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代针灸学的理论基础不同于传统针灸学,前者是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所获取的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规律作为指导理论,机理的阐明完全立足于现代科学意义的相关知识体系,并以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学说及针灸效应的四大规律为该体系的理论核心;而传统针灸学则是以阴阳五行学说、脏腑气血学说、经络学说等为基本理论;在临床上,现代针灸学充分利用现代诊疗技术和方法,以辨病为主导,针刺手法注重的是强弱刺激与针刺效应的关系;而传统针灸学则是借助四诊八纲以辨证为主导,针刺手法强调的是补泻.  相似文献   

2.
建立和完善现代针灸学体系是针灸学发展的主要方向;现代针灸学的创新基点首先应立足于探索能够有效指导临床治疗、提高临床疗效的相关规律,主要包括:(1)应当重视腧穴作用的基本规律与取穴组方规律的研究;(2)应当重视针刺作用的基本规律与针刺治疗方案中的关键共性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建立和完善现代针灸学体系是针灸学发展的主要方向;现代针灸学的创新基点首先应立足于探索能够有效指导临床治疗、提高临床疗效的相关规律,主要包括:(1)应当重视腧穴作用的基本规律与取穴组方规律的研究;(2)应当重视针刺作用的基本规律与针刺治疗方案中的关键共性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创新无止境,现代针灸学的科学研究不应当受制于古人总结的概念、学说.将传统的概念范畴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是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中医针灸需要人文滋养,但人文滋养无法取代科学的支撑.以传统概念体系指导现代针灸学的科学研究是事前为自己设置的桎梏,这类课题立项时就决定了其结果的悲壮命运.  相似文献   

5.
现代针灸学具有开放品质、创新品质、发展品质,这些品质构成了现代针灸学的基本特点。朱兵的《系统针灸学》再次展现了现代针灸学的这些品质。正确认识现代针灸学的这些品质,对于准确把握针灸学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传统针灸学要转型发展为现代针灸学是针灸学术发展的必然,这一转化过程离不开与中西医学和生命科学的沟通和嫁接。系统针灸学的研究方法符合系统科学原理,系统科学方法与还原论方法是互补的。针灸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规律的本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经络学说作为传统针灸学的核心内容没有任何实质性发展.经络学说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认识并没有获得任何质的深化.但传统针灸学内经验一类的从属性内容获得了极大丰富.现代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作为针灸学核心创新的标志;其发展和完善依然任重道远.针灸学必须要有可靠的技术和科学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7.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追求不同,在针灸学领域既不能将二者混淆,也不能将二者完全对立。科学语境下的现代针灸学技术不能缺少人文滋养,人文关怀始终贯穿于针灸施术的全过程。针刺的正确方法和关键点,首先是调治精神活动。"治神"也就是"治心",包括针刺前的"治心"、针刺操作过程中的"治心"。针刺前的"治心",重在与患者的良好沟通,以消除患者的紧张和犹豫。针刺操作过程中的"治心"是指针刺施术过程中要求医生要宁心静气,以便仔细观察患者对针刺的反应,更好地掌控行针的力度。"治心"是促进医患互信、增强患者依从性的关键。人文精神在指导现代针灸学的研究中应当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灸学的文化属性由其漫长的历史积淀特质所决定,针灸学的科学属性由其在现实中治疗疾病的有效性及其机制的探索过程所决定.针灸学的文化属性与科学属性犹如硬币的正反两面永远无法分离,但无法实现同一个角度的双面认识.不能以其文化属性而排斥科学属性,不能利用文化角度的认识方法和认识结果取代科学角度的探索方法和探索结果,反之亦然.文化的针灸可以努力固守,以保个性的纯洁与永恒;但科学的针灸需要不断发展,以超越个性文化而走向科学大同.现代针灸学研究应当警惕被文化绑架.  相似文献   

9.
针刺作用四大规律的统一与现代针灸学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求事物的内在联系或内在统一性是科学活动的重要目标。针刺作用的四大规律:针刺作用的双向调节规律、针刺手法作用的基本规律、针刺时间作用的基本规律、针刺作用的时效规律,其所涉及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但这四大作用规律在“机能状态”这个基本环节获得了统一。  相似文献   

10.
现代针灸学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一穴位作用规律、穴位组方规律,直接关系到针灸临床选穴处方的科学性、规范性问题,直接关系到针灸临床疗效的可靠性、稳定性问题.这是针灸医师在临床上每天都要面对的两个问题,但也是至今没有进行系统研究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current fragmentation of psychoanalytic theory as a result of the illusorily close association of practice and theory.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politically motivated assertion of a direct conne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should be set aside and that practice should be liberated from theory, permitting theory to evolve in the context of radically modified patterns of practice. If theory were decoupled from practice, technique might progress on purely pragmatic grounds, on the basis of what is seen to work. Psychoanalytic theory of mental function could then follow practice, integrating what is newly discovered through innovative methods of clinical work. Such a pragmatic, principally action-oriented use of theory would bring psychoanalysis more in line with modern, postempirical views of science.  相似文献   

12.
随着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地不能满足医学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认为生物学、心理学及社会学因素是人类致病共同的重要因素。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同时也是西方辅助与替代医学的重要内容。针灸医护人员应大力宣传针灸知识,应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去对待每一位患者。本文试述心理疗法如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放松疗法在针灸临床的应用,展现针灸心身同治的诊疗特点。  相似文献   

13.
颈椎病现代针灸的腧穴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颈椎病现代针灸的腧穴谱,对提高临床疗效至关重要。通过考察近十余年来期刊文献。对比分析得出针灸防治颈椎病的腧穴使用频率,推荐现代针灸防治颈椎病的常用腧穴有夹脊、风池等23个,少用腧穴有尺泽、鱼际等46个,与古代选穴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根据复杂性科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对穴位的复杂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计算.就有关复杂科学对穴位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和讨论,并认为研究穴位的本质可采用复杂性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医针灸学的现代研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解决这些困难有研究思路方面的问题,有研究方法方面的问题,亦有对中医针灸学术本质方面的认识问题,等等.但总起来讲,这些问题都与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有关.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主要是由知识结构所决定的,而知识结构可以说是课程体系的翻版,不同的课程体系决定着不同的知识结构和不同的教育目标.中医针灸学课程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已严重制约了专业自身的发展,对其课程体系的改革已成为中医针灸学走向现代化的基础环节.  相似文献   

16.
肿瘤疫苗治疗肿瘤的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肿瘤疫苗的发展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了自体肿瘤疫苗的研究.使肿瘤疫苗(主动性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肿瘤治疗方法.肿瘤疫苗作为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在临床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开始尝试利用多种方法制备肿瘤疫苗并利用其促进机体免疫应答,从整体细胞,分子水平调控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目前肿瘤疫苗的研制已取得很大进展,给人类战胜肿瘤提供很大希望.  相似文献   

17.
针灸常被推荐为某些神经系疾病的常规治疗和康复手段,但其适应证和优势是什么?通过考察《神经病学》教材和近10余年来期刊文献。推荐针灸适应证和优势病种计有坐骨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等25种,可研究病种有不安腿综合征等47种。中西医有关针灸防治神经系疾病的认识貌“结”而神不“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经络是什么>中的经络定义与<内经>中经络概念的差异,提出了<经络是什么>的经络定义实质上是指经气通道的观点,认为经络研究不应是"翻译"古代文献的现代意义的研究,而应将古代科学思想提炼成现代意义上的科学问题,从现实的针灸临床出发,并以为针灸临床服务为目的,以阐明人体有机联系的过程和方式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What forms the basis for validating any knowledge? Should it be always verified based on the objective and analytical methods that we adapt according to our progressive advancements in science or is there any other way of conceiving knowledge? This is the context where modern sophistication should embrace an ancient perspective. Recently, there have been great advancements in the science of consciousness and meditation. Meditation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as a practice for wellbeing and as a tool for cognitive enhancement. Even though, hundreds of objective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different practices of meditation across different traditions, there is one essential element missing in almost all of these studies: the discussion of the 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meditation. Embracing the traditional insights on meditation, we study this element by defining medita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introspection. In addition, we hypothesize that introspective meta-awareness associated with the non-conceptual experience of meditation may result in the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of natural phenomena via pathways of intuition. The proposed advancement bears implications for the ontological and epistemological basis of experiential knowledge, as well as, for developing introspection and meditation-based interventions for self and consciousness disorders.  相似文献   

20.
美式脊椎矫正学在临床康复应用中的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式脊椎矫正学起源于1895年的美国,目前遍及世界许多国家,是被WHO认可的广为流行的一种自然疗法。在注重整体、强调各器官、组织的整体平衡方面与我国中医相同。不同的是美式脊椎矫正严格建立在以脊椎解剖学、生物力学、X线影像学的基础之上,被视为传统自然疗法与现代医学科学相结合的独立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