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徐渭将草书的笔法、意趣、气派,融入他的写意画中,成为中国大写意画风之开创者.其画风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此画风形成,渊源于中国悠久的书画实践与理论,更得益于个人的书法特点、人生经历及对艺术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鲁克俭 《哲学动态》2007,35(4):15-20
在英语世界,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了关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研究热潮[1]。20世纪80~90年代,国内学术界也曾经出现过“三种社会形态理论”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激烈争论。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相关,国内学术界长期以来有关于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奴隶社会”的争论,这种争论后来进一步发展,一些学者根据芬利(Finley)等西方古代史专家关于当时奴隶数量的最新研究成果[2],得出西欧历史上也不存在奴隶社会的结论。如果这种说法能够成立,那么人们自然就会进一步得出结论说:马克思把奴隶社会看做西欧历史发展中的一个“经济社会形态”的说法已…  相似文献   

3.
山水画在北宋达到成熟的写实风格后,南宋画家试图创新技巧,以抒情为目的.马远、夏圭为南宋院体山水的典型代表,二人发展了李唐刚劲苍猛的画风,开创了"偏角山水"的新意境,构图多取局部,常画山之一角、水之一涯、故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本文试从分析马远、夏圭的绘画风格来探究文人画对院体画的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4.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中原美术(包括传统民间美术)是中原文化之硕果。文章通过对中国美术史料的分析得出,"中原画风"源自唐宋时期"南北二宗"(1)中的"北方画派",是中原画派或北宗画派的主要创作风格,认为"中原画派"即"北宗画派"的传承,"中原画风"即"北宗画风"的发展。重塑中原画派、创新中原画风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文化高地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郭店楚墓的年代,利用郭店楚墓竹简<唐虞之道>篇中出现的"性命"以及传世文献的材料,指出刘笑敢先生以"道德、性命、精神这三个复合词"判定<庄子>内篇早于外、杂篇之说,存在问题.因而以刘先生之说为根据的种种关于<易传>年代的结论均不可靠.  相似文献   

6.
沈周是明代中叶"吴门派"绘画的先驱人物,沈周的父祖辈及其老师杜琼、刘珏等多善画,画风近元画,因此,历来的评论家论及沈周的绘画,主要关注他对元代绘画风格的继承,沈周的早期画作,确实属元画王蒙一路.但是,单单看到元代画风对沈周的影响是并不全面的,沈周中年以后的画风受宋画和当代绘画主要是"浙派"影响很大,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沈周的弟子文征明曾对沈周中年画风的变化作过论述.  相似文献   

7.
悟才 《中国宗教》2022,(1):78-79
明末清初,四僧画派名噪一时,他们突破了正统画派摹古画风的樊篱,以"大道至简"的精神寻求章法结构和意境的不落俗套,巧妙地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于作品中抒发出来,体现了艺术创作和参禅修行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关系,对后世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绘画史上,清初时期北方宫廷奉"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画格为正统,江南地区却出现一批富于个性的画家,他们与北方宫廷"四王"崇尚摹古的画风有很大出入,"四僧"(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弘仁)乃其中代表。  相似文献   

8.
<正>20世纪80年代早期,国产电影(以大陆为主)里并不直接出现"美国形象",而常以从美国归来的华裔作为美国形象的象征,如《庐山恋》、《牧马人》等影片,这种现象可以表述为"缺席的美国";到20世纪90年代初,缺席的"美国形象"则通过想移民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去的中国人来体现,如《大撒把》等。"缺席的美国"象征着一种与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相对立的他者诱惑,一种背离高尚精神的物质享受,美国形象是一种被主观建构的想象。从90年代末开始,国产电影开始出现直接的美国形象,以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建构美国形象,美国逐渐地不再  相似文献   

9.
约旦圣战萨拉菲主义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埃及,它于80年代开始兴起,90年代作为思想路线出现。它尊经崇古,信奉真主主权、忠于与不忠原则、圣战思想,反对当代"蒙昧"政权、参与政党政治,否认偶像崇拜与多神教、异教徒,号召建立一个伊斯兰哈里发政教合一国家。该思想从理论付诸实践,经历了萌芽、正式组建、传播、分化、世界化与恐怖主义极端化和由式微到复苏的发展阶段。约旦圣战萨拉菲主义发展成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约旦成为滋生国际恐怖主义的温床,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举国上下的"书法热"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书法艺术的繁荣,然而,它也给当代书坛带来某些困惑和危机.要摆脱这些困惑和危机,应着重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从加强书家自身修养入手,认真解决"三个缺失"问题,即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文化修养的缺失,传统人文精神的缺失;二、从提高创作的内在质量入手,重点解决"两个不适应"问题,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不适应;三、从研究书法艺术发展规律入手,进一步处理好"两个关系",即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主流书风与非主流书风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1.
迄今为止,首先由张岱年先生明确提出的"综合创新"论已经有了三个发展阶段.张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创造的综合"论,80年代继续发展为"综合创新"论.经过包括方克立先生在内的诸多学者的阐扬和论证,"综合创新"论逐渐成为当代中国文化思潮的主流.方克立先生高度评价了张岱年先生学术思想的当代价值,赋予其崇高的历史地位,并在2006年提出"马魂、中体、西用"论,把"综合创新"论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并多次强调这个思想应归于张岱年先生.  相似文献   

12.
李锐 《周易研究》2004,(4):57-60
本文讨论帛书<易传>第一篇<二三子问>的时代问题.依据传世文献材料和出土文献,并根据思想观念的发展规律,指出<二三子问>中出现的"精白"一词,已见于<鹃冠子·度万>,进而分析在孔子的时代,有可能出现"精白"这样的概念以及出现押韵的占语,对于<二三子问>的年代作出了新的推测.认为此篇时代当较早,并没有受到黄老思想的影响,有可能就是孔门弟子录所闻于夫子,整理成篇.  相似文献   

13.
正有这样一位漫画"大师",5亿人看过她的作品,比利时副首相专程找她签绘合影,姚晨、陈粒更是她的"迷妹"粉丝。她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画作却惊艳法国、比利时。她的画风野蛮又狂野,她经常用一个不修边幅、胡子拉碴的小人儿代表自己,被很多人误以为她是位古怪的长满胡子的大叔。其实她是一位长相甜美的90后,她是漫画家早稻,像她的名字一样,她不喜欢顺应季节,她喜欢规避一切世俗,只在生命里放肆野蛮地生长。  相似文献   

14.
"时间的痕迹"改变了敦煌壁画,壁画赋予"痕迹"以意义.用研究性的眼光重新看待这些"痕迹",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壁画."痕迹"带来的不只有破坏,还有许多陌生的信号--暗示着通向新的绘画语言的可能.研究它对我们继承和发展敦煌画风有着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董源是我国五代南唐画家,在明代董其昌的"南北宗"论里,董源及他的画风成了南宗真正意义上的鼻祖,故在我国画论和绘画史上的地位极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宋元被人如此重视的一位画家却在五代和宋代初期的画学著作中,不见记载。直到北宋中期,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才给予注意。后经北宋著名文人、画家米芾在他的著作中,对董源"平淡天真""一片江南"的画风大为赞扬。这样,董源的"一片江南"画风才成为后来文人绘画的范式。将沈括、米芾等人为何将董源"一片江南"的画风作为士夫画的典型图式为切入口,一探宋代士人阶层的文化趣味,厘清其背后的北宋社会与文化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的15年里,美国掀起了一场新的学术运动,类似现在如此明显地影响着法国公众舆论的"新左翼".这一运动的各种观点是一场智能和科学革命的前奏,其意义之重大,对于西方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前途来说,几乎应该和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不相上下.这一运动以进一步加深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为出发点,严格说来还没有一个名称.即使在美国,也还没有全面论述这一运动的著作.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新自由派",但也可以称之为"芝加哥学派".这一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年代,当时出现了一系有创见性的著作,扩大了经济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的应用范围:关于不公平待遇的解说(加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80年代美学热主要表现在流派争鸣、<手稿>现象、美学史研究的拓展以及李泽厚现象等四个方面.90年代美学的沉寂并不是美学的沉寂,而只是80年代美学的沉寂,转型的时代在呼唤着转型的美学.  相似文献   

18.
李秦升 《天风》2015,(4):24-25
他,身材精瘦干练,经常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背一个军用帆布包。他就是被称为"民间和平使者"、"民间爱国人士"的孙思高弟兄。孙弟兄生于1952年,出生在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五图街办五图村,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却活出了不凡的精彩人生。宝石工艺兴经济,赤子之心念统一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昌乐发现了蓝宝石,轰动世界,也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在民族主义压力下,华西协合大学开始向政府立案,以期获得社会认可.由于南、北政府都颁行了立案法规,鉴于其时四川所处的特殊处境,华西协合大学决定率先得到四川地方当局的认可.在这种情况下,华西协合大学在1926、1927年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满足立案要求,并于1927年底在省教育厅获准立案.华西协合大学的立案过程清晰展现了华大在具体的地方处境中对立案这一"国家"规定的地方响应.同时,它也为20年代"国家政治"在"地方"的运作实践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  相似文献   

20.
从上个世纪20年代至今,中国学者将亚里士多德的一个重要的伦理概念arete译为"德性"、"德"、"德行"、"美德"、"品德"、"优秀"等等.亚氏的arete指人时意思是人的理性的特长、功能.它分为两类:"理智的德性"和"伦理的德性";后者与理性密切相关,显示了亚氏伦理学的理性主义特征.孔子的"德"与亚氏的arete较为相似.孔子的"德"包括才在内,指人的道德.这或许可以叫做道德理性.孔子的"德"包涵内在的与外在的两个方面.在内为个人修养,外化为德行,二者密不可分.具体言之,即修己与安人.比较这两个概念,有助于理解这两位东西方大师的伦理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