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仲连,又称鲁连,战国时期齐国(今山东)人。他是齐国稷下学宫后期的著名先生,大约活动于公元前300年至公元前250年。《汉书·艺文志》在儒家著录中有《鲁仲连子》十四篇,今不传。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和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都辑有佚文。司马迁的《史记》有他的列传。鲁仲连的故事,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在他身上表现出我国古代知识分子不少可贵品质。  相似文献   

2.
清人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所辑《周易蜀才注》是现存辑本中较完备的一个版本,但仍存遗漏和不完善之处。本文对蜀才本做了系统梳理,参考马国翰所辑《周易蜀才注》本,旁搜广讨,多方考据,得补马国翰本《周易蜀才注》佚文15条,考证马国翰辑本异同7条,补充、完善了马国翰辑本。  相似文献   

3.
我国建国以来唯一的一家易学研究专刊《周易研究》,于今年7月正式创刊发行。《周易研究》以《周易》与传统文化为主题,以《周易》经、传最新探讨和《周易》与自然科学为内容。没有:“《周易》的哲学思想”,“《周易》与传统文化”、“易学与自然科学”、“易学研究信息”、“易学入门讲座”等栏目。该刊融学术性、知识性、动态性为一  相似文献   

4.
《周易讲座》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是卜筮之书,但又是哲学著作。卜筮产生于无知,同时又是对无知的反抗。巫在卜筮中输入有知因素。筮已不可考,可考见的只有卦。《连山》《归藏》二易久亡,仅存《周易》。《归藏》又名《坤乾》,孔子用以观殷道,而《史记》云“殷道亲亲,周道尊尊”,以《归藏》首坤次乾,《周易》首乾次坤,反映殷周二代历史的不同思想基础。孔子著《易大传》,对《周易》进行全面、深入的思想阐发,使卜筮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一次质变;并明确指出《周易》是“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的哲学著作。组成《周易》的四个要素是蓍、卦、爻、辞。《易大传》对这四个要素逐一作了详实的阐释。蓍的变化莫测,卦是蓍的记录,蓍与卦是形与影的关系。爻是对卦的进一步发挥。辞有卦辞(象)和爻辞(变)。在《易》的六十四卦的结构中,乾坤二卦居于特殊地位,是一个最大的矛盾统一体,六十四卦的变化发展都蕴藏在乾坤二卦之中。《易大传》的说明,可以看出六十四卦结构中存在着完整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5.
《周易》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典籍。《周易》为汉、唐、宋、明的文化学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直至今日,仍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周易》分经传两部分。传说“上下经”是周文王所作,但无确据。今天多数哲学史家都承认《周易》上下经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周易大传》十篇传说是孔子所作,亦无确据。但是有两件事实是确定无疑的:第一,《大传》是孔门弟子或再传弟子所传授  相似文献   

6.
《周易·说卦传》错简说新考廖名春引言《周易·说卦传》在《易传》七种十篇中,是颇值得注意的一篇。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明言《说卦》为孔子所“序”。但《隋书·经籍志》却记载:及秦焚书,《周易》独以卜筮得存,唯失《说卦...  相似文献   

7.
一、参同契注《经典释文·周易音义》释“易”字曰:“虞翻注《参同契》云‘字从日下月’”按:虞翻释“易”字首见于《参同契》,可知其注《参同契》要早于注《周易》。且虞氏注《周易》,多受《参同  相似文献   

8.
论《周易》的情理品位陈良运《说卦传》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系辞传》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又说:“圣人之情见乎辞。”“理”与“情”体现《周易》具有生命意义的内在品质。“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刘勰语,《文心雕龙·裁》...  相似文献   

9.
《周易》古经词汇琐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的问世,对汉语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在汉语词汇方面,《周易》的影响更为明显。而《周易》的经文、传文本身也十分讲究语言艺术。然而,古今易学界对这方面的问题很少作过专题研究。为全面地反映《周易》与我国科学文化发展的关系,笔者不揣浅陋,试就《周易》中的语言学问题作些探讨。本文就《周易》古经词汇的一些特点,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一阴一阳之谓道”——丰富多彩的反义词《周易》的古经部分(后简称“古经”)原是用以卜筮的,但其卦辞爻辞也比较充分地反映了我国古代朴素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思想,这就是《系辞》所讲的“一阴一阳  相似文献   

10.
“蹴鞠”是起源于中国的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蹴者,踢也;鞠者,球也。《说文解字》二下《足部》释“蹴”云:“蹑也,从足”;同书三下《革部》释“鞠”云:“蹋鞠也,从革”,又云“鞠或从”。《汉书》卷五一《枚乘传》颜师古注“蹴鞠”云:“蹴,足蹴之也。鞠以韦为之,中实为物,蹴蹋为戏乐也。”又同书卷五五《霍去病传》颜师古注云:“鞠,以皮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易传》来研究解《易》方法,共分四个部分:一、认为卦名反映一卦之主旨,《杂卦传》《大象传》为探寻卦名意义作过若干努力。二、认为《大象传》反映《周易》之精髓,它揭示了《周易》以六十四卦为形式探讨在不同的境遇下,君子所应具备的境界。三、《说卦传》揭示了《周易》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四、《彖传》《系辞传》揭示了"当位"说、"得中"说、"正应"说、"贵贱"说等解卦方法。  相似文献   

12.
《周易·序卦传》爻象变化规律之试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序卦传》爻象变化规律之试释刘蕙孙(一)《易》的卦序次第,古代《连山》、《归藏》、《周易》等三“易”文献无征,无可叙述,今言《易》序惟《周易》卦序及宋先天图卦序两种,先天图卦序完全是符号自然变化,简明易解,不论。《周易》卦序,则是两千年一个勘不...  相似文献   

13.
由马承源先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一书,载有“《周易》图版”和濮茅左先生对“《周易》图版”的“释文考释”和附录一:“竹书《周易》、帛书《周易》、今本《周易》文字比较表”以及附录二:“关于符号的说明”(马承源),读后深受启发。但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当然不一定成熟,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我认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周易〉》并不是《周易》,而很可能是《连山易》。为了行文方便,我们将“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易》”简称为“上博战国竹书《易》”。上博战国竹书《易》存简共58枚(…  相似文献   

14.
邵伟华最近在“新浪”网上声称,因他在“《周易》等信息科学应用研究”科研成果突出,于2001年10月被写进《丰碑——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与辉煌》的党史(风采卷)。并说这是“党中央”对我国传统文化“《周易》四柱”“信息科学”的代表人物邵伟华研究成果的“最终肯定”。 邵伟华确实是“《周易》四柱”的代表人物。所谓“《周易》四柱”,说白了,就是八字(四柱)算命。他的名著《周易与预测学》等,因为宣传封建迷信,被有关部门明令禁止。不过,这并没有使邵伟华迷途知返,反而变本加厉,建算命公司,搞算命国际,热热闹闹。算命就算命呗,还要自称为“科学”、预测学。这自然要被学术界揭露和批评。可是在邵伟华看来,对他的批评和揭露就是“乱党乱国”,而他,则代表的是先进文化的方向,而且斗争了22年,现在胜利了。他被写进了党史“风采卷”,这是“党中央”肯定了他。  相似文献   

15.
有关《周易·说卦传》首二章的说解,从汉代以来即聚讼纷纭,本文的目的,是想就其中关键性的“理”、“性”、“命”等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说卦传》首章云: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蓄,参天两地而依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相似文献   

16.
一、《周易图象几表》系方以智著作方以智著《周易图象几表》是有史料根据的。最早的记载是康熙年间所修《桐城县志》;尔后《安徽通志》卷二百十八《儒林》于方以智条目内也载方氏“著有《周易图象几表》”;待到嘉庆年间陈忠裕编其诗集时,于一首诗的题下按语中又说以智“所著  相似文献   

17.
新书架     
《周易注释与研究》(文智)陈鼓应、赵建伟合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7月出版发行,745页。本书参考了近一二十年来有关易学的出土文献资料,如帛《易》、《黄帝四经》、《文子》等,对《周易》的学派归属问题,经传解译问题,文字训诂问题等提出了许多看法,力求用“以经观经,以传观传”的方法来纠正一直以来以传解经的方法。本书解《经》从筮书角度切入,解《传》则重在从哲学角度剖析。在学派归属问题上,作者一反常说,把道家思想作为《周易》的主旨。作者还在许多具体问题上提出了新的看法。如:本书认为《易传》之“经卦皆…  相似文献   

18.
《太玄》“罔直蒙酋冥”的易学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字子云,是我国西汉末年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以为经莫大于《周易》,便加以模仿而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拟之而作《法言》(参见《汉书·扬雄传》)。张岱年先生说:“扬雄作《太玄》以拟《易》,虽属模拟之书,实质上不失为一个新的创作”(《太玄校释序》)。《太玄》是扬雄模仿《周易》而创作的一部含有深刻内容的学术著作。《太玄》有《玄文》篇,乃模拟《周易·文言》而作。其中模仿“元、亨、利、贞”四德,提出了“罔、直、蒙、酋、冥”的观念,  相似文献   

19.
周易辨     
“周易”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襄公九年记载“姜曰:‘亡,是以《周易》曰:隋,元亨利贞……”;昭公七年记载“孔成子以《周易》筮之”。可见《周易》之名在周代甚或更早便已经存在了。《周礼·春官》有云:“太人……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汉郑玄在其《易赞》中便断定:“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郑玄之影响极深,故而后人皆认为《周易》乃周朝之《易》。对此,笔者谈点个人看法。一、“周”之辨对于“周”、“易”之…  相似文献   

20.
被尊为儒家“六经”之首的《周易》,是部放射着诱人的神秘色彩的古籍,历来有关《周易》的分歧和争议也最大。特别是它的“十翼”问题更多,如“十翼”是否为孔子所作?编定成书在何时?……几乎是人言人殊。笔者的看法是:《周易》的“经”是卜筮之书,在社会意识的形式上属于宗教范畴;而“传”则是理论,开始进入哲学的领域。“十翼”并非同时形成,而是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