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遇之美     
正相遇,是一个十分神奇的词语,在如歌的岁月里,我们常说到遇见,说到机缘。没有期许,无需寻觅。人与人相遇而悲欢离合,事与事相遇而跌宕起伏……一切的一切,都那么自然妥帖,顺理成章。最美的爱情是一种缘,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正巧赶上了,仿佛就是上天的安排。杨绛遇到钱钟书,一个未娶,一个未嫁,一  相似文献   

2.
据说,在这个广袤的世界上,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遇的可能性只有千万分之一,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大约是两亿分之一,而成为终生伴侣的可能性则是五十亿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爱的递进式     
遇上一个人一个过来人,也是我的一位良师,对我说,要珍惜,要珍惜!珍惜你爱的人!因为遇上一个你爱的人,是多么的偶然!据说,在这广袤的世界上,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遇的可能性只有千万分之一,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大约是两亿分之一,而成为终身伴侣的可能性是五十亿分之一。  相似文献   

4.
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毫无疑问,《宣言》是欧洲的,因为它在伦敦印刷,是由两个德国撰稿人完成的,这两个人在布鲁塞尔邂逅而且都加入了主要由德国人组成的、总部设在巴黎(后移至伦敦)的一个组织。可能正是由于警察的镇压,共产主义的幽灵才在欧洲徘徊。面对资本主义的世界化,革命者已经在反对资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实践,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3年夏天在巴黎相遇,而恩格斯曾谈到自这次相遇以来,他们已经有了一个理论的完整协议,他们第二次相遇在1844年春天,于布鲁塞尔,而恩格斯断言说,在那时,马克思“已经完全确立了他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学说”。  相似文献   

5.
十字路口十字路口,于千万人中,有人相遇、相识、相伴,幸福或不幸福地走过了长长或短短的一生;有人相遇、相识却无缘相伴;有人相遇却无缘相识,只留下惊鸿或漠然的一瞥;有人相遇、相识、相伴,却终成陌路。还有千万人却根本未曾相遇。一个一个的十字路口,无数版本萍水相逢、爱恨离合的悲欢故事,轰轰烈烈地上演着,悄然无声地延续着。  相似文献   

6.
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乞丐。他们在大街上相遇了。音乐家是个乐善好施的人,他看到了乞丐,本能地停在他面前,去掏自己的口袋。可尴尬的是,他的身上一分钱都没有带。乞丐看着他,眼中满是期待。音乐家的善举搁浅了,但怜  相似文献   

7.
伏丽莎 《天风》2012,(11):20-22
这次相遇突破了性别、民族、观念、圣俗的隔阂,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成就了上帝和睦的旨意,让我们明白了应该怎样与他人友好地相遇。经文:约4:1-30《约翰福音》4章1节至30节记载的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耶稣与撒玛利亚妇人谈道"。这个故事讲的是耶稣离开  相似文献   

8.
当制度化宗教,特别是一神教,与其他性质的宗教,比如原生性宗教、民间宗教相遇,多数情况下,制度化宗教,特别是一神教会替代其他性质的宗教。然而在中、俄两国交界的额尔古纳河及黑龙江上游地区,从19世纪初到1965年,当作为制度化宗教和一神教的东正教与作为原生性宗教的萨满教相遇时,宗教冲突和宗教替代并没有发生,从而成为宗教接触的一个反例。  相似文献   

9.
陈永涛 《天风》2022,(9):25-25
基督徒有传扬福音的使命,而使命的完成则是福音与文化之间真正相遇的结果.要谈论福音与文化之间的相遇,福音道成肉身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当福音被带到一个特定的文化中时,福音无疑须要在这个特定的文化处境中被具体表达出来.因此福音的这种道成肉身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并理解福音的概念以及传扬福音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当西班牙人在哥伦布的率领下作冒险的环球航行时,他们十分惊异地面对着一个新大陆.基本的事实是,既没有预先准备,也没有任何预见,一小撮代表15世纪末西班牙思想的人,就这么突然地、不期而遇地与一个无边无际的陆地相遇了.这块广阔无垠的大陆是逐渐地、缓慢而持续不断地显露出来的,它的人口众多,他们当时甚至还没有名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他们具有先前与欧洲人毫无接触的土著文化,其价值、观念和思想与那些横渡大西洋的航海者们所代表的和带来的几乎截然相反.这是一次相遇,也是一次全面彻底的冲击.一切都那么不同,他们没有  相似文献   

11.
正如对语言特别感兴趣的精神分析学家所指出的那样,我们的潜意识处于一种可以与外语相比的状态:因此需要一个翻译来阅读和理解它。语言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的独特性都影响着日本的精神分析治疗。本文通过两个个案呈现这一特点:东、西方在这里相遇,为了这转瞬的生命与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12.
先看一个故事。一次,国画大师张大千与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席间相遇,张大千向梅兰芳敬酒道:“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梅兰芳与众宾客不解。张大千含笑解释道:“君子动口,小人动手;你唱戏动口,所以你是君子;我画画动手,  相似文献   

13.
陈永涛 《天风》2018,(1):31-31
在《本地化:谈福音与文化》一书中,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 S.J.)指出,两个不同的文化相遇时,就产生了文化身份的问题。或者是取用外来文化的因素,或者是守住自身的文化身份(参钟鸣旦,《本地化:谈福音与文化》,陈宽薇译,台北:光启社,1993,第29页)。在文化相遇的过程中,文化身份问题诚然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守住自身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4.
那一年他去武夷山游玩,在一个拐弯处,与一辆突然出现的轿车相遇,结果撞上了路边的钢筋护栏。他轻微擦伤,撞碎的玻璃导致司机右眼失明。  相似文献   

15.
陈永涛 《天风》2018,(11):23-23
<正>有人说,"一部基督教的东渐史,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一部与异类文明冲撞与误解的历史",这话不无道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历史就是这样一部"冲撞与误解的历史",以至于直到今天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相遇仍被看为是一个"未竟的相遇"。但不可否认,即便在这部"冲撞与误解的历史"中,耶稣基督作为完人(君子、真儒)的形象却常常受到称赞。就连清朝的康熙都曾写下诗句表达自己对耶稣人格的  相似文献   

16.
与主相遇     
对于每一位真诚接受基督为主的人来说,能在圣事中获得丰富的恩典,并在每日的生活点滴中寻到上主的旨意,进而可以时刻与主相遇,是一件可以超越生活中的苦辣酸甜,并使人欢欣鼓舞的美好时刻。为了使人可以完整地通过神圣的礼仪,而能实现与主相遇的愿望,教会的礼仪年安排便起到了桥梁式的作用。从礼仪年的安排我们不难看出,教会是一个不断在生命中更新的团体。礼仪年伊始,我们期待着借基督的降生而彻底改变我们有死的本  相似文献   

17.
王春燕 《美与时代》2004,(12):86-87
《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副主教是一个充满矛盾和争议的人物。在大多数读者的眼中,克洛德是一个阴险、邪恶的伪君子,但他们没有看到他身上可贵的人性复苏和自身所表现的巨大的悲剧。我们必须通过克洛德身上所蕴涵的人与神之间两种矛盾性格激化和斗争,更深刻地理解这个人物,揭示人--神相遇的悲剧,为解读《巴黎圣母院》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生命的蜕变     
生命是一个不断成长蜕变的过程.当我们与主相遇,当基督的信仰进入生命中,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就有了不同的样子. 让我们先来看看耶稣的门徒们.约翰,加利利的渔夫,与主相遇,受主呼召,跟随了耶稣,根据《马可福音》3章的记载,耶稣为他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参可3∶1 7).这种给学生起别名的事情实在不多见,耶稣的用意到底为何?历代释经家多认为这是对约翰性格的描写,约翰很可能有火热的性情,有时不免急躁.与主初相遇,就得了这个雅号,之后他的表现也确实名副其实.请看,《马可福音》9章,约翰对耶稣说:"夫子,我们看见一个人奉你的名赶鬼,我们就禁止他,因为他不跟从我们."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20,(8)
正很多基督徒在寻找"感动",或常以"感动"作为上帝与之相遇的依据或者动力。但事实上,令人感动的事情有太多太多了,生活中的人、事、物等,还有个人丰富的感情,太多太多的因素可以感动到自己。因为一个电视剧中的情节可以感动得痛哭流涕,因为一份雪中送炭的帮助可以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一个不计得失甘愿牺牲的人可以感动得肃然起敬,等等,  相似文献   

20.
基督复活了     
中东地区的基督信徒们在相遇时,有一句特别的问候语。第一个人说:"基督复活了!"。另外一个人则回答说:"这是真的!主基督真的复活了!"。这句问候语表达了我们基督信徒坚定的信仰理念。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是因为基督复活了。今天普世教会无论哪一个地方都在举行同样的一个礼仪--庆祝基督的复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