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逻辑问题需要探讨。弄清这些逻辑问题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一、哲学教学必须遵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一切正常的思维活动都必须遵守思维规律,否则就不能认识真理和准确地表达思想,教学活动当然也不例外。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需要辩证思维,因而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律可以完全置之度外,这是极大的误解。以“不矛盾律”为例。形式逻辑的“不矛盾律”要求排除思维中的逻辑矛盾,而在辩证哲学看来,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似乎这两者是截然对立的。其实,“不矛盾律”要求排除思维中的逻辑矛盾,但并不排斥客观存在的辩证矛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分析方法是完全符合“不矛盾律”的。列宁说:“‘逻辑矛盾’——当然在正确逻辑思维的条件下——无论在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2.
悖论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矛盾,几乎涉及抽象科学理论的每个领域。由于逻辑、数学、语言学和哲学,以及某些现代科学(如一般系统论、量子力学、相对论等)都是抽象程度较高的理论,它们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程度上均涉及对人类思维本性的研究,因而,在这些科学理论体系中就相继出现了悖论。然而,把悖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范畴进行研究,一直是逻辑界和数学界争论不休的哲学问题。在国外,悖论研究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值得介绍的理论有:罗素的“类型论”、塔尔斯基的“语言层次论”、哥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赫兹贝格的“朴素语义学”、雷歇尔和布兰登的“不协调逻辑”、普里斯特和罗特列的“超协调逻辑”,等等。在国內,近些年来有的同志已经开始对悖论进行思考和研究,现将有关理论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这篇文章是讨论形式逻辑不矛盾律与辩证矛盾规律的关系问题的。作者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既不在于形而上学地否认辩证逻辑,也不在于诡辩论地抛弃形式逻辑,更不在于两种逻辑之折衷主义的混合,而是在于两种逻辑的相互过渡。作者认为,在认识的第一个阶段上,我们描述本质的各个表现形式并把它们中的每一个归结为抽象的同一性,这时不矛盾律是必要且充分的;在第二个阶段上,我们深入地分析本质,认识事物本质中的内在矛盾,这时不矛盾律是必要而不充分的;在第三个阶段上,我们依据对本质所作的辩证分析,从本质推演出各式各样的现象,这时不矛盾律也是必要而不充分的。作者认为,反映现象的内在同一性的思维必须按照不矛盾律来进行,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内在对立统一的思维则必须按照辩证逻辑规律来进行。辩证逻辑规律包含了形式逻辑规律,而把它作为自己的从属环节,正如相对论力学规律包含了古典力学规律、剩余价值生产规律包含了价值规律一样。事物本质中的内在矛盾是阐明不矛盾律过渡到辩证矛盾规律的联结性环节,正如洛仑茨转换是阐明古典力学规律过渡到相对论力学规律、劳动力的二重性是阐明价值规律过渡到剩余价值生产规律的联结性环节一样。切尔尼克批评了一些修正主义哲学家(沙夫、巴特斯、柯尔曼)在“资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批评面前退却”,他们“责难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在某些场合使用了‘逻辑矛盾的’陈述”。作者讨论了恩格斯的《反杜林论》、马克思的《资本论》与列宁的《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讽刺》中的三个辩证逻辑矛盾的表述方式,说明在思维中有两类逻辑矛盾,一类是正确思维中不应有的形式逻辑矛盾,一类是反映客观矛盾的辩证逻辑矛盾,而这类逻辑矛盾在正确的思维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符合于真理的思维的必要规律。  相似文献   

4.
赵总宽同志《略论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的问题》一文,对一些问题的分析是深刻的、有益的,但其中个别观点,是不能令人同意的。 这篇文章说:“在传统的形式逻辑中,所谓逻辑矛盾是指违反形式逻辑的矛盾律而出现在思维过程中的思想矛盾,”“思维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悖论”(Paradox)一词是有岐义的。在关于演绎逻辑的讨论中,悖论是指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即:从命题A可推出非A.从非A又可推出A。但在关于归纳逻辑的讨论中,悖论不仅包括一切逻辑矛盾,而且包括那些与人们的直觉或常识相违的推论亦即怪论。这种广义的悖论在归纳逻辑中是为数不少的,其中最基本的并且至今悬而未决的悖论包括认证悖论和绿蓝悖论。下面我们分别介绍这两个归纳悖论。一、认证悖论认证悖论(the Paradoxes of Confirmation)是由著名逻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亨佩尔(CarlG.Hem. Pel)于1937年首先提出,以后他又在“认证逻辑研究”(即[1],此文最早发表于1945年)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处理集合论悖论的新方法——弗协调集合论。本文首先以罗素悖论和等值悖论为代表,考察了处理悖论的已有方法 ZF、NBG、NF、直觉主义;其次,从弗协调逻辑出发,分类概述了弗协调集合论的现状;最后,考察了弗协调集合论对罗素悖论和等值悖论的处理情况,证明弗协调集合论在处理集合论悖论方面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语言学、修辞学、美学、文艺学上所讲的“悖论”一词借自逻辑学,逻辑悖论以表面的逻辑矛盾的形式映射人类认识发展中的某种辩证特征,当某一理论或语言系统试图以自己的规律和方法无条件地绝对地解释或表述任何对象时,就会产生思维层次之间的缠绕,于是悖论应运而生。 文学理论和修辞理论中讲的“悖论语言”,与哲学或数理逻辑上讲的悖论都有较大出入。文学理论和修辞理论中讲的悖论之“悖”,往往只体现在语表(语言表层结构、表层意思)上,而不是体现在命题上,文学作品中的悖论语言,很像立体交叉桥,构成多层次车道,有的语义、语旨向东,有的语义、语旨向西,形成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交错。  相似文献   

8.
若限制一般意义的矛盾律,就会得到一种非亚氏(non-Aristotelian)逻辑,即弗协调(paraconsistent)逻辑。以弗协调逻辑系统C1为基础,对之进行语法和语义扩张,即可得到弗协调置信逻辑系统C1D。这种特殊的认知逻辑可以容忍认知冲突,若以之为基础逻辑,知识或信念的暂时不协调将不会导致逻辑上的无意义(不足道)。基于该系统的特异逻辑性质,相信一个陈述及其否定在逻辑上将变得并非不可能。该系统作为处理悖论的容悖路径,尽管在实质上没有排除掉悖论,但在那些认知悖论彻底解决之前,却可为理性认知提供一个可靠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9.
不矛盾律是一条重要的逻辑基本规律。不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时都真。它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出现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思想。如果违反了这个要求,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和表达思想,就要犯自相矛盾的错误,或者说就会存在逻辑矛盾。人们通常所说的“出尔反尔”、“自己打自己的嘴巴”等,都是在思维中存在有逻辑矛盾而在语言或行动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思维的最深邃之处,有一个诱人的黑洞——悖论。早在公元前,古希腊的麦加拉一斯多葛学派就提出了严格的“说谎者悖论”,这个著名的悖论吸引了后世一大批学者为之殚思竭虑。十九世纪末以来,一系列重要的逻辑悖论被发现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悖论是一个带有终极哲学意义的根本性问题,就像物理学上包含时空奇点的黑洞,而不仅仅是一种有趣的思维训练或时髦的语言游戏。  相似文献   

11.
“悖论”是什么?它就是挑战(或违背)常识的“大”理。所谓“挑战”,就有“矛盾”存在。所谓“矛盾”,当然是指“逻辑矛盾”:某一属性既属于同时又不属于同一对象。 这个简朴的“悖论”定义,比日常理解(和普遍辞典)只多添一个“大”字。无论是我这个定义,还是历来的绝大多数的权威定义,都认定“矛盾”就是“逻辑矛盾”,所以不时都可以省略“逻辑”一词,只不过,大家都认为,悖论不是普通的矛盾,而是一种“特殊”的矛盾。我要补充的是,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从鲍佩尔(K.Popper)的《推测与反驳》(《Conjectures andRefutations》,1963,伦敦)这本书中译出的。(该文分三节,这里译出的是一、三两节,第二节“黑格尔的辩证法”略去未译。)在这篇文章中,鲍佩尔极力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然后他再去对他歪曲出来的东西进行攻击。马克思主义所说的矛盾,是对立面的又统一又斗争,而不是形式逻辑所说的矛盾。马克思主义不但不否认形式逻辑的矛盾律,而且还认为它是正确思维所必需的。鲍佩尔却把马克思主义所说的矛盾,歪曲成为形式逻辑的矛盾,从而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矛盾理论是和形式主义的矛盾律不相容的。他煞有介事地为形式逻辑的矛盾律辩护,他化了大量篇幅去证明:否认了形式逻辑的矛盾律就要导致承认一切也否认一切的后果。这完全是有意歪曲和无的放矢。马克思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但是同时也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也承认意识对意识的影响。鲍佩尔极力歪曲马克思主义,他胡说:马克思不承认经济条件以外的因素对思想意识的发展的影响。他污蔑马克思主义是经济主义。鲍佩尔这些反辩证法的思想,常为一些资产阶级哲学家所引用。但是,他的这些思想实质上是谬论与无知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3.
悖论从形态上可分为两类,即逻辑悖论与语义悖论。罗素不赞成把悖论划分为两类,因为他认为所有悖论的产生都是同一种错误的结果,即都是由于违反“恶性循环原则”(一个“集合”自身必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而造成的。他的观点不是没有道理的,从悖论的特征及其形成的深层原因看,确实这种划分并不重要。但是这种划分又是可能的;逻辑悖论导致了集合论的发展,而语义悖论则导致了语义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逻辑就是形式逻辑,以数理逻辑为代表,而辩证逻辑是不能成立的。任何辩证矛盾,作为一种有中介(矛盾承担者)的矛盾,都是一种间接的,表现在不同坐标程度上的矛盾,因此都可以在遵守同一律的基础上表述出来。举两个被认为超越了形式逻辑规律的判断形式为例以明之。  相似文献   

15.
一、对立统一规律能归结为“A是A又不是A”吗?黑格尔提出思辨逻辑的确是对传统逻辑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一种否定。他把形式逻辑混同于形而上学但没有加以全盘否定。他没有明确地意识到:第一,是否一切辩证矛盾(对立统一)都是逻辑矛盾(一命题及其否定的合取)?例如,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统一,能归结为逻辑矛盾吗?第二,是否一切逻辑矛盾都是辩证矛盾?例如,设想写一部书,其中每一句话都是黑格尔《大逻辑})或树。逻辑》中的话的逻辑否定;反之亦然。黑格尔的著作与这本想像中的著作都是片面的,只有这两部著作合在一…  相似文献   

16.
逻辑矛盾、辩证矛盾是两类根本不同的矛盾,这在学术界似乎已成定论。然而,悖论是什么?它内含什么矛盾?这些问题在悖论研究中迄今尚未取得共识。黄展骥先生在《悖论内含什么“矛盾”?》一文中对此做了评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黄先生关于悖论可同时兼含“两类矛盾”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他在论述中出现的逻辑混乱,既与混淆悖论和其他两类矛盾有关,又与他没有分开悖论的矛盾归属和悖论的构成问题有关。下面,先指出黄先生论述中不应有的混乱及产生这一混乱的原因,然后论述悖论的矛盾归属和它的构成问题。 一、不应该出现的逻辑混乱。黄先生认为,“‘悖论’是极殊的逻辑矛盾(甲)而非辩证  相似文献   

17.
语义悖论是逻辑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语义悖论的研究是人们获得逻辑和语言新观念的丰富源泉。语言分层论就是基于对语义悖论的深入分析所获得的崭新成果。它的主要思想是,为了正确使用和了解语言,必须区别语言的不同层次,语义悖论就是由于语言在语义上混淆层次而产生的。 1.语义悖论何谓悖论?何谓语义悖论?简单地说,悖论是一种逻辑矛盾,其中含有一个命题,由它的肯定可以推出其否定,而由它的否定又可以推出其肯定。语义悖论则是指一种与真假、意义等语义学的概念有关的悖论。例如,著名的说谎者悖论:说谎者说:“我在说谎”。试问他是在说真话,还是在说假话  相似文献   

18.
正这个世界,充满着形形色色的悖论,有些看似荒谬,却又无懈可击。关键是,它们在生活中一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并将一如既往地存在下去。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舍默曾为我们讲述了经济学上的"银行家悖论":假如你是个银行家,有一笔可供借贷的款项,如果你把钱借给信用记录差的人,你冒的风险就很大,他们可能还不了钱,甚至搞得你破产。这样就形成一个矛盾局面,最需要钱的人,信用风险都很大,因此得不到贷款;而最不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来思考问题的时候,都必须遵守一些最基本的逻辑规律,如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和充足理由律等。只有遵守这些规律,思维活动的过程才能保持前后一贯,互不矛盾,明确而有根据。因此,掌握这些逻辑的基本规律,就成为儿童正确而有效地进行思维的必要条件,同时掌握的水平也是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一种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试论"真矛盾"及次协调逻辑的哲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后期以来,再也没有哪一种逻辑像次协调逻辑那样,在取得丰富研究成果的同时,也领略到了极为尖锐的批判,仿佛其本身就是一种意味深长的“矛盾”。依照次协调逻辑“真矛盾”的观点所构建的次协调逻辑系统,夷非所思地试图要容纳我们所认知的悖论、辩证矛盾、甚至逻辑矛盾。次协调逻辑试图要和悖论永久共存,但我们可以为了暂时的搁置这种矛盾,发展某理论的其他方面而接受这种逻辑技术。次协调逻辑在反映人脑的容错机制上具有重要的描述功能,这对提高计算机的智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