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琴与鲁特琴分别作为中西方古典音乐文化中的代表乐器,通过对其起源、环境的梳理分析,发现在审美文化内涵中两者具有相似的高雅,在审美理想中古琴追求一种求同之美,而鲁特琴追求一种变化之美。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弹琴是一个自省的过程、无处不在的修行美学感悟、古琴与科仪结合的美学体验、古琴与内修结合的尝试等方面的探讨,揭示古琴从乐器转变为法器的过程。习琴是对个人心性和行为的塑造,使道教徒主体得以迅速建构;习琴是和"琴道大美"建立"亦师亦友"关系的过程,使道教徒与"琴道大美"的关系变得异常密切。本文从个人意义上升到生命美学境界,以揭示道士习乐的潜在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3.
古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处于尊贵的地位,作为音乐艺术,它具有很强的历史性、哲理性、文学性。古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以擅长琴、棋、书、画作为个人修养,古琴因其淡雅清和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而居于首位。古琴同书画、诗歌等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  相似文献   

4.
在研习和教授古琴的过程中,如山法师始终对正统“琴道”孜孜以求,认为应当正本清源,提倡古琴传统的身法、指法、心法,承继和发扬古琴的“太古正音”。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如何将现代乐谱自动翻译成古琴减字谱。古琴减字谱和现代乐谱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记指法的谱子。本文先对曲调进行分析,选择古琴适合的调与之相对应,然后将乐曲分成虚音、主干部分、半虚半实音进行处理。虚音部分采用最大匹配法进行翻译;主干部分采用基于统计的方法、模拟退火算法以及Viterbi算法进行翻译;半虚半实部分采用基于规则的方法进行分析处理。最后得到符合古琴指法要求的古琴减字谱序列。  相似文献   

6.
<正>历来仙真高道擅古琴,因而古琴也被赋予了不同于其他乐器的琴德。古琴不仅是逍遥形象的表征,更与道教的隐逸精神完美契合。羽士们在携琴隐逸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将弹琴运用到心息相依的修炼法门之中,利用古琴修身理性,以达到与道合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古琴打谱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又费时费力的工作,如何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来对古琴谱中的谱字进行自动识别解读,哪怕是辅助性的,对于古琴打谱事业的发展无疑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可以间接地为保护与弘扬古琴文化作贡献。本文通过研究古琴减字谱这种特殊文本的特点,提出了不同于普通OCR光学识别软件的文本切分方法,内容涉及纸质古琴谱原始扫描图的图像预处理,古琴混合谱中简字谱的行切分与提取,单行简字谱中的谱字切分与提取等算法及其实现。这样就为实现古琴谱进一步的释读提供一种前期处理方法。由于古琴谱字的特殊性,以及所提出方法的通用性,该方法对于丰富汉字文本的切分方法也有着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豪 《中国宗教》2017,(3):70-71
古琴与宗教,无论在气质上,还是在性情上,相通相近。可以说,古琴、宗教,二者之所以能大成,某种程度上,得益于它们都自带天然、贵重、温蔼、神秘的属性。艺近乎道,这句话用在描述古琴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上,再贴合不过。准确地说,弹琴是一项创造声响的技术,一种操控弦索的能力,一种组合乐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郭娜 《法音》2020,(3):56-58
古琴,一个从千年文明中走出来的乐器,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代表,在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中承载着特殊的意义。尤其以中日文化交流为典范、《东皋琴谱》为载体,将中国古琴文化传播至今。笔者最近在整理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藏古琴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四个版本的《东皋琴谱》,现就此做一介绍与探究。  相似文献   

10.
正慈 《佛教文化》2018,(4):60-60
一直在想禅庐禅堂叫什么,取过几个名字,总觉得不是很理想,但也并不着急,一直在等待因缘。前段时间因为祈福年会,普洱藏家鲁文锋来禅堂喝茶,他专门请了古琴老师王佳祺来弹古琴。我对古琴没有什么研究,但我很喜欢琴声,琴声富有张力,有一种内在的、深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古琴与古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琴与古筝,两者均前缀以"古",同为中国传统乐器中两件历史悠久的重要民族乐器.它们在外形上颇为类似,都是平置弹奏的弹拨乐器,两手的演奏技法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2.
若遗 《中国道教》2009,(4):23-27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的这首诗将琴与道的关系形容得淋漓尽致.琴,今称"古琴",又谓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也是最具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民族精神与道德风范的传统乐器.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琴不仅是一种乐器,也被作为一种文化礼器,一种文化精神。古琴于明代绘画中分为携琴类、抚琴类、弹琴类、置琴类四种图式,其或是表现一种野逸理想,或是托物言志、象征一种脱俗修养,或是渲染一种平淡雅逸的文化氛围,彰显文人高雅的生活品味。这些象征性意义皆源于其内在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儒道思想。以古琴为代表的礼乐承载着深深的儒学思想与道家精神。儒家通过礼乐教化来治理天下,以达到"中和";道家通过修身养性,实现"无为而治""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4.
无论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还是历史环境上看,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都存在较大差异,西方音乐的演奏风格往往是豪放不羁的多,婉约含蓄的少,而中国音乐则恰恰相反,这使得西方音乐的情感模型对中国传统音乐并不适用。为了能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音乐和传统文化,本文针对中国文化精神偏内的特点,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时代特征和社会环境入手,对遗留至今的主要古琴曲的情感进行剖析,最终做出了符合中国音乐特点的琴曲情感分类,并从音乐作曲的角度出发,围绕古琴音乐情感展开研究,分别从调式、音色、音程、节奏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古琴音乐的情感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王璟 《美与时代》2006,(7):72-74
古琴曲《梅花三弄》是中国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产生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渊源,并且音乐曲体结构精妙,虽然历代诸多古琴家们对其有着不同的阐释,《梅花三弄》仍以其鲜明的音乐形象和特有的艺术魅力,为国人所深深喜爱。  相似文献   

16.
刘勇 《中国宗教》2022,(3):80-81
吴派琴禅的特征体现在将禅宗超越二元分别的思想融入古琴技艺中,琴禅者或用琴修身理性,或以禅喻琴,从而禅宗“无住”“无相”“无念”的智慧融入抚琴弹奏的过程,使得人琴一如、自在无碍,听者聆之便能生起道心。在中国的古典艺术中,古琴是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位居“四艺之首”。  相似文献   

17.
田青 《佛教文化》2016,(6):110-113
另一个充分说明中国音乐受到禅宗“简约”之风影响的例子,是古琴减字谱的出现。中国古琴谱的出现,可能很早。明代朱权刊行《新刊太音大全集》,原为宋代田芝翁编《太古遗音》,其中辑录唐人论琴及指法资料多种,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明代袁均哲曾为其补注。其中谈到古琴谱的来源时说:  相似文献   

18.
在音乐研究中,人们往往把能弹奏古琴者称为琴人。据考,在我国的一些道教名山宫观,曾有过一些道士琴人弹奏古琴的事迹,如南北朝时期隐居庐山修道的陆修静、隐居茅山的陶弘景,唐代隐居天台山的司马承祯,宋代隐居终南山的种放、隐居浙江余杭大涤山的邓牧等。到了明清时期,一些道教名山的道士琴人更多,活动也更频繁,并自成系统。其中,最为有影响的是在山东崂山有一个道士琴人系统,他们师徒相传,人才辈出,在道教琴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另外,四川青城山道士琴人对川派古琴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崂山宫观中的道教琴人系…  相似文献   

19.
在鉴赏现代建筑艺术时,既要看到其外形.又要认识其内涵.本文以上海大剧院为例,指出它具有形态美、色彩美、高技术美、功能美、材质美.简约美等多重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服装中的皮革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 《美与时代》2004,(1):64-65
作为人类的第一件衣服,皮革一直是人类服装发展史中的宠儿.皮革的美主要表现为原始美、自然美、野性美、色泽美、肌理美和文化美.在人类服饰文化中,皮革永远闪耀着自身独特的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