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有时 你刻骨铭心的怀念 怀念得让心痛苦 因为 这痛苦曾使你幸福 这幸福曾令你痛苦 有时 你要干净彻底地忘却 忘却了才觉得幸福 因为 怀念与忘却 像心海的波浪 总在交替起伏 于是 你品出生活的奇妙 想忘的,忘不掉 想留的,留不住 (编辑辛英思迪) .日曰2oo“·之{、29想忘的与想  相似文献   

2.
十三虚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教名词。指以虚无为首的十三点养生要领,即虚、无、清、静、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云笈七签》卷九十一《七部名数要记·十三虚无》云:一曰遗形忘体,恬然若无,谓之虚;二曰损心弃意,废伪去欲,谓之无;三曰专精积神,不与物杂,谓之清;四曰反神服气,安而不动,谓之静;五曰深居闲处,功名不显,谓之微;六曰去妻离子,独与道游,谓之寡;七曰呼吸中和,滑泽细微,谓之柔;八曰缓形从体,以奉百事,谓之弱;  相似文献   

3.
庚,十天干之第七位。《尔雅·释天》:“太岁在庚曰‘上章。’”午,十二地支之第七位。《尔雅·释天》:“太岁在午曰‘敦牂’。”庚午年,据干支纪年法,逢“午”之年,即谓马年。《诗·小雅·吉日》:“吉日庚午,既差我马。”以午对马。《论衡·物势》:“午……其禽,马也。”十二生肖,午以为马,故“午”,即马之代称。  相似文献   

4.
佛言祖语     
《法音》2008,(12):1-1
问曰:菩萨何以故少施?答曰:有种种因缘故少施。或有菩萨初发意,福德未集,贫故少施。或有菩萨闻施无多少,功德在心,以是故不求多物布施,但求好心。或有菩萨作是念:若我求多集财物,破戒失善,  相似文献   

5.
正一、《渭阳》序的文献基础《诗经》中的《秦风·渭阳》写一位贵族在渭阳赠别舅父,诗曰: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毛诗》认为《渭阳》作者是秦康公罃。康公时为穆公太子,其舅氏晋公子重耳流亡至秦国,在秦穆公的  相似文献   

6.
岂曰无衣?与予同袍。①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予同仇。岂曰天衣? 与予同泽②。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予偕作。岂曰无衣,与予同裳③。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予偕行。  相似文献   

7.
问题的缘起 陈静先生在"吾丧我--<庄子·齐物论>解读"一文中认为:解读<庄子·齐物论>的关键在吾丧我,并且对"吾与我"的含义进行了辨析.①她认为"我"是形态的我:"这个‘形态的我'处于与外物纠缠的状态之中,被外物裹携着、冲击着,踉跄于人生之途而没有片刻止息,终生劳碌却不见得有什么成就,疲惫不堪却不知归属何处.‘形态的我'展示了‘人'作为‘物'的存在状态,这样的‘我',实在是被动而无奈的."而"吾"是丧我之吾,"‘吾,不是‘形态的我',也不是‘情态的我',所以在任何极端的情景下都不为所动.……超越了形态和情态的‘吾,,‘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游'是<庄子·逍遥游>的基本概念,它展示的是一个自由的境界.‘我'被外物裹携且陷溺于角色的序列之中,与‘游'无缘,‘吾'才能‘游,,‘吾'的‘游'展示了一个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有了这个境界,‘人'就从‘物'的和‘角色'的存在状态中超脱出来了."  相似文献   

8.
<正>诗曰:真主造化有奇缘,诚蒙厚爱入寺院。脱却忙碌奔波苦,壬辰龙年时运转。喜借东风成大事,努力工作小贡献。应答祈求随人意,感赞安拉信仰坚。又曰:花甲须飘多荣幸,求学前黄古寺中。大殿危危残尘落,众盼维修力不从。无意用词重三遍,主佑大事一举成。感赞执掌幽玄者,襄助仆人显大能。时间过得真快,2014年的春节来到了。2月4日晚上,我在大殿上礼完宵礼拜后,望着落在地上的砖尘,思绪萦绕,回到卧室,夜不  相似文献   

9.
《易经》中的君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经》中的君子观于春海卞良君“君子”,在西周、春秋时期是贵族的通称。《书·无逸》:“君子所,其无逸。”郑玄曰:“君子,止谓在官玉者。”又,《国语·鲁语上》:“君子务治,小人务力。”君子指当时的统治阶级,小人指被统治的劳动人民。春秋末年以后,“君子”...  相似文献   

10.
鲁非 《思维与智慧》2023,(24):18-19
<正>书法教育自古有之,历史悠久,从先秦时期开始即有明确的书法教育记载,如在《周礼·地官司徒·保氏》中的记录“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六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其实这里的“书”也就是指书法教育。历朝历代对书法的教育都尤其重视,并且都作为单独的学科去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语·八佾》第二十一章:"哀公问社於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日使人战栗。"'此章文字今、古文《论语》有作"问主"、"问社"的分歧。清人臧琳曰:"《古论语》哀公问社於宰我,《鲁论语》哀公问主放宰我。"①按: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曰:"问?..  相似文献   

12.
<正>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孔子又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受重生忌死的观念影响,对生命的逝去一贯采取讳莫如深的态度。本节开头我们引述孔子的语录,其实已经强调了类似的意思。在儒家的思想体系里,往往带有人本思想,如《论语·先进》中记载有:“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大意是说,尚未知生,何能知死,欲知死后的状况,应当先知生前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吾有三宝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炁、神。空门有三宝:佛、法、僧。玄门有三宝:道、经、师。道祖老子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韩旭亮,蓝田县汤峪人氏,以前在八仙宫做清洁工。一日,韩老憨然一笑,对众人说:我也有三宝———手里的笤笤脚下的戳戳、腰里的篓篓。  相似文献   

14.
节卦的卦辞强调人有节制,可致亨通。但过分的节制、以节为苦,则会导致"凶"的结局,上六即为证验。人们应当持正、适中,做到适可而止,做人、处事、接物都要有一道不可触及的上限和底线。《彖》揭示出"君上与臣民分居其位"的爻象和卦体结构,要求找到自己的职事本分,定位清楚而"遵守节度"。九二、九五分别居内外卦之中,昭示着君王的言行皆应符合中正之道,政教施行才可通畅无阻。人类把物当物,物才会积极回报人类,而不是惩罚人类。《象》曰"泽上有水"则说明水已经溢于泽外,超过所必需的程度,已经到了不得不设法控制、进行有效约束的地步。  相似文献   

15.
(作者性名后面前一数字为期数,后一数字系页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哲学·r行弓叼曰,一石U 11勺公 :,‘“发展是硬道理”的道理:哲学基本原理 与经济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6.
正《庄子·天下》篇曰:"《易》以道阴阳。"阴阳确实是《周易》的核心观念。在《易经》中虽然没有明确使用阴阳的概念,但阴阳的流行与转化确实是《易经》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思想。阴阳概念至晚在西周时代已经出现并流行。《尚书·夏书·禹贡》有"至于岳阳""岷山之阳""南至于华阴"的说法。阳为山之南,阴为山之北。《尚书·周书·周官》更有"论道经邦,燮理阴阳"的说法。《诗经·大雅·公刘》曰:"既景乃岗,相其阴阳。"至西周末年,  相似文献   

17.
十三虚无     
道教名词。指以虚无为首的十三点养生要领,即虚、无、清、静、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云笈七签》卷九十一《七部名数要记·十三虚无》云:一曰遗形忘体,恬然若无,谓之虚;二曰损心弃意,废伪去欲,谓之无;三曰专精积神,不与物杂,谓之清;四曰反神服气,安而不动,谓之静;五曰深居闲处,功名不显,谓之微;六曰去妻离子,独与道游,谓之寡;七曰呼吸中和,滑泽细微,谓之柔;八曰缓形从体,以奉百事,谓之弱;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4月20日)三十五年前净公长老的一首诗,题为《寄怀传印法师》。三十五年前,即净公长老已经从湖北家乡被调来北京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协也是"文革"后才恢复。是年我还在江西与云居山相距20公里的梅棠公社旸岑山上。净公寄诗给我:两度分襟不计春,花开花落每怀君。喜吟禅悦清新句,颇慰尘劳散乱心。风月漫酬三世债,林泉堪羡一闲身。遥知眼底无多物,除却青松是白云。这是1979年8月26日净慧法师写给我的一  相似文献   

19.
对前定与自由关系的一点认识陈雨东学习了伊斯兰教著名教义哲学经典《教典诠释》后,我对真主的前定与人类自由之间的关系有如下认识和体会。《古兰经》谕示:"真主创造你们,和你们的行为。"(39:96),又曰:"真主是创造万物的,也是监护方物的。"(39:62...  相似文献   

20.
佛祖语言     
问曰:菩萨何以故少施?答曰:有种种因缘故少施。或有菩萨初发意,福德未集,贫故少施。或有菩萨闻施无多少,功德在心,以是故不求多物布施,但求好心。或有菩萨作是念:若我求多集财物,破戒失善,心心散乱,多恼众生;若恼众生以供养佛,佛所不许,破法求财故;若施凡人,夺彼与此,非平等法,如菩萨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