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陈向义 《哲学动态》2004,(10):36-39
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呈现出多彩纷呈的局面,这种局面是在"走出传统实践美学的困境"中产生的.传统实践美学是在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产生的,到了80年代,它逐渐成为中国美学的主流派,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彭锋 《哲学动态》2008,(1):62-66
新实用主义美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美学思潮,发端于美国,逐渐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与此前盛行的分析美学狭隘地关注高雅艺术不同,新实用主义美学将视野扩大到包括流行艺术和日常生活在内的广大的审美经验领域.  相似文献   

3.
传统美学思想的精神实质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善"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了不同的精神实质.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外来文化与思潮大量涌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遭受着强烈的冲击并发生了转变.在这样的状态下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医学美学探微湖北省鄂州市第一医院(436000)张秋臻医学美学是医学与美学的交叉,又与许多相关学科有关联的边缘学科。本文仅就医学美学在我国首先提出的文化历史、渊源进行探讨。医学美学是医学大家族中的一个分枝,必须为医学的总目标服务,于80年代由我国学者...  相似文献   

5.
在阐明我国医学美学学科于20世纪80年代发端于人文医学的基础上,介绍了20多年来,医学美学在当代中国美容医学整体学科形成和发展中起到的理论导向作用,同时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进而伴随着美容医学学科走向世界,影响世界,取得了学科理念上的国际共识而领先于世界.最后,阐明了医学美学和美容医学学科两者都进入成熟阶段之后,必将 分别回归于应用医学和人文医学两个不同的医学领域.  相似文献   

6.
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历来是美学界讨论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我国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曾经形成了三种主要观点:(1)美学是研究美的科学;(2)美学就是艺术观,是研究艺术的科学;(3)美学基本上应该包括研究客观现实的美、人类的审美感和艺术美的一般规律,其中艺术更应该是研究的主要对象和目的.70年代末期,我国美学在经历了“文革”时期的沉寂而重新活跃起来以后,有关美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又受到了重视.综观近十几年来的讨论情况,除上述形成于50、60年代的几种观点依然存在,并有所发展以外,又产生了一些新的观点.主要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自王国维等前辈学人将美学概念引入中国后,我国的美学研究路径似乎并未严格遵循柏拉图、康德的方式,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学者们面对潮水般的国外美学思潮,一边努力汲取,一边结合中国实际和古代美学思想资源进行研究。而正是文学界、美学界等众多人文知识分子,一方面关注社会现实,以变革其时的僵化意识形态为己任,另一方面又以超越现实的人性为理想,诉诸于审美意识形态,引发了持续数年之久的第三次美学热潮。但随着美学研究的深入和第三次美学热潮之后,美学研究回归自己的园地:既有对西方美学思想的吸收,又有对中国古典美学资源的继承,从而开始美学研究领域的转向与拓展,从抽象思辨回归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8.
“微审美”是依托当代高新技术传播平台所形成的全新的审美形式.作为一种文化审美和后现代审美形式,“微审美”具有即时性、杂合性、碎片性等基本特征.“微审美”之审美活动的迅速发展,在审美时空、审美体验、审美类型等多个层面向传统美学理论提出了挑战,诱发了美学理论的新变.进而,微审美及相关美学理论建构,为当下美育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广告美学是广告学和美学相结合的边缘性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广告活动中的审美现象和审美规律。对于广告美学的研究,国内方面将美纳入实践活动领域予以考察,抓住广告及广告审美的行为性、行为关联性和互动性;在国外,则将广告美学当成商品美学或营销美学来进行研究,主要是研究商品、人与商品的关系,尤其是人对商品的审美关系,提高广告的美学功能,使广告在沟通产销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蒙美学界朋友大力支持,"美学学人"栏目陆续收到了一批专家、学者的大作。因篇幅关系,本刊只能以来稿时间为序,每期刊出一篇,敬请谅解。近期将介绍的是邢煦寰、胡经之、童庆炳等先生。  相似文献   

11.
孙一鸣 《美与时代》2013,(11):47-47
20世纪90年代以来,身体美学在国内开始引人关注。特别是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当代社会,身体问题不再单纯的作为哲学问题来研究,而是渗透到文学、时尚、设计等各种文化现象之中。身体成为时尚、艺术研究者热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代韩国的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出版了<美学概论>(朝文)和<美学>(汉文)之后,90年代初应邀去韩国讲中国当代美学并访问了美学专家教授,又参加了东方诗话国际学术会议,还阅读了已出版的韩国美学书刊,便引起了浅谈当代韩国美学研究的想法.  相似文献   

13.
李启军 《哲学动态》2012,(11):98-103
在中国,"暴力美学"是1990年代末才出现的一个新词,在最近几年有了相当的"热度",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和谈论暴力美学问题。怎样认识、理解和对待暴力美学,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美学理论和美学实践问题。这就有必要对暴力美学问题进行一番清理、反思、辨析,并追问暴力美学的所指,暴力美学有无人性根据,以及怎样看待暴力美学的正面和负面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季先生以98岁高龄之人生经验与知识系统,网罗中西,融贯古今,以高远之视界,见出当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所面临的危机,提出诸多人文学科必须重写、根本转型与改弦更张.对美学学科之严重西化,他提出必须“根本转型”,应在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上探求,才会有出路.尽管他的“舌头”美学显得过浅过窄,其理论前提也尚未进行中西方文化性质之大转换,但从中显现了他的卓识与真诚,足以令后人深深思考.  相似文献   

15.
2010年8月9日至13日,美学界的盛会-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的千余名学者参与了这次会议,诚所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本届美学大会的主题为"美学的多样性",由于牵涉议题广泛,参加会议学者众多,本文择其大端,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豪放"美学范畴的成熟,主要受到<易传>美学思想的影响,它继承<易传>哲学的积极因素并在多方面达到了"刚柔并济"的美学境界.更为重要的是,<易传>所表现出的刚健积极的进取精神,是"豪放"主体最根本的处世姿态,也是"豪放"美学范畴最大的魅力和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学的根基就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传统美学是一种“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美学,中华美学精神集中表现在它的“美善相乐”,“天人合一”,“和合之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学就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条件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学精神的产物,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源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真善美相统一的价值论体系,它将以美和艺术来塑造人民的灵魂,鼓励人民向上向善,以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为实现振兴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吹响时代前进的号角.  相似文献   

18.
我为这次会议准备了三个问题,我将集中讨论对整个美学以及亚洲美学原理的思索会在当今世界文化中所起的作用.1995年在深圳举办的美学会议曾预言21世纪将会是一个跨文化美学的世纪;去年在日本举办了第十五届国际美学会议,会议非常重视对亚洲主要美学传统进行的最新研究;这些都非常清楚地表明,我们作为学者所关注的领域在世界许多不同地区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一现象有其内在的和外在的原因,这正是我打算在此次会议中加以论述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最美"现象层出不穷,"最美"人物成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楷模。但是"最美"人物不仅具有伦理道德价值,而且还具有深刻的美学意蕴,强调"最美"人物具有美学意蕴并非削弱"最美"人物的伦理意义而是揭示"最美"现象具有日益复杂的多样化内涵。特别是要防止"最美泛化"现象,而使其失去了感染人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杨春时的《审美意识系统》《艺术符号与解释》等著作,初步形成了关于审美超越性的理论,并为其找到了一个理论基石--人类意识的总体结构理论.之后,他汲取西方现代哲学、中国老庄、禅宗美学的思想资源,关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在90年代后,《生存与超越》《走向后实践美学》等著作,形成了与实践美学分庭抗礼的"后实践美学"体系,而"主体间性"理论是该美学体系的基石,促使中国美学开始向现代美学转型.杨春时的治学心得主要是:常存问题意识,不断超越自我;冲破学科界限,打通人文学科;接收西方理论要使之中国化.要有自己的创造;以思想带动学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