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大多数研究社会科学的人来说,他们对维特根斯坦哲学的认识,是从阅读P.温奇的论著(《社会科学的观念》一书及其后的一些文章)开始的。研究温奇的人似乎大多都这样指出,既然他和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大概就是他们在著作中所表述的那些话,那么,他们不仅是错误的,并且也是荒唐的。如果他们似乎要为崇信巫术辩护,或者否认太阳系的日心说,那么,他们就是要求我们放弃所信守的正确理性信念。本文的目的就是要表明:上述荒谬论断并不是维特根斯坦和温奇所主张的,也不是他们力促我们接受的。  相似文献   

2.
下午计划去自习,给冬冬弄论文,一个小时,七点多下去,在球台边上看见冬冬和ly,ly这个人,据我所知,也是一个温和的人,跟冬冬在一起,浅浅的笑着打招呼。这个人,还算蛮喜欢的。  相似文献   

3.
情感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全兴 《现代哲学》2004,1(3):19-27
人是感性的存在物。情感世界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论文简要论述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情感问题上的主要观点,阐述了作者时情感的基本看法,强调应重视情感问题的研究,并把“情感”概念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王博 《哲学研究》2023,(2):49-62+128-129
重建秩序的思考开启了中国的哲学时代,秩序问题从此成为中国哲学的核心问题。就儒家而言,天赐的秩序一变而为生于人的秩序,围绕着人和秩序的关系,人体、人情、人性、人心、人伦和人道占据了思想世界的中心。合乎人的秩序凸显了“人是什么”问题的关键意义,并奠定了秩序哲学的基础。同时,合秩序的人的思考也从形体、情感深入到人心、人性的层面,与合乎人的秩序一起确立起秩序的合理性。儒家形上学以寻求秩序根据为枢纽,发展出内在的心性和超越的天道两个贯通的维度,统一在“道”的观念之中,可以称之为秩序形上学。  相似文献   

5.
姚本先  全莉娟 《心理科学》2002,25(2):238-239
文献计量的方法在分析一门学科或学科领域的发展特点时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其结果不仅可以发现该学科在一定时期动态发展概貌.而且还能预测和引导该学科未来的研究取向。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中国心理学会1997年第八届年会(苏州)和2001年第九届年会(广州)出版的论文集中摘要论文和无摘要只有题目论文进行了统计比较,所用指标包括论文分类、作者分布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同时.还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维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孙善春 《现代哲学》2004,2(4):38-42
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本雅明后期的重要论文《波德莱尔笔下第二帝国的巴黎》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正是由于本雅明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本论文才具备了清晰谨严的结构,也使一个批判性的波德莱尔形象与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本雅明形象皆得展现。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无神论者与人创造出来的、反过来控制人的虚幻观念作对,但他从不敌视人,恰恰相反。正因为他热爱人.才敢于用行动坚定地反对反对人的观念。千百年来。人们被自己制造的虚幻枷锁禁锢得太厉害了.有时甚至不忍目睹。人的思维需要更为清新的风:人的行动需要打破枷锁的自由、广阔与光明。事实上.这股“清新的风”已经吹了数千年,但很多人似乎一直视而不见,或者见而不思,或者思而无果。我们愿与正直的人们一起为减少人的迷信与怯弱,增加人的自信、力量与荣光尽绵薄之力。在这个栏目中,我们选编了无神论或(宗教)哲学相关的经典之作,虽然它们有着无法避免的时代特征.但穿越百年、千年的时空,今天仍旧能够感受到它巨大的思想魅力给心灵带来的震撼.给思维带来的新鲜活力和深沉力量。  相似文献   

8.
185名处级领导干部的个性特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赵国祥 《心理科学》2002,25(2):231-232
自奥尔波特(G.W.Allport,1929)在第九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发表题为《什么是个性特质》的论文,提出将特质作为个性的基本单位以来,后来的学者们一直在破解个性是由哪些特质构成这个谜。卡特尔(J.M.Cattell)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得出了16个根源特质.并据此编制了16种个性因素问卷来测定每一个人的特质,形成了第一个个性鉴别量表。  相似文献   

9.
作者简介     
《第欧根尼》2010,(1):158-160
阿卜杜萨拉姆·A.侯赛因诺夫(Abdusalam A.GUSEINOV)教授,哲学博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国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伦理学系主任,国立人文科学大学政治学系主任,伦理学理论和伦理学史专家。发表过300余种著作、书籍和论文。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作为"相距最远的两个哲学家"近几十年来正在以不同的方式相遇。以马尔库塞、吉登斯和温奇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分别从正反两面将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理论推进到政治哲学的论战中,进而构建了"马克思与维特根斯坦对立"的论调。作为理论延续和呼应,不同学者为马克思-维特根斯坦比较研究挖掘出三条可能性线索:第一,在实践、认识论和资本主义生活形式等问题上对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的理论进行相互阐释;第二,指认维特根斯坦哲学在政治上是保守主义的隐性同谋,因而与马克思主义相互排斥;第三,透过葛兰西的挚友斯拉法这一中介,马克思主义可能促成了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转向。其中也存在值得反思的问题:对维特根斯坦"遵守规则"问题的误读,以及对一个马克思与维特根斯坦共享的重要学术贡献的忽视,即:面对实证科学的侵蚀,捍卫社会科学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1.
去年12月,王登峰教授应邀到我校讲学。他报告的题目是“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模型”,内容包括为什么要研究中国人的人格结构,研究所遇到问题和取得的成果。他的报告内容丰富,很有启发性,深受听众的欢迎。报告后他向我谈起,要把这些年来的研究成果写成一本书出版,并请我为他的书写序,我欣然地答应了。临走时他把已发表和尚未发表的10篇论文拷在我的计算机里,  相似文献   

12.
第二届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12月10日到12月13日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这是继1995年在台湾大学举办的首届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之后,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心理学家的又一次大规模的聚会。这次会议由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主办,与会华人心理学家近250人,参会最高峰时有近300人。在4天的会议,以不同的形式交流了210篇论文.这些论文涉及到实验与认知心理学,社会与人格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和工业与理论心理学.这次会议是对近年来华人心理学界的研究成果的一次很好的回顾,与第一…  相似文献   

13.
德国唯心主义,尤其是谢林和黑格尔的学说,对19世纪和20世纪的俄罗斯哲学家产生了强烈影响。这些哲学家中包括弗拉基米尔·S.索洛维约夫,19世纪的一位杰出思想家。毫无疑问,谢林哲学,特别是其晚期所谓的实定哲学学说,对索洛维约夫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在其纲领性论文《抽象原理批判》中,  相似文献   

14.
个人-工作契合度测量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概述了个人-工作契合度测量研究的发展,介绍了测量的角度、测量的内容、方法和指标,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总结了现有的测量研究的局限并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在音乐研究中,人们往往把能弹奏古琴者称为琴人。据考,在我国的一些道教名山宫观,曾有过一些道士琴人弹奏古琴的事迹,如南北朝时期隐居庐山修道的陆修静、隐居茅山的陶弘景,唐代隐居天台山的司马承祯,宋代隐居终南山的种放、隐居浙江余杭大涤山的邓牧等。到了明清时期,一些道教名山的道士琴人更多,活动也更频繁,并自成系统。其中,最为有影响的是在山东崂山有一个道士琴人系统,他们师徒相传,人才辈出,在道教琴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另外,四川青城山道士琴人对川派古琴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崂山宫观中的道教琴人系…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0月,中国无神论学会积极参与了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支持的“科学与人类福祉”国际学术会议。本期发表了参会的一些论文,也发表了一些相关的文章。这些论文的共同特点,就是关注一般无神论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一只心高气傲的小狮子听说人是最坏的动物.于是出去找人,想给人一番教训。 路上碰见的第一个动物有长脸大耳四条腿。“你是人吗?”狮子吼道,震得树林的叶子落了一地。  相似文献   

18.
这次“海峡两岸玄学讨论会”开得愉快而有成效,很值得总结一下经验。我最欣赏的是会议的开法,它一方面打破了一般学术会议的成规,一方面又发扬了我们固有的文化传统。目前国内外举行的正规学术会议已经形成了一些大致相同的规范。一般来说,都是要求与会学者事先在会议主题内写好论文,论文通常在一万字左右(长的也有到两三万字的)。整个会议分成若干片段。每一片段设主持人一位,主讲者两三位,评讲者两三位。主讲者大约有十五至二十分钟来宣讲自己论文的大纲,评讲者则有十分钟左右就主讲者的论文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剩下二、三十分…  相似文献   

19.
游琴 《天风》1994,(4):32-3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哲理,不同的人生观,对金钱的态度也不相同。金钱有其自身的价值。但是放在不同人的手里,它的作用也迥然不同。金钱在有的人手里,成为增添生命光彩的勋章,而在有的人手里,却成为其灵魂的腐蚀剂。由此可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多么的重要! 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把“金钱至上”  相似文献   

20.
《佛教文化》2011,(3):6-7
一座城市先要进行规划,才能去建设。一个人的生命也是如此,先要做好规划,然后一步一步去做。规划与建设的前提是要认识人生.对自己的生命有所认识。人间的痛苦就在于我们追求的东西是错误的,得到的东西也是错误的,这就是人的痛苦。如果我们追求的东西是正确的,得到的东西也是正确的,就不会痛苦,所以,我们的痛苦是自己造成的,不是别人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