这些结果强调了vmPFC与第三方惩罚紧密相关,在第三方判断得失情境的影响时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佛言祖语     
法护 《法音》2005,(12):1-1
复次,海意!有三种法增长大乘。何等为三?一者发菩提心增修善根,二者为善知识之所摄受不生疲懈,三者建立大悲而无退转。此之三法增长大乘。复有三法增长大乘。何等为三?一者勤修胜行,二者伺察诸行,三者于胜行中为诸众生而善成办。复有三法:一者摄止悭心,二者广行施舍,三者回向菩提。复有三法:一者自集净戒,二者将护破戒之人,三者回向菩提。复有三法:一者心无障碍,二者忿恚众生令得清净,三者回向菩提。复有三法:一者精进无倦,二者懈怠众生而能将护,三者回向菩提。复有三法:一者从禅定生,二者不著禅定,三者回向菩提。复有三法:一者勤求多闻,二…  相似文献   

8.
杨勇 《哲学研究》2015,(2):118-125
三世说的研究对揭示佛学发展逻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有部从观念论的角度,提出三世法体的先验存在,划分了现象界和本体界,以对时间现象的反思,确立"三世恒有"的命题;中观取消了本体界,借助思维悖论,否定三世的诸要素;经部借意识流的认知方式,以色心种子的流变现象,否定三世法体存在的可能;唯识学以三世为语言概念,将三世现象作为概念的错误认知,论证了世界的唯识性。通过研究各流派对三世说的争论,佛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9.
在彝族宗教丧祭仪式中,彝族人的灵魂有三,其宗教丧祭仪式主要是对这三个灵魂的一系列"处置"。彝族人的"三灵"以及"三灵"的具体灵魂形式,是彝族先民在由游牧逐步走向农耕这一过程中的产物,彝族宗教"三灵"观念以及一系列的仪式,是形成今天中国彝族民族性的基本结构性要素。"三灵"的出现"铸构"了今天的彝民族,也可以说"三灵"是彝族人之所以为彝族的基本表现。  相似文献   

10.
寻找与醒悟     
沈承恩 《天风》2004,(4):6-7
经文:路15:1—24 在这章圣经里,主耶稣讲了三个比喻,正像 马太福音25章里,主耶稣讲了三个比喻一样。马太福音25章三个比喻是同一背景、同一主题(见拙文《预备自己,等候再来》),路加福音15章三个比喻也是同一背景、同一主题。路加福音15章三  相似文献   

11.
第三方惩罚对合作行为的影响有两面性,可能与其激活的社会规范有关。通过有/无第三方的独裁者博弈范式,研究发现合作行为在有第三方时主要受命令性规范影响;在无第三方时,主要受描述性规范影响。第三方惩罚频率越高,个体在有第三方时的合作行为也越高,撤去第三方后个体合作行为的下降也越大。这可能因为第三方惩罚不仅能有效提示群体中的命令性规范(应该如何做),还能暗示出该情境下的描述性规范(大多数人如何做)。  相似文献   

12.
试论因明的三支论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明以陈那而划时代分为古新,新因明最主要的成就是改古因明五支论式为三支论式。三支论式(也叫三支作法)是新因明中的核心问题,因明基本理论研究所探讨的十个主要问题中,有两个问题讨论三支论式。如果能够正确理解三支论式,就可较好地把握新因明的精髓。但是,由于因明典籍晦涩艰深,国内外学者对三支论式的理解不尽一致。就我所见到的材料,学者们大多是采用比较研究方法,把三支论式或比为三段论第一格AAA式,或比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或比为由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转化来的三段论。姑且把以上三种比较研究称为三说,即三段论说,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说,转化说。  相似文献   

13.
"三远法"是郭熙提出来的山水画写生观察方法,后来韩拙发展了"三远法"。韩拙的"三远法"虽然是在郭熙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但是其是两个不同的维度。他们的绘画思想受到不同时期理学的影响,郭熙的"三远法"注重的是方法论的层面,而韩拙的"三远法"更注重的是感受的层面,因此,从郭熙的"三远法"到韩拙的"三远法"是"理"到"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在道教中,三天包含了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等三重天界,考察其产生的过程,可知最初清微天等三天并非仅仅作为三天的内容而被构建的,实际上它是为了与九天和其他天界名称一起凑足三十六天的名称才被创造出来。后世造经者将它们融入以《三皇经》为首创的三天体系当中,使它们成为了后世三天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微天等三天和九天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可对道教天界观的研究做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5.
儒家在《诗》《书》等经典的基础之上形成三代观念。早期儒家认为三代之所以为一个整体,其根本在于礼。从《礼记》等资料可知,三代礼制损益的重点在于祭礼。儒家用德来解释三代历史的更替。正是德与礼的变奏使三代不但成为儒家文明与价值的源头,而且在历史概念的基础上发展为解释历史的模式。近代以来的史学发展虽然否定儒家建构起来的三代叙事,但在儒学内部三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心理咨询问题的三层面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心理咨询面对的来访者问题从社会学、心理学和医学三个层面进行初步界定与分类,形成一个心理咨询问题的三层面分类系统。三层面分类系统包括三个层面三个等级,为来访者问题的可能原因提供多维的思考角度。重点探讨了社会层面分类,根据社会生活事件性质及其与当事人的关系分为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反映论》是托多尔·巴甫洛夫院士最主要的哲学名著之一。这本书在保加利亚已出过三版(1945年、1947年、1952年)。在苏联,该书也出到了三版,并且得到苏联哲学界的推崇。这本书的俄文第三版是以巴甫洛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三卷的形式出版的。第三版与第二版的文字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在第三版中又补充了一章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第三方惩罚的影响因素,分析个体在不同公平情境下面临不同的惩罚成本时会采取怎样的第三方惩罚行为,本研究以17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2的混合实验设计,通过设置高低两种不公平情境和3种惩罚价格,对被试的第三方惩罚需求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个体的第三方惩罚需求都有随着惩罚价格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不公平程度显著影响第三方惩罚需求。研究表明,惩罚成本显著影响个体的第三方惩罚的实施;在低不公平情境中,被试面对不同惩罚成本时其第三方惩罚行为之间无显著差异,即各种惩罚成本下出现第三方惩罚行为的可能性均较小;而在高不公平情境中,被试面对不同惩罚成本时的第三方惩罚行为之间差异显著,惩罚成本越低出现第三方惩罚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9.
自齐硕姆将意向性概念从布伦塔诺那里引入到心灵哲学之后,出现了语言意向性、物理意向性以及现象意向性三种主要意向性概念或者研究路径。三个路径的支持者都曾论证其意向性概念是本源的,由此产生本源性问题。本文试图设计一个理论预设缓解这个难题,它包含三个要素:第一,三种意向性认知、本体论和语言实践角度来讲都有其本源性;但第二,没有任何一种是绝对本源性的或者具有无限制的本源性;第三,三者一起构成意向性三个不可或缺的维度,提供对意向性的完整理解。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词占绝对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三音词也以其日益增多的趋势,在社会交际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试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以“闹”作词头的合成词里,双音词有16个,三音词就有13个,以“半”作词头的合成词里,双音词有16个,三音词却有22个。可见,研究三音词的结构方式及共特点,对于掌握现代汉语词汇的结构规律,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三音词按其内部结构形式可分为单纯词与合成词两大类。单纯三音词大多是音译外来词,如“迪斯科、麦克风、巧克力”,这不在本文分析之列。本文讨论的是由两个或三个语素合成的三音词的构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