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在学习活动中最有价值的成份是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孩子的主动性完全来自由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由喜欢表扬而发展起的好胜心。假如不能满足孩子的求趣心和好胜心,他们将毫不留情地拒绝一切学习。有些家长常常不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强迫孩子去学习毫无兴趣的东西,在心理上给孩子造成各种各样的压力,使孩子从小就产生厌学行为,这种消极行为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相似文献   

2.
你将要远行,孩子。将有一生的岁月等你去走。我送你三句话带在身边。快乐是一种美德要保持快乐,孩子。这是我们穷人最后的奢侈,不要轻易丢掉快乐的习惯,否则我们将更加  相似文献   

3.
性格与人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也有自己的人格。性格与人格对于人的一生犹如“方向盘”,至关重要,影响着人沿着不同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4.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人类,之所以被称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类有丰富的情绪表现。幼儿同样拥有丰富多彩的情绪世界。有的孩子稍不顺心就大哭大闹,有的孩子受了委屈只是暗自流泪,有的孩子快乐自信,而有的孩子冷淡退缩。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认识儿童的情绪表达也是需要学习和训练的。我们有义务培养孩子学会拥有积极、快乐的情绪。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5.
在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方面,国家制定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决策,使青少年的素质明显有了提高,如今青少年性格开放,知识丰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动手能力强。  相似文献   

6.
高欣 《天风》2003,(8):U003-U003
上帝给了我们做父母的一个很重要的使命我们被呼召在孩子的生命中有份。每当我们与孩子一起谈话,讨论,研究,以及为这些事祷告时,就能与他们建立起更亲密的关系.并深入孩子的心灵去塑造他们的性格。  相似文献   

7.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所以,给孩子一个和谐温馨的课堂是非常必要的,是每个教师的共同职责。  相似文献   

8.
正说到独处,我算是最能从中找到快乐的那一类人了。不喜欢热闹的场所,若经过连续的应酬,总要给自己几天时间缓缓,才能恢复精神。别人问我是什么性格,以前我常会说双重性格。那时总觉得,承认自己内向,就好像是没完成家庭作业的小学生,在经受老师的盘问,真是逊到了极点。那时候,别人说起我,总会不吝啬自己的遗憾和同情。我初中毕业时,有一次跟爸爸到一个亲戚家做客,亲戚对我爸说:这孩子成绩不错,就是  相似文献   

9.
上帝给了我们做父母的一个很重要的使命:我们被呼召在孩子的生命中有份。每当我们与孩子一起谈话,讨论,研究,以及为这些事祷告时,就能与他们建立起更亲密的关系,并深入孩子的心灵去塑造他们的性格。 每个做父母的都曾有过金色的童年,孩提时的不同经历对一个人性格的塑造和定型是很重要的,孩子天生好动,有新鲜好奇感,做父母的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正确引导,要鼓励他们进行不断的尝试,当他们做得好时,要适当赞赏及肯定他们,孩子需要得到大人的赞赏,才会感觉家庭和社会爱他和接纳他。事实上  相似文献   

10.
缤纷的社会就像一张网,只要我们步入社会,难免会遇到失败、徘徊、悲伤、失望和无奈。同时,烦恼就像一颗毒瘤,着实剪不断,理还乱,我们会因为太多的不快乐而抱怨命运的不公、世事的不平,经历多了,自然会有所提防!其实,快乐也并非是那么的难以找寻。记得我年幼时也是个性格孤僻的人,自卑情绪浸满了我稚嫩的心灵。后来,爷爷给我讲了两个小故事,让我茅塞顿开,快乐了起来。多年来对我的学习、生活及身心健康都帮助不小。现在,我想与更多的朋友一起分享那两个小故事给我带来的快乐之谜:  相似文献   

11.
索取的美好     
我是一个不幸的孩子,没有妈妈。等到我渐渐长大些,也就明白,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并不能给我带来一丝的安慰和快乐时,我甚至痛恨起他人那怜悯的目光和随之而来的那一句:啧!多可怜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性格、习惯、能力等各方面无不受到家长的影响.由于家长的年龄层次及文化、生活背景不同,他们对待孩子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也各不相同.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比较关注,并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循循善诱,引导自己的孩子快乐地参与各项活动.但也有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3.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个体的早期客体关系对其心理发展与人际关系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早期与父母等家庭成员在互动中形成的早期客体关系。个体的心理困扰往往是人际关系困扰,人际关系困扰是个体早期客体关系不良导致的。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初步形成了家庭是如何通过客体关系影响个体心理的机制,并给父母和孩子分别提出了建议,希望能给家长和孩子带来一些启发,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4.
有人把教育与“传道、授业、解惑”连在一起。认为教育就是上课,是大人讲、孩子听的说教和灌输。这使许多家庭陷入了教育的误区。例如,重知识传授,轻心理养育;重智力开发,忽视性格培养;教育方法上惯用说教,不注重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教育的希望过高地寄托于幼儿园和学校的课堂,忽视家庭对孩子精神生活和兴趣培养的作用,更不重视孩子与同龄人的游戏、自由交往和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突围母爱     
有句俗语“有苗不愁长”,当今社会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使“有苗怎么长”成为许多家庭关注的问题。“上帝不能亲自到你家,所以它创造了母亲。”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是个重要的角色,她们在孩子成长、教育上倾注了无私的爱,每个母亲的教育方式、爱的方式不尽相同。然而母爱既会给孩子带来成长的动力和快乐,也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担,成为孩子的羁绊。我身边有两个家庭证明了这一点。一个家庭:父亲是一个厂领导,他把精力都奉献给了企业的管理和改革创新,母亲就成了当然的后勤和“教育部长”。母亲自小包办了女儿生活上的一切,从头到脚,从床上到书包里,…  相似文献   

16.
每一种颜色背后都有不同的性格体现,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梦想的空间,家长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来为他们打造具有个性的儿童房。只有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孩子进行不同的儿童房室内色彩设计,才能更好的塑造孩子的性格,家长们要更多考虑儿童房色彩设计所起到的作用,带给儿童心理的不同效果,帮助儿童更加健康的成长。使儿童都拥有自己喜爱的空间。使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儿童快快乐乐地度过童年时代。  相似文献   

17.
倾听,是一种美德,倾听,是一种习惯,倾听,更是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在教学中培养孩子善于倾听的习惯,让孩子在倾听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提起LASY教育,在大庆市幼教中心东方智能亲子园接受过学习的孩子和家长朋友都会竖起拇指,称赞这项课程的精美绝伦,但是对于没有接受过此项活动的孩子和家长朋友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课题,现在我就带领大家一起分享这项课程所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情绪状态可能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免疫力增强,反之则会降低,引发疾病。如何进行心理养生?怎样培养良好的情绪?首先要培养乐天的愉快性格,以快乐为自己的基本情绪。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自我安慰,自我化解心理压力。在与人交往中,要心胸开阔,豁达大度,与人为善,宽厚待人,多看别人长处。凡事拿得起,  相似文献   

20.
临床决策模式包括家长式决策、知情决策和共同决策,理想的模式应该是医患双方参与的共同决策模式。临床决策具有高度复杂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性格、年龄、婚姻状态、文化程度、宗教信仰、价值取向、经济费用、医疗风险、病情程度、社会保险等。肿瘤科医生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给患者提供最准确的、获益最大的治疗方案,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利弊,和患者一起做出正确的临床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