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人们似乎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注重着装美。着装心态方面的变化,往往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化程度,反映出一个时期的文化思潮和审美心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时期,人们的生活趋向及审美心理也不尽相同,其中着装心理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和普遍性。研究和探讨着装心理,是服装设计中一项不可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杨联涛 《天风》2016,(5):31-32
正着装,在今天已不仅仅起着御寒、保护的作用,还透露出一个人的内在修养、精神面貌,以及职业、喜好、性格特征等信息。基督徒的着装自然也少不了这些功能。在今天多元化的社会里,基督徒的着装该如何选择?严格说来,这是由社会文化所影响与决定的,而不是由基督徒的身份所决定。生活在特定社会文化中的基督徒,着装往往随时代的变化而选择与调整,在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前一片  相似文献   

3.
色彩是服装的基本元素之一,色彩既体现着时代的社会时尚特征,也彰显着着装者的个人审美趣味和审美追求境界,更体现着稳定的民族心理习惯。色彩的选择、搭配是有规律性和原则要求的,不是随意而为的。  相似文献   

4.
论审美文化与社会时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智彪 《现代哲学》2006,(5):121-126
当审美文化与社会时尚相遇合时就形成审美时尚。审美时尚的背后往往有某种社会文化心理与之相伴随。审美时尚以社会时尚为背景,以社会文化思潮为情感动力。审美时尚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审美时尚直接影响到个体审美观念的形成,影响到个体审美趣味的取向。不同年龄、性别的审美个体受审美时尚的影响各有差异。审美时尚还体现为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实践中的一种趋势、潮流。审美时尚,作为一种渠道或方式,有效地实现着社会心理对时代审美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儒道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理论不但规定了中国传统哲学观念、伦理道德意识的走向,塑造了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基础.作为主流思想的儒家主张"礼制"、"中和"的观念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中国人的服饰观,而道家提出的"清静无为"、"道法自然"也对中华民族的着装意识及审美心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两种思想的统摄下,中国的服装风格呈现出独特的互补结构和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趋势偏向超越--关于审美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碧 《美与时代》2005,(9):12-14
审美文化已在当代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审美文化一方面有其兴盛的必然性和存在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又存在着"过"与"不及"并存的偏向.基于此,作者主张紧扣大众的审美实践加强审美理论研究,正确认识审美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区分审美的层次,并针对审美文化中感性化过盛、宣泄功能过强等偏向,注重在感性表现中发掘、弘扬理性意义,增强审美的精神超越性,从而使审美文化基于必然,超越实然,走向应然.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的审美想象力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它深深植根于中国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之中。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在本源上影响了中国人审美想象力的发展,同时中国古代儒、道、禅的哲学观又为中国人的审美想象力特征提供了哲学基础和理论前提,这一切又最终形成了中国人审美想象力的独特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当代社会处于文化与经济交融的时代,呈现出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发展趋势。文学艺术和经济的紧密结合催生了更多的、醉人的审美幻象,文化经济、审美资本主义的时代已经到来。马克思主义历来关注对社会经济的研究,在经济形态的研究上,马克思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于是才有了《资本论》这部皇皇巨著。时代呼吁着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当下最具生命活力的经济形态——文化经济  相似文献   

9.
大运河除具有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意义之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突出的审美属性。从审美形态上看,它囊括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等审美形态。从审美范畴看,它既崇高,又优美。研究大运河的审美价值,对于丰富运河文化研究内容、深化其内涵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威廉斯从其经验主义出发,敏锐地捕捉到英国社会文化生活中发生的显著变化,将大众文化这种新兴的知识对象纳入美学研究视野,不但打破了封闭性的审美自律性,而且是对后现代转向中的社会生活世界和文化现实的某种积极的回应。在后现代主义的视野中,艺术、审美与日常生活已经相互渗透,审美、艺术不再以孤傲自律的面孔出现,而是与日常生活浑然不分。甚至可以说,在后现代社会,审美因素向日常生活渗透播撒,这是一个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扩张,美学研究在纯美学之外开辟了一个关于大众审美的新领域,即狭义的现代语境中的"审美文化".审美文化往往没有传统美学中严格的哲学思考和神性追求,它满足于人们日常的审美需求.这也就决定了"审美文化"成为一个动态的概念,对其理解需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而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文化则是在当代语境下的大学生群体所呈现的独特的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它诞生后便很快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并影响到了世界文化的发展。随着西方的这种“后现代”观念的引入和商品社会消费主义的滋长,以及现代传媒所引发的大众文化的泛滥,在中国影视文化领域中,出现了与主流文化、正统审美维度相对照的对大众审美的游戏化追逐,使得中国电影的“游戏化”特征已成为不能无视、且渐趋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当代审美文化无论是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发展还是作为一种理论研究的探索,都表现出不同以往的复杂性、丰富性和新颖性,表现出对传统审美文化和美学理论的反思、重建和超越.在融人全球化审美文化新发展的同时,努力表达民族化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受德国古典美学和浪漫主义美学的影响,学界一直强调审美的自律性、超越性和无功利性。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了德国古典美学的审美救赎之路,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的审美与文化批判,期望通过建构审美乌托邦来寄托人类自由解放的希望。但是,这种审美和文化批判的理论路径过分倚重主体心理体验和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忽视了现实历史和社会实践的改造,片面夸大感性、情感、想象力的作用。今天,从全球范围来看,现代性的历史进程依然锐不可当,并且继续以"资本主义"的实在形式遵循着其固有的逻辑在世界范围内扩张,"资本"的魔力和逻辑依旧支配和塑造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审美资本主义正是西方经济社会新近出现的社会文化现象,本文追溯了审美与资本关系的历史嬗变,就审美资本主义中出现的资本对审美的绑架,展开了对资本的辩证批判与反思,就审美资本主义时代"人的自由和解放"问题,做出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回答。  相似文献   

15.
都市职业女性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自身因素的制约,着装行为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接受变为索取,通过穿衣打扮来展示她们独特的品味和生活方式,寻找着自己的社会价值和认同感。研究都市职业女性的着装行为有助于我们对于女性着装的行为和趋势进行预测,对女装产品的开发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西方叙事学理论偏重文本内在构成研究和国内叙事批评过份强调文本社会政治、伦理和文化意义解读的倾向提出问题 ,分析讨论了叙事文本意义存在与审美存在的关系、审美对意义的超越等 ,强调了叙事文本的审美本质。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中国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和进入消费社会,城市审美文化应当成为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一个新兴的重点领域;城市审美文化研究有着自身的独特视域和文化形态,并且贵在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城市审美文化建设与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内在的紧密关联,应当发挥其对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的陶冶引领作用;城市审美文化研究以彰显城市的文化个性,提升城市的文化竞争力为旨归.  相似文献   

18.
汉兴以来,儒家思想一直较为活跃,武帝之际,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确立了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逐渐在社会各层传播,在这一传播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汉代服饰的审美取向,形成了汉代服饰审美文化。汉代女性服饰作为汉代服饰体系中的一大分支,其丰富的服饰类型承载了汉代深厚的文化哲理,是研究汉代服饰审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汉代女性服饰审美的形成、标准与特点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汉代服饰的认识,以汉代女性服饰为研究点,探索汉代女性服饰审美取向产生的原因,并总结出汉代女性服饰的审美标准与特点。  相似文献   

19.
审美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说:"从广义的人种论的意义上说,所谓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它一切能力和习惯."[1]王旭晓教授在《审美文化研究与美学的转型》一文中指出,审美文化研究使人看到,审美文化是人的全面的、历史的审美活动的体现与结晶,尤其具体的、形象的存在形态,从一般的物质产品到精神产品,无不从中折射出某一历史时代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2].而王旭晓教授这一审美文化观是她多年从事美学理论研究的结果.可以说,审美文化研究是王旭晓教授美学理论研究领域的应用化和现实化.  相似文献   

20.
进入20世纪以来,社会性别文化中开始存在一股中性的审美潮流。如果说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组成一条向相反方向无限延伸的轴线,那么中性气质就处于它们的交接部分,兼具双性气质特点。中性化的性别趋势和审美潮流,打破了过去男阳女阴的性别刻板印象,并在开放的社会文化格局中不断变化与发展。双性气质以不同的风格杂糅、交织在一起,使得人类的性别审美视点更加丰富和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