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罗嗣亮 《现代哲学》2006,3(5):39-45
延安时期毛泽东的文艺普及思想不仅是一种文艺主张,更是一种文化政治理念。它在毛泽东对中国左翼文艺运动史及延安文艺现状的审慎分析之后出场,以走进民众作为政治方向,而提升民众则是其政治目标。在实行这一思想后,毛泽东关注了来自文艺普及实践的政治反馈。如何改造和团结民众尤其是农民,这是延安时期毛泽东始终在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鲁迅美术学院的美术史学研究为切入点,讨论延安鲁艺时期、东北鲁艺时期、东北美专时期、鲁迅美术学院时期学术研究的方向。延安鲁艺时期的学术研究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社会对美术的关系,这一理论一直在改革开放初期还在鲁迅美术学院的学术研究中得以继承。不仅如此,从延安到沈阳,学术研究坚持技法理论研究,这使得鲁迅美术学院学术研究形成了美术史与技法理论并驾齐驱的研究局面。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毛泽东提出革命文艺"民族化"的口号,既有扩大抗战动员的原因,也有纠正五四新文艺偏差、重塑革命文艺的考虑。在他看来,革命文艺的民族化应当妥善处理民族化与人民性、现代性、国际性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深入人民生活,推进基于人民性的"民族化";通过利用和改造旧形式,推进朝向现代性的"民族化";通过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资源,保持民族化与国际性之间的合理张力,最终创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总之,革命文艺的"民族化"战略,意味着革命文艺从单一的阶级立场转换为民族-阶级双重立场,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实现;而革命文艺的民族化方法,也体现出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处理革命文化与传统文化关系的辩证智慧。  相似文献   

4.
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两万五千里长征后的战略转移开始,延安就一直扮演着中国共产党人心中革命圣地的重要角色。基于延安的这种政治意义和历史价值,反映在艺术层面也形成了在整个文艺系统内能够承前启后的"延安传统",这种传统的逐步形成和产生影响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延安时期"历史形象"形成和塑造的一个过程。一般而言,我们习惯于将延安时期的绘画创作关注点集中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术创作探讨上,从而较少关注到对延安时期更加广阔、多样化"历史形象"的存在分析,以及它们在绘画作品中的"历史形象"塑造的表述。  相似文献   

5.
延安鲁艺版画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时期鲁艺的版画教育在战争中从理论走向实践,能够与时代同步、与广大人民同呼吸共患难,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实现了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美术大众化的时代要求、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版画发展中,起到了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罗工柳先生是一位在中国艺术史上做出卓越贡献的艺术家,也是一位优秀的美术教育家。他的艺术历程跨越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展现出反映革命文艺理想、彰显时代精神的亮丽光彩,成为中国美术主流在历史中前行的标志。他早年主要从事版画创作,1949年后多作油画。他独特的"土"的风格,使其艺术在美术史上留下印记。本文对其延安时期木刻版画作品和早期油画作品作具体分析,探索罗工柳先生极具乡土特色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文艺思想及其实践确立了大众化的价值品格,实现了文艺由私人活动到公共事业的转变,并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精神,对中国文艺发展具有深刻的现代转型意义.同时,毛泽东实现了民族化对文艺发展的有效规范,使中国文学艺术在实现现代转型的同时依然保留鲜明的民族风格.当然,文学艺术在毛泽东时代发生的深刻转型,并不意味着现代化的完成.  相似文献   

8.
宋婕 《现代哲学》2006,2(3):14-24
传统中国蕴含着两种“革命”思想的维度:一是圣人救世的“汤武革命”,一是基于压迫而进行反抗的农民起义。这两个维度对于既系统地接受过中国传统的规范性文化教育,同时又深受非规范性文化熏染的毛泽东来说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形成了他“圣人救世”与“压迫-反抗”的两种“革命”逻辑。这两种具有不同文化气质的“革命”逻辑在毛泽东思想中得以结合的根本基础是他尚变求动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革命功利主义文学价值观,是适应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革命进程中确立“文化领导权”的需要而提出的.文艺功利性的内涵是广泛的和多层次的,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是多维度的,既要反对排斥和否定文艺社会功利性的错误主张,也要反对文学与政治关系上狭隘的、急功近利的文艺观.应当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革命功利主义文艺观,正确处理审美与功利、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匡正文学“去政治化”的偏颇.  相似文献   

10.
宋婕 《现代哲学》2013,(1):42-53
文化的“革命”,是贯穿毛泽东一生思想与实践的核心内容,毛泽东的文化革命所要做的,首先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文化权利立场,将文化的话语权归还大众,从而实现文化权利的颠覆式重构.  相似文献   

11.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人在此经历了13年的革命抗战事业,延安时期的历史形象是绘画创作中的重要一部分,它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而发展。以延安时期的历史形象在绘画中的刻画为中心,对新中国成立前、"十七年"时期和新时期三个阶段予以分析,研究它们不同时期在绘画中的创作特点,以期对延安历史题材的绘画创作有一个深度剖析。  相似文献   

12.
50年前的今天,抗日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中华民族正处在存亡危急的艰难岁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向革命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发表了重要讲话,系统地总结了“五四”以来的革命文艺运动的经验,精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拿起笔作刀枪,为争取  相似文献   

13.
延安是孕育新中国的革命圣地,在中国近现代革命斗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延安抗战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产生了一大批优秀艺术家,石鲁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并且,石鲁作为"长安画派"的领军人物,对其早期艺术经历、艺术作品、艺术思想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在特殊历史时期,我党领导下的中国近现代文艺工作的发展状况与走向,把握时代与文艺创作的相互关系,为当下新时期的文艺创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中,延安从来都是一个被广泛表现且有着深刻历史内涵的题材,尤其是在革命历史题材绘画兴起后,对延安形象的刻画在美术形式中也有了丰富的表现。油画以其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在表现具有革命历史和革命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中有着优势,因而在表现延安题材的创作中也得到了广泛的接受。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革命人道主义主张合理利用暴力争取人民民主,争取人民人身、财产等权利,重视人民的利益,提倡人民的真正平等、亲爱互助,尊崇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内容非常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种人道主义除了继承辛亥革命以来的人道主义精神外,也直接继承了俄国十月革命的人道主义,并间接继承了法国大革命及美国革命的人道主义。毛泽东的革命人道主义带有中国传统的人道主义思想色彩,又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掌握和发挥历史主动的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理论图景。青年毛泽东在对各种思潮的比较下,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了掌握历史主动的科学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通过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强党的建设、总结历史经验和规律,推动中国共产党把握革命时期的历史主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为掌握历史主动接续努力,既有正面经验,也有反面教训。考察毛泽东掌握和发挥历史主动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讲述毛泽东的政治生涯开始,涵盖了他漫长人生的前半生.在本文所涵盖的时期结束时,毛泽东成为了党的余部的领导人,这时党刚刚从第二次几近灭绝的大围剿中幸存下来,必须适应新的环境和中国西北的人民群众,乃至应对来自日本的新威胁.因此,只有作为毛泽东后期生涯的序幕时,"早期毛泽东"看起来才有吸引力——这个时期,他正等待时机登上历史舞台.然而,毛泽东对中国农村革命的成功领导并非由偶然性或者深层的历史进程所决定.从本质上讲,毛泽东政治思想基础是在1937年打下的.虽然1937年最迫切的问题不是农村阶级斗争,而是抗日战争和毛泽东领导地位的巩固,但是农村革命再次成为1945年至1949年与国民党之间的国内战争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8.
《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是毛泽东在革命战争时期完成的两篇哲学论文 ,准确地把握“两论”的精神实质 ,对于正确理解毛泽东及其思想① ,特别是作为一般性理论基础的哲学思想无疑是极为关键的。所以 ,当诺曼·莱文在《辩证法的内部对话》② 一书中把目光投向毛泽东所领导的中国革命与延安道路的时候 ,他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以一位西方学者的特有的理论视角去进行了他本人对于“两论”的诠释与注解。一毛泽东的历史和政治生涯正好处在现代史上最动荡的年代 ,他的文字生涯大约有 6 0年 ,期间他写了大量的个人文献。在这样的…  相似文献   

19.
汪伊举 《学海》2003,1(2):35-44
后革命是指社会进入了以解决个人问题、全球和全人类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时期。在此时期,理论主要是表达个人的思想观点、追求共识和表达自由的权利;真理也从一元性走向多元性,精神文化、思想学术的发展和繁荣有了不同于革命时期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建构中国革命话语过程中,充分运用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借助十月革命,毛泽东诠释中国革命的条件与性质,探求中国革命的道路,展示中国革命的前景,使中国革命赢得了民众的理解、认同和支持。毛泽东之所以要借助十月革命建构革命话语,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