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哲学界2002年提出以莱布尼茨为宗的信息哲学(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简称PI)。这门学科本质上属于工具驱动的、器物层面的计算机和网络以及非器物层面的逻辑。由于莱布尼茨的哲学不能脱离东方尤其是中国的思想背景进行理解,因而,将西方提出来的信息哲学置于东方的背景之下进行探讨,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还能够解决信息哲学之所以可能的一个基本问题。一、信息哲学的基础是逻辑的变易性国际计算与哲学协会(IACAP)在追溯其历史起源时的第一句话就说:“计算与哲学的交汇可以追溯到莱布尼茨,即他的‘逻辑演算’和‘加法器’。”(IAC…  相似文献   

2.
数理逻辑的集大成者罗素说,“莱布尼茨坚信逻辑不仅在它本门范围内重要,当作形而上学的基础也是重要的。他对数理逻辑的研究,研究成绩他当初假使发表了,会重要之至;那么,他就会成为数理逻辑的始祖,而这门科学也就比实际上提早一个半世纪问世。”莱布尼茨终身都怀着希望,“想发现一种普遍化的数学,他称之为‘Chanacten-  相似文献   

3.
罗素于1900年发表了《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判性解释》,尝试把莱布尼茨哲学当作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解释。这种解释是逻辑主义的,声称莱布尼茨的整个形而上学都建立在其逻辑学的基础上。尽管这种观点在近几十年受到了一些挑战,但至今仍是英美学界对莱布尼茨的主流解释之一。本文试图  相似文献   

4.
蔡元培是中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和中国心理学科学开创者。他是世界著名的莱比锡大学冯特研究所唯一的中国学生。本文根据心理学史研究在莱比锡大学档案资料中发现的资料介绍他在莱比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同时也介绍他的最主要几位心理学老师。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 ,蔡元培在莱比锡期间的经历为他后来在中国进行革命和教育活动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修斋先生早在40年代末就撰写了长篇论文:《黑格尔对莱布尼茨思想中矛盾律与充足理由律二元并列问题的解决》,开始致力于莱布尼茨哲学研究。数十年,他翻译了《人类理智新论》等书,写了《莱布尼茨哲学体系初探》等近20篇莱布尼茨哲学思想研究的力作,对于在中国开展、深化莱布尼茨哲学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到了晚年,陈先生的莱布尼茨哲学研究终成体系,并富于拓新。遗憾的是,陈先生因病魔缠身,未能亲自将这些研究成果撰写成书。先生去后,他的学生段德智根据先生准备成书的写作提纲及写作思路,对其留下的成稿略加调整、删增,形成了…  相似文献   

6.
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体系,在苏联文献中一再详细地阐述过。但是,莱布尼茨作为一位社会思想家却很少为我们读者所了解。其实,社会政治问题在莱布尼茨的著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至有些历史学家首先把他看作是一位政治家,而后才是哲学家和数学家。然而问题决不在于在莱布尼茨的遗著中政治和哲学各占何“比重”,问题在于政治和哲学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莱布尼茨的社会观点是他的整个理论体系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甚至像这样抽象的哲学著作“单子论”和纯粹神学的论文“神正论”,都有其“实用”的社会目的,都是与莱布尼茨的政治纲领相协调的。本文就是打算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和社会的观点之间的有机联系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7.
德国汉学中的道教研究(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 )战后初期的道教研究艾克斯 (1891- 1985) ,原东德著名的汉学家 ,1913年以研究屈原《招魂》在莱比锡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1917年又以《论 淮南子 的世界观》为题通过教授论文。他是老汉学家孔拉迪(1864- 192 5)的高足和女婿。生前在莱比锡大学讲授韩非子、列子、老子、中国古代宗教、中国历史 (一 ) ,在洪堡大学教庄子、中国历史 (二 ) ,发表大量论文。著有 :《中国》(1919)、《老子的神话式宇宙论探索》(德累斯顿 ,1932 )、《今日道教和它的文献》(莱比锡 ;1933)、《河上公老子注》(瑞士阿斯科纳 ,1951)。还有《道教的起源》(192 8)、…  相似文献   

8.
S.J.艾尔阿玆姆(以下简称艾氏——译者注)在其《康德二律背反中论证的由来》一书中曾声称,理论理性二律背反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一个历史的问题上。艾氏的论点是,理论理性二律背反中的论证起源于历史上莱布尼茨与克拉克的通信中所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他认为,四个二律背反的正题反映了克拉克所支持的牛顿的观点,其反题反映了莱布尼茨提出的见解。他说:“我试图说明,康德关于纯粹理性二律背反的学说,是他把有关实在本  相似文献   

9.
可能世界是什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莱布尼茨的可能世界理论莱布尼茨最先提出了“可能世界”这个概念。他说 :“世界是可能的事物组合 ,现实世界就是由所有存在的可能事物所形成的组合 (一个最丰富的组合 )。可能事物有不同的组合 ,有的组合比别的组合更加完美。因此 ,有许多的可能世界 ,每一由可能事物所形成的组合就是一个可能世界。”“我们的整个世界可以成为不同的样子 ,时间、空间与物质可以具有完全不同的运动和形状。上帝在无穷的可能中选取了他认为最合适的可能。”[1 ] 莱布尼茨还从充足理由律论证了可能世界。他说 :“既然在上帝的观念中有无穷个可能的宇宙 ,…  相似文献   

10.
现代逻辑(缩写为‘ML’)是指从莱布尼茨开始,后由布尔、皮尔士、弗雷格、皮尔诺、列斯尼夫斯基及其追随者所研究的领域。有时‘ML’用来指别的内容,例如指黑格尔学派的辩证法的研究。这些用法都与本文的目的无  相似文献   

11.
莱布尼茨不仅以他颇具特色的单子论著称于世 ,而且也以微积分的发明者著称于世。他在西方哲学史和西方文化史上 ,乃至在整个人类哲学史和人类文化史上的卓越地位是很少有人能与他相匹敌的。不仅如此 ,他对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超越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同情性理解 ,也是许多西方学者所不及的。当代中国学者越来越重视莱布尼茨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一、莱布尼茨研究与中国社会如果从 1 90 8年郭凤翰所译英国张伯尔的《世界名人传略》将莱布尼茨作为“名人”介绍给中国读者时算起 ,迄今已经有近一个世纪了。这九十多年来 ,中…  相似文献   

12.
瑞典女哲学家埃弗斯(K.Evers)博士于1992年5月8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就“模糊实在的逻辑可能性”问题发表了演讲.埃弗斯说,对于“世界会是模糊的吗?”这个问题,经典的分析哲学家肯定竭力否定,他们不会承认世界上存在模糊的要素,也不承认任何模糊的边界或区分.但是,现在大量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已放弃了这种实在是由分离确定的部分组成,或者彼此光滑连接形成统一体的观点.一系列的证据表明,模糊实在的逻辑可能性是成立的,也就是说,反对模糊实在的主要逻辑证据即,(1)语词表达;(2)自我同一性;(3)莱布尼茨的同一性定理皆不能作为证据.因此,我们应该在某种程度上容许模糊实在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莱布尼茨是继笛卡尔之后近代西方哲学史另一位明确主张天赋观念说的哲学家。他在继承笛卡尔天赋观念说基本思想的同时,从许多方面对其加以修正和发展,从而使他的这一理论独具特色、且富有积极意义。但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说不仅没有给予应有的肯定,反而往往对其采取了较之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说更为严厉的批判或更为彻底的否定态度。鉴于此,本文拟对莱布尼茨与笛卡尔天赋观念说之间的区别加以具体的分析、考察,进而从认识主体性这一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并确立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说在西方认识论史上的地位。莱布尼茨…  相似文献   

14.
柳若梅 《哲学动态》2005,(10):67-69
为了进一步弘扬莱布尼茨的全球文化观及其在当今的世界局势之下的现实意义,庆祝莱布尼茨<中国近事>中文全译本的出版,2005年7月31~8月1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和德国柏林-布兰登堡科学院波茨坦莱布尼茨编辑部共同主办了"莱布尼茨的政治哲学思想与<中国近事>学术研讨会",来自国际莱布尼茨学会、中国莱布尼茨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海内外学者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莱布尼茨的政治哲学思想和他的文化观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张西平 《世界哲学》2008,(1):106-111
本文介绍了德国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编著《中国近事》一书的历史过程,《中国近事》的基本内容,以及通过莱布尼茨编辑《中国近事》,他所要表达的重要思想。在全球化的今天,莱布尼茨这些思想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华 《现代哲学》2023,(1):86-93
莱布尼茨前定和谐系统是与笛卡尔派的偶因论和斯宾诺莎的唯一实体说鼎足而立的近代实体学说。莱布尼茨对实体的新规定,赋予自然应有的尊严,解决了被笛卡尔搁置的实体沟通难题,也对当代许多哲学争论有所启发。然而学界尚未足够重视的是,前定和谐系统的拱顶石与源头是上帝。只有理解上帝与受造世界之间在普遍秩序和逻辑结构上的一致性,才能达到对前定和谐系统的整全把握,在上帝的合理性与自由之间不致偏执一端,也才能避免肢解与片面利用莱布尼茨哲学的窠臼。  相似文献   

17.
一、国际莱布尼茨研究中的一个“痼疾”众所周知 ,由于种种原因 ,对莱布尼茨思想的系统研究 ,差不多是从 1 9世纪中叶以后才起步的。这 1 0 0多年来 ,国际莱布尼茨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是也确实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例如 ,差不多从 1 9世纪末起 ,总有一些学者不断重复印度童话“瞎子摸象”的故事 ,对莱布尼茨的思想缺乏整体的和统一的理解和把捉 ,并以这样那样的方式“肢解”莱布尼茨。早在 2 0世纪初 ,罗素就在其奠基性著作《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中 ,把莱布尼茨“肢解”为“俗人莱布尼茨”与“学者莱布尼茨…  相似文献   

18.
与此相联系,有必要引证莱布尼茨的一段话,在这段话中,莱布尼茨论证说,单称命题具有全称命题的逻辑形式,它们的区别仅仅在于具有“任意的”量。既然全称的肯定和特称的否定总是矛盾的……那么这种矛盾在单称命题中如何才是有效的呢?我们应该说单称命题等价于特称命题进而等价于全称命题吗?是的,应该这样说。  相似文献   

19.
莱布尼茨不允许主动的力参与到物质的创建中并成为其构成性的要素,这造成了其单子论体系的第一个逻辑中断;而从有机的自然直接跳跃到力学与几何学的自然,则构成了其体系的第二个逻辑中断。胡塞尔通过意向性理论和类型学概念,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莱布尼茨式的两次中断;但在讨论"原自我"和"原非我"间类似于呼吸的关系时,却依然陷入了逻辑中断。本文认为,通过现象学重建,朱熹的理气论可以很好地弥合以莱布尼兹和胡塞尔为代表的西方单子论体系中的逻辑中断;并由此提出,建立一门气的现象学,不仅在学理上是必要的,而且完全有可能成立。  相似文献   

20.
先秦名辩学说是我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精华,它与西方亚里士多德逻辑、印度因明一起,构成了世界逻辑科学发轫的三大源流。对逻辑思维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的研究与探索,是东西方古代逻辑思想的共通之处。依照一种看法,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是普通逻辑的四条基本规律。在西方传统逻辑中,历来把首先发现和提出这些逻辑基本规律的思想成就,归功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和近代的莱布尼茨。实际上,早在亚里士多德之前或与之同时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