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耀斯的视域解释学来解读刘海粟的<欧游随笔>,通过这个例子说明,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文化创新不仅是可能,而且交流的目标便在于发现.在欧游中,刘海粟从欧洲美术经验中识别出世界艺术,从而也带来了对民族艺术发展道路的重新认识,提出了"加入那世界的美术潮流和别人一同前进"的思想.这是一种能够超越了当时流行的中西文化之争的思路.在今天看来,中外文化交流之"中西合璧",不是简单的文化相加,而是基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面加强民族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纵观美术史,印象派扮演着承前启后的关键角色,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其创作手法和风格丰富多彩。文章通过解读沃尔夫林的艺术风格学理论,从画面构图、用色、笔触三个方面对印象派绘画的形式风格进行研究,来探析印象画派中光影、色彩、笔触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因素理论。西方后印象派绘画艺术的出现是现代艺术史上的伟大革新。后印象派的出现,与当时西方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结合"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理论尝试进行后印象派绘画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现代美育的奠基人,刘海粟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印象派艺术合二为一,西为中用,开创了近现代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特别是其突出中西融合、提倡创新自由、强调民族气节、强调全面修养的绘画思想,在中国近现代绘画美学思想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西方绘画在印象派后期,一些画家不再遵循印象派客观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而赋予绘画以象征意味和主观表现色彩,其中代表即是梵高和塞尚。他们在艺术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并在创作主旨、创作技巧上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绘画风格。两者在艺术手法、表现形式、色彩运用和创作思想的差异,为后来的西方现代艺术彰显个性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6.
艺术大师刘海粟在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国画创作上,刘老山水、花鸟无不擅长,他贯通古今、融会中外,不守旧、不泥古,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画中的泼墨、泼彩技法,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新风格;在绘画理论方面,刘老将"六法论"中的"气韵生动"等理论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在几十年丰富而坎坷的艺术生涯中,他又结合西洋印象派的理论及风格,强调形神兼备,最终形成了自己完备的美术理论.  相似文献   

7.
伍守阳是明代后期著名的内丹家.伍氏三关修炼论是其丹法的核心内容.伍氏对三关修炼功法次第以及化暴化神之理等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发前人未发之秘.伍氏三关修炼论反映了那个时代道教内丹学的特色;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后期印象派的塞尚到抽象表现主义的康定斯基,论述了从“情感表现论”到“精神表现论”这一过程。并且阐述了“表现论”对西方表现性绘画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建 《美与时代》2014,(4):83-83
风景油画属于西方画种,自传入中国以来,中国的风景画家一直在不断的学习、探索和研究西方风景油画,并创作出了大量的风景画作品,特别是印象派风景油画更是中国风景画家学习、模仿和研究的主要对象。但多年来很多风景画家一直受到西方风景油画的影响,绘画技法和绘画理念在改革开放以前一直未有新突破。研究和学习印象派风景油画,是作为一个风景画家必须的学习过程,是提高其风景油画的技法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印象派出现于19世纪后期,其主张到户外写生,致力于追求外光给色彩带来的变化,强调画家要以第一瞬间的印象来进行创作,试图捕捉到瞬息多变的大自然。新印象派又称"点彩派",是由一群深受印象派影响但也有着自己独特见解的画家组成。他们不用轮廓线划分形象,而用点状的小笔触,通过合乎科学的光色规律的并置,让无数小色点在观者视觉中混合,从而构成色点组成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从东方还是西方,凡是稍有从事过美术相关行业的人,都不会对印象派感到陌生。西方艺术19世纪最后30年,印象派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整个西方画坛。当今在中国的学院教育里对于印象派绘画的分析,关注的大多是技法、题材和历史背景等,这些无疑是欣赏和评价印象派绘画的重要方面。但除此之外,从印象派绘画观念发展的过程来看,最为吊诡的一点是它从追求极端的真实起步,最终走到了真实的虚妄。本文通过对西方艺术经历印象派绘画的前后过程进行分析解读,指出人的视觉思维观念是如何从西方传统绘画中以"借物说事"为原则转向表现事物的客观面貌——"追真"为原则再发展到了以表现艺术家自身的主体原则的变化过程,这种转变源于印象派艺术家自觉的艺术实践精神。印象派的存在对于人类对于客观真实的认识来讲,正所谓是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2.
德彪西是法国印象派音乐的大师,他创造性地借鉴了象征派诗歌和印象派绘画的创作理念,以崭新的音乐语言发展了钢琴作曲和演奏的空间,营造了画面感极强的艺术空间,其乐思和语言值得不断研讨和挖掘.通过对其代表作《版画集》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德彪西在织体语言、曲式结构、节奏、音阶变化等方面均采用了前所未有的独到手法,充分彰显出印象派音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普世理想"与民族性--探讨中国文学在全球化时代的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韬 《学海》2003,(4):163-168
中国现当代作家们的“绝望”意识在近百年中国文学史上形成了一种传统 ,当代作家们在作品中表现绝望的载体 ,大致有这样几种模式 :割裂了历史的现代精神 ;缺乏整体民族意识的民俗 ;失却了生命豪情仅作为纯欲望存在的个体。在当前这个全球化时代 ,西方强势文化已确实对中国文学形成了三种不同形式的制约 ,即来自于传统启蒙理想、后现代主义和欧美大众文化的三重束缚。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就此结束“一切乞灵于西方”的思维方式 ,把构建汉民族文化体系 ,呼唤汉民族自身的文艺复兴作为创作和批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刘海粟先生作为20世纪中国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其在艺术领域做出的独特贡献是巨大的,尤其是他的美术教育思想,对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试从西方美术教育理论—"工具论"美术教育观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刘海粟美术教育思想的价值、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印象派的产生受到科学发展极大的影响.由于科学的影响,使印象派创造性地开拓出一片灿烂的天地,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创作走向机械的表现而忽视了内在精神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保罗·高更一生的绘画道路并不顺畅,他不像莫奈那样从小就接触绘画,而是在青年时期受到印象派朋友的影响开始作画,由于对绘画的热爱他毅然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到绘画中。撇开个人情感,高更后期的创作无论是构图还是色彩,都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无论是对艺术美的追求还是对自由思想的追求,都反映了当时社会后印象主义绘画及其他画派所带来的影响。试图通过高更所处的历史社会背景,浅析塔希提时期高更创作风格转变的几个因素,重点讲述塔希提对高更绘画生涯的影响及重要性。探究其艺术思想对现今艺术发展所起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印象主义画派出现在19世纪后半期(1874)的法国,它的出现是西方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印象派画家在对传统绘画继承的同时,基于对光学概念的进一步认识,又大胆地摈弃传统风景画的束缚,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勇敢探索,尤其是在色彩上的"放肆"尝试,使得他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色彩时代.他们使色彩成为审美对象的同时,又成为画家面对客观事物,表现自己的主观感情的工具.色彩与光线的千变万化,瞬间景物的永恒印象,个人主观的情感表现,是印象派最突出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8.
印象派是十九世纪后半叶流行于法国画坛的一种艺术流派,它是西方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是一场伟大的色彩革命。印象派在西方艺术史上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它改变了西方绘画几百年以来不变的室内灰黄色调,重新定义了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使得色彩不再单纯地依赖素描关系去为结构形体服务。提到印象派,人们不难想到丰富的色彩和绚烂的光影,此外,在印象派作品中读到的更多是时间的定格与流逝,尤其是印象派独特的绘画维度打破了传统绘画方式,在西方美术史上刻下了一片辉煌。  相似文献   

19.
繁华的上海,孕育了近现代时尚而富有殖民色彩的文化。虽然它缺乏悲怆、苍凉和浑厚的底蕴,但精致、华丽和安逸也不失为都市文化的本色。和上海这座城市所具有的独特文化脉络一样,海派油画显现出她的精巧、唯美与奢华的艺术品格。作为中国油画的摇篮,上海在经过油画移植与创造的百年历程之后,真正沉淀下来并形成海派油画艺术特征的,是将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巴黎画派和中国绘画美学、特别是中国文人画美学观念相互融合与同构而形成的艺术风貌。比如,作为海派油画最突出的代表,刘海粟一直用传统文人画的审美心理去同构后期印象派和野兽派…  相似文献   

20.
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分界是一个有争议性的话题。虽然现代艺术的产生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但是自文艺复兴以来形成的古典主义传统发生断裂的是在后印象派的三个艺术家的创作,他们的艺术直接启发了现代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